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選錯法院

選錯法院

發布時間: 2021-01-10 09:00:35

❶ 當事人不能協議選擇合同適用的法律是對是錯

有些抄案件當事人可以選擇管轄,襲有些不能選擇:
1、根據民事訴訟法有關規定,當事人對於合同糾紛或是財產糾紛的案件或協商管轄的法院,如能協商好,以雙方協商選擇的法院為准。
2、但有些案件不能協議選擇管轄,必須由法律規定的法院管轄,例如不動產糾紛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相關法律:
《民事訴訟法》
第三十三條下列案件,由本條規定的人民法院專屬管轄:
(一)因不動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不動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二)因港口作業中發生糾紛提起的訴訟,由港口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三)因繼承遺產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繼承人死亡時住所地或者主要遺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❷ 如何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可以按下列規定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1、第三十九條 消費者和經營者發生消費者權益爭議的,可以通過下列途徑解決:

(一)與經營者協商和解;

(二)請求消費者協會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調解組織調解;

(三)向有關行政部門投訴;

(四)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

(五)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第四十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銷售者賠償後,屬於生產者的責任或者屬於向銷售者提供商品的其他銷售者的責任的,銷售者有權向生產者或者其他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或者其他受害人因商品缺陷造成人身、財產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生產者要求賠償。屬於生產者責任的,銷售者賠償後,有權向生產者追償。屬於銷售者責任的,生產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追償。

消費者在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服務者要求賠償。

3、第四十一條 消費者在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因原企業分立、合並的,可以向變更後承受其權利義務的企業要求賠償。

4、第四十二條 使用他人營業執照的違法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消費者可以向其要求賠償,也可以向營業執照的持有人要求賠償。

5、第四十三條 消費者在展銷會、租賃櫃台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結束或者櫃台租賃期滿後,也可以向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要求賠償。展銷會的舉辦者、櫃台的出租者賠償後,有權向銷售者或者服務者追償。

6、第四十五條 消費者因經營者利用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務,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可以向經營者要求賠償。廣告經營者、發布者發布虛假廣告的,消費者可以請求行政主管部門予以懲處。廣告經營者、發布者不能提供經營者的真實名稱、地址和有效聯系方式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廣告經營者、發布者設計、製作、發布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社會團體或者其他組織、個人在關系消費者生命健康商品或者服務的虛假廣告或者其他虛假宣傳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者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

(2)選錯法院擴展閱讀

消費者協會和其他消費者組織是依法成立的對商品和服務進行社會監督的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社會組織。 消費者協會履行下列公益性職責:

(一)向消費者提供消費信息和咨詢服務,提高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引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消費方式;

(二)參與制定有關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強制性標准;

(三)參與有關行政部門對商品和服務的監督、檢查;

(四)就有關消費者合法權益的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查詢,提出建議;

(五)受理消費者的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調查、調解;

(六)投訴事項涉及商品和服務質量問題的,可以委託具備資格的鑒定人鑒定,鑒定人應當告知鑒定意見;

(七)就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支持受損害的消費者提起訴訟或者依照本法提起訴訟;

(八)對損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予以揭露、批評。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❸ 規定期限內提交了再審申請但是選錯了法院

可以提交,但不會被再審法院認定為新證據。
根據規定,當事人應該在舉證期限內履行舉證義務,如果逾期不舉證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應由負舉證義務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後果。
而如果是在法院一審審理中應提交而不提交的證據,就不屬於法律所規定的新證據,雖然在再審審理過程中仍然可以向再審法院提交,但因其不屬於新證據,再審法院可不予認定,也就不會對再審結果產生影響。
《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條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八)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九)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一)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二)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十三)審判人員審理該案件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三百八十七條 再審申請人提供的新的證據,能夠證明原判決、裁定認定基本事實或者裁判結果錯誤的,應當認定為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第一項規定的情形。
對於符合前款規定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再審申請人說明其逾期提供該證據的理由;拒不說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第二款和本解釋第一百零二條的規定處理。
第三百八十八條 再審申請人證明其提交的新的證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認定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成立:
(一)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存在,因客觀原因於庭審結束後才發現的;
(二)在原審庭審結束前已經發現,但因客觀原因無法取得或者在規定的期限內不能提供的;
(三)在原審庭審結束後形成,無法據此另行提起訴訟的。
再審申請人提交的證據在原審中已經提供,原審人民法院未組織質證且未作為裁判根據的,視為逾期提供證據的理由成立,但原審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五條規定不予採納的除外。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三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
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
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
第三十四條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
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
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❹ 最好的拆遷律師

