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美國訴微軟案的法官

美國訴微軟案的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1-12 07:47:29

『壹』 歸納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案件(要求四百至六百字)

2002年4月22日,比爾·蓋茨親自出庭為微軟辯護,試圖使公司免於9個州的司法部長提出的嚴厲的反壟斷制裁方案。在認定微軟法律責任的長達四年的審理程序中,蓋茨曾經接受美國地區法官傑克遜的傳訊,卻從未以證人身份出庭作證。 4月24日,比爾·蓋茨首次承認,微軟有可能會對現有的視窗操作系統進行「瘦身」,從而為個人計算機用戶提供一套視窗簡裝版本。此前,蓋茨一直堅持認為,這么做是不可行 的,會使微軟失去在操作系統上的領先地位。英國《金融時報》認為,蓋茨態度的轉變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要問誰是近來進進出出華盛頓聯邦法院11號房間最聰明的傢伙?毫無疑問,比爾·蓋茨。他的「補救」證詞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反壟斷案中一直顯得精確而見多識廣。在本案中,9個州一直建議實施一套比微軟與司法部達成的協議更有效,或者說更「殘酷」的補救方案。美國司法部的方案已經夠讓人頭痛了,新的補救提案要求微軟從視窗操作系統中刪除瀏覽器等附加軟體,以使用微軟競爭對手的同類產品,這樣可以打破微軟的壟斷地位,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餘地。可這只會把微軟逼到絕路,趕出生意場。微軟表示必須對所有修改過的系統進行測試,確保它們與既定標准嚴格保持一致。這意味著,微軟要測試成百上千個版本的視窗系統。聯邦法庭上出庭作證的又都是清一色的小人物。他們可以在市場上評說微軟的功過,但卻不知道怎樣進行反壟斷補救。經濟學家、法律學者可以在補救案上發表意見,卻對軟體製作束手無策。-征服美國政府據最新一期的《財富》雜志披露,微軟征服美國政府的主要武器有兩個:金錢和游說。微軟與美國政府之間的親密關系是有歷史淵源的。在2000年總統大選里,微軟為聯邦候選人和政黨捐資460萬美元,幾乎多於所有的其它美國公司,僅略遜於美國電報電話公司,比它的最強競爭對手美國在線時代華納高出兩倍。2001年,微軟贊助3600萬現金和價值1.79億美元的軟體投入,使微軟和政客們的關系搞得異常融洽。早在90年代中期,微軟出了名的大說客傑克,每天拎著筆記本電腦和手提電話,駕著切諾基吉普車,穿過擁塞的交通,往來於微軟位於郊區的辦公樓和國會山,展開艱苦卓越的游說工作,從此,微軟就開始游刃於華府上層。盡管1998年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公司壟斷商業行為導致微軟與政府之間的魚水關系開始發生實質性變化,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微軟的游說能量仍然是讓人大跌眼鏡。當與華盛頓政府產生分歧,大多數美國公司無非採取以下三個步驟:一、反擊,二、阻礙議案的執行,三、促使立法者制定符合他們利益的議案。微軟更是棋高一招。微軟能夠令華府高官為其推磨,讓政府方面在關乎公司利益的重大問題上保持沉默。為了達此目的,微軟可謂不遺餘力。在1998年底和1999年初走錯幾步棋之後(試圖剝奪司法部的反壟斷基金等),微軟迅速地重新找到了立足點。在華盛頓,微軟公司負責政府關系事務的職員有15人之多,是其它公司的三倍,在其它主要的州甚至多於20人。微軟的說客中,甚至包括共和黨前主席哈雷巴貝爾和柯林頓政府律師傑克昆因。如此肆無忌憚的游說自然會招致人們的不滿。計算機和工業通信協會(由微軟的對頭Sun、甲骨文和時代華納公司共同資助建立)主席埃德·布萊克指出,微軟游說的目的是「企圖破壞法律的實施(即反壟斷案的調查和審判),可以被認為是阻礙司法公正的行為」。微軟公司否認公司游說阻礙了執法官員進行反壟斷案的調查。政治捐款和其它傳統的游說方式只是微軟常用武器的一部分。還有很多你可能想都想不到。例如,微軟借網站在全球大拉支持票;在1998年成立的網路世界創新自由組織(FIN)聲稱支持比爾·蓋茨的來信裝滿了5個大箱子;微軟還在公司網站上增加鏈接,在每天接到的幾千封發給比爾·蓋茨的電子郵件中挑出中聽的來,還在拉斯維加斯Comdex計算機展上大力推廣FIN。今天,有25萬多人次已經簽名表示願意支持微軟。僅2001年最後兩個月,就有幾百封經過FIN篩選的電子郵件發給了30位立法者,表示希望立法者給微軟更大的貿易權利,增加微軟的海外銷售量。微軟還定期給國會山的官員普及計算機、網路、寬頻等知識,使那裡的立法者們越來越覺得微軟有著一副善良、可親的臉孔。-法庭上微軟氣勢奪人在曠日持久的微軟反壟斷案審理過程中,直至上周,9個上訴州的律師才第一次得到機會,在法庭上當面「會審」比爾·蓋茨這位軟體巨人和世界首富

