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輛貶值法院支持嗎
① 發生車禍後可以要求貶值費嗎,法院會支持嗎
法院一般不會支復持。因道路交通事制故造成下列財產損失,當事人請求侵權人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維修被損壞車輛所支出的費用、車輛所載物品的損失、車輛施救費用;
(二)因車輛滅失或者無法修復,為購買交通事故發生時與被損壞車輛價值相當的車輛重置費用;
(三)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
(四)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② 車輛貶損費,法院會支持嗎 應該在哪裡鑒定和車輛折舊費是一個概念嗎
法院會支持,但目前汽車貶損的鑒定還很不規范,汽車貶損費缺乏明確的鑒定標准和操作規范。
跟車輛折舊費不是一個概念,折舊是車輛投資回收的財務表現形式,它是每年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用於更新車輛,以維持運輸再生產。車輛貶損費是車輛在事故中受損後經過修復,在外觀上達到了「恢復原狀」的效果,但受損後在性能等方面肯定都會受到影響產生的費用。
根據《侵權責任法》中第十九條規定:
侵害他人財產的,財產損失按照損失發生時的市場價格或者其他方式計算。
(2)車輛貶值法院支持嗎擴展閱讀:
2012年7月,陳冬將自己的一輛價值70多萬元的汽車,送到一家位於雨花台區的4S店保養。在他送去保養的第二天,4S店的員工將車開出店面測試,竟和一輛大客車發生碰撞,這輛本只是來「沒病防病」的車,瞬間成了「傷員」,直到2012年年底,他才將修好的車領回家。
後經認定,大客車承擔事故全責任。車是修好了,陳冬心裡憋屈,這車買的時間也不算長,這車經歷了這么一場事故,價值估計也要貶低許多。於是,前段時間,他將4S店告上法院。要求賠償車輛的貶值損失,在車子維修期間,他一直租車,這筆錢對方也要付。
庭審前,經陳冬申請,法院委託一家鑒定機構為這輛車的貶值損失做了評估,報告顯示,因這場事故,這輛車在修理後仍存在車輛貶值損失6萬多元。庭審中,4S店方面表示,由於客車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所以陳冬車的貶值損失也應該由客車車主承擔。
法院審理後認為,既然陳冬已經將車子交給4S店保養,雙方就已形成了服務合同關系,4S店沒有按期將車交給他,已構成違約,況且陳冬也確實有車輛貶值和其他損失,4S店也應承擔相應責任。
有關6萬多元的貶損費,法院表示認可,而陳冬因為車子在修而造成的租車費,法院根據具體情況,認定租車花費為兩萬多元。法院認為,是向客車車主還是向4S店索賠,是陳冬的訴訟權利。最終,法院一審判決,4S店一次性賠償陳冬的車輛貶損費和租車費,共計近9萬元。
③ 新車被追尾受損嚴重,可否提出要對方賠償車輛貶值費,法院是否支持
新車被追尾受損嚴重,是可以向肇事方要求賠償車輛貶值費,法院會支持的。版
車輛貶值賠償權費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後,事故責任方向無責任方支付相應的車輛貶值費用。目前,有關車輛貶值並沒有相關標准和法規可以參考。只能通過有關的二手車評估機構進行評估,法院也只能以評估機構的評估結果作為判決的依據。
事故車輛的貶值費應由事故責任方賠償。雖然會帶給事故責任方一定的經濟損失,可事故車輛貶值費的賠償是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且貶值費的賠償幾乎都是通過法律手段來解決的。
④ 交通事故發生後有車輛貶值費一說嗎
請看下這個最高院的答復,一般情況下法院不會支持車輛貶值損失,但是用於銷售的商品車,有些法院是支持的,但是個人的車輛貶值損失,法院很難支持,但是中國法院嗎,您懂得,萬事皆有可能的~
關於「關於交通事故車輛貶值損失賠償問題的建議」的答復
來源:最高人民法院網
發布時間:2016-03-04 21:03:39
我院在起草《關於道路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徵求意見中,對機動車「貶值損失」是否應予賠償的問題,討論最為激烈。從理論上講,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是填平損失,因此,只要有損失就應獲得賠償,但司法解釋最終沒有對機動車「貶值損失」的賠償作出規定。