渦陽縣人民法院
A. 有誰知道正在被通緝的犯罪嫌疑人王俠
為索債私扣車輛 債未討回反賠錢
中國法院網訊 王俠為討債強行扣押他人車輛,結果債未討回反賠錢。日前,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王俠將所扣貨車返還給原告王強,並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600元。
7月21日下午,王俠率人到工地找到正在拉磚的王強,向其討要欠款。王強稱手頭暫時沒錢,請求再寬限幾日。為使王強主動還錢,王俠遂強行將王強用於營運的北京JB2310P8型貨車扣押。王強幾次託人交涉,要求王俠返還車輛,但王俠拒不返還。王強無奈,遂將王俠訴至法庭。
法院認為,公民的合法財產受法律保護,被告王俠無合法依據,私自扣押原告用於營運的貨車,侵犯了原告的合法財產權,應立即停止侵權,對所扣貨車予以返還。因被告的侵權行為給原告造成損失,被告應酌情予以賠償。(文中之人均為化名)
不孝長子無緣遺產 喪偶兒媳全部繼承
中國法院網訊 10月24日,江西省鄱陽縣人民法院審理一起繼承糾紛案,老人的親生長子因不盡贍養義務,無緣遺產;喪偶兒媳姜麗萍因為悉心侍奉老人,獲得了老人的全部遺產1.3萬元。
花甲老人周翠英生育了兩個兒子。次子夏志亮與姜麗萍結婚後,生育一男孩。不久,夏志亮因工程事故而死亡。長子夏志明到鄰村招親,長期在外打工,對親生的花甲老母從來沒有過問。2002年9月,老人因病卧床,動彈不得,姜麗萍一直將老人當成自己的親生母親悉心侍奉,而夏志明卻對老人連看都不看一眼。
今年3月,周翠英病逝,留下1.3萬元存款。夏志明得知後從外地趕回家,強行要取走周翠英的存款,趕姜麗萍出家。無奈,姜麗萍訴至法院。
法院經審理後,作出了上述判決。宣判後,雙方均表示服判。
案例辨析:借記卡存款被盜責任分析
銀行應負賠償責任
案情回放
2003年1月,唐先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辦理了一張金穗借記卡。2004年8月,唐先生在持卡取款時,被告知卡中僅剩人民幣98.90元,卡中原有的人民幣36萬元已經被轉走。後經公安局調查,有人偽造了唐先生的身份證,以唐先生的名義申請了金穗借記卡,然後利用銀行的電話轉賬業務,將唐先生的存款盜取,並於當日分五次從五個網點全部提現。案件至今尚未破獲。
唐先生認為在自己未申請電話轉賬業務和身份證、金穗借記卡未遺失及密碼未泄漏的情況下銀行應該對此事負責。而在與銀行的交涉中,銀行同樣認為自己沒有責任,從而拒絕賠償。
李剛(北京市律師協會銀行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北京市廣住律師事務所律師)
唐先生在中國農業銀行某支行辦理了金穗借記卡,那麼唐先生與銀行雙方之間就建立了一種合法的儲蓄合同關系。在這一民事法律關系中,銀行負有保護唐先生存款安全的義務,即有關唐先生的所有銀行交易,銀行負有嚴格審查相關的證件、密碼的義務。
唐先生的身份證、金穗借記卡未遺失,密碼未泄漏,未辦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也沒有申請電話轉賬業務。在這種情況下,卡中原有的存款卻被轉走並提取。銀行理應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銀行作為儲蓄機構,它的工作人員應該具有高度的警惕性,仔細審查客戶的身份證件,辨別客戶身份證件的真偽,以保護存款人的存款安全。正是由於銀行的疏於管理,相關工作人員的審查不嚴,使得犯罪嫌疑人有機可乘,利用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以唐先生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而後通過電話轉帳業務,轉走了唐先生金穗借記卡中的存款。
犯罪嫌疑人以唐先生的名義成功申請了另一張金穗借記卡只是整個事件中的一個關鍵點,另一個關鍵點在於唐先生金穗借記卡的密碼。根據中國農業銀行的相關規定,電話轉賬業務適用於中國農業銀行的兩張同城銀行卡之間,而要轉賬成功,還必須提供轉出卡的密碼。即要想從唐先生的金穗借記卡中通過電話轉賬業務轉出其存款必須要提供唐先生的密碼。由此可知,犯罪嫌疑人是知道唐先生的密碼的。至於犯罪嫌疑人是如何獲知唐先生的密碼的,暫時無人知道。銀行如果以「唐先生自己泄漏了密碼」來進行抗辯,就要提供唐先生自己泄漏密碼的確切證據。如果銀行不能提供證據證明唐先生自己泄漏了密碼,就不能推卸自己的責任。
