系統命名法官能團順序
1. 用系統命名法命名時,各官能團的優先順序(羧基是第一個)
苯作為基團時,它的優先順序於醚相同。
2. 關於系統命名法不同取代基,基團位於不同位次時,怎麼排序
在這類命名抄中,
是按照英文首字襲母的順序排列的,
甲基
methyl,
環丁基cyclobutyl,
c
排在m
之前,
所以從環丁基先數
還有,
Br
要排在Cl
之前,
因為bromo-
chloro-
首字母的排列選擇
等等都是按此規則命名
3. 有機物如何命名系統命名法如何操作
有機物命名法
有機物的命名方法有系統命名法,習慣命名法,有些有機物還有俗名。
一,系統命名法(IUPAC)
IUPAC有機物命名法是一種有系統命名有機化合物的方法。該命名法是由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規定的,最近一次修訂是在1993年。其前身是1892年日內瓦國際化學會的「系統命名法」。最理想的情況是,每一種有清楚的結構式的有機化合物都可以用一個確定的名稱來描述它。它其實並不是嚴格的系統命名法,因為它同時接受一些物質和基團的慣用普通命名。
中文的系統命名法是中國化學會在英文IUPAC命名法的基礎上,再結合漢字的特點制定的。1960年制定,1980年根據1979年英文版進行了修定。
1: 一般規則
取代基的順序規則
當主鏈上有多種取代基時,由順序規則決定名稱中基團的先後順序。一般的規則是:
1. 取代基的第一個原子質量越大,順序越高;
2.如果第一個原子相同,那麼比較它們第一個原子上連接的原子的順序;如有雙鍵或三鍵,則視為 連接了2或3個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團作為主要官能團,命名時放在最後。其他官能團,命名時順序越低名稱越靠前。
主鏈或主環系的選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團的最長碳鏈作為主鏈,靠近該官能團的一端標為1號碳。
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個環(系),那麼該環系看作母體;除苯環以外,各個環系按照自己的規則確定1號碳,但同時要保證取代基的位置號最小。
支鏈中與主鏈相連的一個碳原子標為1號碳。
數詞
位置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
官能團的數目用漢字數字表示。
碳鏈上碳原子的數目,10以內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漢字數字表示。
各類化合物的具體規則
烷烴
找出最長的碳鏈當主鏈,依碳數命名主鏈,前十個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數,碳數多於十個時,以中文數字命名,如:十一烷。
從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編號: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數字越小越好)。以數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數字與中文數字之間以 - 隔開。
有多個取代基時,以取代基數字最小且最長的碳鏈當主鏈,並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順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兩個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時,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數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開,一起列於取代基前面。
甲基 CH3-
乙基 CH3CH2-
(正)丙基 CH3CH2CH2-
(正)丁基 CH3CH2CH2CH2-
烯烴
命名方式與烷類類似,但以含有雙鍵的最長鍵當作主鏈。
以最靠近雙鍵的碳開始編號,分別標示取代基和雙鍵的位置。
