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村港法官

村港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1-09 14:57:37

Ⅰ 香港法官杜大衛是什麼國籍

杜大衛法官是英國人。

杜大衛(David Tool)生於 1942 年,從 2001 年8 月 28 日在北京市居住起,曾任美國陸軍上校、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在 1991 至 1993 年間,他在蘭州大學任教;2001 年至今在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經貿學院任教。

現任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經濟貿易學院的美籍副主任。是北京市民講外語活動組織委員會專家團(組委會、公共場所雙語標識英文譯法)顧問、「問我計劃」 (Ask Me Proposal)創辦者。



(1)村港法官擴展閱讀:

個人佚事

越戰讓杜大衛這樣認識生命及生命意義,他認為「生命由我兒女延續,思想由我學生傳承」。教書,自然成為杜大衛生命意義的載體。他教授的課程針對中國學生獨立思考能力、質疑能力、研究能力薄弱而對症下葯。

杜大衛舉起一瓶番茄醬要求學生「請你告訴我關於它的 25 個資訊」,當然學生未能達標。所以,他的教學盡力彌補中國教育缺陷導致上述能力的不足。

雖然他教授的是國際經濟貿易,但授課中亦會順帶普及中國傳統文化。讀過兩遍《紅樓夢》的杜大衛曾問學生「你看過《紅樓夢》嗎?」答:「看過」。「書還是電視劇?」學生老實承認「是電視劇」。杜大衛要求「那請你讀讀原著」。

一次,京劇團來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演出《三岔口》。杜大衛要求所有學生(200 多個)去看。他嚴肅闡明其理由「這是我考試內容」。最後四分之一學生從此被戲散吸引,又說「沒想到這么好看」。


Ⅱ 香港法官名字後面gbm英文字母是什麼意思

GBM是指大紫荊勛章。

大紫荊勛章(英語:Grand Bauhinia Medal,簡稱GBM)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專政區授勛及嘉獎屬制度下的最高榮譽。

自1997年開始頒授,表揚畢生為香港社會作出重大貢獻的傑出人士,受勛人士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獲頒人士可於中文名字及稱謂後加上「大紫荊勛賢」或「GBM」。

大紫荊勛章由18K黃金及18K白金嵌成,圖案為星光托著洋紫荊,洋紫荊代表香港,一顆星代表中國,體現出「一國兩制」,紅色和金色的絲帶象徵高貴榮譽。



(2)村港法官擴展閱讀:

代表意義

紫荊花圖案代表香港,外圍五角星代表中國,兩者象徵「一國兩制」;十八K金制五角星鑲在由純銀制的星光托上,寓意本港繼續繁榮興旺;紅、金色絲帶代表高貴和最高榮耀,造價約六千元。

大紫荊勛章獲頒者的人士可於中文名字及稱謂後加上「大紫荊勛賢」或「GBM」。值得一提的是,只有獲得大紫荊勛章,才可被稱為勛賢。每年能夠獲此殊榮的人僅有個位數,邵逸夫、霍英東、金庸、李嘉誠等都在此列,而2003及2004年甚至無一當選。



Ⅲ 村書記,村長和鎮法院的法官有什麼關系

村書記,村長和證法院的法官,他們之間是沒有什麼縱向聯系的,因為鎮法院的法官是向上垂直

Ⅳ 香港法官為什麼大多數是外國人

但任用英國遠道而來的法官,在當時的香港仍是不得不選擇的方法。
其實,培養一個合格的「海洋法系」法律人才是很困難的。
他們需要學習大量散碎的案例,理解前輩對法律和正義的定義,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但司法卻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公權力。要讓這兩者調和,就必須讓法官們的思維跨越時空地聯系起來,理論脈絡的傳承必不可少,當中可能還有些玄學成分。
所以法律專業群體才得以想要較高的社會地位,法官在其中更是地位崇高,畢竟培養一個太困難
當時香港還只是一個大清帝國南方的偏遠小島。本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沒法直接移植英國的那一套。從本土調人才過來,還是有必要的。
好在此後港英政府終於意識到了兼職法官的惡性影響,開始試圖在香港建設一個司法獨立的社會。首席大法官曉吾,就離開了立法會,專職做大法官。其他英國法律人才的登陸,也改善了香港普通法人才不足的局面。
不可否認的是,香港能夠得到全世界商人的信任,成為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和金融中心,透明獨立的司法是相當出彩的加分項。
而且到了70年代,在經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的香港,還曾啟動過公務員本土化。法律界的本土化也一度轟轟烈烈。尤其是在首席大法官貝理士爵士(Sir Geoffrey Briggs)任期內,這位英國老法官很重視華人法官的培養,在全港75名法官/裁判官中啟用了16位華人。
但這還遠遠不夠。
艱難的本土化
由貝理士爵士主導的法官本地化運動在他退休之後就被冷落了。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當時的香港不缺法律精英,但做大律師的收入遠高於做法官(可以理解),那些資深的大律師很可能不願意成為法官。
其次,即使這些律師成為了法官,華人法官的社會公信度也不如白人法官。這是由香港社會的偏見造成的,民眾會對他們更苛刻,華人法官的升職也更困難。
第三,港英政府內有人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生活著不少來自其他英帝國前殖民地的人士,大量啟用華人法官對他們不公平。