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認為,任何一部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的出台,均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綜合予以判斷,目前我們尚不具備完全支持貶值損失的客觀條件:(1)雖然理論上不少觀點認為貶值損失具有可賠償性,但仍存有較多爭議,比如因維修導致零部件以舊換新是否存在溢價,從而產生損益相抵的問題等;(2)貶值損失的可賠償性要兼顧一國的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在事故率比較高、人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尚需提高的我國,賠償貶值損失會加重道路交通參與人的負擔,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3)我國目前鑒定市場尚不規范,鑒定機構在逐利目的驅動下,對貶值損失的確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由於貶值損失數額確定的不科學,導致可能出現案件實質上的不公正,加重侵權人的負擔;(4)客觀上講,貶值損失幾乎在每輛發生事故的機動車上都會存在,規定貶值損失可能導致本不會成訴的交通事故案件大量湧入法院,不利於減少糾紛。綜合以上考慮,目前,我們對該項損失的賠償持謹慎態度,傾向於原則上不予支持。當然,在少數特殊、極端情形下,也可以考慮予以適當賠償,但必須慎重考量,嚴格把握。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理論界和審判實務中對於機動車貶值損失賠償問題的發展動態,加強調查研究,將來如果社會客觀條件允許,我們也會適當做出調整。
⑤ 交通事故導致車輛貶值損失到底賠不賠最高院有說法了
□大河汽車
有車友曾經問過老司機這樣一個問題:兩輛車發生了事故,一方的車比較新,即使修好了,心理也感覺不舒服,還擔心成了「事故車」將來賣不上價,問這種情況除了修車費之外能不能再要求對方賠償一些貶值損失費用?
這個問題還真是不好回答,從情理上來說,人家說的有道理,即便不拿「事故車」說事,耽誤了別人使用,給人家造成不便,肇事者是不是也該給點補償?
可是,現實中基本都是,把車給你修好就算完事了,別的你就不用想了。那麼法律上沒有關於這方面的具體說法嗎?目前還真是沒有太具體的,不過,最近最高法院關於這類事情的處理給出了一個答復意見。
我院在起草《關於道路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徵求意見中,對機動車「貶值損失」是否應予賠償的問題,討論最為激烈。從理論上講,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是填平損失,因此,只要有損失就應獲得賠償,但司法解釋最終沒有對機動車「貶值損失」的賠償作出規定。
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認為,任何一部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的出台,均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綜合予以判斷,目前我們尚不具備完全支持貶值損失的客觀條件:
(1)雖然理論上不少觀點認為貶值損失具有可賠償性,但仍存有較多爭議,比如因維修導致零部件以舊換新是否存在溢價,從而產生損益相抵的問題等;
(2)貶值損失的可賠償性要兼顧一國的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在事故率比較高、人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尚需提高的我國,賠償貶值損失會加重道路交通參與人的負擔,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3)我國目前鑒定市場尚不規范,鑒定機構在逐利目的驅動下,對貶值損失的確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由於貶值損失數額確定的不科學,導致可能出現案件實質上的不公正,加重侵權人的負擔;
(4)客觀上講,貶值損失幾乎在每輛發生事故的機動車上都會存在,規定貶值損失可能導致本不會成訴的交通事故案件大量湧入法院,不利於減少糾紛。
綜合以上考慮,目前,我們對該項損失的賠償持謹慎態度,傾向於原則上不予支持。
當然,在少數特殊、極端情形下,也可以考慮予以適當賠償,但必須慎重考量,嚴格把握。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理論界和審判實務中對於機動車貶值損失賠償問題的發展動態,加強調查研究,將來如果社會客觀條件允許,我們也會適當做出調整。
看明白了嗎?最高法的態度是:原則上不賠!
那要是感覺特別憋屈,該怎麼辦呢?
