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調解保密
1. 執行過程中不允許法院調解有明文規定嗎
你好來
案件在執自行過程中,不能由法院主持調解。這是因為,在執行程序開始時,當事人的權利、義務都已用判決書、調解書、仲裁書、公證書、行政決定等形式確定下來,而且這些法律文書都已經具有法律效力,非經法定程序(例如審判監督程序)不得變更。而如果在執行程序中進行調解,就等於置原已生效法律文書於不顧,重新處分當事人的權利,這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
然而,在執行程序中不能進行調解,但雙方當事人可以自願達成執行和解協議。執行和解與調解有明顯的不同。執行和解是指在執行過程中,雙方當事人就執行標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主動進行協商,自願達成協議,以解決他們之間的爭議,無需法院繼續執行而結束執行程序。它無需第三人參加,只由當事人雙方協商變更法律文書中所確定的給付內容、給付方式、給付期限等即可。而法院調解,是在訴訟當中進行,必須由法院主持,並可由法院執行。
2. 庭內調解結果能為雙方當事人保密嗎
《中華人民共來和國民事訴訟法源》
第九十七條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九十八條下列案件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可以不製作調解書:
(一)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
(二)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
(三)能夠即時履行的案件;
(四)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對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協議,應當記入筆錄,由雙方當事人、審判人員、書記員簽名或者蓋章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3. 民事訴訟調解原則包括哪些
訴訟調解的原則包括調解自願原則、調解合法原則、調解保密原則和調解靈活原則。
1、調解保密原則
訴訟調解往往涉及到當事人的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即使不構成個人隱私和商業秘密,有些當事人通常也不願意對外公開。為了有利於案件的調解處理,有必要採取多種措施既保障訴訟調解的活動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又確保調解有關的事項包括調解協議的內容也不對外公開,甚至當事人還可以在調解協議中訂立保密條款以保證其商業秘密或個人隱私不被公開。
2、調解自願原則
訴訟調解制度的基礎就是當事人對自己權利的處分權,訴訟調解的正當性和有效性正是來源於當事人調解的意思自由。訴訟調解程序的設置,目的就是為當事人相互妥協與讓步,實現自我權利以友好解決糾紛提供機會和條件。因此,在整個訴訟調解過程中,當事人對調解的啟動、調解的方式、調解協議的達成、調解協議的內容以及調解書的簽收等方面享有充分的自由和權利。
3、調解合法原則
調解合法原則包括兩個方面,即程序合法和實體合法。程序合法是指調解活動要符合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定的程序,須在程序上保障當事人自由真實地締結調解協議的公正性。實體合法是指調解協議必須合法,也就是調解協議內容的公正性和不違反法律的禁止性規定。既使調解協議的內容符合當事人自己的真實利益需求,又使調解協議的內容不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
4、調解靈活原則
是指訴訟調解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按照當事人的處分原則可以靈活安排,對調解啟動的時間、調解的地點、調解的方式、主持調解的人員、調解協議生效的方式、是否製作調解書,等等,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訴訟調解的方式是採取背對背式還是面對面式,由法官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決定或由當事人自行選擇。另外,當事人在訂立調解協議時為調解協議的履行可以設定擔保,當事人就部分訴訟請求達成調解協議的,法院可以就此先行確認並製作調解書。等等,所有這些都是調解靈活原則的具體表現。
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調解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的調解規定
《規定》的目的就是為了進一步加強訴訟調解,充分發揮訴訟調解優勢。訴訟調解各項優勢的充分發揮,一定要遵從訴訟調解內在的規律,因此訴訟調解工作的原則是必須要遵守的。《規定》遵從了調解自願、調解合法、調解保密和靈活性四大原則。調解自願以確保當事人通過自己的真實意思來解決相互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調解結果切實符合當事人自己的利益要求。《規定》進一步細化了確保調解自願的規則,明確規定了當事人有決定是否調解的自願,有決定調解開始時機的自願,有選擇調解方式的自願,有是否達成調解協議的自願,有決定調解書生效方式的自願等。
