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平法官
A. 誰知道那裡能買到塔木德經
塔木德之經商篇(一)
1.金錢是沒有臭味的,它是對人類安逸生活的祝福
2.智慧與金錢是統一的:生活困苦之餘,不得不變賣物品以度日,你應該先賣金子、寶石、房子和土地,到最後一刻,仍然不可出售任何書本
3.我們唯一 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1+1=2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於2
4.「22:78」是個永恆的法則,沒有互讓的餘地:大約78%的生意來自22%的客戶;大約78%的精力放在大約22%的客戶上;讓大約78%的資金配置到大約22%的項目上
5.本錢不可挪作他用:可以將小麥借給佃戶做種子,但做種子的小麥不可食用
6.生意是從微笑開始的:坑蒙顧客就是播種仇恨,微笑帶來的則是財源滾滾
7.手頭沒錢就是窮人
8.不能刻意把奴隸裝扮起來,使其看起來更年輕、健壯:不做一錘子的買賣
9.不可違約:我們的存在是履行和神的簽約,決不可毀
10.勿浪費時間:有四種尺度可以測量人,那便是金錢、醇酒、女人,以及對時間的態度。這四種尺度有共同之處——它們都有吸引人的地方,但是卻不可以沉迷其中。
《塔木德•先賢篇》 經文義疏(一)
劉平
(編輯註:此文不包括腳注)
作者:劉平博士,復旦大學哲學系宗教研究室講師,山東大學猶太文化研究所兼職研究員
第 一 章
密西拿 1(a) :摩西領《托拉》 自西奈 ,傳之於約書亞 ,約書亞傳眾長老 ,眾長老傳眾先知 ,眾先知 則傳 之於大議會眾成員 。
Chapter 1
Mishna 1(a):「Moses received the Torah from Sinai and transmitted it Joshua. Joshua transmitted it to the Elders, the Elders to the Prophets, and the Prophets transmitted it to the Men of the Great Assembly.」
義疏
這節密西拿從追述《托拉》——包括口傳律法和成文律法——的承繼歷史開始,用大歷史的眼光開篇展示《密西拿》尤其是《先賢遺訓》的源起。
這節密西拿首先將《托拉》的淵源一直上溯到摩西在西奈山領受《托拉》這一重要的歷史事件,然後經過約書亞、眾長老、先知、大議會眾成員的傳承,一直延續到實際上從公元前200至公元210年編輯形成的《密西拿》經卷。其主旨在於揭示作為廣義上的《托拉》的一個組成部分的《密西拿》傳之於神的啟示,並在以色列民族歷史中代代相續,說明包括《先賢遺訓》在內的《密西拿》既具有神聖合法性,也具有歷史繼承性;說明以色列神不僅僅以律法的方式,而且以日常倫理的方式牽入並時時關注以色列人的歷史和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這節密西拿並沒有將以色列的歷史追溯到希伯來民族的始祖亞伯拉罕。正是亞伯拉罕將希伯來人從烏爾遷往「流著奶與蜜」的「新月之地」——迦南,並確定了猶太教的倫理一神論。但是它將歷史的鏡頭直接切入到以色列歷史上最壯麗、最恢弘的篇章——出埃及事件以及西奈神啟。公元前13世紀在埃及為奴的以色列人在摩西和亞倫領導下出離埃及。出埃及中的最重要的具有象徵意義的事件是摩西在西奈山領受神法。這標志著以色列人永遠接受了獨一真神,接受了寫有神的絕對命令即十誡的神人契約。十誡的中心內容為:1.除了我以外,不可有別的神;2.不可雕刻偶像;3.不可妄稱神的名字;4.要守安息日;5.要孝敬父母;6.不可殺人;7.不可姦淫;8. 不可偷盜;9.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10.不可貪婪別人的一切。十誡的律法和倫理精神成為此後猶太人生活的基礎。猶太律法,無論是口傳的,還是成文的,都以神的絕對命令即十誡為中心。摩西律法超越了大約與其同時代的漢謨拉比法。一方面,與後者相比,十誡意味著在神面前人人平等,既不再有出身上的貴賤之分,也不再有社會地位上侯王將相和布衣百姓之分;另一方面,立法者的基本關注點不再是財產權,而是有由神所造的生命。例如,漢穆拉比法說,兒子打父親,要割掉兒子的手。摩西律法說,打父母的,必要把他治死。從表面上看,摩西律法和漢穆拉比法無甚區別,甚至要比後者還要嚴厲,但摩西律法以更高的原則為基礎來作出裁決。就這一事例來說,兩者的差別體現在:第一,在摩西律法看來,人之受罰出於人違背了神頒布的十誡的第5條「要孝敬父母」;第二,摩西律法認為男女平等,父母平等,婦女和男子具有同樣的尊嚴。