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長樂長樂陳陳法官法官

長樂長樂陳陳法官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1-09 20:00:22

❶ 小姑陳屬於長樂姓陳的哪個分支

到閩開基祖陳邕,太子太傅,創建了南院傳芳,又名小姑陳和文陳

❷ 求長樂市航城中學歷任校長名單

校 長
任職時間

鄭 勛
1905-1920

林有燦

高玉豪

蔣步青

陳 修

林振華
1921-1935

陳孝耿

李宗榮

施 平

劉傳志
1935.2-1936.2

黃時翰
1936.2-1936.8

林治渭
1936.9-1938.2

徐天樞
1938.2-1939.2

樊玉龍
1939.2-1939.8

王美存
1939.9-1950.10

吳紹建
1951.2-1952.2

陳寶玲
1952.2-1952.8

卞炳南
1952.9-1954.8

許榕生
1954.9-1956.8

劉品增
1956.9-1957.8

練知性(支部書記主持工作)
1958.9-1959.7

許榕生
1958.9-1960.4

陳孝榕
1960.5-1967.8

黃美英

(黨支部書記、副校長)
1961.9-1968.8

林友善(黨支部書記)
1968.9-1970.8

黃美英(組長)
1968.9-1970.2

王玉棟
1970.2-1970.9

陳孝榕(副組長主持工作)
1970.10-1972.8

鄭鴻德
1972.9-1993.8

陳順章(副校長主持工作)
1993.8-1994.8

陳順章
1994.9—

❸ 長樂喜娘陳心海做的很好有沒有聯系方式

在於他在我面前是那麼完美

❹ 福建省長樂市鶴上鎮玉溪陳姓輩分排行

玉溪陳輩份表字是從義姑撫侄之侄孫,即上五房時字輩開始依次時,淳,朝,世,以,貞,元,亨,利,茂,於,丕,承,尚,崇,孝,敬,天,祈,必,佑21世,後由螺洲八潛太子少傅補添後36世

