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捍勤法官
Ⅰ 薛捍勤的人物介紹
薛捍勤曾經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公眾對外交官的理解多少有些抽象;事實上,工作之外,大使們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這位鏡頭前形象高貴的大使,甚至舉出了家中裝修的例子。她說,夫妻倆在一些裝修細節的問題上,也會有爭執。
「哪天你看見我挎個籃子去買菜,不要有任何的奇怪。」薛捍勤說。此外,她還介紹說,因為工作的關系,盡管和女兒在一起的時間會相對較少,但在培養方面,她會去引導孩子積極思考,並形成自己的判斷。
當選國際法院法官
2010年6月29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薛捍勤在當選後接受媒體采訪。當日,中國資深女外交官薛捍勤在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選舉中高票當選國際法院法官,成為這一權威國際司法機構中的首位中國籍女法官。國際法院中國籍法官史久鏞於2010年5月28日辭職,法院席位出現空缺。根據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於6月29日同時舉行法官補缺選舉,薛捍勤分別獲安理會15票和聯大150票支持,高票當選。
中國資深女外交官薛捍勤29日在聯合國大會和安理會舉行的國際法院法官選舉中高票當選,從而成為這一權威國際司法機構中的首位中國籍女法官。
薛捍勤在選舉結束後對記者說,各國對中國候選人的積極支持主要是因為看重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希望中國在國際事務中進一步發揮積極影響力。她認為這是她當選的主要因素。
薛捍勤說:「這不僅僅是一份榮譽、光榮,更重要的是一份責任,對國際社會的責任。在我履行職責的過程中,我將秉承《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院規約》,為和平解決國際爭端、促進世界和平與安全做出自己的貢獻。」
國際法院歷任中國籍法官
王寵惠:1921-1939年任常設國際法院(國際法院的前身)法官,曾任中華民國政府外交部長、北洋政府司法部長
鄭天錫:1939-1946年任常設國際法院法官,曾任北洋政府司法部次長
徐謨:1946-1957年任國際法院法官,曾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次長」
顧維鈞:1957-1967年任國際法院法官,曾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和「國務總理」
倪征燠:1985-1994年任國際法院法官,為新中國第一位國際法院法官
史久鏞:1994-2010年,任聯合國國際法院大法官;2000年-2003年任國際法院副院長;2003-2006年任國際法院院長。
Ⅱ 海牙國際法庭的法院成員(2014年改選)
姓名 國籍 職位 就職年份 任期終止年份 龍尼·亞伯拉罕(Ronny Abraham) 法國 院長 2005 2018 阿布杜勒卡維·艾哈邁德·優素福(Ablqawi Ahmed Yusuf) 索馬里 副院長 2009 2018 小和田恆(Hisashi Owada) 日本 法官 2003 2021 彼得·通卡(Peter Tomka) 斯洛伐克 法官 2003 2021 穆罕默德·本努納(Mohamed Bennouna) 摩洛哥 法官 2006 2024 安東尼奧·奧古斯托·坎卡多·特林達德(Antônio Augusto Cançado Trindade) 巴西 法官 2009 2018 克里斯托弗·格林伍德(Christopher Greenwood) 英國 法官 2009 2018 薛捍勤(Xue Hanqin) 中國 法官 2010 2021 瓊·多諾霍(Joan E. Donoghue) 美國 法官 2010 2024 喬治·加亞(Giorgio Gaja) 義大利 法官 2012 2021 朱莉婭·塞布廷德(Julia Sebutinde) 烏干達 法官 2012 2021 達爾維爾·班達里(Dalveer Bhandari) 印度 法官 2012 2018 帕特里克·利普頓·魯濱遜(Patrick Lipton Robinson)牙買加法官 20152024詹姆斯·理查德·克勞福德(James Richard Crawford) 澳大利亞 法官 2015 2024 基里爾·格沃爾吉安(Kirill Gevorgian) 俄羅斯 法官 2015 2024 菲利普·庫夫勒爾(Philippe Couvreur) 比利時 書記員 2000 2021 國際法院15名法官由選舉產生,任期九年,可連選連任。
國際法院書記官處是常設行政機關,協助國際法院履行職責。
國際法院法官由大會和安全理事會選舉產生。在大會,《國際法院規約》締約國但不是聯合國會員國的國家(是瑞士和諾魯)獲准參加選舉;在安全理事會,不得對此選舉行使否決權。這兩個機關同時但單獨進行投票。「註: 一般於秋季在紐約進行選舉。」
