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推理與法官思維
1. 2、司法三段論推理的邏輯規則有哪些
1、一個有效的三段論只能有三個不同的項;2、中項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內3、在前提中容不周延的項在結論中也不得周延;4、兩個否定的前提不能得出結論;5、前提中有一個是否定的,則結論也是否定的;結論是否定的,則前提中有一個是否定的;6、兩個特稱的前提不能得出結論;7、前提中有一個是特稱的,則結論也是特稱的。
2. 司法工作中為什麼要遵循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
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同一律——同一個思維過程中,每一思想與其自版身是同一的;既「A就是A」;
矛盾權律——同一思維過程中,兩個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既「非(既A又非A)」
排中律——同一個思維過程中,兩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即「要麼A要麼非A」;
3. 試述法律邏輯在司法實踐中的意義
(一) 法律推理符合法治精神美國法學家伯頓指出,法律推理增強了判決的一致性和正當性,可以為法律問題提供健全的經過充分論證的答案。無論是法律推理的形式還是法律推理的內容與法治的精神和要求都是一致。
(二)法律推理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徑,法律推理從思維方式上規定了法官判決的思維路徑。如果法官嚴格遵守法律推理的程序,不違反邏輯規則和法律規則,並以此種方式論證判決結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那麼我們就得承認法官的判決在形式上就是公正的。
(三)法律推理是通過法官的職業化思維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法律推理是法官在司法過程中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邏輯方法,因而帶有明顯的職業性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律推理是法官的思維方式。法官隊伍的職業化是法官獨立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司法公正的一個重要條件。
(四)法律推理使法官依靠理性,而不是依賴經驗做出判決理性被認為是人的心智的結構,其首要特性,就是「對觀點、意見或結論提供證據」。理性的思維和分析的手段是邏輯,它要求運用邏輯推理,合乎規律地從一定的根據和理由中得出結論法律推理的過程表明法官的判決是有充分的法律根據和理由的,而不是法官的主觀擅斷或主觀意志的產物。總之,公正判決結果的形成,離不開法律推理,無論是形式推理還是實質推理,都是為法院公正判決結果提供法律理由和正當理由的一個法庭決策過程。
4. 如何看待彭宇案的法官推理認定
法官濫抄用了司法推理,錯誤的推理襲導致錯誤的結果。
如果說,彭宇案的法官,預設了一項人性本惡的推理前提,按照這個前提,得出了如果彭宇不是肇事者,為什麼要就被害人;因此救了被害人,就說明你是肇事者。
其實,作為法律人彭宇案的出現並不能簡單的認為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而是反映了目前司法界盛行的普遍觀念:在侵權案件中不問是非、保護弱者;誰是受害者,誰就有理;和稀泥,和諧第一等等。因此,我們關注彭宇案不能只放在做好事被冤枉上,更要放在無辜者被冤枉上,侵權判決絕對不能成為法院不問是非、尋找替罪羊的工具。
彭宇案說明這樣一個道理:法官是司法者,但是這個司法者是會犯錯的,有時甚至是很低劣的錯誤。因此,法官的身份不能導致必然承認法官做的判定都是正確的這一結論。既然法官會出錯,法院的判決也就應該接受社會的監督和質疑。認為司法獨立,就是法官的判決不受「民意監督」的觀點是不符合邏輯的,也是專橫的。
5. 研究司法審判和法律推理的必要性
(一) 法律推理符合法治精神
美國法學家伯頓指出,法律推理增強了判決的一致性和正當性,
可以為法律問題提供健全的經過充分論證的答案。無論是法律推理
的形式還是法律推理的內容與法治的精神和要求都是一致
(二)法律推理是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途徑
,法律推理從思維方式上規定了法官判決的思維路
徑。如果法官嚴格遵守法律推理的程序,不違反邏輯規則和法律規
則,並以此種方式論證判決結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那麼我們就得承