王良鋼(北京市京仁律師事務所)
在充分研究各銀行的《借記卡章程》後,可以預料,銀行方面肯定會以《借記卡章程》「凡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和「凡密碼相符的借記卡交易視為合法交易。因密碼失密造成的資金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的規定來抗辯。在現實的同類案件中,銀行也正是以此為主要抗辯理由,並成為致持卡人敗訴的利器。但律師認為該抗辯是不成立的。
首先,在借記卡的取款(取現和轉賬)交易中,密碼不是惟一憑證,除密碼外,借記卡也是憑證,在大額取款時,身份證也是憑證。僅以密碼相符作為合法交易的要件,勢必使無卡、無證的取款交易成為合法,使存款的安全性大打折扣。
其次,密碼失密的途徑可能有三:一是持卡人泄密;二是銀行泄密;三是他人破密。既然失密的途徑是多方面的,那麼不問青紅皂白地規定「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無疑是銀行在以「霸王條款」免除自己的責任。
再則,「凡密碼相符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的規定,使銀行不思在技術和流程上改進和加強借記卡的安全性,不去辨別身份證的真偽,不履行最大可能減少甚至杜絕偽造、冒用借記卡交易的義務,使借記卡的安全性得不到應有保障。
除上述對銀行抗辯的反駁外,律師認為明確以下二點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此類案件的刑事部分通常定性為信用卡詐騙罪。因持卡人的存款處於銀行的實際控制中,犯罪對象是借記卡(在《借記卡章程》與借記卡上分別明確規定「借記卡所有權屬發卡行」與「本卡所有權屬某某銀行」),犯罪的主要客體不是持卡人的財產所有權,而是金融票證管理制度和銀行的財產所有權,因此,銀行不應將因他人犯罪行為受到的損失轉嫁到持卡人身上。
第二,持卡人是接受銀行金融服務的消費者,該類案件的民事部分可以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基於上述理由和對《借記卡章程》的解讀以及本案的案情,銀行在本案中存在以下過錯:
1.銀行在《借記卡章程》和申請表中沒有載明借記卡的電話轉賬功能,侵犯了持卡人的知情權;
2.銀行自行為持卡人設置電話轉賬服務,侵犯了持卡人的服務選擇權;
3.銀行設置的電話轉賬服務,使無卡轉賬得以實現,客觀上取消了借記卡本身所具有的安全保障功能,銀行沒有全面履行保障持卡人財產安全的義務;
4.銀行查驗身份證和限制大額取現的業務流程形同虛設,沒有履行謹慎注意義務。
銀行沒有過錯不負責任
楊文莉(北京律協銀行法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市威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從本案例中我們獲知,唐先生在借記卡上的存款被他人利用電話銀行的轉賬功能,轉入另一張以唐先生名義開立的借記卡後取現,而這後一張借記卡是他人利用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申辦的。在一般情況下,開通電話銀行轉賬業務以及利用電話銀行進行轉賬均需要根據電話銀行系統的語音提示,輸入借記卡的卡號及密碼等相關信息方能辦理,而犯罪分子又是怎樣獲得唐先生的卡號和密碼的呢?由於公安機關尚未破案,我們不得而知。
類似的案例已屢見不鮮,例如:某女士持借記卡在某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隨手將ATM機列印出來的交易憑條丟棄,而這一舉動卻恰恰被犯罪分子注意到。於是,在某女士離開後,犯罪分子拾取了該交易憑條,故此獲得了某女士借記卡上的有關信息,例如借記卡的卡號等。而更有甚者,當某女士輸入交易密碼時,被早已有所准備的犯罪分子偷窺到。因此,犯罪分子很容易利用取款人的疏忽大意,獲得借記卡上的有關信息,從而實施違法犯罪行為。