『貳』 在美國微軟壟斷案中 美國司法部為什麼要起訴微軟公司

微軟公司以其在市場的支配地位,採取不合乎市場規則的手段,如捆綁銷售軟體、壓制其他公司,對其所在的行業的自由健康發展不利。
市場經濟發展中,自由競爭狀態時最佳的,當優勝劣汰後,剩下的大企業憑借自己的優勢地位可能採取一些如強行抬高價格,打擊競爭對手等等……手段,即壟斷,這時候國家機構為了保證市場的良好發展,可能就自行起訴其壟斷——當然這是英美。
像中國,一般是行政部門直接管理

『叄』 奇虎訴騰訊反壟斷糾紛案,最後結果如何中國司法有沒有像美國司法對微軟進行反壟斷調查去調查騰訊

該案於4月18日在廣東高院開庭審理,尚未審結。
中國司法並內沒有像美國司法對微軟進行容反壟斷調查去調查騰訊。 依照《反壟斷法》及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對壟斷的調查是由行政執法部門進行的,如直接進入訴訟,法院並不會依照《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去調查,而是依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釋第十三條「 當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委託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就案件的專門性問題作出市場調查或者經濟分析報告。經人民法院同意,雙方當事人可以協商確定專業機構或者專業人員;協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指定。人民法院可以參照民事訴訟法及相關司法解釋有關鑒定結論的規定,對前款規定的市場調查或者經濟分析報告進行審查判斷。」的規定審查判斷是否構成壟斷。

『肆』 美國訴微軟案

樓主請:《理解萬歲》
SUN

Windows是非常受人們歡迎的操作系統,它是微軟立足於軟體界的根本所在;Java是非常受人們歡迎的編程語言,它是SUN公司的心血之作,Java最大特點是:一次編寫,可以適應於任何平台, 包括IBM的大型機,SUN公司的伺服器,裝有Windows的PC機,甚至還包括手機這樣的終端設備。1996年,微軟遇到了SUN,兩者一拍即合,微軟利用Java開發出IE瀏覽器,它們攜手打敗了網景的瀏覽器,然而,此後發生的事情打碎了SUN的美好幻想。
Java曾經是Windows的親密戰友
事情還得從80年代說起,當時借PC機東風,微軟與英特爾組成的Wintel聯盟所向披靡,它們踩在藍色巨人IBM的肩上發達起來,微軟生產的Windows操作系統一度控制著整個PC市場,獲得巨大成功,但是它卻忽略了互聯網的發展,被另外一家以生產瀏覽器軟體而聞名的網景公司(Netscape)搶佔了先機,它先於微軟推出瀏覽器軟體。當時,SUN公司以生產UNIX伺服器為主,這種伺服器可以用於網站建設,所以它始終堅持"網路就是電腦"(The Network Is the Computer)的信條。當時,SUN公司也嘗試設計一種名為Java的程序語言,一開始准備將其用在家用電器市場的,Java代碼靈活小巧,可移植性強,並能夠跨平台操作,不局限於某種操作系統,1995年,互聯網大行其道,SUN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因為Java語言結構新穎、可實時操作、而且安全性強,適合用於編寫瀏覽器軟體。由於SUN當時對開發軟體產品尚缺乏信心,所以它免費將Java放在網上,任由人們使用,沒有想到此舉使Java獲得極大的成功和好評。SUN公司的CEO斯科特?麥克尼利從此將自己稱做是"JavaMan"。
微軟為了打敗網景(Navigator瀏覽器),跟SUN達成某項交易,SUN允許微軟使用Java言來開發IE瀏覽器,當IE成功問世時,微軟將IE捆綁進操作系統中,使得很多電腦用戶不得不使用IE作為預設的瀏覽器軟體。網景受到強烈的沖激,1996年春,網景(Navigator瀏覽器)擁有87%的市場佔有率,1998年就降到40%,最後它也不得不免費供用戶使用,終於在1998年11月,網景(Navigator瀏覽器)被美國在線(AOL)收購。
那麼原本是親密戰友的SUN與微軟是如何翻臉無情?以至Java最後也被Windows無情地拋棄呢?

