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立法院
『壹』 台灣的「立委」和「民意代表」有什麼區別
1、范圍不同。
民意代表其范圍包含立委。在台灣「民意代表」基本上泛指各級立法機關的議員與代表,立法委員、縣市議員、鄉鎮市區代表都屬於民意代表。
立法委員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級民意機關代表民意的委員。
2、選舉方法不同。
「民意代表」選舉也可分為「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主要是「立法委員」選舉 ),地方「民意代表」選舉(主要為市、縣議員選舉和鄉、鎮、市民代表選舉)。用直接選舉的方法,進行最基層的村、里長,鄉、鎮(區)民意代表選舉,而對省參議員和高層公職則用間接選舉的方式產生。
立法委員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級民意機關代表民意的委員。他們執行對同級行政機關的預算審核權、聽取報告及質詢,有些議會有立法權及人事同意權。
3、職責不同。
立法委員執行對同級行政機關的預算審核權、聽取報告及質詢,有些議會有立法權及人事同意權。
民意代表是人民藉由選舉選出民意代表,來行使間接民主的權利。又稱為代議員。
(1)中央立法院擴展閱讀:
台灣的「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則比較特別,其所採取的「單記非讓渡選舉制」可謂「舉世無雙」。這種制度規定,每個選區產生若干名「立法委員」,但選民只能投一票,該票只能投給一個候選人。
這種選舉制度使小黨容易生存,使一些人可以通過較固定的支持者低票當選。例如1992年第二屆「立法委員」選舉,台北縣應選16席,候選人只須達到6%的選票即可保證當選,但事實上在趙少康超高票當選的情況下,有些人僅以不到3%的得票率即當選。
這種選舉制度,使候選人可以不顧所在選區大多數人的訴求,而只須嬴得穩定的部分支持者。這也是造成地方派系長期存在、紛爭的原因之一。
『貳』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及其中央執行委員會」跟「立法院」是什麼關系啊
國民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以及中央執行委員會還有立法院架構和現在中國政治制度回差不答多,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相當於現在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只不過在南京政府時期講究的是以黨代政,所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前頭加了國民黨作為前綴,並不是國民黨全國代表大會全都是國民黨員,中央執行委員會和現在的中央委員會以及政治局也是一個意思,至於立法院就是人大常委會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主權機構)授權專門負責立法,但國家主權事務還是要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
『叄』 香港立法院外面那個蒙面一手握寶劍一手拿天平的雕像是什麼有什麼相關的故事
香港立法院外面的雕像是希臘正義女神忒彌斯雕像。正義女神忒彌斯的故事:
傳說有一天,天庭上的眾神失和了,世界處於災難的邊緣。沒有人敢站出來調解仲裁。血氣方剛的容易受仙女的勾引,老於世故的卻不敢對權勢直言。天上地下找遍了,也沒有合適的人選。最後,天帝身旁站起一位白袍金冠的女神,拿出一條手巾,綁在自己眼睛上,大聲說道:「我來!」
眾神一看,不得不點頭同意:她既蒙了眼睛,看不見爭紛者的面貌身份,也就不會受到利誘,不必畏忌權勢。蒙眼不是失明,而是自我約束,是刻意選擇的一種姿態。由這個典故引出一句格言:「程序是正義的蒙眼布。」
這句話已經當作格言收入法學詞典,每每被人引證。而這個在危急關頭挺身而出的女神就是忒彌斯,後世被尊稱為正義女神。
(3)中央立法院擴展閱讀
香港立法會大樓楣飾建築:
大樓面向皇後像廣場的中央門廊部分築有三角楣飾,並刻有「ErectedADMDCCCCX」(公元1910年豎立)的題字。
窗戶頂部為英國皇家盾形紋徽:左上方與右下方各刻有三頭獅子,代表英格蘭;右上方的一頭獅子代表蘇格蘭;左下方的豎琴代表愛爾蘭。盾徽由英格蘭獅子及蘇格蘭獨角獸護持,頂端雕有皇冠,下刻有最高統治者的銘辭「DIEUETMONDROIT」。倚在皇家盾形紋徽兩旁的雕像,則象徵憐憫及真理。
三角楣飾的頂部豎立一尊高2.7米,代表公義的忒彌斯女神鵰像,女神右手持著代表公正的天秤,左手持著象徵權力的劍。女神蒙上雙眼,表示法律精神不偏不倚,公正嚴明。 大樓的最高點是青銅制的都鐸皇冠雕塑,是英皇愛德華七世於1902年採用的御冠。
『肆』 在台灣什麼是「不分區立委」
據了抄解,過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襲」由各方推薦,黨中央審查小組與俗稱「九人小組」的提名審核委員會排名,交由中央委員會行使同意權,如今改為前三分之一由中央根據專業決定,其餘由近2萬名召集人與黨代表票選;一個人投一票,避免過去「換票」情事重演,也將權力由210名中央委員下放到基層。
依修正辦法規定,不分區「立委」將擬定一套推薦辦法,接受各方推薦不分區「立委」參選人,再由近1600名黨代表,加上全台17000多名投票所召集人,對不分區「立委」提名人進行單記投票,依得票數高低決定不分區提名排序。此外,辦法也會有若干婦女名額優先的規定。
不分區立委前10名:
一、王金平,二、洪秀柱,三、曾永權,四、潘維剛(「立委」),五、邱毅(「立委」),六、友黨協商,七、陳傑(「立委」),八、李紀珠(「立委」),九、友黨協商,十、趙麗雲(前「體委會主委」)。
『伍』 國內是否有"黨政合一"這種說法
大陸的黨政合一就是過去的黨的一元化領導~~~~現在黨政仍然是合一的,用台灣的話叫 以黨領政~~~~。
台灣小馬當局面臨的問題:
黨政分開,總統不能直接駕馭黨中央,隨即就不能更好的控制各個縣市的黨部和立法院黨團。
只有控制了地方黨部,中央的政策才能貫徹,只有控制了立法院黨團,中央的政策才能夠得到立法院的通過~~
馬英九的黨政合一實際上是回到了李登輝執政的時代~~也是向大陸學的~~~