調解應當合法。調解合法原則包括程序合法與實體合法兩個方面。《規定》對調解啟動、調解方式、調解組織、調解協議內容、調解協議的確認、調解協議和調解書的生效、調解書的執行等程序方式做了較詳細的規定,以切實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能夠充分行使。調解在實體上合法就是要求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規定》明確規定,對調解協議的內容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是否有損害當事人之外的他人的合法權益,是否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等違法情形,以及是否違反當事人自願原則等,由法院負責審查,並對調解協議的合法性予以確認。
保密原則也是訴訟調解應當遵從的重要原則之一。調解成功的基本前提是要消除當事人的一切後顧之憂,給當事人創造一個和諧可信賴的環境和氛圍。調解當事人主要通過談判協商來解決爭議,往往涉及各自各方面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即使構不成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一些情況,當事人通常也不願意對外公開。各國司法實踐中,均採取多種措施來保障調解內容在保密的條件下進行。
靈活性原則是指調解活動在法律規定的程序范圍內可以靈活安排。調解活動本身是非強制的,因此創造一個和諧、信任、寬松的氣氛有利於調解的成功。《規定》規定對調解啟動的時間、調解的方式、調解的地點、主持調解的人員、調解協議生效的方式、是否製作調解書等規定當事人可以自由選擇。
《規定》進一步強調了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必須全面貫徹調解工作的基本原則。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明確規定了調解適用的訴訟階段。
《規定》第一條規定,對第一審、第二審和再審民事案件都適用調解。在受理案件之後到庭審結束作出裁判之前,人民法院都可以對民事案件進行調解。二是明確規定了人民法院調解民事案件的范圍。
《規定》第二條規定,對於有調解可能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都應當進行調解。也就是說除了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破產還債程序的案件,婚姻關系、身份關系確認案件以及其他依案件性質不能進行調解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不進行調解外,其它案件都應當進行調解。
設立了答辯期滿前進行調解的規則
對在案件受理後,答辯期滿前能否對案件進行調解,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實踐中有的法院採取這種作法,效果很好,所以《規定》第一條第二款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在徵得當事人各方同意後,人民法院可以在答辯期滿前進行調解。」這一階段調解只能在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才進行調解,不會影響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答辯期滿前的調解有兩種啟動的方式,一是當事人申請調解的,可以立即進入調解程序,二是由法院主動徵得各方當事人同意也可以進行調解。但在答辯期滿前法院不得以職權主動啟動調解程序。同時,為避免答辯期滿前的調解時間過長會拖延訴訟,《規定》對這一階段的調解時間作了限制,答辯期滿前進行調解的,在時間上要進行限制。
調解組織適度社會化
為解決審判力量嚴重不足,以提高訴訟效率,確保司法公正,《規定》對調解人員的范圍作了擴大性規定。調解組織的社會化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實現,一是邀請協助調解,就是人民法院依法可以邀請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或者與案件有一定聯系的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和具有專門知識、特定社會經驗、與當事人有特定關系並有利於促成調解的個人協助調解工作。二是邀請主持調解,就是在經各方當事人同意後,人民法院委託有法律知識、相關工作經驗或者與案件所涉問題有專門知識的單位或者個人對案件進行調解。如技術專家、居委會、人民調解組織、行業主管部門等。經調解達成調解協議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予以確認,與法官主持調解產生相同的效果。
調解協議內容開放性
《規定》規定,調解協議的內容超出訴訟請求范圍的,人民法院應當准許。當事人進行協商解決他們之間的糾紛,往往不單單是一個糾紛,他們通常會對各項法律關系一並解決,達成一攬子協議。一攬子協議的內容通常就會超出當事人訴訟請求的范圍。如果不承認當事人這種協議,當事人之間的糾紛就很難解決。而且相關問題也會再訴諸法院,為了方便當事人,《規定》明確規定對此可以依法予以審查,只要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不侵害國家、社會、他人的合法權益,就可以確認其有效。
建立調解激勵機制
盡管多數調解協議能夠得到當事人自覺地履行,進入強制執行程序的案件較少。但一旦發生不履行調解協議或者調解書的情況,債權人則會認為在調解時作出了讓步而後悔。正是這種顧慮也影響了當事人進行調解的積極性。為消除當事人這種顧慮,促進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規定》規定了調解履行的兩種激勵機制:一是當事人可以在調解協議中約定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時承擔額外的民事責任,經人民法院確認後,在發生一方不履行調解協議時,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直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二是當事人可以為履行調解協議設定擔保,一旦不履行調解協議的情況產生,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擔保人的財產或者擔保物,以保證他的債權得到及時的實現。