因為父母也體現了受造生命中的神聖性即神的肖像,兒子打父母也就是動手反對創造者神。再如,漢穆拉比法規定,貴者傷害了另一位貴者的眼睛,執法者要同樣對待傷害者的眼睛;如果貴者傷害了平民的眼睛或是打掉平民的牙齒,他只須付給對方一個米納(mina,古代的重量單位)的銀子;貴者傷害了另一位貴者奴隸的眼睛,他只要向奴隸的主人支付一半的價錢。摩西律法說:「人若打壞了他奴僕或是俾女的一隻眼,就要因他的眼放他去得以自由。若打掉了他奴僕或是俾女的一個牙,就要因他的牙放他去得以自由。」( 《出埃及記》21:26)在摩西律法看來,人高於財產,即使人侍奉他的主人,也只是向他的主人提供服務,但人格是尊貴的,人本身是自由的;如果主人傷害了他,主人就要因為賠償而必須賦予他全部的自由。這就是摩西律法、以色列人的遺產、神的絕對命令。
摩西的工作只到了約旦河東岸就結束了。他選立他的兄長約書亞做他的接班人,來繼承他進占迦南全地的未竟事業。摩西死在摩押地(《申命記》34:4-5)。約書亞和由摩西選立的長老在摩西去世以後帶領希伯來人進入並佔領以色列,成為這個民族的領袖。
先知是王國時期(公元前1028-公元前933年)之後的分國時期(公元前933-公元前585年)、被擄時期(公元前586-公元前538年)和波斯時期(公元前538-公元前331年)以色列人的精神領袖。「大議會」是第二聖殿時期(the Second Temple period,公元前515-公元70)的猶太高等法院。大議會的最高領袖是納西(Nasi),其次是一位法庭首腦,希伯來語為Av Beis Din。
在述介完《托拉》傳承歷史之後,我們要追問的第一個問題是:為什麼以探討猶太人世俗責任為重的《先賢遺訓》要以猶太教倫理思想的譜系開頭呢?或者說,為什麼要以譜系為開卷語呢?事實上,從謀篇布局來要求的話,這節密西拿經文最適宜於放在整部《密西拿》之前,作全書的導言,從而說明整部《密西拿》——盡管是口傳的——源起於西奈神啟,然後代代相繼,構成全部猶太教信仰與歷史的一個重要部分。而《先賢遺訓》位於六卷本《密西拿》的第四卷的卷末(倒數第二篇),它也就不可能發揮整部《密西拿》導言的作用。這是不是編撰者的一個無意的疏忽?以嚴謹著稱的拉比們不可能犯這樣明顯的錯誤。這里的原因在於,編撰《密西拿》的拉比們認為非常有必要將這一節帶有前言性質的密西拿置於《先賢遺訓》之首,而不是將它編排在六卷本《密西拿》的開頭。其中的秘密是:拉比們發現猶太教的組成要素輕重不均,猶太教的律法和倫理嚴重地不對稱,為了突出猶太倫理的神聖性和重要性,有必要特別地在此述介其譜系。實際上,除了《先賢遺訓》之外,六卷本《密西拿》的其它部分或其它語錄式短文大都用來討論猶太教律法和習俗,幾乎與倫理道德無關。對於普通或世俗的猶太人來說,猶太教律法和習俗源自於猶太教傳統,正是它們構成了具體體現猶太人生活的猶太教禮儀,這一點是非常明顯而清楚的,而倫理道德則可以忽略不見了。他們由此會忽略猶太教倫理與猶太教傳統之間的淵源關系,並不認為猶太教擁有某些精確而嚴格的道德原則,並由它們構成象屠宰動物法和肉類潔凈法一類的猶太教倫理規則。而對於有信仰的猶太人來說,猶太教條分縷析的規章制度和行為准則源自於西奈神啟,然後經過拉比的傳承而保留下來。但是拉比們的倫理方面的教誨並不非常具體,也不確定。與猶太教律法比較起來,猶太教倫理規范極少得到很好的界定。猶太教有詳細的律法,例如對製作逾越節無酵餅和舉行婚禮作出精確的規定,但是對於夫妻之間如何交談,親友、同事之間如何交流,如何工作一類的事情只是給出一般性的規范,或者只是訴諸於個人的良知,並沒有給予具體入微的解釋或說明。拉比們因此認為有必要首先從《托拉》的承繼歷史來介紹集中展現猶太教倫理思想的《先賢遺訓》。這樣有助於全體猶太人認識到,和《托拉》中的律法或技術層面一樣,托拉中的倫理或道德規范層面也是猶太教傳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樣源自於神啟,在猶太人的歷史和生活中綿延不絕。
