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民法官
⑴ 潘安出自何處有多俊
潘是潘長江的潘,安是成奎安的安
哈哈。玩笑啦
潘岳、字安仁,世稱美男子潘安。城關鎮大潘庄人,西晉文學家。
潘岳自幼聰穎過人,鄉人稱為「奇童」。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賞識,薦舉為秀才。後任河陽(今河南孟縣)令,勤於政事,倡導人民多植果木,全縣林木叢叢,桃李處處,人稱「花縣」。後轉任懷縣(今河南武陟)令,勤政愛民,政績顯著,擢升尚書度支郎,又遷升廷尉評(掌管朝廷司法)。
晉武帝死後,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任潘岳為太傅主簿。惠帝之妻賈後與楊駿爭權,殺楊駿。潘岳被株連,貶為平民。後任長安令,繼而征補為博士。因母病,辭官奉親。居洛陽城南洛河旁,養花植柳,結廬閑居,駕車奉母悠遊,博得孝名。朝廷召潘岳入朝,任著作郎(編修國史),轉任散騎侍郎,後又升任給事黃門侍郎。
潘岳豐姿秀美,容貌出眾,少年居都城洛陽時,每乘車出遊,總有一些女子攜手繞車,投花擲果,以示愛慕之意,後人以「美男子」、「擲果潘郎」稱贊他。
與其叔潘勖、侄兒潘尼並稱文學史上的「三潘」,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為後人稱道。他20歲作《藉田賦》以歌頌晉武帝司馬炎躬耕之事,詞藻清艷,聲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排斥。《晉書·潘岳傳》中有:「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哀誄之文」。他一生寫過許多好詩賦,其《西征賦》、《秋興賦》、《寡婦賦》、《閑居賦》、《悼亡詩》等都是詩賦中的名篇,至今仍為文學史家所重視。流傳後世的有《潘黃門集》。
潘安在何處
多少年來,提起我國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說是婦孺 皆知,「貌似潘安」一語流傳至今。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稱潘安,我國晉代著名文學家,中牟縣大潘庄人。他少年時即以才穎見稱鄉里,十二歲即能行文作詩,被鄉里稱為奇童。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潘安往往與陸機並稱,古語雲「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潘安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他善綴詞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究形式美的特點。他「善為哀諫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請著稱。
公元265年,潘安19歲,其父潘芘為琅耶內史,岳即隨父赴任。潘安曾任河陽、懷縣縣令,後又任太常博士、尚書度支郎,最後官至黃門侍郎。
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被趙王司馬倫、中書令孫秀誣陷,在洛陽被殺,並「夷三族」,時年54歲。為了紀念這位歷史名人,今人於1996年在潘安故里建起了「潘安故里游樂園」,總投資600多萬元,十月一日正式向遊人開放。園內游樂項目達30多個。游樂園開業後的第二天,潘家古墳上的四棵棠梨樹,未到開花季節卻突然開出滿樹白花,令人稱奇,也吸引了不少遊人駐足觀看。
潘安到底有多美?《晉書》沒詳細的描寫,但有比詳細描寫更高明的表現方法:「岳美姿儀……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的故事,不堆砌辭藻,不亂戴桂冠,卻十分到位地凸現了這位「大眾情人」的民間地位、容貌標准和受歡迎的程度。潘安貌美,卻不利用這個個人優勢胡來,用情專一,與夫人楊氏感情很好,楊氏去世,潘安悲痛欲絕,作悼亡詩文,不經意之間成為名制,這些故事,對他當時在婦女界樹立美好形象得到一致認同一定起到了關鍵作用。也許以廟堂的觀點和話語很難對潘安
⑵ 潘安是指誰
潘安是魏晉時期中牟人,本不叫潘安,叫潘岳,字安仁,乳名叫「檀奴」,金庸的小說看多了,你就會聯想到「檀郎」和「檀奴」的關系。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出門。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於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醜,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遊,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潘岳不僅長了張錦綉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綉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來了興趣,下鄉耕田作秀,大夥紛紛寫馬屁文章。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麼東西,馬屁膽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要死,立馬趕他出朝廷。賦閑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先後當了河陽還令的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稱「一縣花」。此後在政壇屢升屢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後,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
當時掌權的是醜八怪皇後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痴。這難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正是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boyfriend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於東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亂中政治一鍋粥,潘岳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卻不失於雕琢;描寫細致,尚不致於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是一個很憂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絕對是個好男人,十餘歲定婚,對發妻楊氏一往情深。楊氏不幸於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是中國此類題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
潘岳為何成為潘安
潘岳的名字怎麼由潘安仁變成潘安的?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利鎖說:這是古代的文章比如駢體文和詩歌,為了對仗押韻、省字造成的。民間也有一種說法是,潘岳(字安仁)因為其曾經侍奉中國歷史上最丑最荒淫最無恥的皇後賈南風,德行操守實在當不起這個「仁」字,因此後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
⑶ 潘安是什麼人
一. 潘安介紹
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晉著名文學家。字安仁。出生於今河南中牟縣。
潘岳是官宦子弟出身,其祖父潘瑾為安平太守,其父潘芘為琅琊內史。潘岳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晉書》稱「潘岳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神童」,在當時就有「岳藻如江,濯美錦而增絢」的美譽。,成年後更是高步一時。司馬炎建晉後,潘岳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後因作《藉田賦》,招致忌恨,滯官不遷達十年之久。咸寧四年(278),賈充召潘岳為太尉掾。後出為河陽縣令,四年後遷懷縣令。後調補尚書度支郎,遷廷尉評,不久被免職。永熙元年(290),楊駿輔政,召潘岳為太傅府主簿。楊駿被誅後,他被免職,不久又選為長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後,回到洛陽。歷任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在這一時間,他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趙王倫擅政,中書令孫秀誣潘岳、石崇、歐陽建等陰謀奉淮南王允、齊王冏亂,被殺洛陽橋外,夷三族。史稱「八王之亂」。
潘岳的詩今存18首,《悼亡詩三首》是他的代表作。
潘岳一身充滿傳奇,除文采斐然外,更以美貌成中國第一美男的代名詞,14歲時他駕車出遊洛陽城,令全城女性群起圍觀並投擲水果以表愛慕之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而他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在潘岳52歲時逝世,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誼真摯,纏綿無盡,並未再娶。因此留下了「擲果盈車」艷驚洛陽,「比目游川」情絕千古的千古贊譽,而「才過宋玉,貌賽潘安」 「擲果盈車」、「傅粉檀郎」「連壁接茵」「潘安再世」「玉樹臨風」 「子建才,潘安貌」 「陸海潘江」等成語典故皆出自這位1700多年前的亂世美男短暫的一生。
二. 相關傳說、簡傳
李熠霖《潘安》借古喻今 探尋西晉美男子的故鄉
潘岳,字安仁,俗稱潘安,西晉文學家,中牟縣大潘庄人。少年時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多少年來,提起我國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說是婦孺皆知。現在,潘安已成為美男子的符號,頑強地活在成語典故、詩詞曲賦、古今小說中。
擲果盈車圖。少年潘安風流頑皮,喜歡挾牛皮彈弓到洛陽城外遊玩,婦人們見著,竟手拉手圍將起來,爭相丟水果,這便是成語「擲果盈車」的由來。
商報記者 賴海芳 實習生 宋曉珊 文/圖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這樣的誇贊對每一個男人來說,都是莫大的稱贊。西晉時,號稱「中國第一美男子」的潘安是中牟縣人,雖然他的容貌現在尚無法復原,但據史書記載,他的容貌即使不算傾國,也算是傾城,由於他出眾的美更是演繹出了很多故事、典故。
令人艷羨的是,這名美男子不僅有貌,而且有才。在歷史上,他是與陸機齊名的文豪。在感情上,他更是一生只愛老婆楊氏,而這也正是他成為眾多女子夢中情人的重要原因。
擲果盈車
潘安之美傾動全城
潘岳(公元247~300年),字安仁,俗稱潘安,西晉文學家,祖籍滎陽中牟(今河南中牟縣)。
「他有非凡人氣,一生愛美成癖,不折不扣的才子;他出世又入世,眉目如畫的美男子,春風得意,時代的萬人迷。」這是一首歌的歌詞,由好男兒李熠霖演唱,歌名就叫《潘安》,也就是西晉時期著名的美男子。
雖然被稱為「中國第一美男子」,但在史書中,潘安的美雖然是天生的,但他本人是否「愛美成癖」,並無從考證。而「非凡人氣」、「時代的萬人迷」來形容潘安,倒也不算失實。
那麼,潘安究竟有多美?