Ⅳ 香港法官是怎樣產生的

  • 根據香港特區《基本法》第九十條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和高等法內院的首席法容官,應由在外國無居留權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職,還須由行政長官徵得立法會同意,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 香港終審法院條例規定,首席法官須由行政長官根據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的推薦委任。

Ⅵ 裁判官的香港裁判官和法官區別

在香港地區,裁判官與法官的確是區別的,這一稱謂,因應於香港地區針對刑事審判所專設的裁判法院。
裁判官即特指在裁判法院從事審判的法官。需要補充的是,因部分裁判法院已經停用,目前在香港地區共有七所裁判法院。包括:位於香港島的東區裁判法院,位於九龍的九龍城裁判法院,位於新界東的粉嶺裁判法院和沙田裁判法院,以及位於新界西的荃灣裁判法院和屯門裁判法院。
而目前香港的總裁判官為唐文先生,主任裁判官共有六位,特委裁判官共有10位,其他為普通的常任裁判官。
此外,香港還有專門的《裁判官條例》,裁判官包括常任裁判官和特委裁判官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根據令狀予以委任。
還需指出的是,在香港回歸以前,法官被稱作按察司,而裁判官被稱為裁判司。因此法官與裁判官的區別在香港回歸以前即已經存在。
關於裁判官和法官的誰的權力更大,這一問題很難回答,因香港地區奉行司法獨立原則,因此所有裁判官和法官的權力都應當是平等的,但如果考慮到裁判法院為香港最初級的刑事法院,判刑上限為監禁兩年和罰款10萬港元,而區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原訟法庭相較裁判法院管轄更為嚴重的罪行,且針對裁判法院的判決,還可上訴至高等法院的原訟法庭,而區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審判人員均被稱作法官,按照非司法專業人士的理解,單就刑事審判領域而言,法官又似乎較之裁判官有更大的權力。

Ⅶ 現在香港的法院法官還是外國人

香港法院允許有外籍法官,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仍舊實施普通法制度,在判決時可以引用其他地區國家的法律,也可以聘請其他地區的法官。

現任香港終審法院的常任法官包致金法官就是巴基斯坦裔法官,但是首席大法官的出生地在香港。

(7)村港法官擴展閱讀:

法官的委任

根據香港法例第484章《香港終審法院條例》第12條《法官的專業資格》,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首席法官:

1、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常任法官: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上訴法庭法官或原香港終審法院訟法庭法官;在香港以大律師或律師身份執業最少10年的大律師。

2、任何以下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非常任香港法官,不論他是否通常居住於香港:已退休的高等法院首席法官;已退休的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已退休的終審法院常任法官;現職或已退休的上訴法庭法官;在香港以大律師或律師身份執業最少10年的大律師。

3、任何符合以下條件的人士均有資格獲委任為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法官:屬其他普通法適用地區的民事或刑事司法管轄權不設限的法院的現職或已退休法官者;通常居住於香港以外地方;從未在香港擔任過高等法院法官、區域法院法官或常任裁判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香港終審法院