客觀上說,猶太教中存在著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托拉》只給猶太人提供了極少的道德指導。與這種倫理上的匱乏不同,《托拉》中律法方面的內容卻是極其豐富的。成文托拉只是提出一般性的道德教導,例如「愛鄰如己」、「追求仁義」 ;另外,在它所記錄的事件中包含有零星的道德教誨。為什麼《托拉》沒有給猶太人提供詳細的道德規范呢?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了解猶太教的一個基本觀點即成文托拉包含著的只是絕對真理,它完全可以運用到一切條件和所有的處境當中。這種觀點說明猶太教特別注重原則性和靈活性的有機統一。例如,猶太人需要遵守安息日,在逾越節要吃無酵餅;但是在生命受到威脅時也可以破戒,《托拉》將這種特例排除在外。盡管如此,對於大多數的行為問題,諸如說話聲音大小,是否保持沉默,等等,《托拉》並沒有也不可能給出絕對的規定。如人生中也有大喊大叫和憤怒的時候,而《托拉》不可能對猶太人的這類行為作出絕對的規定。另外,人生中有無數的處境、無數的人和無數的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在某一個社會中,對某個人來說是正確的行為,對別人來說則並非如此;在不同的社會中,在不同的時代,甚至在一個人人生的不同階段,對某種關系也會有不同的看法。因此,猶太教給猶太人的倫理道德行為留下了巨大的迴旋餘地。但是,與此相反,一旦涉及到禮儀,情況就大為不同了。在這一方面,猶太教對猶太人的日常生活有著詳細的規定,對於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如何吃,如何穿戴,如何盥洗等等都有繁文縟節式的說明和要求。因此猶太教常常被人們當作是一個注重教條和禮儀的宗教,而留給自由思想和自由表達的空間卻極少。的確,對於與人生密切相關的大問題(諸如如何處世,做什麼樣的人,如何交往等等)世界上根本沒有嚴格而整齊劃一的規則。所以《托拉》只是給猶太人提供了一些指導,但最終猶太人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在遵循和靈活運用這些指導即托拉當中了解「人是誰?」、「什麼最有益於人生?」這一類的倫理問題。而《先賢遺訓》無疑就是這方面的一個努力。它彰顯了猶太人律法生活中的另一個向度,即在神法之下的個人道德表達。
我們還要追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是「摩西」在「西奈山」領受《托拉》?當神交付使命給摩西,讓他帶領以色列人逃出埃及獲得自由時,他拒絕了,說「我是什麼人,竟能去見法老,將以色列人從埃及領出來呢?」(《出埃及記》3:11)。但是當神在西奈山賜予他《托拉》,他接受了。他為什麼前後有如此大的反差?貝施特(Besht,為 Baal Shem Tov的縮寫,意為「善名之師」,原名為 Israel ben Eliezer,即伊利澤爾的兒子以色列,1700-1760年)認為:摩西認識到,領受《托拉》並非出於個人的出類拔萃或顯揚聲名,而是出於謙卑和恭順。對於他來說,其證據就是神選擇西奈山是看重它為萬山中的一座低矮、最不顯眼的山。因此他認為他被神揀選是出於同樣的理由:他是最謙卑的人。因此,摩西同意自西奈領受《托拉》正如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並不是為了獲得偉大的名聲,而是一件謙卑的行動。貝施特認為「摩西領《托拉》自西奈」的要義是:要從最卑微的人那裡學習《托拉》和道德教誨。 從入選本書的賢哲們的身份來看,他們來自於不同的社會階層,其中有人活動於政界和法律界,其餘則是民間人士,有產業主和商人,也有手藝人如鞋匠和裁縫,也有體力勞動者;一些人是大城市居民,會說多種語言,另一些則來自小村鎮。不管他們的身份、出生如何,《先賢遺訓》開篇以摩西為例,意在教導猶太人要始終學習摩西,以謙卑的心接受前輩的教誨。貝施特還對摩西和亞伯拉罕作了區分,間接地說明了《先賢遺訓》追溯歷史時並沒有從亞伯拉罕開始的秘密。《塔木德》中的聖賢教導說:《托拉》中摩西之所以比亞伯拉罕偉大,其原因在於:亞伯拉罕說:「我雖然是灰塵,還敢對主說話。」(《創世紀》18:27)而摩西說:「我們算是什麼?」(《出埃及記》16:7)貝施特解釋說,摩西的偉大在於他從來不像亞伯拉罕那樣說「我」,而是將自己和其他人聯系在一起。以此說明摩西更加謙虛,被譽為世上最謙卑的人(《民數記》)。
另外,我們注意到,在行文中,摩西「領」《托拉》,然後「傳」給後人,到大議會就中斷了。這里的「領」和「傳」的涵義有著巨大的差別。「領」,希伯來語為kibeil,「傳」,希伯來語為mesirah。「摩西領」意指《托拉》被接受的品質完全取決於摩西,即他以人所有的最大的能力接受由神「傳」給他的《托拉》。在這個「傳-領」過程中,「領」的一切缺陷歸因於作為人的摩西的有限性,但是,因為「傳」的過程由神完成,因此「傳」是完美的。然後摩西傳他所領受的一切給約書亞,直至第二聖殿時期的大議會成員,到了這個時期,「傳」的品質惡化,所以在《先賢遺訓》以後的行文中只用「領」不用「傳」了。「傳」意指接受者能夠完整的將領受到的一切傳遞給他人,「傳」的惡化意味著接受者的品質出現問題,所以大議會成員預見到以色列民族智性的退化,在下文中提出三條警告。
