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裕法院
A. 《人民的名義》的編劇周梅森是誰
《人民的名義》編劇周梅森竟有3個公司,被法院起訴損失20多年稿費4000多萬元。
周梅森先生,著名作家、編劇,江蘇徐州人。
作家周梅森的天職是寫作,他也是個還原真實場景的現實主義作家。生活中不但結交很多政府部門的朋友還親自創辦了很多公司,所以才有了《人民的名義》里觀眾大呼過癮的劇情。我們一起看看他的三個公司吧
【第一個公司】
這個公司叫做天津嘉會九鼎文化傳播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從企業經營范圍和時間而看,這家公司就是專門為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而成立的,至於有限合夥人可能是投資人為了之後的利潤分紅而設置的公司結構。
公司的六位股東是編劇周梅森先生和本劇的5個投資方:天津嘉會文化、北京正和順、上海利達影業、大盛國際、弘道影業。法人代表高亞林有67.6%的股份,同時也是本劇的出品人和演員,周梅森先生作為編劇有5.4%的股份。
在本劇開拍前50多家影視機構和上市公司突然撤資,高亞林的天津嘉會文化雪中送炭為此劇開拍起到決定性作用。小編在此為你豎起大拇指,老鐵雙擊666。此公司其他事項未有顯示,按照影視圈慣例待電視劇放映結束後擇時公司將會注銷。
【第二個公司】
這家公司叫做徐州全福動物營養有限公司,咋一看就是生產銷售飼料的。信息顯示於2003年07月30日注冊,注冊資金500萬元,股東在2014年4月24之前是江蘇豐裕糧油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劉修民,法人代表是張興林。股東在2014年4月24日後是周梅森和劉修民,法人代表是周梅森、民。劉修民的資料顯示為多家建築房地產公司法人,雙方各自出資250萬設立公司可見周先生的朋友圈不錯嘛。
企業經營范圍顯示為:配合飼料、濃縮飼料銷售;自有房屋出租。從公司名稱和經營范圍我們不難看出這是一個賣飼料的企業,但是後面「自有房屋出租」的業務可能會讓人多了一份猜忌(另一位合夥人是房地產人士)。
據該公司注冊有商標「增輝」,小編咨詢了中國政企服務第一品牌---信隆行的專家告訴我此商標目前已經授權落實,而且幾乎設計所有飼料品類。
該公司涉及法律訴訟3件,2014年判決2016年執行。巧合的是時間與股東法人變更正好對應。我們後文詳細分解。
【第三個公司】
這個公司叫做徐州市隆碩米業有限公司,2006年6月22注冊於徐州市賈汪區,注冊資金1000萬。可見06年之前周先生就是百萬身家了,這可能也是周先生最早經涉及商業的公司了。和公司名稱體現的一樣,營業范圍為稻米加工、銷售以及糧食收購。從江蘇省質量技術監督局了解到其公司生產的大米在2012年就獲得了QS安全認證。
股東信息為周梅森和周梅雲,出資分別是99%和1%,法人代表的周梅雲。我們不方便深挖周梅雲是誰,從國人的名字慣例看來極有可能是周先生的兄弟姐妹。周先生忙於創作找職業經理人打理公司也屬常見,但是公司實際控制人仍然是周梅森先生。
發了訴訟方面有14條,分別是:法院公告3件,判決文書2件,失信執行人3件,被執行人信息6件。我們從這14條訴訟件裡面看到了幾個關鍵詞:借款、房產、擔保、抵押等。而且還出現了上面徐州全福動物營養有限公司前法人代表張興林。
對此,我們依稀可以知道周梅森先生之前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的:周梅森隱名持有徐州當地一家銀行的股權,「被代持的民企朋友違規抵押了,他資金鏈斷裂,銀行要收股權」,「手持股權證自以為高枕無憂的我,就此卷進了兩年多的股權官司。」
「我陷入到這個官司里去,幾十年賺得錢損失了。」周梅森對記者稱,這場官司走進了《人民的名義》,而他本人「就是小說和電視劇里股權被賣掉的倒霉的大風公司的工人們。」
點擊看公司關系網大圖
小編看到了這些法律文書,找到了讓周梅森先生「幾十年賺得錢損失」了的訴訟詳情,涉及金額4000餘萬元左右。
最後,周梅森要求確認豐裕公司持有的淮海農商行相應股權屬其所有及辦理股權變更登記的訴訟請求,不僅尚未滿足淮海農商行章程規定的條件,而且存在法律障礙,無法得到支持,原審法院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並無不當,維持原判(已咨詢了中國政企服務第一品牌---信隆行的律師專家)。
電視劇里,大風廠的老闆將股權抵押給了另一家工廠山水集團;後來因無法還貸,大風廠股權歸山水集團所有;又因為工人持股問題,大風廠的拆遷遲遲無法進行;圍繞此事,又衍生出了工人護廠等群體事件。周梅森的親身經歷就是故事原型。
故事源自於生活。
正是有了商業中的經歷才使得周梅森先生對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才能演繹出《人民的名義》中活靈活現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