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寫了一本《世說新語》,其中有一篇《容止》,專門寫美男子的儀容。其中,潘安就佔了極大篇幅:「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劉孝標注引《語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嫗以果擲之滿車。」
潘安之美在正史上亦有多處記載,如《晉書•潘岳傳》:「岳,美姿儀」;《文心雕龍》中寫道「潘岳,少有容止」。
這些話從不同側面表達了相同的意思:潘岳長得太俊美了。他年輕時,拿著彈弓,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女孩子們見了他,都不由得圍著他。而老女人們見了他,就用水果投擲他,這樣,當潘岳回家時,總是滿載而歸,這就是著名的「擲果盈車」的來歷。
這里的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他表字安仁,全名應是「潘安仁」。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利鎖說,古代文章比如駢體文和詩歌,為了對仗押韻、省字,把仁字給省略了。而民間說法則是,因潘安曾侍奉中國歷史上最丑最荒淫最無恥的皇後賈南風,德行操守愧對「仁」字,因此後人省略一字,稱為「潘安」。
中牟縣史志辦的王曜卿曾考證,歷代詩詞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衛玠(公元285~312年)是和潘岳同時代的另一個美男子,因此,可以斷定這里的「潘安」就是潘岳;在說唱文學里,首次出現「潘安」之名的則是唐代的《敦煌變文》;戲劇中使用「潘安」更晚。
潘安小名檀奴,因為他長得美,在後世文學中,「檀奴」、「檀郎」、「潘郎」等都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韋庄寫了一首《江城子》詞:「緩揭綉衾,抽皓腕,移鳳枕,枕潘郎。」在王實甫的《西廂記》里,也提到「看你個離魂倩女,怎發付擲果潘安」 。李後主的詞《一斛珠》中言道:「嚼爛紅蘋,笑向檀郎唾。」
讓人噴飯的是,在《晉書》中還記載了兩個丑才子的小故事。一個叫張載,也是名重一時的文學家。他「甚丑,每行,小兒以瓦石擲之」。另一個人叫左思,「左太沖(即左思,字太沖)絕丑,亦復效岳游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一個被人扔磚頭瓦塊,一個被人吐唾沫,結果這兩人都「萎頓而返」。看來,愛美之心,從古皆有。
用情專一
潘安寫《悼亡詩》,演繹夫妻情深
雖然長得帥,但潘安並沒有以此為資本拈花問柳,他對妻子楊氏用情專一,十分難得。
潘安12歲時,便與10歲的楊氏定親,楊氏是晉代名儒楊肇的女兒。婚後,倆人共同生活20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後,潘安對她念念不忘,作了三首有名的《悼亡詩》來懷念妻子。因為他的詩,導致後世把悼亡詩也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疇里。
潘安的悼亡詩中,名句也很多,像用比目魚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詩一》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是說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潘安的三首悼亡詩都寫得情真意切,李商隱曾說「只有安仁能作誄,何曾宋玉解招魂」,表揚的就是他的這三首詩。
不過,如果從文學的角度來看,這三首悼亡詩辭藻過於華麗,倒掩蓋了不少真情實感。除了有「幃屏無芳菲,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這樣尚算樸素的詩句之外,還有很多大而無當的廢話。如「撫衿長嘆息,不覺淚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這後四句是說,我撫摸著你的衣服長長地嘆息,不知不覺,淚就流到了胸口上。但流到了胸口上也抑制不住,我的悲傷又從中而生啊。
唐朝詩人元稹對潘安的悼亡詩有個評價「潘安悼亡猶費詞」,這評價相當確切,與蘇軾的《江城子》相比,潘安的情沒有那麼刻骨銘心。不過,也不能全怨潘安,魏晉時期文風本就是鋪墊、堆砌成風。
潘安之死
陷害太子迷霧重重
和一般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帥哥不同,潘安不僅長得美,而且還頗有文采。《晉書》中說潘安「少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奇童」,「總角辨惠,文藻清艷」。他一生寫過許多好詩賦,其《西征賦》、《秋興賦》、《寡婦賦》、《閑居賦》、《悼亡詩》等都是詩賦中的名篇,至今仍為文學史家所重視。流傳後世的有《潘黃門集》。
潘安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賞識,薦舉為秀才。在潘安20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來了興趣,下鄉耕田作秀。這場作秀引得當時文人紛紛作詩拍馬屁,結果潘岳作了一首《藉田賦》,辭藻清艷,聲震朝野,遭人嫉恨,於是被排擠出朝廷。
賦閑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當了河陽(河南孟州)縣令,頗有政績。在當縣令期間,他不失文人的風雅,在河陽縣遍種桃樹,時人號稱「一縣花」。不過,記者采訪時,潘安故里的老人稱,潘岳最愛的當是棠棣花。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活動,賈謐是史上著名的丑皇後賈南風的侄子。雖然這二十四人中魚目混雜,後來將其歸之為「政治集團」,但在當時實際上是文化人自發形成的小圈子,陸機、陸雲以及大名鼎鼎的富翁石崇都位列其中。
賈謐很欣賞潘安的才華,上朝的文辭多出自潘安之手。後來,因為賈南風不會生子,為達到長期左右朝政大權的目的,准備謀害太子。不幸,潘安被牽連其中。