另外,為什麼這節密西拿不按照通常的說法說「摩西領《托拉》自神」而說「摩西領《托拉》自西奈」呢?其中的原因至少有三個。第一,「領」需要兩個條件:給予者給予的意圖;給予者通過特定的地點證明其意圖。這節經文強調摩西「自西奈」領受《托拉》說明「西奈」與摩西領受的過程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暗示出神的真實意圖,即人要以謙卑的心來接受神法,神揀選像西奈一樣無名者來傳布他的啟示和訓誡,說明「自西奈」本為神的預先計劃和安排,通過「西奈」神既展示出他的意圖,又以之證明他的意圖。第二,如果說「摩西領《托拉》自神」,這就違背了猶太教的神論,即神是全能全知、不可言說的神。以色列的神是不可言傳的,人不可言說神的名,人以人言言神即是瀆神。另外,說「摩西領《托拉》自神」有將神與人並列之嫌疑。在師生之間的「領-傳」關系中,我們說「學生領學識自老師」,老師傳授學識的能力要受制於學生的接受能力和意願,只有當老師願意並有能力教且學生願意且有能力去學時,雙向互動的師生關系才會形成,並將雙方聯系在一起。這種關系存在於摩西和約書亞、約書亞和長老、長老和先知等等之間,但是神傳布《托拉》的能力及其教育世人的能力並不受制於摩西或他人,只要神看某人是配得的,他就有無限的能力傳授《托拉》給他或她。簡言之,說「摩西領《托拉》自神」多少意味著神傳授《托拉》的能力要受到作為接受者的摩西的限制,這種看法有瀆神的危險。第三,一旦說「摩西領《托拉》自神」就意味著摩西和神之間形成了上述的師生之間互動的關系,在這種關繫上,如果缺少一方,關系就會解體和消失,無形之中就突出了人在神-人關系中的地位,暗含著如果無摩西神就無法傳《托拉》這樣的瀆神的傾向,顯而易見,這種看法是對神的不敬。在西奈山上,神人的交通是神向他自身說話,作為人的摩西的責任在於盡力去領受《托拉》。
密西拿1(b) :「大議會眾成員所言要事有三 :慎於判決;廣樹門生;設屏藩以護《托拉》。」
Mishna 1(b):「The Men of the Great Assembly said three things: Be deliberate in judgment, raise many students, and make a protective fence for the Torah。」
義疏
與《阿伯特》中的大多數經文不同,這節密西拿並不是某位聖賢提出的忠告。它屬於全體大議會眾成員。因此這種忠告可以當作第二聖殿時期大議會眾成員領袖們的思想或哲學。
第二聖殿時期大致從公元前515年聖殿重建開始,直到公元70年第二聖殿被羅馬人毀滅結束。大議會眾成員領袖們開始活動的時期大致從先知以斯拉和尼希米重建聖殿開始,直到公元前331年亞歷山大大帝入侵結束。第二聖殿時期與第一聖殿時期和早期猶太歷史存在著明顯的差別。在這一時期,除了第二聖殿和光明節故事,以色列人沒有經歷到太多的預言和神跡,而在聖經時期他們從預言和神跡中享受到許多信心、鼓勵和樂趣。同時,在這一時期建立的猶太國無論是在政治、軍事上,還是在社會意義上都算不上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國家。它先是受控於波斯人,然後是希臘人,最後是羅馬帝國。最終,第二聖殿在羅馬人手中被徹底毀滅,猶太人開始在世界各地大流散,直到今天猶太人也未重建聖殿。接著第二聖殿時期的是拉比時期(70-630年)。第二聖殿被徹底毀滅以後,拉比們成為猶太人的精神領袖。他們感到在流散狀態下支撐猶太人信仰和生活的支柱是研究和遵守《托拉》。雖然猶太教有許多有關建立和維護政府職能和政治體系方面的說明,但是由於《托拉》適用於一切處境,當然同樣也適用於流散生活,能為猶太人的流散生活提供指導。在這種背景之下,這一時期猶太教的重點是研究《托拉》和組織學習《托拉》的學校。當立法和執法團體不存在的時候,猶太人開始強化他們的司法體系。由此猶太民族才能在流散處境下繼續存活下來。在流散處境下他們效忠的對象不再是國王和軍隊,而是聖賢和猶太法律判決專家,正是後者能將猶太教法典轉化到具體的生活當中。另外,不管猶太人生活在什麼樣的社會和國家,《托拉》還可以發揮精神紐帶的作用,將他們團結在共同的信仰和原則之中。因此編輯《先賢遺訓》的拉比在密西拿1(b)中記述大議會成員的話忠告說:要慎於律法判斷,廣樹門生傳播《托拉》,保護猶太人遵守《托拉》。
簡言之,這節密西拿概述了大議會所堅持和奉行的三條基本原則,其出發點是一絲不苟地對待《托拉》,落腳點是保衛《托拉》的神聖性,手段是通過培養門生維護和嚴格遵守《托拉》。