認法官的判決在形式上就是公正的
(三)法律推理是通過法官的職業化思維實現司法公正的重要方法
法律推理是法官在司法過程中分析和解決法律問題的邏輯方法,
因而帶有明顯的職業性特點。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律推理是法官的思
維方式。法官隊伍的職業化是法官獨立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司法公
正的一個重要條件
(四)法律推理使法官依靠理性,而不是依賴經驗做出判決
理性被認為是人的心智的結構,其首要特性,就是「對觀點、意見
或結論提供證據」。理性的思維和分析的手段是邏輯,它要求運用邏
輯推理,合乎規律地從一定的根據和理由中得出結論
法律推理的
過程表明法官的判決是有充分的法律根據和理由的,而不是法官的主
觀擅斷或主觀意志的產物。總之,公正判決結果的形成,離不開法律
推理,無論是形式推理還是實質推理,都是為法院公正判決結果提供
法律理由和正當理由的一個法庭決策過程。
6. 司法辯證推理與司法形式推理之間的關系
1、司法辯證推理是指在兩難選擇的情況下
,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性質,進行價值判版斷權作出抉擇並予以說明論證的一種法律推理形式。司法裁判中之所以存在辯證推理是因為有各類疑難性案件。辯證推理在司法實踐中的規范運用依賴於適格的主體、完備的客體和價值判斷的方法三大要素。也可稱:司法實質推理。
2、司法形式推理,是從法律推理的形式結構上加以認識,著重對法律推理大小前提的邏輯關系進行分析,暫時撇開了法律推理中前提和結論判斷所反映的具體內容,它主要包含了演繹推理和歸納推理。3、兩者之間關系:辯證推理和形式推理的聯系非常緊密,辯證推理是對形式推理的有益補充,而形式推理是辯證推理的前提,兩者共存於司法實踐當中,缺一不可。
7. 司法推理與法律推理的關系
法律推理,是指在法的適用過程中,適用法的人以法律與事實兩個已回知判斷為前提,運用一定的答方法和規則,得出結論的思想活動或方法。包括形式推理(嚴格按照形式推理的邏輯要求進行的法律推理,要求盡量排除價值考慮。包括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和實質推理即司法推理又稱辯證推理,針對疑難復雜案件的高層次推理,以法官的自由裁量權為前提,對相互沖突的價值作出公正合理決定。
8. 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的思維方式
法官與律師的不同點
換一個角度看,法官和律師又是「階級立場」截然不同的兩種法律職業。
中立與非中立在訴訟中,法官處於絕對中立的地位,超脫於公訴人和被告人,超脫於原告和被告,其主要工作就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作出裁判。而律師在訴訟代理活動中,總是為其中一方的利益進行訴訟代理,處於非中立的地位。尤其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或者作為原告的訴訟代理人,或者作為被告的訴訟代理人,律師總是以被代理人的意志進行著訴訟代理活動。當事人所期望的利益最大化,也決定了律師必須以自己的法律知識和訴訟技巧來實現被代理人的最大利益。這樣的出發點決定了律師的非中立性。
多向度與單向度法官是作為中立的裁判者來審視整個案件事實,從超越當事人各自利益的立場來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因此,他的思維與律師的思維方式有所不同。法官的理念是根據案件的事實情況正確適用法律。這樣必然會全盤地來考慮整個案件的情況,而不會從一方當事人的角度來考量案件事實。在許多情況下,法官甚至會將一個特定的具體案件置於整個社會的宏觀背景之下,來考慮案件的處理。而律師基於其職業特點,在訴訟活動中會從盡可能有利於被代理人的角度去理解法律的規定。法律無論它規定得多麼詳細也不可能將社會上的萬千現象加以具體規定,總會給人們以解釋的空間和餘地。而且法律作為一種規定或表述,總會因解釋不同而有所不同。作為當事人代理人的律師也就必然要利用法律的解釋空間,最大限度地為被代理人爭取最大的利益。律師作為代理人時,只能作為一方當事人的代理人,這就決定了律師在代理被代理人進行訴訟時,僅僅是從被代理人的角度,也只能從被代理人的角度來思考如何為自己的被代理人爭取最大的利益,因此,他的視角是單向度的。
平衡與失衡不管是原告的律師,還是被告的律師,他們代表的都是各自當事人的利益,必然會向法官提出自己對案件法律適用的主張,盡可能以自己的法律認知去影響法官對案件的法律認知。然而在訴訟中,一方利益的受保護必然導致另一方利益的受損,雙方當事人的利益狀態是失衡的。法官必須從案件的全盤來加以考慮,他在具體案件中對於法律認知的正確實施,需要通過一種沖突來實現。這種沖突,即雙方律師代理觀點的碰撞,這種碰撞和沖突是實現法律正義所必須的。因為如果沒有來自律師的意見,法官就可能完全從自己的認識角度來理解、適用法律。只有充分了解了雙方律師的代理觀點,先從失衡的角度來看待案件的情況,然後才能達到視角的多向度,實現公平和正義,達到法律原則上的平衡。