具體過程大致如此:某天晚上,賈後派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一篇草書。太子醉得一塌糊塗,就照著筆畫亂抄一遍。然後,太子的墨寶被改頭換面,進行技術處理,最後竟成了一篇有謀反之意的文章。而潘安充當的角色,正是對太子文章進行處理。
文化人潘安可能從未想到這有什麼後果,或許就算想到了,也不得不為之。結果是,賈後很快敗亡,司馬倫發動兵變入宮,盡誅賈後黨羽,潘安當然勢在難免。
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安在洛陽被殺,並「夷三族」,時年53歲。
不過,對此解釋,很多史學家認為是迷霧重重,很多人認為潘安的死是個冤案。因為如果直接參與陷害太子,這么重要的事,在東晉南北朝人寫的史書中卻沒有記載,幾乎是不可能的。直到300年後,房玄齡才寫出了這件事。
故里尋蹤
家鄉人說潘安墓
在中國,潘安之名如雷貫耳,但其家鄉——河南中牟卻相當低調。
2008年1月28日,大雪初晴,氣溫驟降到零下6攝氏度。從中牟縣城沿官渡大街向東2公里左右,就是大潘庄。這里,也就是潘安的故里。
10多年前,這里還是縣城西郊的一片莊稼地,而現在,這已經成為縣城裡的都市村莊。
中牟縣檔案局主管縣志整理工作的徐元說,一直以來,都不斷有來自各地潘姓後裔來此祭祀。大潘庄村的村支書潘樹林說,村裡為了紀念潘安,同時也為了讓回鄉尋根問祖的人有個祭拜的地方,決定在縣城西北角處修建潘安故里游樂園。
1996年10月1日,潘安故里游樂園正式對外開放。一進大門,就能看到潘安的漢白玉塑像,這尊塑像是人們根據想像中的美男子模樣造成的,其實並非潘安原型。在塑像北側為潘安墓,墓旁土山為潘安墳,土山上建有紀念碑亭。
潘紹卿今年70歲,曾是大潘庄村裡的生產隊長兼游樂園園長。據他介紹,自己是潘美29世子孫,而潘美是河北大名府人,是潘安嫡系36世子孫。為了證明,他還專門拿出一本潘氏家譜給記者看。
但是,潘安墓究竟在什麼地方,歷史上說法不一。徐元說,主要有三種說法。一說是在縣城西北三公里處,「中牟縣志」採取的就是這種說法;
第二種說法是,潘安墓在縣城西三里處的一個大土丘上,人稱單冢,內有石床,但現在已無據可考;
第三種傳說是,潘安死後為防人盜墓,建了兩座墳冢,單冢是潘安的疑冢。
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大都認可第一種說法,因為,從建村以來,這里就是潘姓家族的祖墳。大潘村58歲的婦女主任衡秀萍說,自己的公爹潘永增在世時,經常講遭遇潘安墓的故事。
1938年8月,中牟大水過後,仍有大片的水坑積存。由於天氣炎熱,13歲的潘永增經常到村裡西側(原中牟農校)的一個水坑裡洗澡。仗著自己水性好,潘永增經常扎猛子下水。一次,扎猛子時,頭碰到了一個硬邦邦的東西,用手摸時,發現上面是一塊塊長滿青苔的磚,但是比普通的磚要大得多。
回到家後,潘永增告訴了村裡人自己的「奇遇」。老人們由此斷定,潘安墓就在村西北的河裡,潘永增碰到的肯定是潘安墓。
潘安的絕世風姿在該村似乎也遺傳了下來。衡秀萍笑著說,自己當年從中牟縣城嫁到大潘庄,就是因為看上了自己老公的相貌。
三、歌曲《潘安》
2007年出版,廠牌:盛世強音
潘安
曲|小5 詞|陳少琪 唱|李熠霖
一千八百年前 一個翩翩少年 他有非凡人氣
一生愛美成癖 不折不扣才子的傲氣
他出世又入世 眉目如畫的美男子
春風得意 時代的萬人迷 趨炎附勢卻身不由己
多少遺憾都留在洛陽 多少個選秀今天在錄像
有沒有 再世潘安 是否傳說中的尚書郎
是不是白了頭的滄桑 ooh…
招一陣風雨 演一場生命的悲劇
誰是英俊無比同時人格美麗
誰追趕八千里路名和利 誰願回歸故里
下載歌里 一首悼亡詩
四、歌曲評價
《潘安》二個驚艷的男子 一首驚艷的詩歌
很少有男生的歌會用「驚艷」二字來形容的,但對於這首尚未曝光已經在網路上問詢度很高的《潘安》卻是當之無愧的。潘安加上李熠霖,跨越中國一千八百年的中國美男史在短短四分鍾的歌曲中卻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與當前選秀選手的情歌不一樣,這首用聲色藝塑造的驚艷歌曲卻定位為詩歌,少了時下電子音樂的浮躁和跟風的模仿,多了一份屬於中國傳統音樂的雋永飄逸以及中國人特有的社會關注,在行雲流水的樂曲當中留下了一份可以回味的暗香,給我們多一份思考,《潘安》是對於中國歷史文化的另一種發揚和激賞,正用現代人的姿態和角度追擊歷史,展望明天。
盛世強音作為中國男藝人公司的一個傑出品牌,曾培養了不少男色史上的標桿人物,胡兵、李學慶……個個花樣美男都有推出單曲,但真正推向市場的第一擊卻是參加好男出身的李熠霖的《潘安》。
光以潘安為題本身就令人驚艷,作為家喻戶曉的中國第一美男,盛世強音將李熠霖化身「潘安」而出,昭顯要將這位新秀捧到一個高度的決心。但要還原大眾所熟知的潘安卻也是極其危險的嘗試,無論是歌曲本身還是歌手的聲音、演唱和形象包裝上面稍有不妥就有可能令演唱者淹沒在眾人的口水中,但盛世強音卻在《潘安》中顯示了製造男色明星的豐富經驗和駕御能力,前後籌劃時間長達半年,填詞人陳少琪、製作人馬軍、造型師彩霞均是業界響當當的人物,加上李熠霖這個選秀而來的人氣男子,終於造就了這首可以用耳朵聽出畫面的好歌。
以古代人物做主題的歌曲不少,但香港著名填詞人陳少琪不但用短短不到200字描寫了潘安短暫而傳奇的一生,同時用潘安借古喻今,針對選秀的社會現象進行反思和對照,堪稱「神來之筆」,其中一句「誰是英俊無比同時人格美麗?」更是畫龍點睛,算是陳少琪近期的代表作品。而該歌的曲式也與一般的流行歌曲不同,分為四段式。作為今年中國風音樂中編曲典型的一首作品,製作人馬軍在《潘安》的編配上下足功夫,樂曲以電子合成音色及塤、古箏的交替變奏,將音樂引入一種空靈、古樸的氛圍當中,儒雅而神秘、時尚又流行,將聽眾帶回一千八百年前幻想的畫面中,當溫暖的弦樂將漸起的情緒帶入高潮時,富有沖擊力的電子鼓卻令音樂嘎然而止,打斷了已被漸漸誘惑的思緒,一陣結實強勁的Kick drum及李熠霖磁性的嗓音和略帶Soul音樂唱腔的旋律告訴我們,這是E時代流行時尚的音樂,過去的潘安、現今的美男、古時的非凡人氣的萬人迷,今天的選秀,電子樂的冰冷、 蕭的哀怨、 Hip hop節奏的蠻橫、古箏流水般的音律,兩個時代兩種音樂,多種情緒的融合,將聽眾的心弦一遍遍的撥動。將傳統的音樂美學一遍遍的顛覆,當更為激烈的律動及失真gtrs音色撲面而來時,歌曲便進入了高潮段。音樂的風格轉為激烈沖突,這似乎背離了音樂初始階段對於音樂風格的提示,一曲聽過來,音色轉換、情緒變化茅盾沖突,確實又是對歌曲內容的最好詮釋,而大面積的和聲加強了主唱音色的力度,情緒是激烈而又悲憤的,音樂帶來的畫面色彩是輝煌悲壯的。
