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法院裁定
Ⅰ 對高級人民法院的再審裁定不服怎麼辦
對高級人民法院的再審裁定不服可以向同級人民檢察院提起抗訴內,也可以提請上容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八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二百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或者發現調解書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並報上級人民檢察院備案;也可以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1)不服法院裁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抗訴書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再審的裁定;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至第五項規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交下一級人民法院再審,但經該下一級人民法院再審的除外。
第二百一十二條 人民檢察院決定對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提出抗訴的,應當製作抗訴書。
Ⅱ 如果不服中級人民法院判決怎麼辦
第一種方式是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78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根據這一條法律,大家是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的。
第二種方式是向檢察院申請抗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87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179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提出抗訴。
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有本法第179條規定情形之一的,應當提請上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所以大家是可以提出抗訴的。
最後一種方式就是向人大信訪部門進行反映,反映自己遇到的事情。
(2)不服法院裁定擴展閱讀:
為了提高訴訟文書的質量,最高法院制訂了規范、標准且實用的各類司法判決的文書樣式。
因此,各類判決書的寫作程式,應當符合最高法院關於製作判決書的規范要求。
簡言之,司法判決必須符合技術規范和印製規范。
在技術規范上,一是要求文書字體規范,即法院名稱應用2號宋體字,文書名稱應用1號宋體字,案號及正文應用3號仿宋體字。
二是要求標點符號規范,即遵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制定的《標點符號用法》的規定。
三是要求數字規范,即按照《關於出版物上數字用法的試行規定》的規定和司法文書的特點,正確使用漢字和阿拉伯數字。
在印製規范上,一是要求文書用紙規范,即司法判決應採用國際標准A4型紙。
三是要求文書版式規范,即文書每頁一般應為23-24行,每行28-30字,頁邊距天頭大於地角,左空大於右空,在頁腳居中或靠右位置標注頁碼。
四是要求裝訂規范,即司法判決正文為兩頁以上的,應使用在左空處粘貼的方法,不能用訂書機裝訂。
規范嚴謹的司法判決必須符合上述標准。
Ⅲ 法院下了民事裁定書,不服可以怎麼辦
下了裁定書而感到不服,那你在收到判決書之後,15天內可以上訴,超過15天就不可以上訴了
Ⅳ 對法院判決不服怎麼辦
按照法律規定,當事人對法院判決不服的,可以上訴,對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不服的可以申請再審,也可以向檢察機關申請抗訴。
案件上訴後,上級法院必須審理。
但再審只是法院糾正錯誤裁判的一種救濟程序,當事人的申訴並不必然啟動再審程序,檢察機關受理申訴後認為原判確有錯誤的將向法院提出抗訴,法院必須再審。
向法院提出的申訴,法院經審查認為申訴成立的則進入再審。檢察機關和法院認為申訴不成立的將作不予抗訴決定和駁回申訴。
應當強調的是,申訴成立進入再審也僅僅是一種程序上的審查,實體處理方面的問題必須通過再審審理,案件進入再審不必然的會導致案件改判,如果案件經過再審查明原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實體處理恰當的話,再審就會維持原判。
當事人只有在有充足的證據證實原判決確實錯誤或有新證據、新情況出現的時候,申訴或申請再審才會有一定的意義。
(4)不服法院裁定擴展閱讀:
具體可參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民事和經濟糾紛案件申訴的暫行規定:
第一百七十七條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第一百七十八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一百七十九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對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情形,或者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參考資料:法律教育網: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各級人民法院處理民事和經濟糾紛案
Ⅳ 對法院財產保全的裁定不服應該怎麼辦
1、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不管是訴訟財產保全還是訴前財產保全,財產保全的裁定一旦作出,就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得提起上訴。
2、但是當事人對財產保全的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裁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裁定的執行。人民法院復議認為裁定正確的,駁回申請;認為裁定不當的,作出新的裁定,變更或者撤銷原裁定。
(5)不服法院裁定擴展閱讀:
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應當注意的問題:
1、申請人本人申請的財產保全,應當嚴格依法通知申請人提供符合法律規定的擔保。以不動產作擔保的,責令申請人向法院提供原物權憑證抵押,辦案成功後返還;以定金作擔保的,責令申請人提供存款單或者存摺檔案。
法院還應當凍結申請人根據財產保全申請提供的擔保財產的定金,防止申請人在敗訴後提前提取該定金作為擔保物。
2、加強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力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 訟法》第一百條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它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它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 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
3、採取財產保全,應當嚴格審查申請人申請財產保全所涉及的財產,消除案外人財產保全混亂的現象。
在實踐中,筆者發現,由於我國實行了特殊物品登記佔有制度,一些申請人認為被告使用的某些財產屬於被告,如車輛、房地產等。
因此,在採取查封、凍結措施前,應當注意調查取證、定案取證,對真正屬於被告人或者被申請人的財產,以及對調查後屬於非被申請人的財產,應當及時採取保全措施。將駕駛解釋權告知申請人,自動撤回申請並拒絕撤回,責令駁回申請。
Ⅵ 二審法院對不服一審法院不予受理的裁定如何處理
二審法院對來對沒有提出自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八條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對上訴請求的有關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查。
第一百六十九條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6)不服法院裁定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法》同時指出: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六十五條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第一百六十六條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提出,並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
Ⅶ 我對中級人民法院執行庭申請復議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書,我不服,現在該怎麼辦
可以向上級法院提起申訴。
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認為確有錯誤時,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提出重新處理的訴訟請求。
民事案件和經濟案件,還可以請律師擔任代理人,代替申訴人申訴。對於非訴訟上的申訴,如果屬於經濟合同糾紛或者傷害賠償等民事范圍的問題。
可用調解和仲裁方法解決的,依據律師法和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訴人可以委託律師擔任其代理人,對於其他問題的申訴,律師只能代寫申訴書和提供法律、政策上的意見,卻不能接受委託而擔任代理人。
(7)不服法院裁定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相關法律法規: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任務,是保護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查明事實,分清是非,正確適用法律。
及時審理民事案件,確認民事權利義務關系,制裁民事違法行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教育公民自覺遵守法律,維護社會秩序、經濟秩序,保障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進行。
第八條:民事訴訟當事人有平等的訴訟權利。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保障和便利當事人行使訴訟權利,對當事人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第一百五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以及依法不準上訴或者超過上訴期沒有上訴的判決、裁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