「慎於判決」。這意味著對於那些根據《托拉》原則予以決定的事務加以認真研究,對可能作出的裁定予以仔細的審查。這就形成了拉比們的獨特的學術風格:嚴格考證,小心判斷。正是這一點使他們與眾不同。膚淺的閱讀只能導致草率的判斷,要做出審慎的裁斷,必須依賴於不厭其詳的探究。這一點也反映在他們的思想遺產《塔木德》浩繁的評注和解釋之中。
「廣樹門生」。換言之,要培植許多學生。「許多」在這里意指一個都不能少。為什麼要培植「許多」學生?為什麼要一個都不能少?我們在為猶太神秘主義所器重的數字中能找到答案。《米德拉什》說,如果有1000個學生開始研究經文,其中有100個將獲得成功,而且可以進深到研究《米德拉什》。如果有100個學生開始研究《米德拉什》,其中有10個將可以進一步研究《塔木德》,而且其中有1個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領袖(參閱Vayikra Rabba1:2)。這的確不是一個數字問題。這里的意思是說每個猶太人都能自己和《托拉》建立關系,能以自身獨特的方法與它在建立關系。正象《米德拉什》所說的那樣,這段密西拿強調「許多」的理由很簡單:如果猶太人培訓1000個猶太學生,他們就可以為下一代培養出一位領袖。猶太教的這種廣種薄收的思想也符合教育的一般規律。眾所周知,事先沒有人可以預料哪個學生將會成為一位名副其實的領袖。早熟的天才,不管他或她是10歲,甚至是20歲,並不一定就會成為有睿智和責任心強的領袖。猶太歷史和世界歷史記載了許多出身卑微智力平平的人一躍而成為顯貴名流的例子。猶太歷史上的大衛王就是其中的一個典範。偉大的人物常常不為老師和同學看重,所以應該培養每一個人,只有大浪淘沙,才會得到金子。「廣樹門生」還有另外一層重要的意義。如果要將《托拉》的知識傳給後代,招收門生顯然是最佳途徑之一。這種傳播知識的理想以及由此而導致的對傳授和研習《托拉》的人所表示的敬重隨著《塔木德》的編纂而達到頂點。拉比們特別重視培養猶太民族中的每個成員。因此猶太教成為一個每一個猶太人都可以在其中茁壯成長的體系。反之,如果猶太教不能培育出一種每個猶太人能在其中茁壯成長的文化,如果它僅僅滿足學者、哲學家、虔敬者、禁慾主義者、男人們的需要,那麼它將不會成為一個完整的宗教。猶太人相信,無限智慧的神賜給猶太人一個宗教或一部《托拉》,這個宗教或《托拉》是面向所有的人的,其中既有學者,也有門外漢;既有睿智者,也有智力平平者;既有高雅者,也有粗俗者。所以,所有的學生都應該被引導進入美侖美央的《托拉》世界,都應該被允許建立和發展和《托拉》的關系。由此來看,猶太教特別重視教育,同時也特別強調教育機會平等。由拉比們開創的這種教育觀構成了猶太教的一大傳統和特色,一直延續至今。實際上,研究《托拉》的路徑極為不同,甚至在偉大的學者當中也是如此。托拉研究同樣是面向所有的人開放的,這樣,托拉研究者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其中有理性主義者,喀巴拉主義者或猶太神秘主義者,哲學家,重分析的塔木德編著者和各種非專業人士。在哲學家和塔木德編著者當中,研究《托拉》的路徑更是千姿百態。他們所研究的主題也是極其豐富的,其中包括《聖經》,《密西拿》,阿嘎達(Aggada,有關聖賢的故事或寓言),《塔木德》,《米德拉什》,哈拉哈(Halacha,猶太律法)。另外, 還有難以記數的研究主題。人們可以對某一個主題做專門的研究。對於研究《托拉》的猶太人來說,學習《托拉》成為他們的風格和生活方式。
「設屏藩以護《托拉》」。這節經文是渴望依照《托拉》而生活的必然結果。倘若一個人與《托拉》的文字過於親密,他或許會無意中對其進行踐踏。正如耕作的土地要用籬笆保護起來以防止無意被踐踏一樣,《托拉》這方聖土也必須通過格外謹慎的手段予以保衛,以避免無意中對其發生冒犯。因此,這句經文涉及到了拉比們的一個信條即維護《托拉》禮儀。例如,自從在安息日猶太人被禁止書寫之後,拉比們禁止在安息日操用物品,諸如書寫工具,以免猶太人忘了《托拉》中的這項命令。
