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裁判的依據

法院裁判的依據

發布時間: 2021-01-06 19:06:53

Ⅰ 民訴法規定,法院作出判決書應當寫明判決適用的法律依據,「法律依據」包括什麼

法律依據來包括全國人大通過的法自律,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不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八條判決書應當寫明:

(一)案由、訴訟請求、爭議的事實和理由;

(二)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

(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

(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

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1)法院裁判的依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八條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應當在三日內告知當事人。

第一百二十九條審判人員必須認真審核訴訟材料,調查收集必要的證據。

第一百三十條人民法院派出人員進行調查時,應當向被調查人出示證件。

調查筆錄經被調查人校閱後,由被調查人、調查人簽名或者蓋章。

第一百三十一條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以委託外地人民法院調查。

委託調查,必須提出明確的項目和要求。受委託人民法院可以主動補充調查。

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書後,應當在三十日內完成調查。因故不能完成的,應當在上述期限內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第一百三十二條必須共同進行訴訟的當事人沒有參加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通知其參加訴訟。

Ⅱ 法院可以作為判案依據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法院可以作為判案依據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其它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質量,確保司法統一,維護法律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應當依法引用相關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作為裁判依據。引用時應當准確完整寫明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稱、條款序號,需要引用具體條文的,應當整條引用。
第二條 並列引用多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順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同時引用兩部以上法律的,應當先引用基本法律,後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實體法,後引用程序法。
第三條 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判文書引用規范性法律文件,同時適用本規定第四條規定。
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條 對於本規定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之外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第七條 人民法院製作裁判文書確需引用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存在沖突,根據立法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無法選擇適用的,應當依法提請有決定權的機關做出裁決,不得自行在裁判文書中認定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第八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Ⅲ 法院不解釋判決依據合法嗎

1.違法事實屬於其他法律關系,法院無權管。民事訴訟法官只能處理民事法律關系下的事實,其他的行政、刑事法律關系不處理,因為法院不能幹涉行政權或者其他的司法權。而且就算有違法事實,如果不影響法院對你這個案件的處理,法院當然也就不採信不認定。

2.違法事實超出訴訟請求對應的事實或者與案件無關。法院屬於司法機關,特點就是「不告不理」,不單單是指受案的被動性,也包括審理的被動性,也就是法院只能審理你提出的訴訟請求以及該請求所依據的事實部分,超出訴訟請求之外的事實或者與案件無關的事實法院都不審理,更不會採信和認定。

3.違法事實雖然與案件有關,但是不影響對案件的處理。這種情況下,法官也不會就這個違法事實進行處理。

4.即使違法事實與案件有關系,影響案件結果,但如果你只提出了對方具有違法事實和法律依據,但是沒有充分、合法的證據證明對方的行為,法院也不會採信和認定。這里就涉及到「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你提出這個請求或者抗辯、反駁,都要有充分、合法的證據證明。

一般情況下,出現上面的情況,法官都會向你釋明(解釋說明)的。

總的來說,一是民事訴訟只處理民事法律關系下的糾紛,不處理其他法律關系(第一種情形);二是只處理與案件有關的事實,無關的違法事實不處理(第二、三種情形);三是必須有充分、合法的證據支持(第四種情形)。

展開說一下為什麼法院不處理其他法律關系下的違法事實?一個行為可能對應一個法律行為,或者多個法律行為,而不同的法律關系則對應不同的程序(民事、行政、刑事)。比如我在街上隨便打了一個人構成輕微傷,那麼我打人的行為就形成民事法律關系下的侵權之債,可能引發民事說訴訟;同時又構成治安管理中的行政法律關系,可能引發對我的治安處罰。雖然同時引發兩個法律關系,但是卻是由不同的機關處理,民事訴訟是法院這個司法機關處理,對應的是司法權;治安處罰是公安局這個行政機關處理,對應的行政權。試想一下,我在民事訴訟中提出,對方打人的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但是法官不能採信和認定我這個意見:因為雖然打人的違法事實與案件有關,但是只有違反民事法律的事實法官才能處理,而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事實法院無權管(歸公安局管),而是否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也與本案的結果沒有關系。這種情況下,法官一般會告知我直接找公安局處理的。

總的來說,分權是當代法治社會的基本原則之一,一般情況下司法權、行政權各自獨立,互不幹涉,也會出現法院對行政機關發出司法建議的情況。

Ⅳ 法院判決能以行政法規或地方性法規作為法律依據嗎

可以。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對其有相應的規定:

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內件容,以法律和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為依據。地方性法規適用於本行政區域內發生的行政案件。

人民法院審理民族自治地方的行政案件,並以該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為依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參照規章。

(4)法院裁判的依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相關法條:

第七十一條人民法院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的,被告不得以同一的事實和理由作出與原行政行為基本相同的行政行為。人民法院經過審理,判決被告在一定期限內履行。

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第七十二條人民法院判決確認違法或者無效的,可以同時判決責令被告採取補救措施;給原告造成損失的,依法判決被告承擔賠償責任。