若分子中出現二次以上的雙鍵,則以「二烯」或「三烯」命名。
烯類的異構體中常出現順反異構體,故須註明「順」或」反」。
炔烴
命名方式與烯類類似,但以含有叄鍵的最長鍵當作主鏈。
以最靠近叄鍵的碳開始編號,分別標示取代基和叄鍵的位置。
炔類沒有環炔類和順反異構物。
分子中既有雙鍵又有三鍵時,名字以烯先炔後,分別標注位置號,碳數寫在「烯」前面。
鹵代烴•醚
鹵代烴命名以相應烴作為母體,鹵原子作為取代基。
如有碳鏈取代基,根據順序規則碳鏈要寫在鹵原子的前面;如有多種鹵原子,列出次序為氟、氯、溴、碘。
醚的命名以碳鏈較長的一端為母體,另一端和氧原子合起來作為取代基,稱烴氧基。
醇
醇的命名,以含有醇羥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
由這條鏈上的碳數決定叫某醇,編號時讓醇羥基的位置號盡量小;
其他基團按取代基處理。
主鏈上有多個醇羥基時,可以按羥基的數目分別稱為二醇、三醇等。
醛
醛的命名,以含有醛基的最長的碳鏈為主鏈,其他部分作為取代基;
決定名稱的碳數包括醛基的一個碳。
如果有多個醛基,則以含有2個醛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稱二醛。
醛基作取代基時稱甲醯基(或氧代)。
酮
以含有酮羰基最長的碳鏈為主鏈,按此鏈上的碳數(包括該羰基)稱為「某酮」;並把羰基的位置號標在前面,盡量使位置號最小。
如果主鏈上有多個羰基,可稱為二酮、三酮等。
羰基作取代基時稱「氧代」。
羧酸
以含有羧基的最長碳鏈為主鏈,依照碳數(包括羧基)稱為某酸。
主鏈上有2個羧基時,稱為二酸。
羧酸酐
以形成酸酐的酸的名稱稱呼酸酐,再加「酐」字。
(如:CH3CO-O-CO-C2H5——乙酸丙酸酐)
若形成酸酐的兩分子酸相同,直接稱為「某酸酐」。
酯
以形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稱命名,稱為某酸某(醇)酯或某醇某酸酯。
若有多個醇或酸分子參與成酯,那麼要在相應的醇或酸前面加上數目。
胺類
以與氮原子相連的最長碳鏈為主鏈,按照該鏈上的碳原子數稱為「某胺」;
若是亞胺,氮原子上的較短烴基視作取代基,命名時稱「N-某基」(N表示取代基連在氮上)
4. 有機物命名時基團的順序是什麼
有機物命名時基團的順序是:
1、將單原子取代基按原子序數(atomic number)大小排列,原子序數大的順序在前,原子序數小的順序在後,有機化合物中常見的元素順序如下:I>Br>Cl>S>P>F>O>N>C>D>H,在同位素(isotope)中質量高的順序在前。
2、如果兩個多原子基團的第一個原子相同,則比較與它相連的其它原子,比較時,按原子序 數排列,先比較最大的,仍相同,再順序比較居中的、最小的。
3、含有雙鍵或三鍵的基團,可認為連有兩個或三個相同的原子。
4、若參與比較順序的原子的鍵不到4個,則可以補充適量的原子序數為零的假想原子,假想原子的排序放在最後。
(4)系統命名法官能團順序擴展閱讀:
有機物命名主鏈或主環系的選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團的最長碳鏈作為主鏈,靠近該官能團的一端標為1號碳。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個環(系),那麼該環系看作母體;除苯環以外,各個環系按照自己的規則確定1號碳,但同時要保證取代基的位置號最小。支鏈中與主鏈相連的一個碳原子標為1號碳。
數詞規則:位置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官能團的數目用漢字數字表示。碳鏈上碳原子的數目,10以內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漢字數字表示。
雜環化合物:把雜環看作碳環中碳原子被雜原子替換而形成的環,稱為「某雜(環的名稱)」;(如:氧雜環戊烷) 給雜原子編號,使雜原子的位置號盡量小。 其他官能團視為取代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系統命名法
5. 關於系統命名法
