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執行力
Ⅰ 法院判決後的執行力怎麼樣
如果被執行人確實無能力賠償的,可以由法院暫時中止執行,等被執行內人有履行能力後容,可隨時恢復執行。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
(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希望能幫到你!覺得可以請採納!謝謝
Ⅱ 法院的調解書有強制執行力嗎
你好,法院調解書可以申請強制執行
Ⅲ 法院強制執行力度不夠,我的賠款怎麼要的到
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規定: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之日起超過6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由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如果距離申請執行時間超過6個月了,就去找上級人民法院
Ⅳ 司法強制執行力於行政強制執行力 各是什麼區別是什麼
司法強制執行力:法院的執行組織,依照法定的程序,行使司法執行權,強制義務人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或其他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的活動所產生的法律效力。
行政強制執行力:法院和行政機關對於作為行政法律關系中的義務主體的行政相對人不履行其應當履行地的義務採取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所產生的 法律效力。
1.決定主體並且執行主體不同:前者只有法院作出,後者既有法院又有行政機關作出;
2.執行依據不同:前者包括法院的裁判文書、仲裁裁決書和公證債權文書,後者則包括法院的行政判決書、裁定書,以及行政機關製作的行政決定書、命令書等;
3.授權法律不同:前者是民事訴訟法,後者是行政訴訟法;
4.目的結果不同:前者目的是強制義務人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法院的判決、裁定或其他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後者目的是強制義務人履行行政法中所規定的義務或者達到與履行義務相同狀態
5.執行對象不同:前者的執行對象多為財產權,後者的執行對象既有財產權也包括人身權;
6.申請主體不同:前者多為民法中的債權人,後者行政機關可以向法院申請,也可以不申請就執行
7.可否和解不同:前者在強制執行中可以和解,後者在強制執行中一般不得和解;
8.可否救濟不同:前者多為終審判決的執行,一般不會有救濟渠道,後者在強制執行後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但復議期間不得停止強制執行。
Ⅳ 關於法院判決強制執行力
你有沒有,國土局的房屋產權,看看你的佔地面積,和使用面積
Ⅵ 法院製作的調解書生效後都有執行力,這句話對嗎
錯。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但不一定都具有執行力,因為有執行力的前提除了法律效力還需要有明確的執行內容等。如生效的維持婚姻關系的調解書,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沒有可供執行的內容,沒法執行也不需要執行
Ⅶ 法院的執行力度怎樣
現在執行力度都是很強的,只要有財產,能處置的都基本上給處置了。
Ⅷ 如何提高法院工作的執行力
政府執行力是政府工作的生命力。從一定意義上講,提高政府執行力,就是提高一個地方發展的生命力、競爭力和創造力。為了切實加強各級政府執行力建設,提高行政效能,建設服務性政府,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一、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文化創新、制度創新為動力,以自我教育和學查改為主要手段,以優化創業環境為主題,著力解決基層和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力求在解放思想上有新突破,在制度創新上有新進展,在轉變職能上有新舉措,在服務水平上有新提高,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努力構建「職責明確、工作規范、反應敏捷、運轉協調、執行有力」的政府工作運行機制。二、總體要求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要以提高行政效能為主要目標,把政企分開與轉變職能相結合,把體制機制創新與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創新相結合,把堅持依法行政與文明執法相結合,把轉變作風、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廉政勤政善政與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相結合,確保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三、工作重點(一)提高行政決策能力。科學決策是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的重要保證。要規范決策程序,建立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論證與政府決策相結合的行政決策機制。