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長是法官嘛
㈠ 法院中審判長具體是干什麼的,他的官是最大嗎
您肯定是一點也不了解法院,給你解釋就比較難了。
首先,法院有正常的組內織機構,最容高領導是法院院長,下面有幾個副院長,在下面是分了幾個庭,有民事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和刑事審判庭,還有一些職能科室,各庭有庭長、科室有科長、再下面就是科員或審判員了
其次,法院審理一個案件,一般需要幾個人臨時組成一個合議庭,這幾個人負責審理一個案子,其中一個任審判長,這是一個臨時職務,審理完一個案子,合議庭解散,審判長也就免職,下一個案子,再組織合議庭,再任命審判長。在合議庭中,一般是職務最高的人任審判長,院長參加審判,院長任審判長。
總的來說,審判長是審理時的職務,臨時的,院長是行政職務,長期的,還是院長大啊
㈡ 法院的審判長是官員還是公務員
審判長是法律程序職務,不是行政職務,沒有固定的行政級別。它可以是庭長、副院專長、院長擔任,也可以是具有屬審判資質的審判員擔任。
審判長不是固定職稱,是在審理案件時臨時指定或擔任的。審判長是法院合議庭審理案件時,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
㈢ 法官是公務員么
法官肯定算是公務員他有國家行政編制,只要是根據法律履行公職、納入國家行政編制、享受國家福利待遇的都算是廣義的公務員。
㈣ 有一個案子,主審法官不是審判長,這符合法律嗎王若普數次擔任主審法官,可不是審判長。
假如屬於刑事案件 ,即使主審法官不是審判長也是符合法律規定的,所以你說的王若普數次擔任主審法官,可不是審判長,是不違反法律規定的。
由於各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情況不同,第一審和第二審的任務亦不同,法律對合議庭的組成有不同的規定。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47條、第202條的規定,合議庭的組成情況如下:
1.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3人或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2.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應當由審判員3人至7人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共3人至7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3.中級以上人民法院審判上訴、抗訴案件,由審判員3人至5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4.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3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合議庭的組成,應遵守以下原則:
1.合議庭的成員人數應當是單數。該原則有利於合議庭在評議時意見分歧時作出決定。
2.合議庭的組成人員,只能由經過合法任命的本院的審判員和在本院執行職務的人民陪審員充任。
3.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1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在審判員不能參加合議庭的情況下,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出,經審判委員會通過,可以臨時代行審判員職務,並可以擔任審判長。應當注意,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案件時,不能擔任審判長。
2. 合議庭的活動原則
1.少數服從多數原則
2.開庭審理並且評議後作出判決原則
㈤ 審判長,審判員和法官,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審判長,審判員和法官,有什麼區別:
1,審判長就有兩種意思:
第一就是在審理具體案件的合議庭中擔任主要審判職責,對該案審理負責的法官,就叫審判長,而其他合議庭成員就是審判員或者人民陪審員。
第二,審判長是法院系統內部的一種職稱,只有被任命為審判員兩年以上才能競爭上崗審判長。
2,審判員,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法院審理案件人員的一種職稱。
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年滿23歲且又沒有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公民,經業務考核有能力擔任審判工作的,可以被任命為審判員。
除在省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員由省和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外,其他各級人民法院審判員均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審判員的主要職責是負責各類案件的審判工作。除簡單案件依法可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外,一般應由審判員或審判員和陪審員依法組成合議庭審判案件。
3,法官是對從事審判工作的人員的稱呼,也就是一種職業名稱,和檢察官、警官等等是一樣的。
審判長,審判員和法官,有什麼聯系:
審判員,審判長是就一個具體的個案審理過程中而言的,也就是組成合議庭或獨任庭的.
法官是國家公務員系列,是分級別的.
在一個法院中,主體是法官.
在一個個案審理中,由法官與陪審員組成合議庭,由法官擔任審判長進行審理.
一個法官在這個案子中可能是審判長,在另外一個案子中可能是審判員.
(5)審判長是法官嘛擴展閱讀:
審判員的設立
設立審判員的根本目的就是完成人民法院的工作職責,審判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
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中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高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或者由審判員和人民陪審員組成合議庭進行;簡單的民事案件、輕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可以由審判員一人獨任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
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年滿二十三歲的公民,可以被選舉為人民法院院長,或者被任命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但是被剝奪過政治權利的人除外。
審判員有兩種:第一種是由同級人大常委會任命的;第二種是由其所在法院院長任命的,又稱助理審判員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審判員
㈥ 審判長和法官有什麼區別
法官是對從事審判工作的人員的稱呼,也就是一種職業名稱,和檢察官、警官版等等是一樣的。
審判長就有兩種權意思:第一就是在審理具體案件的合議庭中擔任主要審判職責,對該案審理負責的法官,就叫審判長,而其他合議庭成員就是審判員或者人民陪審員。第二,審判長是法院系統內部的一種職稱,只有被任命為審判員兩年以上才能競爭上崗審判長。
審判長都是法官,法官不一定是審判長,普通案件要組成合議庭開庭,坐在中間負責此案的法官就是審判長,審判長是每個個案負責的法官,如果是只有一個法官審理的,該案就不存在審判長,法官稱為審判員。
(6)審判長是法官嘛擴展閱讀:
審判長的職責:
(一)擔任案件承辦人,或指定合議庭其他成員擔任案件承辦人;
(二)組織合議庭成員和有關人員做好庭審准備及相關工作;
(三)主持庭審活動;
(四)主持合議庭對案件進行評議,作出裁判;
(五)對重大疑難案件和合議庭意見有重大分歧的案件,依照規定程序報請院長提交 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六)依照規定許可權審核、簽發訴訟文書;
(七)依法完成其他審判工作。
㈦ 請問 審判長和法官的區別
《法官法》第2條給出法官的定義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
審判長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長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
㈧ 院長、庭長、法官、審判長、檢察長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1、首先來說,檢察院和法院並不是一個機構,檢察院是公訴機關,理論上是與政府平級的,法院是審判機關,和檢察院一樣,與政府平級。所以法院院長和檢察長沒有什麼關系。
2、一個法院,院長是總負責人,只有一人。法官是審判人員,可以是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審判長是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長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院長、庭長、審判員均可擔任審判長。
3、基層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中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高級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8)審判長是法官嘛擴展閱讀
1、人民法院院長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法院的負責人。負責領導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及其他日常工作。
2、庭長是一種固定職位。人民法院審判上訴和抗訴的案件,由審判員組成合議庭進行。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一人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判案件的時候,自己擔任審判長。
3、《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二條明文規定「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
4、審判長是指在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所組成的合議庭中,負責組織審判活動的審判人員。但審判長不是固定的職稱,是為審理某一具體案件而臨時設定的。
5、檢察長是檢察院主要負責人,統一領導檢察院的工作。由區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經市檢察院檢察長提請市人大常委會批准任命,對區委、區人大和市檢察院負責並報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