學表演出身的李熠霖被稱為最會唱歌的好男兒,在此歌中也以表演的手法創造了全新的演唱風格,充滿男生傲氣磁性的聲音非常文藝腔調的表現,每個吐詞的拿捏都充滿了舞台的話劇感,如同述說一個故事,舒緩而空靈,一個現代的花樣美男看著一個古代的花樣美男從花開到花敗的過程步步呈現,殘缺的美令人心顫之外就是心痛。
除了歌曲本身的非凡創作,在完成「潘安」這樣一個以貌著稱於世的超級美男的巨大工程中,盛世強音不計成本地邀請著名的歷史專家擔任顧問,更安排李熠霖親身到洛陽以及鄭州等地潘安的遺址憑吊,同時與潘安家族後裔見面,從中獲取了重要的靈感和體會。而為了令整個單曲的視覺更具權威,邀請了香港台灣的學者和造型師幾易其稿最終確認了潘安當時的基本扮相,選取了15、6歲時潘安最驚艷的「擲果盈車」階段的美少年造型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潘安貌。為了本次封套的拍攝,製作單位先後製作了3件寫有潘安名篇「掉亡詩」的外套,而攝影工作也前後由兩位著名攝影師分別完成。為了保證封套的製作和還原西晉時期的魏晉風度,還特別請來國內的隸書大家書寫了歌名和掉亡詩,而在唱片封套上均以工筆牡丹襯底既展現了「花樣少年俏潘安」同時也是對潘安這位備受李白贊譽的「花縣令」的百世政績的致敬。李熠霖陽剛中不失精緻儒雅的長相最大可能地再現了史書上記載 「妙有姿容」的潘安神采。
聽一遍《潘安》,你會興奮地發現,他至今都沒有終止過優美而悲壯的生活,用音樂開啟歷史龐大厚重的封蓋,古今穿梭1800年的時光,原來潘安一直與我們同行,而用聲音喚醒了潘安的男子,他叫李熠霖………
五、潘安作品
悼亡詩三首
一
荏苒冬春樹,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爙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蠅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彷佛,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怳如或存,周遑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隙來,晨溜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庄岳猶可擊。
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凜凜涼風生,始覺夏衾單。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朧朧。展轉盻枕席,長簟
靜床空。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獨無李氏靈,彷佛睹爾容。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三
曜靈運天機,四節代遷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風厲。奈何悼淑儷,遺容永潛翳。念此如昨日,誰知己卒歲。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引。亹亹期月周,戚戚彌相愍。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餘。
⑷ 潘安是什麼朝代什麼職位的人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河南中牟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出門。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於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有個叫張孟陽的相貌奇醜,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遊,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潘岳不僅長了一張錦綉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綉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來了興趣,下鄉耕田作秀,大夥紛紛寫馬屁文章。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麼東西,馬屁膽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要死,立馬趕他出朝廷。賦閑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先後當了河陽還令的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稱「一縣花」。此後在政壇屢升屢降,直到元康六年(296)前後,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
當時掌權的是醜八怪皇後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痴。這難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正是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boyfriend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於東市。不亦哀哉!
潘安的悼亡妻文
悼亡詩三首
一
荏苒冬春謝。寒暑忽流易。之子歸窮泉。重壤永幽隔。私懷誰克從。淹留亦何益。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廬思其人。入室想所歷。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流芳未及歇。遺掛猶在壁。悵怳如或存。回遑忡驚惕。如彼翰林鳥。雙棲一朝只。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春風緣隟來。晨溜承檐滴。寢息何時忘。沉憂日盈積。庶幾有時衰。庄缶猶可擊。
二