系統命名法是有機化合物命名的重點,必須熟練掌握各類化合物的命名原則。其中烴類的命名是基礎,幾何異構體、光學異構體和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是難點,應引起重視。要牢記命名中所遵循的「次序規則」。
1.烷烴的命名
烷烴的命名是所有開鏈烴及其衍生物命名的基礎。
命名的步驟及原則:
(1)選主鏈 選擇最長的碳鏈為主鏈,有幾條相同的碳鏈時,應選擇含取代基多的碳鏈為主鏈。
(2)編號 給主鏈編號時,從離取代基最近的一端開始。若有幾種可能的情況,應使各取代基都有盡可能小的編號或取代基位次數之和最小。
(3)書寫名稱 用阿拉伯數字表示取代基的位次,先寫出取代基的位次及名稱,再寫烷烴的名稱;有多個取代基時,簡單的在前,復雜的在後,相同的取代基合並寫出,用漢字數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個數;阿拉伯數字與漢字之間用半字線隔開。
記憶口訣為:選主鏈,稱某烷。編碳位,定支鏈。
取代基,寫在前,注位置,短線連。
不同基,簡到繁,相同基,合並算。
2.幾何異構體的命名
烯烴幾何異構體的命名包括順、反和Z、E兩種方法。
簡單的化合物可以用順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用順反表示時,相同的原子或基團在雙鍵碳原子同側的為順式,反之為反式。
如果雙鍵碳原子上所連四個基團都不相同時,不能用順反表示,只能用Z、E表示。按照「次序規則」比較兩對基團的優先順序,兩個較優基團在雙鍵碳原子同側的為Z型,反之為E型。必須注意,順、反和Z、E是兩種不同的表示方法,不存在必然的內在聯系。有的化合物可以用順反表示,也可以用Z、E表示,順式的不一定是Z型,反式的不一定是E型。例如:
脂環化合物也存在順反異構體,兩個取代基在環平面的同側為順式,反之為反式。
3.光學異構體的命名
光學異構體的構型有兩種表示方法D、L和R、S,D 、L標記法以甘油醛為標准,有一定的局限性,有些化合物很難確定它與甘油醛結構的對應關系,因此,更多的是應用R、S標記法,它是根據手性碳原子所連四個不同原子或基團在空間的排列順序標記的。光學異構體一般用投影式表示,要掌握費歇爾投影式的投影原則及構型的判斷方法。
根據投影式判斷構型,首先要明確,在投影式中,橫前豎後;再根據「次序規則」排列手性碳原子所連四個基團的優先順序,在上式中:
-NH2 >-COOH >-CH2-CH3>-H ;將最小基團氫原子作為以碳原子為中心的正四面體頂端,其餘三個基團為正四面體底部三角形的角頂,從四面體底部向頂端方向看三個基團,從大到小,順時針為R,逆時針為S 。
用D/L法命名時,一般將主碳鏈放在豎直線上,把命名時編號最小的碳原子放在上端 ( 主鏈下行) ,
直接用fisher投影式,最小基團(H)在橫鍵,則順時針S構型,逆時針R構型;
最小基團(H)在豎鍵,則順時針R構型,逆指針S構型。
4.雙官能團和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
雙官能團和多官能團化合物的命名關鍵是確定母體。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 當鹵素和硝基與其它官能團並存時,把鹵素和硝基作為取代基,其它官能團為母體。
② 當雙鍵與羥基、羰基、羧基並存時,不以烯烴為母體,而是以醇、醛、酮、羧酸為母體。
③ 當羥基與羰基並存時,以醛、酮為母體。
④ 當羰基與羧基並存時,以羧酸為母體。
⑤ 當雙鍵與三鍵並存時,應選擇既含有雙鍵又含有三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編號時給雙鍵或三鍵以盡可能低的數字,如果雙鍵與三鍵的位次數相同,則應給雙鍵以最低編號。
母體選取優先次序:羧酸>醛酮>醇>雙鍵
即 羧基>羰基>羥基>雙鍵
6. 關於系統命名法
應該是3-甲基-3-丁烯-2-醇
這是不飽和醇的命名,應該先選擇含有羥基和不飽和鍵的最長碳鏈為主鏈,,命名的時候離羥基最近的一端為1位置(只要該鏈含有羥基和雙鍵且就可以的,所以羥基不一定在1位置上)然後官能團應該按分子量大小來排序,(你理解的時候可以先對該物質定性,比如題目中給的應該叫烯醇類,所以先說烯在說醇),至於前面同學的說法有一點小小的問題(你可以這樣理解,你見過丙烯醇,但見過丙醇烯么?顯然沒見過,碳原子數,就是甲乙丙丁應該加在烯的前面,而羥基只需要表明位置,即表明阿拉伯數字就可以了。