Ⅳ 法院判決離婚的依據一般是什麼

根據婚姻法第三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准予離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准予離婚:①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②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③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④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⑤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准予離婚。

除上述幾種情況之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中還列舉了其他一些感情破裂的情形:①一方患有法定禁止結婚疾病的,或一方有生理缺陷,或其他原因不能發生性行為,且難以治癒的。②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結婚,婚後未建立起夫妻感情,難以共同生活的。③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後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④一方欺騙對方,或者在結婚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⑤雙方辦理結婚登記後,未同居生活,無和好可能的。⑥包辦、買賣婚姻、婚後一方隨即提出離婚,或者雖共同生活多年,但確未建立起夫妻感情的。⑦一方被依法判處長期徒刑,或其違法、犯罪行為嚴重傷害夫妻感情的。法院在判決時應依據上述法律結合實際情況予以判決。

Ⅵ 法院可以用參考依據做判決依據嗎

不可以。參考依據只能作為參考,在法院認為中作為論述依據。

Ⅶ 法院作出此判決的依據是什麼

法律法規和政策以及司法解釋所規定。

Ⅷ 一審判決程序違法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如果一審程序嚴重違法,足以影響實體公正的,二審法院可以撤銷原判決,發回重審。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經過審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一)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以判決、裁定方式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決、裁定;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錯誤或者適用法律錯誤的,以判決、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三)原判決認定基本事實不清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或者查清事實後改判;

(四)原判決遺漏當事人或者違法缺席判決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

審判程序違法是指在一審的訴訟程序中沒有遵循應當遵循的法律程序,因而導致案件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無法得到保障的情況。

因此,若一審出現嚴重的程序違法,上級法院可以判決撤銷原判發回重審。

常見的程序違法包括:

未給予被告符合法律規定的舉證期限;

未合法送達開庭傳票給被告即在被告缺席的情況下開庭審理案件;

遺漏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


法律上講究保證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程序違法將導致對當事人訴權的侵害,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不利於實現公平正義。

(8)法院裁判的依據擴展閱讀:

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審理第一審經濟糾紛案件的訴訟程序。根據審理案件的繁簡程度不同,第一審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

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自訴人提起自訴的案件進行初次審判時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

依照起訴主體的不同,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分為公訴案件和自訴案件。

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對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案件進行初次審判時應當遵循的方式,方法。公訴案件第一審程序包括庭前審查、庭前准備、法庭審判等訴訟環節。

參考資料:第一審程序——網路

Ⅸ 法院判決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不包括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第一百三十八條判決書應當寫明:(一)案由、訴內訟請求、爭議的容事實和理由;(二)判決認定的事實、理由和適用的法律依據;(三)判決結果和訴訟費用的負擔;(四)上訴期間和上訴的法院。判決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

Ⅹ 法院判決引用法律依據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法院可以作為判案依據的法律形式主要包括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其它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規定》
為進一步規范裁判文書引用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工作,提高裁判質量,確保司法統一,維護法律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等法律規定,制定本規定。
第一條 人民法院的裁判文書應當依法引用相關法律、法規等規范性法律文件作為裁判依據。引用時應當准確完整寫明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名稱、條款序號,需要引用具體條文的,應當整條引用。
第二條 並列引用多個規范性法律文件的,引用順序如下:法律及法律解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或者單行條例、司法解釋。同時引用兩部以上法律的,應當先引用基本法律,後引用其他法律。引用包括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先引用實體法,後引用程序法。
第三條 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判文書引用規范性法律文件,同時適用本規定第四條規定。
第四條 民事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或者司法解釋。對於應當適用的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或者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可以直接引用。
第五條 行政裁判文書應當引用法律、法律解釋、行政法規或者司法解釋。法院判決引用法律依據是對於應當適用的地方性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的部門公布的行政法規解釋或者行政規章,可以直接引用。
第六條 對於本規定第三條、第四條、第五條規定之外的規范性文件,根據審理案件的需要,經審查認定為合法有效的,可以作為裁判說理的依據。
第七條 人民法院製作裁判文書確需引用的規范性法律文件之間存在沖突,根據立法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無法選擇適用的,應當依法提請有決定權的機關做出裁決,不得自行在裁判文書中認定相關規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
第八條 本院以前發布的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熱點內容
民法典農村 發布:2025-09-10 22:53:11 瀏覽:208
海商法英文單詞 發布:2025-09-10 22:51:35 瀏覽:732
民訴立法體例 發布:2025-09-10 22:28:01 瀏覽:973
上海司法仲裁 發布:2025-09-10 22:19:53 瀏覽:322
2013年廈門大學法律碩士錄取名單 發布:2025-09-10 22:09:33 瀏覽:203
法官騷擾 發布:2025-09-10 21:39:08 瀏覽:914
勞動合同法員工離職 發布:2025-09-10 21:38:30 瀏覽:434
得失道德經 發布:2025-09-10 21:23:01 瀏覽:406
經濟法和會計一起考 發布:2025-09-10 21:03:46 瀏覽:483
法學書綠皮 發布:2025-09-10 21:03:45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