Ⅷ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什麼區別

裁判法院是香港的基層法院,分設於港島區、九龍區和新界區各地,約有10座。
裁判法院有權受理屬其管轄的成年人實施的較輕微的
公訴
罪及簡易罪案件,有權判處3年以下
監禁
及一定數額的罰金。
約8座裁判法院設兒童法庭,專門審判7歲以上14歲以下兒童及14歲至16歲少年實施的、除殺人以外的犯罪案件。對18歲或18歲以下青少年的看管、保護事項也有權處理。
裁判法院的法官除首席
裁判官
、常任裁判官外,還有特委裁判官。一般每座裁判法院有1位首席裁判官,負責其所在的裁判法院的一切事務,如受理新案件、安排每件案件的審訊日期等。常任裁判官可以獨自主持審判案件,對實施一個犯罪行為的被告人有權判處2年或以下監禁並處罰金,也可單處罰金。對實施兩個或以上罪行的被告人有權判處三年或三年以下監禁並處罰金,或單處罰金。常任裁判官科刑時不得超越法律對個別罪名規定的最高刑。特委裁判官主持的法庭主要受理小販、輕微違反
交通法規
及一般傳票的案件,無權判處監禁。被告人當庭認罪的,有權判處2萬港元以下罰金;被告人不認罪的,另訂日期由常任裁判官審判。特委裁判官還有權簽發對正常人的拘捕令和
搜查令

裁判法院還可聘請
太平紳士
審判案件。太平紳士主持的庭審至少由兩人共同負責。他們在不超越法定的最高刑的原則下,對認定一個罪名的被告人有權判處6個月監禁或2,000港元罰金,對認定2個或以上罪名的被告人有權判處12個月以下監禁或3,000港元罰金。
在香港,一切刑事案件都必須通過裁判法院。對
簡易程序
或公訴程序皆可的案件,由檢察官依法選擇
訴訟程序
。檢察官認為應由
地方法
院管轄的,申請裁判法官移送有
管轄權
的地方法院,裁判法官依申請予以移送。地方法院無權管轄的最嚴重的
公訴案件
,依檢察官的申請,裁判法院應當進行預先審查。預先審查後認定證據足夠的,將案件移送
高等法院

檢察官未提出移送申請、裁判法院有權管轄的案件,則安排日期由本院進行
刑事訴訟

Ⅸ 在香港法官和裁判官的區別

在香港地區,裁判官與法官的確是區別的,這一稱謂,因應於香港地區針對刑事審判所專設的裁判法院。
關於香港的裁判法院,樓上的回答已了作為較為詳細的介紹,而裁判官即特指在裁判法院從事審判的法官。需要補充的是,因部分裁判法院已經停用,目前在香港地區共有七所裁判法院。包括:位於香港島的東區裁判法院,位於九龍的九龍城裁判法院,位於新界東的粉嶺裁判法院和沙田裁判法院,以及位於新界西的荃灣裁判法院和屯門裁判法院。
而目前香港的總裁判官為唐文先生,主任裁判官共有六位,特委裁判官共有10位,其他為普通的常任裁判官。
此外,香港還有專門的《裁判官條例》,裁判官包括常任裁判官和特委裁判官都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根據令狀予以委任。
還需指出的是,在香港回歸以前,法官被稱作按察司,而裁判官被稱為裁判司。因此法官與裁判官的區別在香港回歸以前即已經存在。
關於裁判官和法官的誰的權力更大,這一問題很難回答,因香港地區奉行司法獨立原則,因此所有裁判官和法官的權力都應當是平等的,但如果考慮到裁判法院為香港最初級的刑事法院,判刑上限為監禁兩年和罰款10萬港元,而區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原訟法庭相較裁判法院管轄更為嚴重的罪行,且針對裁判法院的判決,還可上訴至高等法院的原訟法庭,而區域法院和高等法院的審判人員均被稱作法官,按照非司法專業人士的理解,單就刑事審判領域而言,法官又似乎較之裁判官有更大的權力。

熱點內容
關於民事訴訟法54 發布:2025-09-09 08:43:19 瀏覽:833
德國19世紀社會保險三法 發布:2025-09-09 08:43:16 瀏覽:762
法院拍賣行業 發布:2025-09-09 08:38:46 瀏覽:997
深圳前海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9 08:38:02 瀏覽:776
行政訴訟法2014解釋 發布:2025-09-09 08:33:36 瀏覽:637
礦產資源管理法律法規匯編 發布:2025-09-09 08:28:59 瀏覽:272
司法部鑒定所 發布:2025-09-09 08:22:37 瀏覽:537
西城司法局局長 發布:2025-09-09 08:10:56 瀏覽:291
網路上道德綁架 發布:2025-09-09 08:07:25 瀏覽:555
大余縣司法 發布:2025-09-09 07:50:55 瀏覽: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