下面要追問的一個問題是:為什麼大議會成員只是提出三條原則呢?其原因在於,在猶太人中,「傳」的品質的惡化或知識和智性上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三個方面:(1)司法體系的破壞;為此法官為了做出恰當的判決就要理解律法的基本原則,憑借直覺邏輯(svarah)恰當地將《托拉》中的一般原則運用到日常生活之中。(2)托拉學術研究的退化;為此需要在理論上認真研究《托拉》。(3)猶太人不能夠嚴格遵守誡命,將誡命中「可行」與「不可行」這兩個方面相互混淆。針對這三個問題,大議會成員提出上述三條原則。就其深層原因來看,為了矯正猶太人靈性和智性上(sechel)的缺陷,大議會成員才提出上述三個原則。另外,這三個原則實質上關涉到猶太人智慧的三個維度:chochma, bibah, da』at。chochma, 指基本的事實以及掌握蘊藏在這些基本事實之下的原則的能力;bibah, 指從基本事實及其原則中概括和抽象出新的信息的能力;da』at, 指將這些新的信息運用於實踐的能力。從這三個維度來看這節密西拿,首先,把握特定事實的內在邏輯需要直覺邏輯,這種邏輯是法官作出明智的判決所不可或缺的,「慎於判決」就是要求法官的分析要做到既有邏輯性,又直接明白;其次,概括出新的托拉信息和洞見需要復雜的智性追問和探討,為此增加學生數量就是托拉研究所不可缺少的了;最後,對於不知道如何將新的信息運用到實踐中的人來說,就要「設屏藩以護《托拉》」,這樣他們就不會違背律法。總之,這三條警告包括了猶太人智慧的三個層面。同時這三條原則也涵蓋了猶太人生活的各個階層。首先,就負責法律判決且其判決正確與否直接或間接影響猶太社區的領袖們來說,大議會提出的忠告是「慎於判決」;其次,對於托拉研究者來說,大議會提出的告誡是「廣樹門生」,以確保能夠提高托拉研究的水準;最後,對於猶太社團中的其他不研究《托拉》的成員來說,由於他們缺乏關於《托拉》的精確知識,因此他們需要籬笆來護衛律法。由此可見,這三條原則又是針對一切猶太人的告誡。
密西拿2:.「義人西緬 是大議會成員的倖存者 之一。他常說:世界位於三塊基石之上 :《托拉》、為神服務和躬行仁愛。」
Mishna 2:「Shimon the Righteous was among the remnants of the Men of the Great Assembly. He used to say, on three things does the world depend, on Torah, on service, and on acts of kindness.」
義疏
這節密西拿談論的是猶太教中的一個基本問題:神創造世界的目的。這個問題也是猶太人生存境遇當中遇到的最為基本的一個問題:神為什麼要創造世界?猶太民族合適在何處生活?作為個體的猶太人適合在何處生活?猶太人能夠大膽地嘗試著去洞悉無限的神的目的嗎?《托拉》和猶太教傳統在這個問題上有何看法?事實上,能清醒地認識到這些問題都是關涉到猶太人生存的大問題是一回事,深入地思考這些問題則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嚴格地說來,猶太教正統派或以嚴格遵循猶太律法而著稱的猶太人多年來一直專注於他們自身的日常生活(其中當然包括履行誡命在內)而沒有直面這些問題。但是大多數猶太人縈繞於心的問題是:神為什麼要創造世界?為什麼要創造每一個猶太人?
神為什麼要創造世界?
B. 一個女人的七本日記的今日說法
一個女人的七本日記,劉婭事件揭腐敗黑幕。
一個女人的七本日記涉及的政府部門、政府官員非常多,當地民政、工商、公安、法院、銀行,形成了一張網,如同新版的官場現形記。
四川自貢的鑽石王老五王傑被一個叫劉婭的女人起訴離婚,王傑本人很納悶:「我都沒有和她結婚,哪來的離婚一說。」後來弄清楚了,這個劉婭只是王傑的前女友,為了達到掩蓋自己職務侵佔公司上億資產的目的,演出了這么一出戲。為了證明雙方有夫妻關系,劉婭仿冒劉傑在婚姻登記表上簽名,不知是民政局的工作人員疏忽大意還是得了什麼好處,在沒有王傑本人簽名和出面的情況下,就為他們雙方辦理了結婚證,結果法院的法官又在沒有充分證據的情況也跟著胡裁亂判,認定雙方的夫妻關系成立,並判決雙方「離婚」。王傑的個人財產被合法瓜分,公司面臨倒閉,中央電視台《今日說法》欄目記者深入調查報道,結果越調查案情越復雜。
首先,依據公司法規定,個人無權私自侵佔、處分公司財產,劉婭既不是公司股東,也不是公司法人代表,竟敢私自更改公司賬目,將公司財產非法轉移。後來到銀行查看每一筆賬目的存入和支取情況,發現公司每存入幾千元或上萬元款項之後就會出現被支取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銀行領導的解釋是工作人員偶爾會出現錯誤情況,而每次的錯誤總是賬單上減少款項,卻從沒有增加款項的例外。劉婭的行為在刑法上已構成職務侵佔罪,然而公安機關立案後又以財產轉移經過了王傑本人同意為由撤案了;另外劉婭還通過仿冒公司股東王傑、李曉明及其兄弟劉平的簽名,變更股東名字,更改工商登記。
事後通過劉婭放在保險箱里的七本日記,給世人揭開了影響案件如此復雜的真相:劉婭先後向銀行幾個領導、公安機關辦理此案的偵查人員、工商局的領導及經辦人員多次行賄,裡面每一筆賄款的行賄時間、去向都記得清清楚楚。