9. 律師和法官的思維方式都有哪些差異
律師和法官的思維方式,顯著差別就是:律師在無罪或者罪輕方面做文章,法官在有罪或者罪重方面做文章。所佔位置不同,思維方式必然不同。
10. 談談你對法律邏輯與推理的看法
推是思維的一種基本形式,其中最典型的是邏輯推理。通常認為法律推理是邏輯推理在法律領域中的應用。在法律及法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在一開始就不自覺的運用邏輯進行法律推理。目前學者們對法律推理的研究並未取得一致的見解。在本文中,試就法律推理的含義及其分類談點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法律推理;演繹推理;歸納推理;類比推理
法律推理是人們從一個或幾個已知的前提得出某種法律結論的思維過程。法律推理是一種創造性的法律實踐活動,無論是立法,還是執法、司法,甚至守法,都離不開法律推理。特別是在法律適用階段,法律推理幾乎成為法官審判活動的全部內容。
法律推理的概念
關於法律推理的概念有很多觀點,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觀點認為,法律推理是法官將明確的法律規范和查明的案件事實相結合得出判決結論的演繹推理,尋找法律規范的職責應由法律論證,價值衡量、漏洞補充、法律解釋等方法來承擔,因此確定大前提不屬於法律推理的范疇。①第二類觀點認為,法律推理不僅包括演繹推理,還包括確定法律規范大前提所運用的一切方法,如類比、歸納等,均為法律推理的內容。②第三類觀點認為,法律推理不僅包括演繹推理的過程,還包括認定案件事實的過程。③法律推理是法律使用方法,而適用法律的前提是基本案件事實已經明確,而且案件事實認定主要涉及證據能力、證據標准等訴訟法問題,因此案件事實認定不應涵蓋於法律推理的概念之中。從現階段來看,法律推理既包括根據法律的推理,表現為從法律規范到裁判結論的演繹推理;又包括法律根據的推理,表現為演繹推理、類比推理等多種推理形式。
其實,對於法律推理來說,他的范圍是相當的廣泛地,我們知道,在法律的執行中和法律的適用中尤其是法官在對那些具體的案件作出裁判的整個過程當中,法律推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在對待相同的情況時,我們所得出的結論也應該是相同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樣,我們在適用法律時,也要同樣的情況同樣去對待。對於這個過程我們首先要查明案件的事實,然後才能夠正確的適用法律。我們還應當知道,在適用法律推理過程的時候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法律推理是一種理性的、嚴密的思維活動,特別在特定情況下,這種推理活動就可能更為復雜。
法律推理的分類
休謨指出:「一切推理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證明的推理,亦即關於觀念之間的關系的推理;另一類是或然的推理,亦即關於事實與實際存在的推理。」④這兩類推理可以概括為形式推理和實質推理。
我們知道,在對於一些簡單的案例中,可以直接適用大前提――小前提――結論,這一三段論的思想。但是對於一些復雜的案例,直接適用就比較困難了,要和其他的推理一同適用。主要存在兩種途徑,第一種途徑表現為演繹推理+演繹推理;第二種途徑表現為類比推理+演繹推理。在當今的理論分類中,形式推理可以分為三種形式:演繹推理、歸納推理和類比推理。
法律推理作為司法過程的重要步驟,演繹推理固然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演繹推理具有確定性,它比較多的適用在司法實踐的過程當中,任何裁判的結論都需要經過演繹推理才能得出。對於演繹推理的適用,我們首先應當先確定案件事實,然後再找到他的法律依據,最後得出結論。有這樣一個案例:甲、乙達成一個房屋買賣合同,後因國家政策的變化,乙不能繼續履行該合同,甲起訴乙,要求其履行他們之間的合同。我們在解決這個案例的時候,首先根據案件事實確定大前提,適用於本案的法律應當是規定合同效力及有關問題的法律;然後通過查找法律推出小前提;最後推出結論。
歸納推理是指由特殊觀察實例導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歸納推理的方法在法理學研究及立法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歸納推理的性質來看,它確實與演繹推理所具有的證明作用不同,具有發現邏輯的明顯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