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商標侵權管轄法院

商標侵權管轄法院

發布時間: 2021-01-11 23:25:45

『壹』 侵犯商標權的管轄法院是哪個

北京來五一國際知識產權自解答,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案件有關管轄和法律適用范圍問題的解釋》第二條第二款的規定:
「商標民事糾紛案一審案件,由中級以上人民法院管轄。
各高級人民法院根據本轄區的實際情況,經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在較大城市確定1-2個基層人民法院受理第一審商標民事糾紛案件。」
綜上,商標民事糾紛一般是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經過批准在較大城市的基層人民法院也可以管轄。

『貳』 商標權糾紛管轄是哪個,怎麼確定商標侵權管轄法院

一般由被告所來在地或者侵權行為發生地自人民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具體到專利案件,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第五條規定:「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叄』 商標侵權糾紛基層法院有管轄嗎

各類來商標案件法院自管轄規定如下:
1、 不服國務院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商標評審委員會作出的復審決定或者裁定的案件----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2、不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作出的有關商標的具體行政行為的案件----被告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
3、侵犯商標專用權的案件;申請訴前停止侵權和保全案件----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或被申請人)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
4、商標專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件;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糾紛案件----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中級人民法院。
5、商標專用權權屬糾紛案件----被告住所地中級人民法院。
上述2、3、4、5,被確定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也可管轄。

『肆』 打算起訴,請問怎麼確定網路商標侵權的管轄法院

我國民事訴訟法律對於侵權案件的地域管轄,秉持的原則是:侵權行為地、被告住所地。版例如《中華權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為了對侵權行為地予以明確,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十四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地,包括侵權行為實施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在該解釋中,針對日益活躍的信息網路,專門就侵權行為實施地以及侵權結果發生地,進行了更為具體明確的界定。該解釋第二十五條規定:信息網路侵權行為實施地包括實施被訴侵權行為的計算機等信息設備所在地,侵權結果發生地包括被侵權人住所地。

『伍』 商標案件都由哪些法院管轄

商標民事糾紛一般是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經過批准在較大城市的基層人民法院也可以管轄。

『陸』 知識產權侵權糾紛管轄法院有哪些規定

根據新民訴法司法解釋的規定,知識產權法下的侵權管轄包括:

1、專利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五條,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侵權行為地包括:被訴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

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

2、商標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因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商標法第十三條、第五十二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商品的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常性儲存、隱匿侵權商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商品所在地。

3、版權侵權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因侵犯著作權行為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著作權法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所規定侵權行為的實施地、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或者查封扣押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規定的侵權復製品儲藏地,是指大量或者經營性儲存、隱匿侵權復製品所在地;查封扣押地,是指海關、版權、工商等行政機關依法查封、扣押侵權復製品所在地。

(6)商標侵權管轄法院擴展閱讀

近日,最高法院發布了《知識產權侵權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該《報告》選取了2015—2016年民事一審審結案件進行了統計分析。《報告》中指出,兩年來審結的知產侵權案件總數為1.2萬余件,且2016年案件數同比增長41%之多;此外,案件多集中在廣東、北京、江浙滬等經濟發達地區。

從報告中可以看出,著作權侵權案件中,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侵害作品改編權、表演權、發行權以及侵害表演者權的案件平均審限均超過知產案件平均審限,其中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糾紛案件審限僅短於假冒專利糾紛和侵犯發明專利糾紛。

究其緣由,系因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所保護的客體涉及諸多技術問題,具有類似發明專利的復雜程度,客觀地延長了法院審理該類案件的周期。

從《報告》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知產案件判決支持或部分支持了原告的訴求,僅有不到8%的案件未予支持,充分體現了我國司法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的現狀,這一方面鼓勵權利人積極維權,另一方面也是為侵權人敲響了一記警鍾。

熱點內容
厚大司法培訓班 發布:2025-08-29 22:16:05 瀏覽:800
洛陽市司法局局長 發布:2025-08-29 22:11:14 瀏覽:122
勞動合同法關於工資的論文 發布:2025-08-29 22:06:27 瀏覽:595
經濟法歷史論文 發布:2025-08-29 22:06:26 瀏覽:313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公司的生命是法律賦予的 發布:2025-08-29 21:48:00 瀏覽:318
司法改制 發布:2025-08-29 21:41:32 瀏覽:527
就業協議具有什麼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29 21:27:12 瀏覽:85
民勤法院長法 發布:2025-08-29 21:27:10 瀏覽:957
法律援助是行政許可么 發布:2025-08-29 21:26:12 瀏覽:374
徐匯人民法院執行局 發布:2025-08-29 21:20:21 瀏覽: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