皎皎窗中月。照我室南端。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凜凜涼風升。始覺夏衾單。豈曰無重纊。誰與同歲寒。歲寒無與同。朗月何朧朧。展轉盻枕席。長簟竟床空。床空委清塵。室虛來悲風。獨無李氏靈。髣髴覩爾容。撫衿長嘆息。不覺涕沾胸。沾胸安能已。悲懷從中起。寢興目存形。遺音猶在耳。上慚東門吳。下愧蒙莊子。賦詩欲言志。此志難具紀。命也可奈何。長戚自令鄙。
三
曜靈運天機。四節代遷逝。凄凄朝露凝。烈烈夕風厲。奈何悼淑儷。儀容永潛翳。念此如昨日。誰知已卒歲。改服從朝政。哀心寄私制。茵幬張故房。朔望臨爾祭。爾祭詎幾時。朔望忽復盡。衾裳一毀撤。千載不復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彌相愍。悲懷感物來。泣涕應情隕。駕言陟東阜。望墳思紆軫。徘徊墟墓間。欲去復不忍。徘徊不忍去。徙倚步踟躕。落葉委埏側。枯荄帶墳隅。孤魂獨煢煢。安知靈與無。投心遵朝命。揮涕強就車。誰謂帝宮遠。路極悲有餘。
八王之亂中政治一鍋粥,潘岳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卻不失於雕琢;描寫細致,尚不致於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是一個很憂郁的美男子。
在生活中潘岳絕對是個好男人,十餘歲定婚,對發妻楊氏一往情深。楊氏不幸於元康八年(298)去世,潘岳的悼亡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是中國此類題材中最早的名篇。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
潘岳為何成為潘安
潘岳的名字怎麼由潘安仁變成潘安的?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利鎖說:這是古代的文章比如駢體文和詩歌,為了對仗押韻、省字造成的。民間也有一種說法是,潘岳(字安仁)因為其曾經侍奉中國歷史上最丑最荒淫最無恥的皇後賈南風,德行操守實在當不起這個「仁」字,因此後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
潘安無疑是美男中佼佼者,人們也常用「貌似潘安」來誇贊一個男人的美貌。那麼他又美到什麼程度呢?史書上直接說潘安長得漂亮的就三個字——「美姿儀」。他自然是外貌又好,氣質又好。雖說書上並沒有詳細記載潘安到底五官如何、身高幾尺,他的美貌卻是件毋庸置疑的事情,因為在那時候他就已經有了一批死忠的「粉絲」了。《世說新語》中記載,潘安每次出去遊玩的時候,總有大批少女追著他,那絕對就是個追星的架勢。追著潘安的一批批少女又是給他獻花,又是給他獻果。潘安每次回家的時候,都能夠滿載而歸,這也就成為了「擲果盈車」這個典故的由來。
潘安的長相是沒得說,也算得上是個感情專一的好丈夫,但他的人生道路卻並不像他的外貌一樣令人欣羨,反而帶有些悲劇色彩。他的政治道路還是很坎坷的,早年不被重用,後期投靠了賈南風和她的侄子賈謐為首的賈氏集團。那個時候正是賈氏集團呼風喚雨的時候。賈南風想廢掉太子,潘安不幸被攪入了這場陰謀之中。一次太子喝醉了酒,潘安就被安排寫了一篇祭神的文章,並讓太子抄寫。太子早已醉得神志不清,依葫蘆畫瓢地寫了一通。潘安拿到太子寫的文章以後,再勾勒幾筆,把它變成了一篇謀逆的文章,導致太子被廢,太子的生母被處死。雖不是策劃者,但潘安在這起陰謀中顯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雖然這次奸計得逞,潘安終也不得善果。八王之亂後,趙王司馬倫奪權成功,他立刻抓了潘安,並判了他一個滅三族。
可憐了潘安這位第一美男,他集才情、美貌、專情和政治上的罪惡於一身,是個復雜矛盾的生命個體。如若後人只記得他的美貌,那無疑是把他簡單化了。在燦若星辰的芸芸美男當中,潘安能夠在千百年歲月的洗禮之後,仍然作為一個美男子的符號被現代人所熟知,他英俊的外表和橫溢的才華都是其流芳百世的原因。
中牟縣史志辦的王曜卿考證說,歷代詩詞中,首次使用「潘安」者是唐代杜甫的《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
⑸ 潘安都做過什麼官
潘安名潘岳(公元247—公元300)西晉著名文學家,字安仁,籍貫:今河南省中牟縣大潘庄,民間對潘岳最熟悉的是作為中國第一美男的身份,「貌若潘安」是中國人對於一位男子外貌最高的褒獎。潘岳在政治和為官方面也頗有建樹,而其對妻子楊氏的忠一和深情,他和妻子楊氏12歲訂婚,相愛終身.楊氏在潘岳52歲時逝世,他為她寫的悼亡詞情誼真摯,纏綿無盡,並未再娶。更成為千古佳話, 有「潘楊之好」的評價;而其對母親的孝心,更成為二十四孝中「辭官奉母」的主人翁,成為中華傳統孝道的典範。
潘岳是西晉中產階級家庭出身,其祖父潘瑾為安平太守,其父潘芘為琅琊內史。潘岳從小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晉書》稱「潘岳以才穎見稱,鄉邑號為神童」,在當時就有「岳藻如江,濯美錦而增絢」的美譽。,成年後更是高步一時。司馬炎建晉後,20歲的潘岳被司空荀召授司空掾。後因作《藉田賦》名聲大震而招致忌恨,滯官不升達十年之久。咸寧四年(278),賈充召潘岳為太尉掾。潘岳因與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政見不合被排擠出了洛陽,咸寧五年(279)冬為河陽(今洛陽吉利區)縣令,在河陽期間,他為官清廉,並積極帶領百姓因地制宜在全縣種植滿桃樹李樹,人民安居樂業,因此也被稱為「花縣」,潘岳也被稱為「花縣令」,後世常用「河陽」「潘令」「潘河陽」「河陽一縣花」等來代稱潘岳,也以此比喻勤政愛民的好官。而這也是中國最早「花樣美男」的出處。四年後遷懷縣(今河南修武)令。因政績出色後調補尚書度支郎回到京城洛陽,遷廷尉評,不久被免職。永熙元年(290),楊駿輔政,召潘岳為太傅府主簿。楊駿被誅後,他被免職,不久又選為長安(今陝西西安)令。元康六年(296)前後,回到洛陽。歷任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在這一時間,他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是其中的首要人物。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西晉發生「八王之亂」,趙王司馬倫擅政,中書令孫秀誣潘岳、石崇、歐陽建等陰謀奉淮南王允、齊王冏亂,潘岳被殺洛陽西市,夷三族。一年後(永寧元年(公元301年))被侄子潘尼安葬於鞏義境內,墓碑書「給事黃門侍郎潘君之墓」,今墓尚存遺址。