根據某銀行「借記卡章程」的有關規定:「持卡人應妥善保管借記卡的密碼,防止泄漏,凡密碼泄漏的借記卡交易均視為合法交易。因密碼失密造成的資金損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擔。」
因此,須提請大家注意:持卡人在使用借記卡的過程中應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借記卡及密碼,防止泄漏、遺失及被盜。在銀行申請借記卡後,對借記卡的初始密碼要及時更改,且密碼的編輯要科學化,盡量避免使用自己的生日、有規律的數字等易於被他人破譯的密碼。另外,在銀行的ATM機上取現時,應首先注意觀察ATM機附近是否有可疑人員,如果發現有可疑人員,應去其他的ATM機取款或改在銀行的櫃台辦理。交易完畢後,應及時取走借記卡及交易憑條並妥善保管。此外,不要隨意將身份證或者身份證的復印件提供給他人,給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
另外,銀行只對公民的身份證進行形式上的審查,銀行根本無能力進行實質審查,身份證的真偽最終應由公安機關負責鑒定。況且,本人認為案件的關鍵是犯罪分子獲得了唐先生的卡號及密碼,才使得存款從唐先生的借記卡中轉出,這是導致存款被盜取的直接原因。當然,對偽造的唐先生的身份證未辨別出來,銀行應改進辨別身份證真偽的技能和技術設備,避免發生類似事件。
雖然在本案中,唐先生曾聲明他從未將其借記卡的卡號、密碼以及身份證丟失或泄漏給他人,但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以及我國《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本人認為,除非唐先生能舉證證明銀行在這起存款被盜取案中存在明顯的過錯,否則,他很難通過民事程序獲得賠償。
既然唐先生已向公安機關報案,且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故本案屬於詐騙刑事犯罪,應由公安機關負責抓捕罪犯,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並追繳贓款,用以賠償唐先生的全部損失。
來源:《法制日報》
這里還有很多
參考資料:http://law.asiaec.com/alpj/
B. 寫了些詩歌想投稿,往哪投還可以得到些報酬
其實你也可以先在網上發表一下,好的話會有報社來找你的。比如去中國寫手之家等一些網站。這里給你一些郵箱地址,你自己去投吧,投完在家裡等就行了。祝你成功。
100026 北京市朝陽區農展館南里10號 《詩刊》社 《人民文學》編輯部
610012 四川成都市紅星路二段85號 《星星》詩刊社
050021 石家莊市槐北路192號 《詩選刊》詩刊社
100083 北京市德外北沙灘1號91信箱《新詩界》編輯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大鍾樓郵政局518信箱《詩歌月刊》編輯部
210024 南京市頤和路2號 《揚子江》詩刊社
550003 貴陽市浣紗路66號省招生辦10樓 《大開發》詩刊
550002 貴陽市科學路66號 《山花》文學月刊
100037 北京市西三環北路105 《詩探索》詩歌理論刊物
110003 遼寧沈陽市和平區北三經街66號《詩潮》詩刊
150010 哈爾濱市道里區田地街91號《詩林》季刊
832000 新疆石河子北二路艾青詩歌館《綠風》詩刊
510635 廣州天河區龍口西路552號《作品》文學月刊
110042 沈陽市大東區大什字街62號富仕家園《中國詩人》編輯部
730070 甘肅酒泉市西大街《陽關》雜志 孫江
400015 重慶市中山三路重慶村30號《紅岩》雜志編輯部
404000 重慶萬洲區白岩路140號《三峽文藝》或《三峽詩歌》編輯部
330046 南昌市八一大道371號省文聯《創作評譚》編輯部詩歌現場欄目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蕪湖路168號 《安徽文藝》月刊
050051 石家莊市水產街5102信箱 《梧桐》文學編輯部
