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犯人視頻
『壹』 法院判刑會通知家屬嗎
家屬不是訴訟參與人,人民法院是可以不通知家屬的。不論是民事案件、行政案件還是刑事案件。法院開庭都不會通知家屬,只需要通知案件當事人即可。下列案件需要通知家屬參加訴訟:1、對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需要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參加訴訟;2、對於刑事案件,如果受害人已經死亡的,其近親屬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的,通知其近親屬參加訴訟。通知時間為開庭三天前。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在開庭前一定時間內,向人民檢察院和當事人以外的其他訴訟參與人送達的要求准時到庭的訴訟通知書。其中應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請其准時出席法庭進行何種訴訟活動等內容。開庭通知書至遲應在開庭3日以前送達。法院在開庭之前,會在法庭公告欄進行公告,家屬也可以留意一下。在傳票不能送達當事人的情況下,會通知其家屬或通過公告送達。當可以送達當事人時,除當事人為特殊情況不能獨自出庭外,不通知當事人親屬。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六條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公開審理的,應當公告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
『貳』 犯人怎麼從看守所去法院開庭
犯人在看守所的時候會有看守所進行轉告通知去法院開庭的時間,會將開庭的傳票送到被告人手裡。對於刑事犯罪的犯人,在正式開庭以前都是會被關押在看守所內,如果需要出庭,那麼會由看守所來進行通知。一、犯人怎麼從看守所去法院開庭
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被告人,向被告人送達開庭傳票。但實踐中都是在送達起訴書副本時告知十日(簡易程序審理的三日)後開庭,反正在看守所的被告人開庭時會有法警提押到庭。法警到看守所帶犯人到法院開庭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的。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第二條看守所是羈押依法
二、法院開庭由哪些流程
1、核對當事人身份情況。
2、宣讀法庭注意事項。
3、原告宣讀起訴書。
4、被告針對原告起訴書做承認或否認的答辯。
5、法庭組織爭議焦點。
6、針對法庭組織的焦點來舉證質證。
7、雙方就案件事實部分進行發問。
8、法庭對原被告進行發問。
9、法庭辯論。
10、法庭組織調解,如果調解失敗,就擇日宣判。
法院開庭被告人需要准備的材料
被告人在接到法院傳票時同時會附帶告知書的,告知書中會告知相關事項,按其告知准備應訴。准備過程中重點要看明白訴狀,看清楚對方主張的什麼,然後根據對方的主張應該怎麼去答辯,准備好反駁對方的有力證據,帶好傳票按傳票中規定的時間去法院開庭參加訴訟就行了。
三、看守所和監獄,拘留所有什麼不同
看守所:用來關押涉嫌刑事犯罪的嫌疑人,注意是涉嫌,有嫌疑,因為公安機關還沒有查清楚,又怕人跑掉,所以要先關進看守所,防止嫌疑人逃跑,隱匿,自殺等等情況,如果嫌疑人被查清楚確實有罪,被法院審理判刑了,就不叫嫌疑人而叫犯人,就會被關押到監獄了,當然被判的刑期比較短或者拘役一類的刑罰就在看守所執行了。
監獄:嫌疑人被查清楚確實有罪,被法院審理判刑了,就不叫嫌疑人而叫犯人,就會被關押到監獄服刑,刑滿才會釋放。
拘留所:跟監獄類似,是因為觸犯了治安管理法,被公安機關行政拘留了就會關進拘留所,行政拘留的時間都比較短,到時間就把人放了,就是說行政拘留的處罰執行完了,沒事了。
總之,監獄和拘留所是這個人的事情已經查清楚了,進去接受處罰了。進看守所後如果有罪就會進監獄,沒罪就放人.。進了監獄服完刑後放人,進了拘留所呆十幾天也就放人了。
根據法律規定,看守所和監獄在關押的人員,主要的承擔的司法責任等方面有區別,主要如下: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看守所條例》規定:看守所是羈押依法被逮捕、刑事拘留的人犯的機關。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以下,或者余刑在一年以下,不便送往勞動改造場所執行的罪犯,也可以由看守所監管。看守所的任務是依據國家法律對被羈押的人犯實行武裝警戒看守,保障安全;對人犯進行教育;管理人犯的生活和衛生;保障偵查、起訴和審判工作的順利進行。
在法院開庭的時候,如果被告人是在看守所內,那麼就會由看守所轉告被告人開庭的時間以及具體的事項,當然如果被告人有代理律師的話,那麼代理律師也會通知被告人開庭的時間以及開庭的時候需要做好哪些准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