概括的說
1。選擇主鏈:
注意事項:選擇有不飽和鍵和羥基的最長碳鏈。
2.給主鏈以外的各個官能團排序(把烷基也記做官能團)
注意事項:按分子量來排,甲基優先,然後雙鍵,然後羥基。
3.表明官能團位置
注意事項:碳原子數應加在烯或者炔的前面。
最後,從提問者的意思來看,你應該是高二年級,正在學習有機化學,所以提個建議,在命名問題上,研究到這里就可以了,沒必要太深究,烯醇命名在高考里也幾乎不會出現的。(我的意思是,應該掌握范圍內,這個物質的命名就最難了,所以沒必要在去研究。
順便補充一下兩個問題:
1,注意,命名的時候每個物質,只有一個系統命名法的命名(我指的是系統命名法,如果有別名另算,就像你的名字一樣,比如大名叫張三,那你只有一個大名,如果你還有個小名叫狗娃子,那隻是小名而已)我的意思是,系統命名法和物質是一一對應的。絕對沒有一個物質兩個名字,一個名字兩個物質的情況。
2,補充
(1)關於帶苯環的命名:
把苯環看成一個取代基,或者一個官能團,在命名的時候稱為苯基,表明阿拉伯數字就可以了(一般地,不會涉及苯環在中間的命名)
(2)如果取代基很復雜,那要加括弧的,建議去看看大學的課本,本身高中也是不要求掌握的。
7. 有機化合物系統命名法的具體內容
1 次序規則
確定某個原子或基團大小次序的方法稱為次序規則。其要點如下: ①某一個原子或基團的大小次序,按所連第一個原子的原子序數大小來排列,原子序數大者為「較優」基團,排在序列前面,小的排在後面;若為同位素則質量高的為「較優」基團;孤電子對排在末尾。例如: I>Br>Cl>O>N>C>H>: ,D>H (其中「>」表示「優於」) ②若兩個原子或基團的第一個原子相同,則向外延伸,比較與它直接相連的幾個原子,依次類推。比較時,按原子序數排列,先比較各組中最大者,若仍相同,再依次比較第二個、第三個。例如:-CH(CH3)>-CH2-CH2-CH3>-CH2-CH3>-CH3,-OCH3>-OH ③若基團含有雙鍵或叄鍵時,則可看成連接兩個或叄個相同的原子。例如: 醛基(-CHO)可看成C原子上直接連著
O O
‖ |
2個O和1個H原子,即—C—H可看成—C—H。與此類似的
|
O
C C
| |
情況還有—CH=CH—看成—CH—CH—,—C≡N看成
N C CH
| | |
—C—N, 看成—C—C等。故有—C≡N>—C
| | |
C N CH
=N—R>—CH2—NH2>—C≡CH>—CH=CH2
O O O
‖ ‖ ‖
—C—OH>—C—R>—C—H>—CH2OH
2 有機化合物系統命名的基本原則
化合物的名稱既要反映分子的元素組成及所含各類原子的個數,還要反映出分子的化學結構,一個名稱只能表示一種化合物。有機化合物的命名有多種方法,例如,俗名法、普通命名法、衍生物命名法和音譯法等。但有機化合物種類繁多,數目龐大,結構復雜,要准確地反映出有機物的結構和名稱的一致性,最完善的命名方法還是系統命名法,又稱IUPAC命名法。我國根據這個命名原則,又結合漢字特點,制定出我國的系統命名法,其核心內容就是表達出母體、官能團和取代基的具體名稱、位次和數目等。有機物的分類方法之一是按官能團的不同分為若干類型。命名時,單官能團化合物較容易,但對復合官能團化合物將會遇到一些困難。為方便起見,常將各種官能團分為兩大類。第一類 主體官能團 部分主體官能團的優先順序如下。 有機化合物系統命名法的總體原則有三點:選母體,標位次(編號),定名稱。首先選定有機物的母體-鏈狀或環狀化合物,並以此母體名稱為主體名稱。第二,對母體進行編號,以便確定官能團和取代基的位次。第三,按規定的順序將取代基和官能團的位次、數目和名稱寫到母體名稱的前面,得到化合物的全稱。2.1 選母體2.1.1 鏈狀化合物選母體 先選主鏈,再根據主鏈所含碳原子的數目稱為某類化合物。 ①只含取代基官能團的化合物 以烴為母體,選擇最長的碳鏈(包含碳碳雙鍵、叄鍵)為主鏈,根據主鏈所含碳原子的數目稱為某烴。例如:2,5-二甲基庚烷 3,6-二甲基-3-庚烯5-硝基-4-溴-2-己炔 5-乙烯基-2-辛烯-6-炔
②既含主體官能團,又含取代基官能團的化合物 以主體官能團對應的化合物為母體,選擇最長的碳鏈為主鏈,根據主鏈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稱為某類化合物。例如:4-甲基-3-溴戊酸 4-甲基-2-戊醇