一個女人的七本日記讓人感慨,一個女人能將民政、公安、銀行、法院、工商等部門玩弄於股掌之中,有金錢開路,劉婭便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賄賂面前,政府官員們原形畢現,俯首帖耳。腐敗不除,國無寧日。
C. 中鐵18局5公司2009年在寶雞市千陽縣城建的是什麼
陝西人在北京(名單) 再給一份陝西人在北京(名單) 李壽生 西安 國資委政法司 司長 李樹保 臨潼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紀委書記 李學良 商洛 海軍直屬檢察院 檢察長 李仰哲 合陽 發改委經濟運行局 副局長 李智民 三原 總參軍務部編制局 師職參謀 梁相斌 合陽 新華社新聞信息中心 副主任 梁志義 臨潼 財政部老幹部局 副局長 梁宗科 岐山 中央對外聯絡部、機關服務局 副局長 林會生 眉縣 總參二部五局 副局長 劉平 長安 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 副主任 劉強 咸陽 軍藝政治部 主任 劉憲 西安 農業部農機鑒定總站 副站長 劉登高 渭南 農業部農村經濟管理司 司長 劉福運 臨潼 中央辦公廳一局 劉建發 千陽 海淀區人大常委會 常委 劉孟君 戶縣 國家機關工委黨研會 副會長 劉明望 興平 公安部計財局 副局長 劉三省 扶風 中國新興鑄管集團 總經理 劉文海 橫山 國研室社發司 副司長 劉曉林 榆林 廣東發展銀行北京分行 紀委書記 劉新錄 農業部辦公廳 副主任 劉彥武 富平 國家統計局人事司 副司長 劉曄華 中組部干調局 局長 陸保珍 漢中 中國證監會機關黨委 副書記 馬紅旗 涇陽 國辦秘書局 馬建中 綏德 信息產業部機關黨委 副書記 馬瑞民 丹風 中組部黨建出版社 社長 馬曉力 榆林 國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董事長 毛群安 周至 衛生部辦公廳 副主任 牟君發 扶風 中央政法委研究室 副主任 聶阿新 華陰 鐵道部科學研究院 院長 寧義 綏德 總後衛生信息中心 主任 牛建華 商洛 國家法官學院 副院長 潘崗 臨潼 人民日報社經濟部 主任 錢邁 西安 中鐵集裝箱公司 副總經理 喬輝 岐山 發改委綜合司 副司長 喬旺忠 榆林 北京中醫葯大學 副校長 喬玉鋒 旬邑 中國飼料總站 站長 秦德潤 岐山 鐵道部紀委路風監察室 主任 屈生武 外交部財務 司長 尚傳武 渭南 國家統計局人事司 司長 尚可戰 禮泉 神華房地產公司 總經理 石雪峰 隴縣 石景山公安分局紀委 書記 司俊玉 乾縣 發改委直屬機關黨委 副書記 宋超智 蘭田 國家測繪局 副局長 宋康樂 周至 財政部企業司 副司長 新疆兵團財務局(掛職)副局長 宋新潮 富平 文物局文物保護司 副司長 宋永智 閆良 北京市公安局宣武分局 政委 蘇波 岐山 發改委物資儲備局 局長 蘇林波 岐山 總後幹部部 副部長 孫智彬 周至 全國供銷社機關服務局 副局長 索緒全 中國工商銀行信貸部 副總經理 萬驪華 西安 體總中體培力公司 總裁 萬武義 陝南 新華社國內部 主任 王健 閻良 國家宗教局辦公廳 副主任 王珏 西安 司法部基層司 司長 王萍 西安 解放軍電視中心政治部 主任 王征 耀縣 國家農發辦 主任 王安民 蘭田 中組部人事 主任 王長魚 岐山 中央統戰部 副局長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副秘書長 王春延 延長 北京中江實業集團 副總裁 王公義 大荔 司法部研究室 副主任 王韓民 合陽 中央財辦 局長 王宏彥 國家安全部辦公廳 主任 王添生 周至 中央辦公廳機要交通局 副局長 王同申 總裝備部司令部921指揮部 主任 王緒言 大荔 總後司令部 主任 王雲鵬 西安 廣電總局辦公廳 副主任 魏建榮 渭南 中央政法委辦公廳 副主任 魏允韜 長武 中央辦公廳一局 副局長 國家密碼辦公室副主任 魏志敏 禮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黨委 副書記 文明 橫山 建行辦公廳 吳靜 大唐電力 副總經濟師 吳翰飛 臨潼 中組部幹部考評中心 副主任 吳利民 漢中 鐵道部運輸局綜合部 主任 吳清海 閆良 質檢總局執法督察司 司長 夏文峰 永壽 人事部考試中心 副主任 謝銀虎 中國石化集團機關服務局 局長 邢永福 子洲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館長 徐