⑹ 西晉美男子潘安為何被滅三族
潘安因為得罪了孫秀,孫秀原本是他的下屬,後來一躍成為宰相,孫秀便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對潘安展開報復,導致潘安被滅三族。
孫秀如今一飛沖天了,便對潘安展開報復。他羅織罪名說潘安和石崇要一起造反,於是潘安和石崇等人被誅滅三族。容貌出眾,才華卓絕的一代美男子就這樣凄慘地離開了人世,年僅53歲。剎那驚艷,卻流芳百世,他的美貌與深情還是成了傳奇,在荒蕪冰涼的人世間被傳頌。
⑺ 潘岳就是潘安
潘岳就是潘安。
潘安(247-300),本名潘岳,字安仁,河南中牟人,西晉著名文學家內、政治家。美姿儀,容被譽為「古代第一美男」。少以才名聞世,性輕躁,趨世利。
潘安為首,與石崇等諂事賈謐,每候其出,輒望塵而拜。與石崇、陸機、劉琨、左思等並為「賈謐二十四友」。
潘安的名字,始於杜甫《花底》詩「恐是潘安縣,堪留衛玠車。」後人稱潘安。潘岳在文學上與陸機並稱「潘江陸海」。
(7)潘安民法官擴展閱讀:
潘安作為男性美符號,他所體現的那種唇紅齒白的清秀、偏於柔美多愁的文才風流。
潘安的小名為「檀郎」、「檀奴」。因潘安既是美男子,又對結發妻子一往情深,忠貞不渝,即便後來妻子很早就去世了,他也沒再娶。是女性心目中完美的情人、夫君形象,「檀郎」、「檀奴」遂成為夫君或心上人、情郎的代名詞。這一稱謂寄託著女性對情人、夫君用情專一的熱切希望。
⑻ 潘安是什麼人物啊
潘岳、字安仁,世稱美男子潘安。城關鎮大潘庄人,西晉文學家。
潘岳自幼聰穎過人,鄉人稱為「奇童」。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賞識,薦舉為秀才。後任河陽(今河南孟縣)令,勤於政事,倡導人民多植果木,全縣林木叢叢,桃李處處,人稱「花縣」。後轉任懷縣(今河南武陟)令,勤政愛民,政績顯著,擢升尚書度支郎,又遷升廷尉評(掌管朝廷司法)。
晉武帝死後,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任潘岳為太傅主簿。惠帝之妻賈後與楊駿爭權,殺楊駿。潘岳被株連,貶為平民。後任長安令,繼而征補為博士。因母病,辭官奉親。居洛陽城南洛河旁,養花植柳,結廬閑居,駕車奉母悠遊,博得孝名。朝廷召潘岳入朝,任著作郎(編修國史),轉任散騎侍郎,後又升任給事黃門侍郎。
潘岳豐姿秀美,容貌出眾,少年居都城洛陽時,每乘車出遊,總有一些女子攜手繞車,投花擲果,以示愛慕之意,後人以「美男子」、「擲果潘郎」稱贊他。
與其叔潘勖、侄兒潘尼並稱文學史上的「三潘」,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為後人稱道。他20歲作《藉田賦》以歌頌晉武帝司馬炎躬耕之事,詞藻清艷,聲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排斥。《晉書·潘岳傳》中有:「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哀誄之文」。他一生寫過許多好詩賦,其《西征賦》、《秋興賦》、《寡婦賦》、《閑居賦》、《悼亡詩》等都是詩賦中的名篇,至今仍為文學史家所重視。流傳後世的有《潘黃門集》。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或許是因為這位曾經侍奉中國歷史上最丑最荒淫最無恥的皇後賈南風的美男子,其德行操守實在當不起這個「仁」字,因此後人省略一字,乃有潘安之名。
《世說新語》中專有「容止」一章記載魏晉的美男子,形容潘安的相貌時是這么說的:妙有姿容,好神情。潘安乳名叫「檀奴」,因此後來許多女子都把自己的情人或者老公喚做「檀郎」。其實這個稱呼極有水分,好比現在的「帥哥」一詞,似乎只要五官不少了一官的男人都有人叫他帥哥,這說明如今的女子弱視者居多。遠不如魏晉時期女孩子的鑒賞力。
單是寥寥數語,還不足以描繪出潘安之美,更不能體現出魏晉女子的審美能力。《世說新語》中是這樣記載的:潘安少年的時候,非常頑皮,書是讀不下去的,每天只提了彈弓駕著車子到洛陽城的通衢大道上去兜風。
潘安的彈弓是鐵胎打造,洛陽城最倔的牛死後抽得牛筋做成,這樣的彈弓即使用紙團做成的彈丸也頗具殺傷力。在他還是小屁孩的時候,洛陽城的百姓就已經很難找出沒被潘安把腦袋打出過包的。因此,那時的洛陽城,有許多從外地趕來的商賈都囤積了大批量的鐵鍋,趁機哄抬物價,一時間更是「洛陽鍋貴」。
到潘安弱冠之年的時候,他玩彈弓的水平已出神入化,力道更是非同小可。雖說還不足以洞穿鐵鍋,但一彈打去就會把鐵鍋鑿個坑,洛陽百姓沮喪地發現,自己腦袋的前景依然不大美妙。於是每逢潘安駕著車拿著彈弓出來玩的時候,幾乎舉城皆空。不過,潘安也不是完全的渾不吝,虧得這位美男子讀了幾年聖賢書,倒也從來不打女人。這一點就好像某些頗有遠見的獵人,只打雄的不打雌的。洛陽百姓無意之中發現了潘安的游戲規則,便及時調整了防禦策略:只要是潘安上街的日子,就盡遣家中女子出門辦事購物。
洛陽百姓調整防禦策略的第一天,潘安又一次上街了。馬車剛剛行至洛陽城最繁華的街道上,潘安就感覺到一絲異樣:彷彿唐僧師徒初到女兒國的疑惑,怎麼可著滿大街就不見一個男的?
正茫然間,於街上行走的老女人中女人小女人猛然間停住了腳步,整齊劃一的在街道兩側排成了兩列,隨即從籃子里拿出各色水果突然向潘安擲來,密集程度彷彿集束炸彈。其中不僅有瓜果梨桃,還夾雜著從嶺南進貢來的椰子、榴槤等熱帶水果。這兩種水果擲出來基本上就像是扔鉛球,如果准確命中的話,也能把鐵鍋砸個坑兒。一邊扔,眾女子們嘴裡還齊聲嬌叱:為相公(或為情郎父親兄長弟弟叔叔大爺等等不一而足)報仇啊!
落荒而逃的潘安回到家裡,撕心裂肺地哭道:北方人為什麼也愛吃熱帶水果呢?或許,潘安更應為沒有出生在有板磚的日子感到慶幸。(文/阿拉丁)
⑼ 潘安到底是何許人也
潘安本名潘岳,字安仁,俗稱潘安,如果您在古書中看到西晉的潘岳那就是指這位美男子潘安了。
潘安,對於很多人來說如同霧里看花。和潘安齊名的子建是曹操的兒子曹植,以一首《七步詩》名揚天下,名垂青史,而潘安除了美貌之外,其他方面鮮為人知。出於對這位古代名人的好奇,我們來到潘安故里—中牟縣城關鎮大潘庄村,試圖通過尋訪了解到一個真實、完整的潘安。
說到潘安,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個問題就是潘安到底有多美?中牟縣地方誌主編王曜卿給我們講了《晉書.潘岳傳》里記載的一個小故事:他十七八時,每次夾彈弓出遊,當地的婦女就聯手縈繞往他的車上扔果子以表達愛慕之情,每次他都滿載而歸。應該說,潘岳的相貌在當時是比較美的。這在正史上有反復記載,如《潘岳傳》:「岳,美姿儀」;《文心雕龍》:「潘岳,少有容止」。就是相貌好的意思。