233600 安徽省渦陽縣人民法院張小山《詩歌參考》
650034 昆明市環城西路609號雲南新聞出版大樓十層《大家》雜志社
730070 蘭州市安寧區健康路6號《敦煌》詩刊
570203 海口市國興大道69號海南廣場1號樓六層《天涯》雜志社
410006 長沙銀盤南路67號《芙蓉》雜志社
200040 上海市西區巨鹿675號《收獲》雜志社
467000 河南平頂山市政公司簡單《外省》
618000 四川德陽市衛生局劉澤球 641000四川內江市群眾藝術館陶春《存在》
100088 北京海淀區小西天文慧園13號樓1501室《詩江湖》
100088 北京市海淀區北三環中路67號中央電視台新影中心《詩參考》編輯部
300384 天津市南開區華苑郵局投發部轉徐江《葵》
710061 西安市小寨郵局66號信箱 黃海《唐》
510601 廣州市《南方農村報》副刊部黃金明 《羿詩刊》
400020 重慶市江北區觀音橋郵局031信箱張智《國際漢語詩壇》編輯部
475002 河南開封十一化建實驗室范宏偉(紅松) 《詩界》
200051 上海市天山支路202號芙蓉江電腦市場343室於懷玉 《詩歌報》
075100 河北省宣化大北街10號 溫國 《守望》詩刊
751500 寧夏鹽池縣文聯《北方向》詩社 何武東
277101 山東棗庄市東井路2區4-4號楊成軍《破碎》
100037 北京百萬庄北街甲六號106室馬宏亮《2002中國靈性詩歌選》
425000 湖南永州市冷水灘解放路33號文聯大樓《青少年作家》編輯部 「寫詩地帶」
130062 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中醫院董丹收轉董輯《太陽》
130021 長春日報社 辛欣 《太陽》
318050 浙江台州市路橋區馬鋪電力大廈《東部》錢為民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同路市圖書館康城《第三說》
510600 廣州市東山區寺右村南興里5號2樓信箱《打工詩人》編輯部
510405 廣州市柯子嶺平安西街13號601任評收《射門》
102444 北京市房山區葫蘆垡詩歌創作中心陳彩霞
210016 南京通信工程學院88#曹鴻濤《缺席》
467000 河南平頂山市湛河南路12號樓1單元10號張傑《爆炸》
450052 鄭州市大學路75號《審視》詩刊向軍或蘇向輝(墓草)
250001 濟南勝利大街29號山東畫報社吳兵《影響》
519000 珠海香洲翠香路鏡新二街52號2幢502#步緣〈山腳下〉詩報
551700 貴州市畢節市天河路111號劉馨泉《漢詩月報》
056600 河北省臨漳縣《銅雀詩報》編輯部羅簫
350003 福州古屏路116號2-601室謝宜興〈丑石詩報〉
246000 安慶師范大學白鯨文學社張道明〈白鯨〉報
518052 深圳南山區內環路黨校大廈11-13層周春柯〈那片丹紅〉詩報
香港屯門中央郵局399號信箱《世界華文詩報》
澳門凼仔德福海景花園松濤閣4E 《中西詩歌》
詩探索:100037北京市西三環北路105號
中國詩人:200021上海市淮海中路606弄14號
九州詩文:030000山西省太原市迎澤大街62號
詩選刊:050021河北省石家莊市槐北路192號
詩潮: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三經街66號
詩林:150010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道里區田地街12號
淮風詩刊:233400安徽省懷遠縣東大街
黃河詩報:250001山東省濟南市經六路117號
華夏詩報:510110廣東省廣州市文明路211號
散文詩:413001湖南省益陽市體育場東側
南國詩報:530028廣西南寧市市政路28號
星星詩刊:610012四川省成都市紅星路二段85號
綠風詩刊: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艾青詩歌館
葡萄園:台灣台北縣鶯歌鎮鶯桃路182巷96弄37號四樓台客先生
C. 范勇的介紹
范勇,男,1973年10月出生,漢族,大學文化,中共黨員,1995年11月參加工作,現任渦陽縣人民法院執行局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