❺ 有沒有誰去過福州長樂的陳恩牙科。那裡怎麼樣。本人蛀牙比較嚴重。

你哪裡的?跑長樂看牙醫?金寶文也不錯。就在三峰橋旁邊,算跟陳恩隔壁了吧。

❻ 投訴長樂區中醫院 叫一個陳南北醫生,都出來看病投訴那個部門,受賄理財,晚上都出來坐診這樣

出來坐診現在衛生部門也支持,受賄可以找到證據去原單位或者衛生部門反應

❼ 長樂的著名人物


董奉,東漢末年中醫名家。
百丈懷海禪師(720或749-814),俗姓王,福州長樂人。唐朝佛教改革家 ,創制《百丈清規》。
林慎思(844-880),福建第一位狀元。
林攄,福州長樂人,宋朝宰相、慶遠軍節度使。
鄭丙(1121-1194),字少融,長樂(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15年(1145)進士。吏部尚書、龍圖學士,歷新城縣主簿,平海軍推官,建州教授,國子監主簿。
陳伯震,府志作伯霖,字震之,襄八世孫。紹熙四年癸丑(1193)進士,泰州知州。累官廣東經略使,龍圖閣學士。
鄭昭先,生卒年不詳,字景昭,任職樞密都承旨、權刑部尚書。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知學不足,受業於朱熹。
趙以夫(1189-1256),宋代大詞人,寧宗嘉定十年(1217)進士。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安南國陳朝開國皇帝。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坂鄉人,祖籍山陰縣。約生於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
高應松(1212-1276年),字篔畝,宋開慶元年(1259年)進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廣德軍,召為國子監丞,權禮部員外郎,翰林權宜。
馬鐸(1366-1423),字彥聲,號梅岩,福建長樂人。明永樂十年(1412)狀元,深得明成祖信任。
柯尚遷(1500-1582),明朝理學家、數學家和珠算學家。
陳振龍(約1543-1619年),中國引種番薯第一人。
謝肇淛(1567-1624),明朝作家、官員。官至廣西右布政使。著有《五雜俎》。
陳修園(1753-1823),名念祖,字修園,清朝醫學家。
梁章鉅(1775-1849),清朝官員、學者。官至江蘇巡撫,並一度奉命署理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其在楹聯創作、研究方面的貢獻頗豐,乃楹聯學開山之祖。其曾孫為民國政治人物梁鴻志。
林建章(1874-1940),字增榮,民國海軍將領,曾任海軍總長。
高魯(1877-1947),字曙青,號叔欽,福建長樂人。著名天文學家,為中國現代天文學奠基人之一。
鄭振鐸(1898-1958年),籍貫福建長樂,鄭振鐸之父為長樂首占人,後遷居浙江,鄭振鐸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現代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解放後任文化部副部長,筆名西諦、CT、郭源新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享年99歲,籍貫福建福州長樂橫嶺村人,原名為謝婉瑩,筆名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壺」為意。被稱為「世紀老人」。現代著名詩人、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家。曾任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名譽主席,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名譽主席、顧問,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名譽理事等職。
鄭奕奏(1903-1993年),福建長樂縣人,閩劇旦角表演藝術家,藝名傳康,鄭奕奏先後擔任福建省實驗閩劇團藝術委員會主任、福建省戲曲研究所舞台藝術研究室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戲劇家協會福建分會名譽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等,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王夢鷗(1907年7月12日-2002年9月22日),福建長樂人,筆名梁宗之,1949年赴台灣。著名文學學者、文藝美學大家。
曹維廉(1916-1984年),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琴江人,電機工程專家。長期從事電機電器工業的領導工作。堅持科研基地建設,領導建成西安高壓大容量研究所等數十個科研基地。多次參與我國機電工業科技工作的決策和規劃。重視產品質量,率先提出我國電器產品採用國際標准,為我國電機電器工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陳懷皚(1920年9月-1994年11月),原名鄭衍賢,福建省長樂市首占人。著名導演。代表作有:《平原作戰》、《海霞》、《青春之歌》。陳凱歌之父,著名電影導演。
王任享,1933年10月14日出生,出生福建省長樂市人,1997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測繪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攝影測量與遙感的科學研究工作。在第二代返回式攝影測量衛星工程中擔任重要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同時在實驗一號傳輸型攝影測量衛星科學實驗中也做出了重要貢獻。
石玉林,1936年1月2日出生,福建長樂人,1957年畢業於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從事土地資源與區域資源綜合開發研究工作。。科研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和多項中國科學院及部級獎。
陳凱歌,1952年生於北京,籍貫福建長樂,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之一,執導過《大閱兵》、《霸王別姬》、《荊軻刺秦王》等多部經典作品。
李堂傑,1953年出生,福建長樂人,1972年入伍,歷任南海艦隊訓練團區隊長,海軍學院合同戰術教員,海軍指揮學院戰役教研室副主任、碩士生導師,東海艦隊驅逐艦第六支隊副支隊長,海軍指揮學院科研部副部長。現為福建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曾長期擔任聯合國軍事觀察員,並榮獲聯合國維和勛章。
陳清泉,1955年出生,福建省長樂市營前鎮人,陳清泉積極參與愛國民間社團活動,曾任美國福建同鄉會主席,現任美國華人聯合總會主席。
陳錦城(1958年-),雙筆五體書法創始人。我國唯一五體均能雙手雙筆齊下分寫異字的書法家。雙筆五體書法開拓者、奠基人。中國歷史第一人,楷、行、草、隸、篆五體書法均能同起同落雙管齊下,左右開弓雙手、雙筆分寫異字,並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把雙手、雙筆漢字書寫推至藝術的高度。刷新書壇紀錄,填補歷史空白 。
陳赫,福建省長樂市人,1985年出生,中國大陸男演員。其母親胡小玲是導演陳凱歌的表妹(也就是說陳凱歌是陳赫的表舅) 。