成語「擲果盈車」就是從這里來的,當時書中記載的另一段故事更能突出潘安的美貌。當時也有一個有名的人叫張載,他也學潘岳出帶車出遊,但他的相貌丑,人家都給他扔石頭,每次都是碎磚頭瓦塊的拉一車。
如今潘安故里豎著一尊潘安的塑像,這位傳說中的美男子果然是儀表堂堂。他手持書卷,凝望遠方,有一種儒雅之氣。不過專家告訴我們:這座塑像是雕塑家憑借想像完成的作品,由於年代久遠,潘安的廬山真面目到現在還是一個謎,我們只能寄希望於考古事業的發展,也許有一天,潘安的真實畫像能夠重見天日,讓世人能夠一睹這位美男子的風采。
其實,潘安這個名字能夠載入史冊,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美貌,用才貌雙全概括他是最合適的了。《中牟縣志》主編王曜卿對這位家鄉名人頗有研究,從他那裡,我們了解到了這位美男子的另一面。他告訴我們:潘安的文學造詣在當時可以說是頂尖級的。潘安出生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很好的文學熏陶,十二歲就能行文作詩,被鄉里稱為「奇童」。
(十六、十七歲時的《射雉賦》,風格清新、文詞成熟,以大自然的感情,也折射出一種社會現象,影響較大。)
西晉太康、元康時期,文壇上出現很多作家,潘安就是眾多作家中的佼佼者。在文學史上,潘安與同時代的文學家陸機齊名,當時有種說法叫「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這在一方面證明其文學才華高,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其文學作品具有清新質朴、清澈見底的風格。「陸才如海」風格渾厚不好理解,而潘岳的清新淺顯既對於文人是上好的作品、便於流傳,對一般的人也能接受,流傳很廣。)
在魏晉時期,賦是主要的文學題材。潘安的賦不僅多有名篇,而且無論在用典造句、審美立意上都是高人一籌。(從深度上說,他寫的一個《西征賦》將近六千字,其長度就有文字以來無人超過。當時,很多文人都在寫大賦,像左思的《三都賦》約三千字。而潘岳的《西征賦》卻寫了將近六千字,其詞彙、審美都是很高的,在當時達到了無可匹敵的高度。而且從作品數量來說也很多。《藉田賦》、《閑居賦》、《秋興賦》等都較有名。尤其是《閑居賦》、《秋興賦》因表現出潘岳的為人處世及其經歷而廣為引用。)
潘安的作品以抒情見長,這點在他的名作《悼亡詩》三首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潘安12歲與其妻楊氏定親,婚後共同生活二十多年,夫妻情深。妻子不幸早亡後,潘安對她念念不忘,在他的許多詩作裡面寄託了對亡妻的無限哀思。《悼亡詩》三首是其中最有影響的。(《悼亡詩》在歷史上享有盛名,因為他的三首悼亡詩都是懷念妻子的,後世就把悼亡詩限制在了悼念妻子的范疇,可見影響有多大;他的悼亡詩中名句也很多,象用比目魚比喻夫妻情深,《悼亡詩》中有一句「如彼游川魚,比目中路析」比喻夫妻一人先去,像比目魚的分崩離析。)
潘安這個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才子,在仕途上卻屢屢受挫。司馬炎結束三國鼎立局面建立西晉後,22歲的潘安任太尉賈充的撰吏,他做了一篇《藉田賦》被司馬炎大加贊賞,卻招致了朝中大臣的忌妒,由於他們從中作梗,潘安十年沒有升遷。潘安一生之中做官最高做到黃門侍郎,還做過多年的七品縣令。雖然懷才不遇,潘安還是勤政廉明,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任河陽縣令時,他常常行走在百姓之間,調查民情民意,根據當地河流縱橫、山川遍布的自然優勢,號召百姓廣種桃李,不但綠化了荒山,而且造福了後代。在整治民風上,潘安也是因勢利導,以德育人。(四年後,他調到懷縣任縣令,上任後實行政策,誰來告狀就先到花園澆花,用的桶大而且底尖,井上卡桶的鉤是雙環的,這項工作只有兩人合力才能完成,往往兩人在配合中矛盾就化解了大半,這時再審案雙方都能心平氣和地接受。)
雖然潘安並不抱怨命運的不公,但無情的命運卻總是在捉弄他。
公元296年,潘安回到京城做官,經常參與依附賈謐的文人集團「二十四友」的活動,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關於潘岳疑案,得從二十四友說起,後人歸之為政治集團,而事實上他們是「文人二十四友」,為首的賈謐是一個大文人,包括陸機陸雲都是二十四友之一,經常在一起討論文學。這是一個文人集團但每個人身份不同,石崇富可敵國但品質不好、無惡不作,賈謐是皇後賈南風的侄子。)
賈謐很欣賞潘安的才華,上朝的文辭多出自於潘安之手。賈謐的寵信,使潘安為其效力達到了忘我的地步,以至於在宮廷政權爭奪中,越陷越深,難以自拔。賈後、賈謐為達到長期左右朝政大權的目的,策劃了一起謀害太子的計劃。潘安被牽扯其中,招致「殺身滅門「之禍,潘安在這件事中到底扮演了什麼角色,至今仍是迷霧重重,但史學家多數認為:潘安的死是個冤案。(這么大一件事東漢南北朝人寫的史書中對此沒有記載,而是在後代房玄齡的著作中提到的,當朝人未寫而三百年後的人才寫其依據何在?直接參與陷害太子是忤逆之罪而潘岳的傳記中卻隻字未提,這在史官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同時趙王倫起兵誅賈後翼黨理由就是為太子報仇,如果「元兇」是潘岳,為什麼卻沒提到潘岳的事?這三個事聯系起來,有疑點。)
潘安依附和結交的人物也使他遭到後人抨擊。石崇是個臭名昭著的人物,因為和官僚王愷鬥富而暴殄天物,千百年來一直遭後人唾罵,不幸的是潘安和石崇是好朋友,兩個人一同被處死,臨刑前潘安還稱石崇為石友,也難怪後人對潘安的人品議論紛紛。
正是因為這些疑點和爭議,潘安成了人格復雜並且被歷史迷霧籠罩著的人,成了後世不好評說的人,倒是他的美貌有口皆碑,於是人們就只記住了他的美貌。
象母親疼愛兒女一樣,故鄉沒有忘記潘安這個遊子。1996年中牟縣城關鎮政府投資600多萬元興建了「潘安故里游樂園」,潘安墓也在其中。在這里我們看到:圓形墳頭上生著繁茂的茅草,墓後是一小片樹林,墓前立有漢白玉的香爐和一整塊不規則的石頭做成的墓碑,墓碑上「潘安墓」三個黑漆大字顯得靜穆、哀戚。這位曾經傾國傾城的美貌才子如今門庭冷落,只有一些兒童在游樂,和其生前被女追星族狂捧窮追的景象真是有天壤之別。
潘安的人生,像他的作品一樣清綺哀艷,令人感嘆而又回味無窮...
