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上訴
㈠ 如果省高院判我輸,我還可以上訴嗎
1、如果省高院所作出的判決是一審判決的,則當事人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上訴。
2、如版果省高院的權判決是二審判決的,則該判決屬於終審判決,不可以再上訴。如果當事人仍然不服的,則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㈡ 如何才能上訴到最高院的巡迴法庭
1、規來定是可以的自
2、最高院的巡迴法庭受理的案件為
1)、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2)、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3)、不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
4)、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申請再審的案件;
5)、刑事申訴案件;
6)、依法定職權提起再審的案件;
7)、不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罰款、拘留決定申請復議的案件;
8)、高級人民法院因管轄權問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或者決定的案件;
9)、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批准延長審限的案件;
10)、涉港澳台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協助案件;
11)、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巡迴法庭審理或者辦理的其他案件。
3、雖然規定是這樣,但是一般都很難被受理
㈢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後,還能不能上訴我想了解一下。
最高人民法院判決後,不能上訴。我國法院分為四類,分別是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十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第二審的判決、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都是終審的判決、裁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百三十二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條規定,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二條規定,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區、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上訴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最高人民法院申訴立案大廳是涉訴群眾依法反映訴求、主張申訴和申請再審權利、參與訴訟活動的公共場所。為了維護良好的接待秩序,保持整潔衛生的接待環境,保障公共安全,請自覺遵守以下規定:
一、按順序排隊,自覺服從值班法警管理,聽從工作人員指導和引導。
二、不得大聲喧嘩、隨地吐痰、亂扔雜物,不得在大廳內吸煙。
三、禁止攜帶管制性刀具、槍械、易燃、易爆、易腐蝕等危險物品進入大廳;禁止十八周歲以下未成年人進入大廳。
四、自覺接受體溫檢測和安全檢查,體溫超出正常標準的,應立即到醫院診斷治療;不適合帶入接待場所的物品,應自行妥善處理。
五、安檢後憑身份證明、授權委託書、裁判文書到第十一、十二號窗口領取登記表,一案一表;一人多案的,應主動向登記人員說明;一人代理多案的,應分別出具每一案件的授權委託書。
六、填寫登記表應清楚規范,填好後按照案件的不同類型,分別到第一至第十窗口遞交登記表。不得有償代書登記表。登記表三十日內有效,月初月末填寫不受限制。
七、遞交登記表應逐人進行,等候人員應自覺在黃線外排隊。遞交登記表後按照登記人員的指示,分別到樓上對應的區域等候接談。
八、案件經過中級人民法院終審,並經高級人民法院駁回的,到第五至第八窗口遞交登記表。民商事案件經過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或再審改判,當事人不服申請再審的,到九、十號窗口遞交登記表。
九、初次來訪人員遞交登記表後不得隨意離開,否則,經三次呼叫無人回應的,視為自動放棄接談,三個月內不予登記。
十、對於不服縣市區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生效判決裁定的,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應當由所在地法院解決,最高人民法院只作登記,不收材料、不對下交辦,請來訪人回當地解決問題。
十一、對於經過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兩級法院駁回的案件,按照《人民法院立案工作暫行規定》,最高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當事人確有生產生活困難的,應依靠當地黨委政府解決。
十二、按照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企業法人破產還債程序審理的案件以及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審理後維持原判的案件,當事人不得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不予登記接談。
十三、對於已經最高人民法院再審審理,裁定駁回或者審查程序終結、下發不予受理通知書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不再登記、不再接談、不再審查處理。
十四、對於下級人民法院正在審理程序當中的案件,當事人應向原審法院反映訴求。
㈣ 對民事二審判決不服可不可以向高院上訴
中級人民法院的民事終審判決在送達後立即生效,是不能再上訴的。
如果你對終審判決不服的,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請再審。
具體的你可以參考《民事訴訟法》中的以下相關規定:
第一百九十九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一方人數眾多或者當事人雙方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的,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㈤ 二審不服上訴高院時間
二審不服是不能上訴的,但是可以申請再審。《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內十八條的規定:「當事人對容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將原來的「申訴」改為「申請再審」。
在2012年修正的《民事訴訟法》中,第二百零五條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六個月內提出;有本法第二百條第一項、第三項、第十二項、第十三項規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之日起六個月內提出。
所以二審不服申請再審的,應該在審判後六個月內。
㈥ 對法院的二審不服從,如何向高院申訴,怎麼個流程!