❽ 福建長樂有哪些歷史名人

趙以夫(一一八九~一二五六),字用父,號虛齋。居長樂(今屬福建)。宋代大詞人,寧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進士。知監利縣。理宗端平初知漳州。嘉熙初以樞密都丞旨兼國史院編修官(《南宋館閣續錄》卷九)。二年,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四年,復除樞密都承旨(《寶慶四明志》卷一)淳祐五年(一二四五),出知建康府,七年,知平江府(《南宋制撫年表》卷上)。以資政殿學士致仕。寶祐四年卒,年六十八。事見《後村大全集》卷一四二《虛齋資政趙公神道碑》。
林攄福州長樂人 宋朝的宰相、慶遠軍節度使。福建第一位宰相多從科甲出身,其中不乏學識淵博者。未從科甲出身的閩人宰相,林攄是第一人。其父林邵,官至顯謨閣直學士。林攄以父蔭入仕,累官至敕令檢討官。崇寧元年(1102年),蔡京迎合徽宗繼承父兄改革之意入相,表面上專事變法,並派出一批官員巡察各路。林攄時為屯田員外郎,被派視察河北。陛辭時林攄建言:大府宜擇帥、邊州宜擇守、驕兵宜更戍等,深得徽宗意,即賜進士及第,擢起居舍人。又特命翰林學士。奉命使遼。此時正逢朝廷出兵收復被西夏侵佔的湟、鄯、廓等州,西夏兵屢敗,托遼國代為緩頰。為了不使朝廷的主和派有媾和借口,林攄使遼時直言西夏屢起邊釁之罪,而遼國不加抑制反為之請命,有失遼宋邦交原義。而當遼國請宋把收復的失地再割讓西夏時,林攄嚴辭拒絕了。遼國大怒,斷絕了供給宋使團的水、糧,但終不得不送宋使團回朝。這事到了主和派那裡,變成林攄奉蔡京命而「怒鄰生事」,被貶出知潁州。而此時正是蔡京獨相,一手握天之時。召為開封府尹,時議變錢法,有巨賈、官員里外勾結趁法令未發布時謀利,林攄鞠之,嚴厲懲治了那幾名違法亂紀的官員。
黃瑀字德藻,福州長樂青山下人,宋徽宗崇寧五年(1106)生。少時刻苦為學,因家道貧寒,上街賣曲(釀酒、制面的發酵劑),也隨帶書籍抽空攻讀。宋紹興八年(1138)中進士,補饒州(今江西鄱江、信江一帶)司戶參軍。提點鑄錢官想賣掉鑄幣工人的余糧,從中牟利,黃瑀堅決不答應。提點勃然大怒,想以法律條款來懲戒他。然而,百姓稱贊黃瑀政績,提點深感慚愧,反而推薦黃瑀,黃瑀深謝不受。 有一年饒州地方旱情嚴重,州守洪皓發文並派員視察所屬各縣,減免田地租稅。黃瑀為所行縣請求十之免九,而其他縣份只告減輕一成。洪浩大惑不解,過後派員巡視各縣,唯獨黃瑀所行縣份沒有流民現象。洪皓稱贊黃瑀所為,極力向上推薦,於是黃瑀調湖北轉運司主管賬司。
鄭丙(1121-1194),字少融,長樂(今屬福建)人高宗紹興15年(1145)進士。吏部尚書、龍圖學士,歷新城縣主簿,平海軍推官,建州教授,國子監主簿。孝宗隆興元年(1163),為御史台檢法官,遷監察御史。乾道三年(1167),為成都府路轉運判官,移廣南西路提點刑獄。淳熙五年(1178),召為秘書監少監,累遷吏部尚書。十年,出知建寧府。歷知紹興府,泉州。光宗紹熙四年(1193)致仕,五年卒。
陳伯震府志作伯霖,字震之,襄八世孫。福建長樂人。紹熙四年癸丑(1193)進士,泰州知州。累官廣東經略使,龍圖閣學士。嘉定中奉命使金,以數言折服強敵,不辱君命。子知章,字華叟,淳祐元年辛丑(1241)進士。長樂(今屬福建)人。光宗紹熙四年(一一九三)進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寧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主管吏部架閣文字(《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三)。七年,知泰州(清嘉慶《揚州府志》卷三六)。九年,為軍器監丞(《宋會要輯稿》選舉二一之一四)。十四年,知安慶府(同上書職官七五之二九)。理宗寶慶元年(一二二五),提舉廣東常平,遷廣東轉運副使(清雍正《廣東通志》卷三六)。
