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披露
Ⅰ "披露義務"在法律上指什麼
1、在自由競爭的社會里,占優勢地位的銷售者對居於劣勢地位的購買者並沒有披露詳細信息的義務。但是,當不披露行為導致了明顯的不公正和不正義的時候,法律上的「披露義務」應運而生,它要求具有專業知識的被告對無專業知識的原告披露相關信息。
2、披露義務的理論基礎是正義和公平交易,有披露義務的被告不履行披露義務,其責任後果類似於故意的不實陳述。
3、至於披露義務的范圍 ,司法實踐上存在著分歧。法學家們所謂「正義」和「公平」標准則多多少少是一些模糊的用語,並不能給出明晰的法律界限。而侵權行為法重述則要明確得多,首先,它列舉了不披露義務的四種例外情況,其次,它區分了「交易的基本事實」和「交易的重要事實」,被告對涉及到交易性質的「基本事實」有披露的義務。
案例:原告從被告那裡購得一塊土地後,在進行修建房屋的基建工作時,發現該土地中有一個未加蓋的地下水井,而且水井還存在滲漏水的現象。原告訴稱自己為了給水井加蓋而投入了2700美元,而且因為水井的緣故,原告不得不改變建房規劃,因此又多支出了10500美元。原告聲稱,被告本來知道土地里該井的存在,但被告卻沒有事先通告原告。初審法院作出了有利於原告的判決,認為:有信息披露義務的當事人如果保持沉默,那麼該當事人就應該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該責任等同於不實陳述的法律責任。被告不服一直上訴到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該院阿伯拉罕森法官出具了法律裁決書。
阿伯拉罕森法官宣布,按照威斯康星州的傳統規則,房地產商沒有義務對購買者披露信息。因此,也就毋須承擔不實陳述責任。該規定的理論基礎是:「貨物出門,概不負責」。也就是說,在自由的商業交易中,不應該要求有更高技巧和更多知識的人向相對人披露所有的事情,不應該剝奪他們合法的智力成果。法律反映商業習慣和道德,而商業活動則鼓勵當事人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
但是,阿伯拉罕森法官也認為,近年來的法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商業誠信和公平交易的准則也開始反映到了法律之中。法院開始放棄傳統的「無披露義務」規則,採用了一些例外規則,主張在如下情況下銷售者有披露義務:出售者故意隱瞞瑕疵或拒絕調查;出售者告知半真實情況或以模糊語言造成錯誤印象;當事人之間存在信託關系;一方當事人具有專門和排他的知識而另一方當事人無法發現問題。阿伯拉罕森法官斷定,本案不屬於這些例外,但是,著名的普洛塞教授曾經提出過另外一種「披露義務」:如果被告有一種不為原告所知的特殊知識或認知方式,而且他意識到原告對事實存在著誤解,那麼,法院就可以認定被告應承擔披露義務。另外一個名叫基頓的法學家則主張取銷不披露義務規則,如果一方當事人掩蓋或阻止調查重要的事實,那麼他的沉默就是一種欺詐。這種法律的目的是要促進正義和公平交易,因為拒絕披露就意味著不公正的行為。阿伯拉罕森法官進一步引用了侵權行為法重述1997年第2版起草者的看法,認為起草者的目的就是要確立一種披露義務的規則,要求當事人對「交易的基本事實」承擔披露義務。而基本事實是指那些構成交易基礎或者交易本質的事實。基本事實不同於重要事實,雖然重要事實可能影響交易,但並非本質事實。
阿伯拉罕森法官認為 ,本案被告是一個擁有專業知識和技巧的不動產商人,原告則沒有這種知識,只能依賴於被告的知識和技術。因此,應該對被告確立一種責任,要求他對非商人的原告披露那些影響交易的基本事實。
最後,威斯康星州最高法院裁定:駁回被告的上訴,維持原判。
Ⅱ 未進入執行披露期是什麼意思
繼法院判決後,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進入到法院的執行局出具執行裁決的披露期限。供參考。
Ⅲ 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信息披露媒體有哪些(全的)
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體主要是中國證監會指定的一些專業報刊,如《中國證券報》、《上海證券報》、《中國改革報》、《證券時報》、《證券日報》和《證券市場周刊——(紅藍)》等證券類報刊。
1999 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報告全文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和巨潮資訊網發布。當前,上市公司的臨時報告也可以在這兩個網站找到。投資者和社會公眾可以通過指定報刊和網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六條:上市公司及其他信息披露義務人依法披露信息,應當將公告文稿和相關備查文件報送證券交易所登記,並在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指定的媒體發布。
信息披露義務人在公司網站及其他媒體發布信息的時間不得先於指定媒體,不得以新聞發布或者答記者問等任何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報告、公告義務,不得以定期報告形式代替應當履行的臨時報告義務。
(3)法院披露擴展閱讀:
1、根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上市公司應當在最先發生的以下任一時點,及時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義務:
(一)董事會或者監事會就該重大事件形成決議時;
(二)有關各方就該重大事件簽署意向書或者協議時;
(三)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知悉該重大事件發生並報告時。
2、在前款規定的時點之前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事項的現狀、可能影響事件進展的風險因素:
(一)該重大事件難以保密;
(二)該重大事件已經泄露或者市場出現傳聞;
(三)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出現異常交易情況。
Ⅳ 媒體對法院以及法官審判行為的披露是在行使什麼權利