自願選擇生效方式
實踐中存在當事人一方在簽收調解書之前無故反悔,有意以此拖延訴訟的情況,嚴重影響了調解效率,浪費了審判資源,增加了當事人訴訟成本,違背了訴訟誠信原則。為此,《規定》規定調解達成協議並經審判人員審核後,雙方當事人同意該調解協議經雙方簽名或者蓋章生效的,該調解協議自雙方簽名或者蓋章時起生效,與簽收調解書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如此規定,有利於培育當事人誠信意識,避免當事人隨意反悔,確保法院調解工作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5. 法院如何進行調解
法院來調解可以依當自事人的申請開始,也可以由人民法院依職權主動開始。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經審查,認為法律關系明確、事實清楚,在徵得雙方當事人同意後,可以進行調解。法院調解可以用簡便方式通知當事人、證人到庭。當事人不能出庭的,經其特別授權,可由其委託代理人參加調解。
雙方當事人經協商達成的調解協議,可由委託代理人簽名。離婚案件當事人因特殊情況無法出庭參加調解的,除本人不能表達意志的以外,應當出具書面意見。法院進行調解,可以邀請有關單位和個人協助。被邀請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協助人民法院進行調解。法院調解可以由審判員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議庭主持,並盡可能就地進行。法院調解根據開庭審理的方式和步驟進行。經法院調解達成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節書。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離婚案件,由其法定代理人進行訴訟。
法定代理人與對方達成協議葯酒發給判決書的,可根據協議內容製作判決書。對於下列案件,人民法院可不製作調解書:1.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2.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3.能夠及時履行的案件;4.其他不需要製作調解書的案件。
6. 法院調解需要遵循哪些原則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法院適用調解方式審理民事案件時,應當遵守以下三個原則:
(1)自願原則。自願原則,是指人民法院以調解方式解決糾紛時,必須在當事人自願的基礎上進行,包括調解活動的進行和調解協議的達成,都必須以當事人自願為前提。
①程序上的自願,是指是否以調解的方式來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取決於當事人的意願,人民法院不能未經當事人同意自行依職權調解或強迫當事人接受調解。具體表現為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調解的申請或由審判人員徵得當事人同意而進入調解程序;
②實體上的自願,是指經過調解所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必須是雙方當事人真實的意思表示。可以是當事人協商後形成的協議,也可以是法院提供解決方案並經當事人同意的協議。
(2)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查明事實、分清是非原則,是指人民法院對民事案件進行調解,應當是在事實清楚、是非分明的基礎上進行。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既是對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調解的一種制度要求,也是調解成敗的關鍵。
(3)合法原則。合法原則,是指人民法院進行調解必須依法進行,調解的過程和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應當符合法律的規定。
①程序上的合法,是指人民法院的調解活動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包括調解的開始、調解的方式、步驟、調解的組織形式、調解協議的形成以及調解書的送達等,都要符合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其次是實體上的合法。
②實體上的合法,是指經調解達成的協議的內容合法。調解協議內容的合法性,應當理解為調解協議的內容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不損害國家、社會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即為合法。這就是說,調解協議內容的合法性,並不是以嚴格適用實體法的規定為要件,這一點與判決內容的合法性的要求有所不同。
7. 法院調解是怎麼回事
法院調解是民事訴訟法規定的解決民事糾紛的一種方法,就是法院在民事案件開庭前內或者庭審容調查結束後,在徵得雙方的同意的情況下,就民事案件一般是賠償數額進行調解,如果有一方不同意,法院就只能對案件開庭審理或者做出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