實行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堅持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內部議事和決策制度,力求以較小的決策成本、較高的決策效率,實現更好的決策效益。要通過提高行政決策能力,提高決策科學性,解決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的問題;提高決策民主性,解決行政決策透明度不高的問題;提高依法決策的規范性,防止盲目決策和依靠少數人決策的現象。(二)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是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的前提。要增強法制觀念,認真貫徹落實好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行政許可法》。要增強行政規范意識,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依法實施公共服務和管理社會事務。要通過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解決政府部門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和行政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減少行政行為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三)提高抓落實的能力。抓落實的能力是加強行政執行力建設的關鍵。要圍繞市政府的中心任務和工作重點,抓好實施的組織協調,明確職責,制定計劃,分解任務,協調關系,全力完成相關任務。要樹立全局意識,認真貫徹落實市政府的決策部署,確保政令暢通,解決政府部門對上級的決策部署執行不到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要強化落實意識,樹立效率觀念,加大既定目標任務的推進力度,解決行政效能低下、工作落實不夠的問題。要堅持一級抓一級,一級對一級負責,建立層層抓落實的制度,切實解決抓而不緊、落實不力的問題。 四、工作要求(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政府執行力建設的領導,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和績效考核內容。要根據全市加強政府執行力建設的總體要求,結合本單位實際,開門徵求意見,開門接受評議,深入開展以「提高政府執行力」為主題的「六查六看」學習討論活動。即查政務值守,看是否存在反應遲緩、應急不靈的問題;查執行落實,看是否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問題;查工作作風,看是否存在作風渙散、紀律松馳的問題;查工作效率,看是否存在人浮於事、辦事拖拉的問題;查大局觀念,看是否存在部門利益至上、本位主義嚴重的問題;查服務質量,看是否存在服務意識不強、服務不優的問題。各級各部門的主要領導要親力親為,帶頭自查,做到真學真議、真查真擺、真整真改,從而達到自我教育、自我整改、自我提高的目的。(二)著力解決突出問題。要把解決工作問題和思想問題結合起來,有的放矢地在機關開展「四講四比」活動,努力營造「講激情、比干勁,講服務、比奉獻,講務實、比效率,講清正、比形象」的良好風氣。 1.著力解決精神萎靡不振的問題。要引導幹部樹立敢為人先的勇氣、敢闖敢試的魄力,保持敢於負責、勇於擔當、不甘落後、負重前行的精神狀態。 2.著力解決群眾觀念淡薄、服務不優的問題。要引導幹部牢固樹立領導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服務的理念,堅決克服「官本位」思想,始終把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作為為政之本,對有利於發展的事、有利於群眾利益的事,一定要多服務、少干預,多幫忙、少添亂,多設路標、少設路障,多講怎麼辦、少講或不講不能辦,在服務群眾中比奉獻,在服務基層中比業績,徹底解決高高在上、脫離群眾、脫離實際以及與民爭利、擾民煩民的問題。 3.著力解決紀律松馳、本位主義嚴重、效率低下的問題。要引導幹部在講執行、抓落實、比效率上狠下功夫,做到令行禁止,確保政令暢通;鍥而不舍、真抓實干;只爭朝夕、雷厲風行;齊心協力,協調配合,努力形成「定必干、干必成、成必優」的良好氛圍。 4.著力解決廉潔意識不強,權力運行缺乏有力監督的問題。要引導幹部尤其是領導幹部清醒地認識保持清正廉潔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始終清醒、政治上始終堅定、作風上始終務實。(三)建立和完善工作機制。 1.建立和完善會議、文件和公務活動的審批機制。嚴格會議審批,控制會議規模、規格、數量和時間,少開會、開短會,嚴肅會風會紀,提高會議質量;大力精簡文件,控制文件規格、數量和篇幅,少發文,發短文,提高文件質量和公文運轉效率;規范領導公務活動,控制評比表彰活動,真正解決文山會海和事務性活動較多的問題。 2.建立政務快捷反應機制。強化政務值班、信息報送和應急反應處置,建立完善值班工作制度和規程,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確保政務值班電話24小時暢通;對突發事件要按規定程序和要求及時上報,迅速處置,並對處置情況予以續報;對市政府的指令、要求必須堅決執行,限時反饋。 3.完善工作運行機制。按照「改革創新、轉變職能、從嚴管理、高效服務」的要求,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和優化工作流程,全面落實崗位責任制、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等制度,使機關工作環環相扣、緊張有序、高效運轉。 