D. 為什麼法官的手機上會有原告的電話,法官為什麼把不屬於原告的東西給原告被告人要拿回自己的東西法官...
別傻了,憤世嫉俗是沒用的,社會就是這樣,做不到什麼公平,想一想自己何嘗沒有做事不公的時候呢,冷靜下來,好好想辦法,只有冷靜才能幫助你從一切困難中走出來。朋友,冷靜下來。
E. 。猇亭區交警大隊民警劉冬非法案至今沒有受到任何處罰,後 台是誰 枝江法院法官李燔煒違法辦案,向監
猇亭不是宜昌的么?去宜昌法院告他
F. 求中國火炬手的名單`
姓名 性別 推薦主體 職業
劉雋夫 男 廣西壯族自治區 軍人
莫文珍 男 廣西壯族自治區 農民
何琦 女 雲南省 原中國女排主力二傳
鐵雲波 男 雲南省 體育教師
元正東 男 雲南省 林業工作人員
張強 男 青海省 醫生
楊作軍 男 青海省 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錫鐵山分公司脫手車間主任
蔡有華 女 青海省 青海省互助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
魏紅 女 北京市 頤和園導游服務中心主任
關艷 女 北京市 殘疾青年
徐滔 女 北京市 電視台主持人
周國允 男 北京市 建築工人
張毓芬 女 湖南省 體育官員
文花枝 女 湖南省 導游
王盛才 男 湖南省 湖南省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
謝華安 男 福建省 福建省農科院院長
王國華 男 福建省 舉重教練
胡勝斌 男 福建省 打工者
張玉東 男 安徽省 郵遞員
吳兆堂 男 安徽省 體育愛好者
卡德爾-庫爾班 男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警察
肖秋成 男 河南省
吳智平 男 河南省
肖清揚 女 河南省 學生
許振超 男 山東省 貨運工人
李洪振 男 山東省 交警
秦文波 男 上海市 「神舟」系列載人航天飛船副總指揮、副總設計師
金慧敏 女 上海市 特警
馬西門 男 上海市 康寧公司大中華地區總裁
蔡純鋒 男 江蘇省 民警
朱愛華 女 江蘇省 南京新百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張雲泉 男 江蘇省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信訪局局長
徐爾鑄 男 江蘇省 江海志願者服務站站長
娜日蘇 女 內蒙古自治區 赤峰市旅遊局局長
龍梅 女 內蒙古自治區 草原英雄小姐妹
次仁 男 西藏自治區 維和警察
陳三才 男 廣東省 工人
曹艷 女 廣東省 老師
趙廣軍 男 廣東省 志願者
敬甫松 男 四川省 綿陽市農科所所長
謝濤 女 山西省 晉劇演員
崔立軍 男 山西省 大學生村官
李金霞 女 江西省 居委會主任
謝瑤 女 江西省 環衛工人
羅琪 男 江西省 漫畫家
劉家祁 男 江西省 老紅軍
張雯娟 女 甘肅省 大學生
賈玉海 男 甘肅省 武警
馬艷萍 女 甘肅省 體育工作者
徐寧 女 寧夏回族自治區 殘疾人運動員
劉崇喜 男 寧夏回族自治區 中冶美利紙業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王有德 男 寧夏回族自治區 林場工人
陸海鷹 女 海南省 記者
姚義德 男 海南省
劉華國 男 陝西省 西安銀橋企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兼總經理
鄧良義 男 陝西省 民警
燕君芳 女 陝西省 楊凌本香農業產業集團董事長
胡志強 男 黑龍江省 石油工人
馬兵 男 黑龍江省 工人
劉志聖 男 黑龍江省 民營企業家
李成業 男 湖北省 工人
王林 男 湖北省 法律從業者、馬術愛好者
武秀君 女 遼寧省 農民
盧柯 男 遼寧省 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林紅艷 女 遼寧省 計程車司機
鄒大軍 男 吉林省 工人
王家騏 男 吉林省 中科院院士、載人航天工程研究人員
徐偉 天津市 碩士研究生
李硯軍 男 天津市 天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仲裁處處長
徐臣華 男 天津市 軍人
張文市 男 河北省 司機
郭小強 男 河北省 特警
陳印田 男 河北省 法官
冉元智 女 重慶市 畜牧行業
陳春明 男 重慶市 軍人
張錦林 男 浙江省 農民
林勇 男 浙江省 刑警
解海龍 男 三星 攝影記者
葉璐 女 三星 學生
塗越明 男 三星 集郵愛好者
王一南 男 三星 學生、繪畫愛好者
趙曉軍 男 三星 設計師
張健 男 三星 體育教師
才嘎 男 聯想 可可西里守護者
張國政 男 聯想 舉重運動員
戚發軔 男 聯想 中國載人航天之父
凌榮海 男 聯想 鐵路工人
張桂梅 女 聯想 教師
桑蘭 女 聯想 前體操運動員
王升英 女 可口可樂 小學教師
陳澤綱 男 可口可樂
孫正平 男 可口可樂 體育解說員
劉卉 女 可口可樂 護士
王力宏 男 可口可樂 藝人
劉鴻亮 男 可口可樂 環境工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