⑽ 潘安是誰
潘岳、字安仁,世稱美男子潘安。城關鎮大潘庄人,西晉文學家。
潘岳自幼聰穎過人,鄉人稱為「奇童」。早年得到司空太尉賞識,薦舉為秀才。後任河陽(今河南孟縣)令,勤於政事,倡導人民多植果木,全縣林木叢叢,桃李處處,人稱「花縣」。後轉任懷縣(今河南武陟)令,勤政愛民,政績顯著,擢升尚書度支郎,又遷升廷尉評(掌管朝廷司法)。
晉武帝死後,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任潘岳為太傅主簿。惠帝之妻賈後與楊駿爭權,殺楊駿。潘岳被株連,貶為平民。後任長安令,繼而征補為博士。因母病,辭官奉親。居洛陽城南洛河旁,養花植柳,結廬閑居,駕車奉母悠遊,博得孝名。朝廷召潘岳入朝,任著作郎(編修國史),轉任散騎侍郎,後又升任給事黃門侍郎。
潘岳豐姿秀美,容貌出眾,少年居都城洛陽時,每乘車出遊,總有一些女子攜手繞車,投花擲果,以示愛慕之意,後人以「美男子」、「擲果潘郎」稱贊他。
與其叔潘勖、侄兒潘尼並稱文學史上的「三潘」,在文學方面的成就為後人稱道。他20歲作《藉田賦》以歌頌晉武帝司馬炎躬耕之事,詞藻清艷,聲震朝野,但也因此遭人排斥。《晉書·潘岳傳》中有:「岳美姿儀,辭藻絕麗,尤善哀誄之文」。他一生寫過許多好詩賦,其《西征賦》、《秋興賦》、《寡婦賦》、《閑居賦》、《悼亡詩》等都是詩賦中的名篇,至今仍為文學史家所重視。流傳後世的有《潘黃門集》。
潘安在何處
多少年來,提起我國古代美男子潘安,可以說是婦孺 皆知,「貌似潘安」一語流傳至今。潘安,名潘岳,字安仁,世稱潘安,我國晉代著名文學家,中牟縣大潘庄人。他少年時即以才穎見稱鄉里,十二歲即能行文作詩,被鄉里稱為奇童。作為西晉文學的代表,潘安往往與陸機並稱,古語雲「陸才如海,潘才如江」。
潘安在文學史上有一定地位,他善綴詞令,長於鋪陳,造句工整,充分體現了太康文學講究形式美的特點。他「善為哀諫之文」,今存的作品《寡婦賦》、《袁永逝文》、《悼亡詩》等名篇都以善敘哀請著稱。
公元265年,潘安19歲,其父潘芘為琅耶內史,岳即隨父赴任。潘安曾任河陽、懷縣縣令,後又任太常博士、尚書度支郎,最後官至黃門侍郎。
晉惠帝永康元年(300年)被趙王司馬倫、中書令孫秀誣陷,在洛陽被殺,並「夷三族」,時年54歲。為了紀念這位歷史名人,今人於1996年在潘安故里建起了「潘安故里游樂園」,總投資600多萬元,十月一日正式向遊人開放。園內游樂項目達30多個。游樂園開業後的第二天,潘家古墳上的四棵棠梨樹,未到開花季節卻突然開出滿樹白花,令人稱奇,也吸引了不少遊人駐足觀看。
潘安到底有多美?《晉書》沒詳細的描寫,但有比詳細描寫更高明的表現方法:「岳美姿儀……少時常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之者,皆連手縈繞,投之以果,遂滿車而歸」。這就是「擲果盈車」的故事,不堆砌辭藻,不亂戴桂冠,卻十分到位地凸現了這位「大眾情人」的民間地位、容貌標准和受歡迎的程度。潘安貌美,卻不利用這個個人優勢胡來,用情專一,與夫人楊氏感情很好,楊氏去世,潘安悲痛欲絕,作悼亡詩文,不經意之間成為名制,這些故事,對他當時在婦女界樹立美好形象得到一致認同一定起到了關鍵作用。也許以廟堂的觀點和話語很難對潘安
這個歷史人物有什麼不得了的評價,但是從江湖從街巷從民間的觀點來看,潘安是一個應當認真回眸端詳重新描摹圖繪的形象。
1. 擲果盈車——潘岳
此君即大名鼎鼎的潘安是也。西晉時河南人氏。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多好聽!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潘岳年輕時,拿著彈弓到洛陽城外遊玩,姑娘們爭相向他丟水果,每每滿載而歸。常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皮膚更好,形成良性循環。MM們愈發狂熱,乾脆手牽手將他圍起來,看個夠。可惜照相術還沒有發明,否則檀奴出本寫真集一定很賺。有個人也學著潘岳的樣子郊遊,不幸他長得很醜,被人家吐唾沫。男性版的東施效顰!那是著名醜男左思,和潘安一起出遊,結果回來的時候,潘安車上的水果夠開水果店了,左思車上的爛磚破瓦頭連蓋間房子都有贏余.
潘岳不僅長了張錦綉皮囊還寫得一手錦綉文章,很小就顯露出文學天賦,被鄉里稱為"奇童」。二十來歲時,晉武帝司馬炎一天興趣來了,下鄉耕田作秀,大夥紛紛寫馬屁文章頌揚其事。結果潘岳的賦作得最好。大臣們一看,這小白臉,算什麼東西,馬屁敢拍得比我們好!嫉妒得那個死。立馬趕出朝廷。賦閑十年後,潘岳終於被重新錄用。先後當了河陽,還令縣太爺。頗有政績。風雅縣令在河陽縣種遍桃樹,時人號為「一縣花」。此後在政壇屢升屢降,只到元康六年(296)前後,回洛陽任京官。幾曾持才傲物的翩翩少年如今鬢發花白,飽嘗宦海艱辛,學會了趨炎附勢。時掌權的是醜八怪皇後賈南風。她外孫賈謐好結交賓客,組織了個文人團"二十四友",為賈氏外戚集團進行文字煽惑。潘岳是其中最賣力的一位。精彩之筆,當數搞垮太子的陰謀。具體過程如下:潘岳寫了一篇狂草,賈南風派手下的宮人將太子灌醉,哄他抄寫。太子醉眼模糊,根本辨不清紙上啥內容。照著筆畫胡亂描了一遍。太子的墨寶別人當然也看不懂,何況當時皇帝還是個白痴。這難不倒才子潘岳,他模仿筆跡的工夫了得,在太子的紙頭上照原來風格添置筆畫,成為反跡昭著的逆書。以筆為刀,殺人不流血!太子死後,趙王司馬倫借口報仇,兵變入宮除盡賈氏一黨。潘岳從前就得罪過趙王倫的boyfrend孫秀,這會兒當然死翹翹,還是滿門抄斬。他一生孝順,卻連累老母喪命於東市。不亦哀哉!
八王之亂中政治一塌糊塗,潘岳偏要湊熱鬧,落了個為虎作倀的惡名。好歹在文學史上佔了一席之地,這輩子過得不算太衰。其文風華美不卻不失於雕琢;描寫細致,尚不致於繁蕪。善寫清綺哀艷的悲情文章,很憂郁的一個美男子。在生活中潘岳絕對是個好男人,十餘歲定婚,對發妻楊氏一往情深。楊氏不幸於元康八年(298)去世(死得是時候,幸與不幸,很難說),潘岳的悼亡詞寫得纏綿悱惻,情真意切,是中國此類題材中最早的名篇。卿本佳人,可惜功名心太重,躁急干進,不知滿足,終落得身首分離。當年洛陽城外的那些熱情奔放的姑娘們想必都為人母了,有為青蔥歲月的熱情流一把淚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