4.落實協調會商機制。各部門要切實擔負起各自的職責,明確工作任務,突出工作重點,抓好組織協調,堅持重大問題主動協商、共同研究,充分發揮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切實完成好所承擔的工作任務。對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部門共同落實辦理的事項,由市政府明確主辦和協辦單位,主辦單位要主動負起責任,代表政府履行職能,協調解決落實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協辦單位要密切配合,全力協助主辦單位完成交辦事項。 5.健全督查工作制度。建立領導督辦機制,強化領導責任,形成一級督辦一級,下級對上級負責的執行落實機制;完善重大項目活動跟蹤督辦制度,各級政務督查機構要對政府部門貫徹落實上級重要會議、文件、重大工作部署以及領導批示交辦件的辦理情況,實行跟蹤督辦,定期通報;建立督查事項限時報告制度,凡是明確辦理時限的,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報告貫徹落實情況,回復辦理結果。加強行政監察,把各級行政機關對上級決策部署執行情況列為行政監察的重要內容,對執行不力、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嚴肅查處。建立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機制,設立輿論監督熱線,通過新聞媒體、政府網站等載體,加強輿論監督,對執行力不強、工作效果不明顯的單位和個人,督促整改,予以曝光。 6.建立行政問責制。研究建立以行政首長為重點的行政問責制度,健全行政責任體系,明確問責范圍、規范問責程序、強化問責效果。各級各部門行政負責人對本單位行政事務全面負責,並對其行使職權引起的後果承擔責任。對不依法履行法定職權造成重大失誤或不良影響的部門和單位,追究部門行政負責人的責任。對執行上級機關的決策和部署不力,違反規定進行決策,不認真履行職責以及其他造成嚴重後果或不良影響的行政部門,採取責令限期整改、通報批評、取消評先資格、責令辭職和建議免職等行政處理方式問責。
Ⅸ 法院現在的執行力度怎麼樣
第一抄,查詢、凍結、襲劃撥存款。被執行人在銀行里存款的,法院有權查詢、凍結、劃撥,銀行必須協助。查詢、凍結、劃撥法院都需要手續齊備。
第二,扣留、提取收入。扣留、提取被執行人的收入,是由執行法院做出裁定,並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由有關單位協助扣留、提取。被執行人的收入包括工資、勞務報酬、利息、股息、紅利、財產租賃收入等。這一強制措施原是針對被執行人為自然人時使用,但現在的多種經濟成分的存在和分配方式的多樣化,這一措施也適用於法人和其他組織。
Ⅹ 法院強制執行的力度到底有多大
首先民事案件的強制執行不涉及人身,只能針對財產;
其次要看對方當事人的資產情況,如果對方有數套房產或者其他財產較多,那麼執行力度會比較大,但如果對方只有一套房產,法院一旦執行對方將無家可歸或者對方其他財產較少,被執行後無法生活的話,執行的力度就會相應小很多。
另外還有其他情況影響,比如案件影響大、上級對案件的關注度高等等。法院的強制執行的力度是根據具體情況來的。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22章的規定,我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共有以下九種。查詢、凍結、劃撥被申請執行人的存款;扣留、提取被申請執行人的收入查封、扣押、拍賣、變賣被申請執行人的財產;搜查被申請執行人隱匿的財產;
強制被申請執行人交付法律文書指定交付財物;強制被申請執行人遷出房屋或者退出土地;強制執行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強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支付遲延履行金;強制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
(10)法院執行力擴展閱讀:
關於強制執行法院管轄權的法律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2012年修正)第十九章一般規定
第二百二十四條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由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與第一審人民法院同級的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二十九條被執行人或者被執行的財產在外地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委託人民法院收到委託函件後,必須在十五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三十日內如果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
受委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日起十五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委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委託人民法院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