得看披露的內容,正常的披露屬於輿論監督,要是把一些涉及國家秘密、審判工作秘密的內容私自披露出去,那就得吃官司了
Ⅳ 美國上市公司國內官司需要披露嗎
美國上市公司官司呢,國內記錄的話呢,是對投資者的的一種風險提示或者責任擔當。
Ⅵ 全國法院被執行人平台已不披露是什麼意思啊,已經結案了嗎
說明案件要麼 是已經執行完畢或者執行終結,也有可能是失信被執行人的期限已經滿了,被屏蔽了
Ⅶ 不披露重要信息移交法院一定會判刑嗎
構成犯罪的會被判刑。如果是檢察院向法院提起公訴,判刑的希望非常大。因為《刑法》有此內罪名。具體罪容名規定如下:
第一百六十一條【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依法負有信息披露義務的公司、企業向股東和社會公眾提供虛假的或者隱瞞重要事實的財務會計報告,或者對依法應當披露的其他重要信息不按照規定披露,嚴重損害股東或者其他人利益,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
Ⅷ 什麼是披露,報道不應公開的案件信息罪
《刑法》第三百零八條之一第一款:司法工作人員、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泄露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中不應當公開的信息,造成信息公開傳播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第三百零八條之一第三款:公開披露、報道第一款規定的案件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概念與構成要求
披露、報道不應公開的案件信息罪,是指公開披露、報道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中不應當公開的信息,情節嚴重的行為。本罪是刑法修正案(九)第三十六條新增加的罪名。
(一)主體
本罪主體為一般主體。年滿l6周歲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單位均可構成本罪。既包括特定的人員,如司法工作人員、辯護人、訴訟代理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也包括如記者、編輯以及其他掌握不應公開的案件信息的人等其他自然人,同時相關媒體和其他發布信息的公司、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單位也可構成本罪。
(二)主觀方面
本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過失不構成本罪。
(三)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復雜客體,既侵害了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訴訟活動和國家司法權的正常行使,又侵害了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四)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公開披露、報道依法不公開審理的案件中不應當公開的信息,情節嚴重的行為。
所謂司法工作人員,是指有偵查、檢察、審判、監管職責的工作人員;
所謂辯護人,是指接受被追訴一方委託或者受人民法院指定,幫助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辯護權以維護其合法權益的人。辯護人既可以是律師,也可以是人民團體或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在單位推薦的,還可以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監護人、親友。但指定辯護的只能是律師;
所謂訴訟代理人,是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親屬、自訴案件的自訴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和附帶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委託代為參加訴訟的人;
所謂訴訟參與人,是指當事人(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和翻譯人員等;
所謂不公開審理的案件,是指有關國家秘密的案件、有關個人隱私的案件、審判的時候被告人不滿十八周歲的案件、涉及商業秘密的案件,當事人申請不公開審理的,可以不公開審理。
本罪的入罪標準是「情節嚴重」。至於什麼是 「情節嚴重」,目前沒有明確的規定,有待於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作出明確的界定。同時,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也應當對什麼是「公開披露、報道」、「不應當公開的信息」等作出明確的規定。
具體可以咨詢太琨律
Ⅸ 網劇中披露他人手機號碼一案,法院的判決結果是什麼
一審的判決是這兩個被告的公司賠償被泄露信息人員的精神損害費3000元和律師費1000元。
而法院則認為不管黃某有沒有受到其他民眾的電話騷擾和添加好友的信息,其電話號碼的泄露,就是已經違背了黃某私人生活遭受其他人侵擾的意願了。
而且在網劇處理了電話信息之後,黃某還是不斷接到相關的信息,所以還存在被侵擾的風險。而且購買這個電話號碼的人也不能提供有力的證據證明自己購買的途徑是合法的,所以黃某的信息還是受到了侵擾。
而這個被泄露的電話號碼也沒有實行什麼防範的措施,所以主觀上過錯更大,最後也是判決了兩家製作方賠償黃某精神損害費3000元和律師費1000元。
其實不管是不是合法購買的電話號碼,我們都應該對這個號碼進行保護和處理的意識,因為即使這個號碼現在沒有人用,以後也會有人用。如果以後有人看了這部網劇,還是會看到這個畫面,也會對當下使用號碼的人造成困擾。
而且現在網路這么發達,對於劇中的畫面,哪怕是幾秒鍾,都是可能被網友截圖和保存,即使後期再進行處理,還是有很多人都會保存那個號碼,所以也是會對別人造成困擾。
Ⅹ 被執行人履行法定義務後法院設定披露和聯合懲戒期限多久到期
正常情況下是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