拆遷律師最好的話,選擇那種專業辦案的律所。這樣律師水平比較內高嗎,業務能力強。
看楊付居容案:有個農民,因為房屋沒有證件,就在徵收時,不賠償。這個農民就不高興了,把蘭考縣的徵收方訴上法庭。還贏了,最後。
有個叫呂復堂的人,因為不想徵收被認為是犯罪,最後也是成為無罪之人。

❺ C.丙在進行遺囑真偽鑒定時,故意做出虛假鑒定結論,造成法院錯判 為什麼這個選項不能定偽證罪

因為丙的行抄為侵犯的襲客體是法院的司法行為,行為發生於民事訴訟過程中,而偽證罪,是指在刑事訴訟中,證人、鑒定人、記錄人和翻譯人對與案件有重要關系的情節,故意作虛假證明、鑒定、記錄、翻譯,意圖陷害他人或者隱匿罪證的行為。

❻ [第7題](單選題)依據有關司法解釋,符合《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請

依據有關司法解釋,符合《婚姻法》第46條規定的無過錯方作為原告向版人民法院提起權損害賠償請求的必須 ( )。
A.在離婚訴訟的同時提出
B.在離婚後一年內提出
C.在離婚後六個月內提出
D.在離婚後一個月內提出

答案:B

無過錯方作為被告並且同意離婚的,可以在離婚訴訟中要求賠償,一審被告未提出損害賠償請求而在二審期間提出的,人民法院應答果農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在離婚後1年內對損害賠償另行起訴,如果被告不同意離婚也不提起損害賠償訴訟的,被告可以在人民法院判決准予離婚後1年內就此單獨提起訴訟。

❼ 訴訟好還是仲裁好

1、兩者處理糾紛的機構不同。
仲裁由當地仲裁委受理,其監督機構是中國仲裁協會;訴訟由法院受理,監督機構是檢察院。

2、一旦合同雙方約定選擇仲裁解決合同糾紛,就不能到法院再進行訴訟。

3、仲裁按照自願原則,訴訟則不以另一方意志為轉移。

4、受案范圍不同,仲裁只能受理平等主體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之間發生的合同糾紛和其他財產權益糾紛,而法院則可以受理各類糾紛。

5、程序不同,仲裁是一裁終局制,申請撤銷時法院一般不再從實體進行審查,如程序中有明顯錯誤時可以撤銷;訴訟如對一審不服還可以上訴,二審不服可在二年內申請再審。

6、仲裁庭審理案件通常案情不公開,裁決不公開;人民法院實行案件公開審理原則,但依法不應公開審理的除外。

(7)選錯法院擴展閱讀:

訴訟,是司法機關和案件當事人在其他訴訟參與人的配合下為解決案件依法定訴訟程序所進行的全部活動。而仲裁則是雙方就他們之間的糾紛,約請沒有直接利害關系並具有一定權威的第三者來居中公斷。我國199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仲裁法,從原則和程序上規定了保證仲裁的公正性,與我國民事訴訟相比較,有著自身的優勢和特點。

首先,仲裁協議確定了案件的惟一仲裁庭。仲裁協議包括合同中訂立的仲裁條款和以其他書面方式在糾紛發生前或者糾紛發生後達成的請求仲裁的協議。它不僅對當事人具有約束力,而且對法院和仲裁委員會的案件管轄權的區分亦有約束力。從而說明了仲裁與訴訟存在著受理案件的依據不同,案件受理范圍與管轄規定不同。

其次,法律對仲裁裁決的質量有著監督作用,這對於保護包括敗訴方當事人在內的仲裁案件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十分有益。

❽ 法院認定承攬關系,沒有選任過錯也沒有指示過錯,法院判決定作方承擔百分之十的賠償責任。有法律依據嗎

發判決書全文看看,謝謝

❾ 多項選擇題4.人民法院在處理相鄰房屋滴水糾紛時,對其過錯一方造成他人損害時,應當責令其( )。

A、 排除防礙B、消除危險D、賠償損失

熱點內容
2018年司法考試主觀題分數線 發布:2025-09-08 10:13:59 瀏覽:209
天等縣人民法院 發布:2025-09-08 10:04:20 瀏覽:790
2014年深圳交通處罰條例 發布:2025-09-08 10:03:33 瀏覽:961
汕頭市勞動法產假 發布:2025-09-08 10:02:46 瀏覽:261
法律顧問工作情況評分表 發布:2025-09-08 10:01:46 瀏覽:649
點燈刑法 發布:2025-09-08 09:35:21 瀏覽:492
國際法律顧問師 發布:2025-09-08 09:03:38 瀏覽:735
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 發布:2025-09-08 08:39:53 瀏覽:488
法治黑板報圖片 發布:2025-09-08 08:39:45 瀏覽:763
依法治鎮工作計劃 發布:2025-09-08 08:29:53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