Java成了Windows中不受歡迎的客人
1996年9月的某個星期日,微軟資深的軟體工程師艾達姆.波茨瓦斯在幾經考量之後,提筆給時任微軟CEO的比爾.蓋茨寫了一封信,波茨瓦斯當時是微軟瀏覽器部門的主管,在信中,他非常懇切地提醒比爾.蓋茨注意一個正在形成的威脅,這個威脅不是來自別人,正是其盟友SUN公司創建的一種編程語言--Java,這種語言允許編程者一次性編寫程序代碼、就可以在多個不同的操作系統上運行(如從IBM的大型機到Sun公司的Unix伺服器,再到WindowsPC機都能運行,甚至在手機平台上也可以);而不需要針對每個計算機硬體和操作系統配置的不同而改動程序代碼,並且這種語言在網路上是安全的。在信中,他寫到:"必須意識到Java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如果它僅只是一種語言,對微軟是不會造成威脅的。我們願意並且能夠容易地為它建立最佳的表現形式,事情可以圓滿解決了。但是事實上,Java絕不僅僅是一種語言,它是COM的替代者。"--而COM恰恰是Windows基於的編程模型。然後,波茨瓦斯用大約1000字解釋了使用Java編程是多麼容易,相反,當程序需要執行許多任務時,使用C++編程語言則要用到相當多的復雜的代碼,這比Java麻煩得多。波茨瓦斯也提出了一些對抗Java的方法,其中一條是悄悄地為Java提供某些擴展,使得用Java編寫的程序能夠在Windows中工作得更好,但是在其它平台上卻不能運行。他警告說這項工作應當以誘導而不是沖突的方式來進行,最重要的是微軟必須意識到Java的力量,"我們首先必須承認Java正在與COM相競爭,然後想出對策,而不只是把頭埋在沙子中逃避問題。"
蓋茨在收到這封信時,正是他准備"閉關清修"的前幾天,原來比爾.蓋茨每年都要抽出一點時間來考慮微軟長期發展戰略,人稱"思考周計劃"。蓋茨顯然被這封信嚇壞了,他第二天就回信了:"這可把我嚇壞了。我不清楚微軟的操作系統要為Java的客戶應用程序代碼提供什麼樣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足夠讓它來取代我們的市場地位。了解這一點非常重要,是應該最優先考慮的事情。"(沒想到,這封信成為幾年後司法部針對微軟的反托拉斯案的呈堂證供。)
於是,Java成了Windows中不受歡迎的客人,微軟開始對其進行清掃,SUN又豈是好惹的?一場針尖對麥芒的好戲就開場了。
Java與Windows的殊死斗爭