候選人必須在這兩個機關獲得絕對多數票才能當選。這通常需要進行多次投票。
為確保法院的組成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連續性,15名法官的任期不都是同日屆滿。每三年改選法院三分之一的法官。
三年一次(通常在秋季)選舉的法官於次年2月6日上任,這一天是國際法院首批法官於1946年就任的日子。
如果法官在任內亡故或辭職,應盡快舉行特別選舉,當選法官接著完成所余任期。
《國際法院規約》規定,法院由15名獨立法官組成,不論國籍,從品格高尚並在本國具有最高司法職位的任命資格或公認為國際法的法學家中選出。
事實上,許多法院成員在當選之前曾任職本國外交部的法律顧問、國際法教授、大使或最高法院法官。
15名法官必須全部來自不同的國家,其名額分配辦法與安理會席位分配一致,即非洲3名,拉美2名,亞洲3名,東歐2名,西歐及其它國家(包括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5名。
法官應不論國籍,而且應盡量能夠代表世界各大文化及主要法系, 其中不得有兩名屬於同一國籍。除1967年-1984 年期間無中國籍法官被提名外,安理會的5個常任理事國:美國、英國、中國、法國和俄羅斯事實上一直各佔有一個名額。
所有決議都必須在出席法官多數同意後才能做出。其職能有兩方面:
1.對當事國一致同意提交國際法院的法律爭端,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及有關條約及公約做出判決;
2.對聯合國其他機構或各種專門機構就其工作范圍內提出的任何法律問題發表咨詢意見。
Ⅲ 怎麼看待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
你好,我覺得這個女法官的能力應該是非常強的,也就是因為能力強,他才能當選國際法院的法官,跟男女沒有關系。
Ⅳ 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這件事,反映了什麼
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這件事,反應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已經在世界上佔有很大的席位。國際法院法官今年在九月聯合國總部舉行了換屆選舉,填補降在2021年出現的五個空缺法官席位。現任國際法院副院長、中國法官薛捍勤當選。這對於我國人民來說,是一個不小的鼓舞,一方面說明薛捍勤的能力很強,另一方面說明在中國綜合國力的推動下,中國已經在世界上佔有了重要的位置,這也表明,國際社會對我國已經認可了。
國際法院是唯一具有管轄權的歐變形國際司法機構,總部設立在荷蘭海牙,是聯合國的主要機關之一 ,負責審理各國就國家之間的爭端向國際法院提交的訴訟案件。並可就聯大等機構提交的法律問題發表咨詢意見。每三年改選三分之一,薛捍勤的上任,也給我國帶來了很高的榮譽。
Ⅳ 中國女法官當選國際法院法官,你怎麼看待這件事
聯合國國際法庭傳回喜訊,中國女法官成功連任!
據聯合國消息,當地時間11月11日到12日,國際法院法官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換屆選舉,填補將於2021年出現的5個空缺法官席位。現任國際法院副院長、中國法官薛捍勤再度當選!
恭賀薛捍勤法官連任成功!
經過兩輪投票,聯大及安理會同步公布了當選者名單,中國女法官薛捍勤,成為2021年新任國際法院法官之一。
現年55歲的薛捍勤女士,是我國資深的高級外交官與知名國際法學者,不僅具有豐富的外交和國際法實踐經驗,並且在學術上造詣深厚。早年,她在北京大學學習國際法,後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獲法學碩士、博士學位,她曾作為中國代表,出席過許多重要的國際會議,主持過很多雙邊、多邊的國際談判。
2010年5月,薛捍勤女士當選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會議主席,為委員會歷史上首位亞洲女性主席;同年6月,她當選國際法院首位中國籍女法官;2018年2月,當選國際法院副院長。
國際法院由15名不同國籍的法官組成,任期9年,可連選連任,每三年改選三分之一。這次繼續連任後,薛捍勤女士的任期很可能將長達9年,至2029年左右結束!
段潔龍大使當選海洋法法庭法官
除了薛捍勤女士這次連任之外,8月24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30次締約國會議舉行,我國駐匈牙利大使段潔龍,高票當選《國際海洋法》的法庭法官。
今年,我們中國人能夠當選這兩個不同的國際法庭法官,其實殊為不易,因為美國那邊是不高興的。美國助理國務卿史迪威曾發表言論,敦促所有參與《國際海洋法》法庭法官選舉的國家,仔細評估中國候選人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