鄭昭先,生卒年不詳,字景昭,原福州府長樂縣(今長樂市航城街道洋嶼村)人。任職樞密都承旨、權刑部尚書。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進士。知學不足,受業於朱熹。調補浦城主簿,擢知歸安縣。嘉定七年(1214年)除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太子賓客。翌年,除參知政事。嘉定十二年(1219年),知樞密院兼參知政事。後以疾求釋位,拜資政殿學士、江西西路安撫使;又請辭,升秩一等,提舉杭州洞霄宮。卒謚「文靖」。 嘆曰:「問學未悉,何以治人。」聞朱文公講明濂洛之旨,遂往游其門。居官有惠政。秩滿之京謁,葛丞相,邲曰:「君浦城鄭主簿耶?擊賊不受賞。吾聞君名久矣。」擢知歸安邑,民愛之。累官諫議大夫,知樞密院事。進右丞相,辭不拜。卒之夕,有大星墜於舊居。謚曰文清。昭先居政府,沈厚鎮靜,以愛護人才,振拔淹滯為已任。景獻太子薨,議建儲,昭先請以仁宗為法,上意乃決。會旱災求言,同列有欲罪上書過直者。昭先曰:「以直言求人,乃以言直而罪之耶?」嘗謂「人臣能以文王事紂之心為心,則無不可事之君;人子能以七子事母之心為心,則無不可事之親。」陳宓以為名言。有《日湖遺稿》行世。著有《日湖遺稿》50卷。
高應松(1212~1276年)字篔畝,長樂縣人(今福建省長樂市)。宋開慶元年(1259年)進士。由衡州教授,通判廣德軍,召為國子監丞,權禮部員外郎,翰林權宜。德祐元年(1275年),元軍沿江南下,於年底進逼臨安(今杭州)。太皇太後命高應松寫降表,應松泣辭。德祐二年(1276年),元兵攻陷臨安,朝中文武官員紛紛奔逃,留者僅應松等9人。被提升為中書舍人、直學士院、權工部侍郎,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等職。應松謙辭,宋帝趙顯手詔「疾風板盪,始識誠臣。卿經緯全才,險夷一節。當國亂身危之際,主憂臣辱之時,人多偷生而自全,卿獨效死而勿去。」其時,南宋江山已無力挽回。三月,元兵俘獲趙顯、謝道清、全氏等北去,應松隨往,於閏三月抵達燕京(今北京)。應松絕食不語七日,殉國。宋地舉哀,郡邑並祀。至明太祖朱元璋追謚為「文忠」,旨贈「文忠」匾及「經緯全才,險夷一節」聯。永樂初(1403年),長樂知縣王遵道將其入祀鄉賢祠。著有《篔畝策集》1卷。
謝升卿(約1195~1273年),安南國陳朝開國皇帝。福建長樂縣十九都漳坂鄉人,祖籍山陰縣。約生於南宋慶元年間(1195~1200年)。少有大志,不屑科舉。性豪爽,好交友,屢以家中財物助貧。因傷人命官司逃逸永州,辦私塾授徒自給。後受邕州巡檢器重,遷到邕州南寨居住。此地同交趾(安南國)鄰近,在兩國貿易中,安南駙馬兼國相之女見升卿品貌出眾,邀他到交趾國。升卿在交趾國考中舉人第一名,遂被相國招為婿,改名陳日照。安南國王昊曰山無子,政權歸女兒昭聖。陳日照作為昭聖之婿,逐漸掌握政權。嘉熙年間(1237~1240年)日照成為安南國王。淳祐二年(1242年),宋理宗詔安南王陳日照為元賜效忠順化保節功臣。寶祐五年(1257年)十一月,蒙古將領兀良合台兵臨趾北,遣二位使者前往招降,日照囚其使者,派兵抵抗。十二月,蒙古擊敗安南軍隊,攻入安南國都,日照逃往海島,兀良合台下令屠城。數日後蒙軍北歸,仍派兩個使者繼續勸降,日照回都,怒將兩使者綁縛送還蒙古軍。寶祐六年(1258年),日照傳位於長子光昞。景定二年(1261年),安南向宋進貢,並上表請求世襲。宋理宗承認陳光昞為安南國王,詔陳日照為檢校太師、安南國大王,加食邑。咸淳五年(1269年),宋度宗詔安南國父陳日照,加食邑。咸淳八年(1272年),又加陳日照食邑,並賜鞍馬等物。卒賜祭葬。

熱點內容
法律碩士非法學有什麼用 發布:2025-09-09 05:21:41 瀏覽:166
借款案件中常用的法律知識 發布:2025-09-09 05:17:17 瀏覽:460
新婚姻法對出軌的處理 發布:2025-09-09 05:17:14 瀏覽:49
法律方面合同法 發布:2025-09-09 05:15:49 瀏覽:543
家政服務協議書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9-09 05:15:14 瀏覽:384
依法治理領導小組 發布:2025-09-09 05:03:30 瀏覽:726
朝陽法院立案查詢 發布:2025-09-09 04:56:58 瀏覽:217
法律知識考試報道 發布:2025-09-09 04:55:33 瀏覽:713
法治鄉村意見 發布:2025-09-09 04:44:11 瀏覽:507
勞動法對同一總公司下子公司調動 發布:2025-09-09 04:44:04 瀏覽: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