在大陸,胡錦濤總書記作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通過黨中央的執政平台——中央政治局,來號令天下,黨政軍的一切重大事務都要經過中央政治局來商討通過~~~~。
現在馬英九的執政平台是國家安全會議和黨政聯席會,這兩個會,安全會議不夠全面,黨政聯席會有不倫不類,馬英九也只能尋求他兼任黨主席以後,把權力平台放到國民黨中常會上~!~~~
馬英九的策略是
一、兼任黨主席後,統一泛濫各個方面,整合泛藍勢力。黨主席可以領導立法院黨團。
二、重新整合國民黨中央黨部,把中央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中常會),變為馬英九的最高執政平台。
任命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相當於吳邦國委員長)為黨中央第一副主席,(吳邦國委員長是中央政治局常委里排名最靠前的)
任命行政院長劉兆玄(相當於溫總理)副總統蕭萬長(近平副主席)為中央副主席。
總統府秘書長詹春柏兼任黨中央秘書長。
這樣,黨政就合一了,黨中央和執政當局就合為一體,跟我大陸是一樣的,總統可以以中央主席的身份號令立法院黨團,使全黨步調一致~~~。
『陸』 在台灣什麼是「不分區立委」
過去國民黨不分區「立委」由各方推薦,黨中央審查小組與俗稱「九人小組」內的提名審核委員會排名,交由中央容委員會行使同意權。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人員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組成。
《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必須有五年以上的黨齡。中央委員會委員和候補委員的名額,由全國代表大會決定。中央委員會委員出缺,由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按照得票多少依次遞補。
(6)中央立法院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第一屆:中國共產黨中央局
第二屆至第四屆: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
第五屆至今: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任期變動: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章程》規定:「中央執行委員會任期一年」,「得連選連任」。
1927年中國共產黨第五屆中央政治局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三次修正章程決案》不再規定中央(執行)委員會「任期一年」。
自1982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開始規定:「黨的中央委員會每屆任期五年。全國代表大會如提前或延期舉行,它的任期相應地改變。」
『柒』 立法委員究竟有多大的權力
立法委員是由人民選出、於議會等各級民意機關代表民意的委員。他們執行對同級行政機關的預算審核權、聽取報告及質詢,有些議會有立法權及人事同意權。
議員特權
通常議員在議場內受保護,在會內所作言論及表決對外不必負責,並且有不被逮捕的特權。有些(較基層的)議會只限會期內有保護不被逮捕,而有些中央的議會不分會期或休會期間皆有保護。
以台灣地區為例:
憲法第七十三條規定「立法委員在院內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院外不負責任。」
憲法第七十四條規定「立法委員,除現行犯外,非經立法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不過,為了避免「立法院」成為犯罪立委的防護罩,台灣當局「憲法」增修條文第四條第八項規定「立法委員除現行犯外,在會期中,非經立法院許可,不得逮捕或拘禁。憲法第七十四條之規定,停止適用。」
台灣當局之地方制度法第五十條規定「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鄉(鎮、市)民代表會開會時,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對於有關會議事項所為之言論及表決,對外不負責任。但就無關會議事項所為顯然違法之言論,不在此限。」
第五十一條規定「直轄市議員、縣(市)議員、鄉(鎮、市)民代表除現行犯、通緝犯外,在會期內,非經直轄市議會、縣(市)議會、鄉(鎮、市)民代表會之同意,不得逮捕或拘禁。」
『捌』 立法院的立法工作
依據《中央法規標准法》,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後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須進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預算案則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後,會送交「程序委員會」進行審議。在程序委員會中,秘書長會排定要討論案件的日期,委員會審核後會將草案送交印刷(復印),並列入議程中的報告事項。提案在議程中進行「一讀」(朗讀標題),之後可送交相關的委員會(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討論審查,或經由院會決定後,直接送交「二讀」。
委員會中會針對送交過來的提案,聽取提案人的報告,有時還會邀請和法案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有時也會舉行「公聽會」)。之後進行討論,並修正提案的內容。達成決議後,會將議案送至二讀程序。
在二讀時,會先朗讀提案的內容,並在院會中進深入的討論。二讀是立法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在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說明、修正等。最後決定是送交「三讀」、撤銷、或送回委員會重新審議。通過二讀的議案,將在下次會議時進行三讀的程序,但若有「委員」提議,並獲得超過30名「委員」的附議,可以在當次會議就直接進入三讀程序。