二審是終審判決,不能再上訴,但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對二審判決不服,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再審,或是進行申訴,申訴指直接向上一級法院申訴,類似申請再審,或是向上一級檢察院申訴請求檢察院向法院抗訴。
如果是民事二審判決的話,不服,向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再審必須有法定的理由,法院才會啟動再審(審判監督程序)。
依據《民事訴訴法》第一百七十八條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但不停止判決、裁定的執行。
第一百七十九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6)最高人民法院上訴擴展閱讀:
審判監督程序
提起審判監督程序的主體及其許可權
1.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和審判委員會
(1)此處的 「 各級人民法院 」 是指作出生效判決、裁定的人民法院;
(2)該人民法院院長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在認定事實上或者適用法律上確有錯誤,必須提交審判委員會處理;
(3)審判委員會經過討論作出本院再審的決定。
2.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級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可以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對於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正確,但是在適用法律上有錯誤,或者案情疑難、復雜、重大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由原審人民法院審理的情況的案件,也可以提審。
3.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上級人民檢察院
(1)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2)對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需要提出抗訴的,由控告申訴部門報請檢察長提交檢察委員會討論決定。人民檢察院決定抗訴後,由審查起訴部門出庭支持抗訴。
(3)最高人民檢察院發現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發現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確有錯誤時。
可以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或者指令作出生效判決、裁定人民法院的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向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7、408條)。
(4)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確有錯誤,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訴:
①有新的證據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的事實確有錯誤的;
②據以定罪量刑的證據不確實、不充分或者證明案件事實的主要證據之間存在矛盾的;
③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④審判人員在審理該案件的時候,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406條)。
重新審判
開庭審理、不開庭審理與不得加重刑罰的情形
(1)人民法院審理下列再審案件,應當依法開庭審理:
①依照第一審程序審理的;
②依照第二審程序需要對事實或者證據進行審理的;
③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
④可能對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加重刑罰的;
⑤有其他應當開庭審理情形的。
(2)下列再審案件可以不開庭審理:
①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但適用法律錯誤,量刑畸重的;
②1979年《刑事訴訟法》施行以前裁判的;
③ 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原審自訴人已經死亡或者喪失刑事責任能力的;
④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在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監獄服刑,提押到庭確有困難的;但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的,人民法院應徵得人民檢察院的同意;
⑤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決定再審,按規定經兩次通知,人民檢察院不派員出庭的。
(3)人民法院審理共同犯罪再審案件,如果人民法院再審決定書或者人民檢察院抗訴書只對部分同案原審被告人(同案原審上訴人)提起再審,其他未涉及的同案原審被告人(同案原審上訴人)不出庭不影響案件審理的,可以不出庭參與訴訟。
(4)除人民檢察院抗訴的以外,再審一般不得加重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的刑罰。不具備開庭條件可以不開庭審理的,或者可以不出庭參加訴訟的,不得加重未出庭原審被告人(原審上訴人)、同案原審被告人(同案原審上訴人)的刑罰。
㈦ 上訴到省高院是如何的
重審案件的產生,是二審法院對一審案件依法監督的結果,是對一審案件未生專效裁判依法屬予以發回重新審理的過程。原審案件是否結案是以程序是否審結為依據,而不以裁判文書是否生效作為依據。發回重審案件經過二審,在審理程序上已意味著結案,因此,對發回重審的案件,應當按照新的案件予以重新立案編新號,且根據發回重審案件的時間在立案庭受理案件的排序中決定編新號,其中包括年份及序號。至於要體現重審的過程,大可不必在案號上體現出來,可以在重審的結案文書中予以體現。
對於發回重審的案件,如果當事人在案件發回重審之後,變更或者增加訴訟請求,這時,則應按初審案件一樣,將變更或增加的訴訟請求部分告知對方當事人。當事人沒有變更訴訟請求的,因起訴狀並沒有更改,立案時應送達的相關文書已送達,重新送達已沒有必要。且當事人在案件的二審階段,已接到二審法院發回重新審理的裁定書,對案件重新審理的事實已明知,只需在立案以後,通知當事人領取舉證通知書,合議庭組成人員通知書及開庭傳票即可,如訴訟當事人的,還需送達出庭通知書。當然,在送達舉證通知書時,應與初審案件的舉證通知書有所區別。
㈧ 不服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怎麼辦
如果你對省高院的終審判決不服,可以向省高院或最高院申請再審,也可以到檢察機關申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
《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規定實行兩審終審制度。所謂兩審終審制度是指某一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後即告終結的制度。
法院審判案件,就審判程序而言是兩審終審制,就法院體系而言是四級兩審制。兩審終審制,就是一起案件經過兩級法院審判終結審判的制度。也就是說,地方各級法院對於按照審判管轄權的規定對由它審判的第一審(初審)案件做出判決或裁定以後,若當事人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上訴;若同級的檢察院不服,可以在法定期限內向上一級法院提起抗訴。上一級法院有權受理針對下一級法院第一審判決或裁定不服的上訴或抗訴,有權經過對第二審案件的審理,改變或維持第一審法院的判決或裁定。這時,上級法院的第二審判決、裁定,就是終審判決、裁定,當事人不得上訴。審級制度的實質是要求審判必須按審判程序嚴格進行,不得越級審理案件。
兩審終審制度主要針對發生了民事權利義務爭議的訴訟案件,這里強調訴訟案件,法院審理的案件分為兩類,一類是需要經過普通程序或者簡易程序的訴訟案件,另一類是非因民事法律關系發生具體爭議而請求法院確認一定的事實狀態的非訴訟民事案件。
針對訴訟程序適用兩審終審制度,而非訴訟民事案件適用一審終審,主要包括人民法院適用特別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審理的案件。
兩審終審制是指一個刑事案件,經過兩級人民法院審判即告結束的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0條規定:「人民法院審判案件,實行兩審終審制。」根據這一規定,對於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刑事判決或裁定,被告人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人民檢察院認為有錯誤的,可以提起抗訴;但對於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的判決和裁定,被告人不服的不得再提起上訴,同級人民檢察院也不得提起二審抗訴,除死刑案件外,二審判決或裁定一經作出立即發生法律效力。兩審終審制的例外是: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國的最高審判機關,它作出的判決或裁定是終審的判決或裁定,不得上訴或抗訴;死刑案件除了適用普通程序,還適用特殊程序,即死刑復核程序,只有經過死刑復核程序後,二審關於死刑的判決才能發生法律效力。
實行兩審終審制有利於及時糾正錯誤的裁判,有利於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進行監督,維護國家法制的統一。由於兩審終審審級不多,可以方便訴訟參與人參加訴訟,防止案件因久拖不決而影響結案效率,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㈨ 民事訴訟如一審二審不服,可以上訴至省高院嗎
不服一審,在法定期內可以上訴(其中民訴判決為15天,裁定書為10天),上訴法院是原審法院的上級法院。若想上訴至高院,那隻能是一審為市中院做出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