作為一對死對頭,微軟和SUN一直官司不斷。1997年,Sun公司以歧視使用Java軟體,旨在維持其視窗操作系統的壟斷地位,違反反壟斷法為由起訴微軟,2001年1月,SUN勝訴,根據雙方達成的和解協議,微軟不得對Windows操作系統中包含的Java語言作任何改動,並獲賠2000萬美元。這是SUN首次與微軟的正面交鋒,誰想這為日後微軟拒絕支持Java語言埋下了伏筆,因為理由很正當,既然你SUN不準我對Java進行改動,而隨著操作系統的發展,不改動Java是適應不了新的形勢,那隻能棄用Java了。
然而,有關Java的事情還不算完,2001年年底,微軟在推出新版操作系統Windows XP和新版IE時,故意不安裝Java軟體,2002年的3月8日,SUN公司向美國加州地區法庭提出起訴,稱此舉造成它直接經濟損失高達10億美元。根據反壟斷法,原告可以要求被告支付實際損失三倍的賠償,因此SUN如果打贏了這場官司,也許最多可以得到30億美元的經濟賠償,看來SUN這回動真格的了!微軟豈能甘心,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開始了新一輪的報復,2002年6月,微軟稱從2004年起,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將不再支持Java語言,並解釋這樣做的原因是考慮到安全問題。2002年7月,微軟關閉了一個自動向Windows XP用戶提供Java軟體的站點,據微軟稱,此舉是因為Sun公司聲稱微軟沒有權利通過在線方式發行Java軟體,為了避免產生糾紛,只好停止此項服務。就在雙方口水戰日益升級之際,迎來了有關SUN訴微軟案的第一次聽證會。
SUN起訴微軟的聽證會被安排在2002年12月的第一周,當時,在巴爾的摩市下了近三年來最大的一場雪。整個城市幾乎都停止運轉。但是弗雷德里克?摩茲法官堅持要求開庭,並且要求幾十位與案件有關的律師到場出席;據審判時一位目擊者說,為了保證早上能夠到庭,法官他自己在會議室中睡了一晚。
幾周後,也就是2002年12月23日,摩茲法官發布了那份長達42頁的判決書,他裁定微軟公司必須在其Windows操作系統和IE中發布與其競爭的Java編程語言。這份裁定書可謂是司法界的一部力作,在平實的、以第一人稱的敘述中,摩茲法官回顧了SUN和微軟之間關於Java斗爭的歷史,充分展示了雙方各自的論據,相當藝術地解釋了為什麼要求在Windows操作系統中提供對Java的支持是對相關各方最好的選擇。從過去的情況來看,每當涉及復雜技術的訴訟時,法官經常在面對著術語時顯得無所適從。但是,摩茲法官給人的印象卻是對Java和.NET相當熟悉,而且他表現出強烈的支持SUN的立場,但是他那對微軟不利的判決是有技術和商業上的事實作為基礎的。
簡而言之,摩茲法官的意見是:在微軟的壟斷下,Java擁有一個並不健全的市場,比如說,大部分PC上所安裝的Java軟體要麼就是舊版本,要麼就是僅適用於Windows的版本,這使得其它軟體開發者對Java平台產生了厭惡的情緒,這些都是因為微軟反競爭行為的結果,看來微軟已經利用Windows的壟斷地位來破壞SUN對Java的銷售渠道。樹立市場正義的唯一方法是糾正微軟的所作所為,"阻止微軟從它過去的錯誤中獲得將來的利益!"
拉鋸戰仍在繼續
雖然2002年12月,法官已經作出對SUN有利的判決,並且再一次召集雙方律師,舉行了特別聽證會,2003年1月15日,摩茲法官下令微軟必須在120天完成在其視窗軟體中載入Java的工作。
2003年2月21日,微軟正式提出反訴,稱此案有違公平,微軟公司在其上訴請求中聲稱,即使微軟不在Windows系統中發布Java技術,Sun公司也不會馬上就面臨任何"不可挽回的傷害"。Sun公司則聲稱說,在Windows系統中發布Java技術是一個時間敏感性的問題,一再推遲可能會給Sun公司及其技術帶來損害。美國第四巡迴法院已經宣布將在今年4月3日舉行初步庭審,以此看來,此案究竟如何了結,還是一個未知數。
Java作為一個跨平台水平,一經問世就受到人們的歡迎,據統計,全世界目前有200多萬Java程序員。但即使Java獲勝,也仍然耽誤了最好的發展時機,希望微軟早已經推.NET戰略,並且C#語言就是專門針對Java開發出來的語言,微軟的各種軟體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都很高,即使最終的裁決對Java有利,也不會改變微軟目前雄踞軟體世界的局面。
以微軟、SUN的財力物力,對付訴訟的經驗來看,一場拉鋸戰仍然是在所難免的了。

熱點內容
勞動法關於泄密的規定 發布:2025-08-29 13:53:32 瀏覽:286
山西法院書記員 發布:2025-08-29 13:43:24 瀏覽:977
代簽會負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9 13:43:17 瀏覽:276
勞動合同法餐補 發布:2025-08-29 13:39:57 瀏覽:726
民法典民事法律行為爭議 發布:2025-08-29 13:25:10 瀏覽:900
住建幹部談依法治國心得體會 發布:2025-08-29 13:25:07 瀏覽:154
民事訴訟法代理許可權代收款項 發布:2025-08-29 13:24:36 瀏覽:366
司法部法律工作者新政 發布:2025-08-29 13:11:16 瀏覽:47
最新版民事訴訟法更改內容 發布:2025-08-29 12:56:59 瀏覽:168
孝義市人民法院人員信息表 發布:2025-08-29 12:55:30 瀏覽: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