三讀的過程僅會就文字進行修正,除非有發現有違憲法或其他法律,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審議。在三讀時,若有委員對於議案有不同的意見,仍然必須等議案表決後,再提出覆議。三讀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體的表決,若是通過,則送請「總統」在十天內公布,並送交「行政院」執行辦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離字「立法院」的要求後,若認為法案難以執行,或有其他問題,在「總統」核准下可提出「覆議」的要求,將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審。
「立法院」接受覆議案後,會召開「全院」的審查會議,必要時會要求「行政院長」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的原因。覆議案必須在15天內進行投票表決是否維持原法案內容,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復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復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玖』 台灣有國會嗎
中華民國立法院
立法院是中華民國的最高立法機關,與前國民大會(現在已廢除)共同相當於其他民主國家中的國會。
根據孫中山的五權憲法理論,政府的權利分為行政、立法、司法、考試、監察五權, 因此分設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和監察院。而人民則有選舉、罷免、創制、復決的權利, 設國民大會行使這些權力。中華民國目前所實施的憲法, 源於1946年通過,次年實施的《中華民國憲法》,歷經六次修憲,而成為中華民國目前的憲法,因而中華民國目前的國會即立法院。國會議員即立法委員。
在1991年以前,政府始終以淪陷區無法改選為由,未曾對立法院全面進行改選,而僅開放部分的增補選,直到1992年才首次進行全面改選。
目前立法院共有225席立法委員,任期3年。區域立委168席,原住民8席,其中4席為平地原住民,另外4席為山地原住民,均為直選產生。41席為不分區立法委員,根據政黨的得票率按比例分配(得票率須達到5%),8席為海外僑民代表,也根據各政黨得票率而分配。
根據2005年6月7日復決通過的修憲案,自2007年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起,選制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並立制,立法委員席次減為113席,其中區域立委73席、原住民6席,均為直選產生;不分區及僑選立委34席,由單一選區兩票制中的政黨票得票比例來分配席次,任期延長為4年。
立法院內分成內政及民族委員會、外交及僑務委員會、科技及資訊委員會、國防委員會、經濟及能源委員會、財政委員會、預算及決算委員會、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司法委員會、法制委員會衛生環境及社會福利委員會等12個常設委員會,負責審查各領域的政策法規。此外另有紀律、程序、修憲以及經費稽核等4個特種委員會。
『拾』 台灣立法三讀指什麼
取自維基:
依據《中央法規標准法》,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後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須進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預算案則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後,會送交「程序委員會」進行審議。在程序委員會中,秘書長會排定要討論案件的日期,委員會審核後會將草案送交印刷(復印),並列入議程中的報告事項。提案在議程中進行「一讀」(朗讀標題),之後可送交相關的委員會(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討論審查,或經由院會決定後,直接送交「二讀」。
委員會中會針對送交過來的提案,聽取提案人的報告,有時還會邀請和法案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有時也會舉行「公聽會」)。之後進行討論,並修正提案的內容。達成決議後,會將議案送至二讀程序。
在二讀時,會先朗讀提案的內容,並在院會中進行深入討論。二讀是立法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在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說明、修正等。最後決定是送交「三讀」、撤銷、或送回委員會重新審議。通過二讀的議案,將在下次會議時進行三讀的程序,但若有委員提議,並獲得超過15名委員的附議,可以在當次會議就直接進入三讀程序。
三讀的過程僅能就文字進行修正,除非發現有違憲法或其他法律時,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審議。在三讀時,若有委員對於議案有不同的意見,仍然必須等議案表決後,再提出復議。三讀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體的表決,若是通過,則送請總統在十天內公布,並送交行政院執行辦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來自立法院的要求後,若認為法案難以執行,或有其他問題,在總統核准下可提出「覆議」的要求,將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審。
立法院接受覆議案後,會召開全院的審查會議,必要時會要求行政院長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的原因。覆議案必須在15天內進行投票表決是否維持原法案內容,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覆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