③含兩種或兩種以上主體官能團的化合物以較優的主體官能團(上述主體官能團序列中相對靠前者)對應的化合物為母體,另外的主體官能團作為取代基,選擇最長的碳鏈為主鏈,根據主鏈所含的碳原子數目稱為某類化合物。例如:
4-甲基-3-羥基戊酸 4-甲基-2-乙基-3-己酮酸2.1.2 碳環化合物選母體 ①脂環族化合物 根據構成環的碳原子總數,結合官能團的類型選擇母體。例如:1-甲基-3-乙基環戊烷 3-乙基環己醇 2-甲基環己酮 ②芳香族化合物 根據芳環和官能團的類型不同選擇母體。例如:鄰甲基氯苯 間甲基苯磺酸 對乙基苯酚 對羥基苯甲酸2.1.3 雜環化合物選母體 雜環化合物的命名我國已統一採用「音譯法」,即把雜環化合物的外文名稱的漢字諧音加上「口」字旁表示。當雜環上有取代基時,以雜環為母體。例如:嘧啶 2-氧-4-氨基嘧啶(胞嘧啶)嘌呤 6-氨基嘌呤(腺嘌呤)2.2 標位次(編號) 對選定的母體行編號,標定母體上官能團和取代基的位次,編號的原則是使主體官能團的位次盡可能小,其次再考慮使取代基官能團的位次盡可能小。3-羧基-4羥基己二酸 3,4-二甲基-5-羥基己酸
標位次要遵循「最低系列原則」。該原則是指母體以不同方向編號,得到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不同編號系列,比較各系列不同位次,最先遇到位次最小者,定為「最低系列」。例如:3-羥基己二酸(不能叫4-羥基己二酸) 4-乙基-3-羥基苯磺酸(不能叫4-乙基-5-羥基苯磺酸)
2.3 定名稱 寫出化合物全名時,取代基的位次號寫在其名稱前面,用半字線「-」與取代基分開;相同取代基或官能團合並寫出,用二、三等表示其數目,位次號數字之間用逗號「,」分開;前一取代基名稱與後一取代基位次號之間也用半字線「-」分開。化合物的全名順序:取代基(次序規則定大小)的位次—數目—名稱—主體官能團的位次—母體名稱。例如:
2,5-二甲基-3-乙基-1-氯-3-己烯2-氨基-3-羥基丁酸
8. 高中化學烯烴和炔烴系統命名法先看離官能團近的然後呢看的先後順序是什麼
碳鏈最長,取代基多,離官能團近,代數和最小編號.總結成一句話就是「長多近小寫烴名」
9. 苯環的系統命名法
1、最簡單的此類單環芳烴是苯(benzene)。其它的這類單環芳烴可以看做是苯的一元或多元烴基的取代物。苯的一元烴基取代物只有一種。
命名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將苯作為母體。烴基作為取代基,稱為XX苯。另一種是將苯作為取代基,稱為苯基(phenyl),它是苯分子減去一個氫原子後剩下的基團,可簡寫成Ph—,苯環以外的部分作為母體,稱為苯(基)XX。
2、苯的二元烴基取代物有三種異構體,它們是由於取代基團在苯環上的相對位置的不同而引起的,命名時用鄰或o(ortho)表示兩個取代基處於鄰位。
用間或m(meta)表示兩個取代基團處於中間相隔一個碳原子的兩個碳上,用對或p(para)表示兩個取代基團處於對角位置,鄰、間、對也可用1,2-,1,3-,1,4-表示。
3、若苯環上有三個相同的取代基,常用「連」(英文用「vicinal」,簡寫「vie」)為詞頭,表示三個基團處在1,2,3位。用「偏」為詞頭,表示三個基團處在1,2,4位。用「均」為詞頭,表示三個基團處在1,3,5位。
4、當苯環上有兩個或多個取代基時,苯環上的編號應符合最低系列原則。而當應用最低系列原則無法確定哪一種編號優先時,與單環烷烴的情況一樣,中文命名時應讓順序規則中較小的基團位次盡可能小。
5、多環芳烴的命名,分子中含有多個苯環的烴稱為多環芳烴(polycyclic arene)。主要有多苯代脂烴(multiphenyl alicyclic hydrocarbon)、聯苯(biphenyl)和稠合多環芳烴(fused polycyclic arene) 。
10. 關於系統命名法不同取代基,基團位於不同位次時,怎麼排序
在這類命名中, 是按照英文首字母的順序排列的,
甲基 methyl, 環丁基cyclobutyl,
c 排在m 之前, 所以從環丁基先數版
還有, Br 要排權在Cl 之前, 因為bromo- chloro- 首字母的排列選擇
等等都是按此規則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