如果您的車比較新,在事故中又沒有過錯,那麼你還是可以試試索賠的,萬一就賠了呢?怎麼試?只有一條路,去法院打官司起訴。
接下來,我們討論一下,何種情況就屬於「少數特殊、極端情形」,有可能獲得索賠。總結如下:
1、要求賠償的一方,必須是事故中的無責方或者次要責任方。
這點很好理解,如果是全責或者承擔主要責任,自然得不到支持。
2、受損車輛為准新車。
一般來說,准新車碰撞,當事者都比較心疼,因此,出於實際情況考慮,准新車且在事故中無過錯的,可以考慮申請索賠,倒不是說一定成功,但法院會酌情考慮是否支持,屬於成功率較高的一種情況。
3、事故損失非常嚴重,且影響正常使用的關鍵部位受損嚴重。
這類車如果放在二手車市場,就是典型的事故車,事故車的保值率可想而知,先不說價格,想賣出去都比較費勁,因此,考慮到這個情況,這類車型也有一定幾率獲得索賠。
4、明確有出售意願的。
如果有意向出售的車,在發生事故且處於無責方的時候,這時候的車輛貶值損失就會很快變得比較清晰直觀,這與打算一直使用的車輛不同,因此,只要是有明確售出意向或者善意售出的,也有可能獲得索賠。
不管賠不賠,賠多少,事故發生後,雙方都會很鬧心,咱們都還是好好開車吧,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現在法院支持交通事故的車輛貶值費嗎,我的車
車輛貶值費目前尚不被法律支持,因此,跟你負什麼責任沒有關系。車輛貶值損失內只有在交易過程中才會發生,不交容易不發生,也就是說損失在當前並沒有實際發生。當然,本人是主張應該賠償的,估計將來的某天,法院會支持貶值損失的。
⑦ 交通事故中車輛貶值損失賠償請求,法院支持嗎
損害賠償的原則主要是填補的原則,損害賠償的最高原則為恢復原狀。當車輛被撞經過修內理後容,因估價比原先無事故的車輛要低,賠償權利人所受的損害並未完全獲得賠償,未賠償的部分就是車輛貶值費即間接損失,無論是間接損失還是直接損失,權利人都應得到賠償。
⑧ 最高人民法院對商品汽車交通事故賠償貶值的解釋
2012年9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556次會議通過關於《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12〕19號),這部司法解釋對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作出了統一規定,以規范裁判尺度、明確裁判依據。
為貫徹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重大戰略部署,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形成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財產損失上,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規定的「財產損失」,是指因機動車發生交通事故侵害被侵權人的財產權益所造成的損失。
《解釋》第十五條:「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下列財產損失,當事人請求侵權人賠償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一)維修被損壞車輛所支出的費用、車輛所載物品的損失、車輛施救費用;
(二)因車輛滅失或者無法修復,為購買交通事故發生時與被損壞車輛價值相當的車輛重置費用;
(三)依法從事貨物運輸、旅客運輸等經營性活動的車輛,因無法從事相應經營活動所產生的合理停運損失;
(四)非經營性車輛因無法繼續使用,所產生的通常替代性交通工具的合理費用。」
⑨ 車輛貶值費法院支持嗎
車輛經事故後發生貶值,確實是車主在交通事故中的一項重要損失。法院受理的。同時法院還可接受請求,委託專門機構對車輛貶值情況作一個量的鑒定(這項鑒定作為舉證損失的定量依據,可以自行委託專門機構做)。
⑩ 法院支持交通事故車輛貶值損失嗎
一般不會支持車輛貶值損失,但是新車可以。
依據最高院《關於「關於交通事故車輛貶值損失賠償問題的建議」的答復》:
我院在起草《關於道路交通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徵求意見中,對機動車「貶值損失」是否應予賠償的問題,討論最為激烈。從理論上講,損害賠償的基本原則是填平損失,因此,只要有損失就應獲得賠償,但司法解釋最終沒有對機動車「貶值損失」的賠償作出規定。主要原因在於,我們認為,任何一部法律法規以及司法解釋的出台,均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經濟發展情況綜合予以判斷,目前我們尚不具備完全支持貶值損失的客觀條件:
(1)雖然理論上不少觀點認為貶值損失具有可賠償性,但仍存有較多爭議,比如因維修導致零部件以舊換新是否存在溢價,從而產生損益相抵的問題等;(2)貶值損失的可賠償性要兼顧一國的道路交通實際狀況。在事故率比較高、人們道路交通安全意識尚需提高的我國,賠償貶值損失會加重道路交通參與人的負擔,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
(3)我國目前鑒定市場尚不規范,鑒定機構在逐利目的驅動下,對貶值損失的確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由於貶值損失數額確定的不科學,導致可能出現案件實質上的不公正,加重侵權人的負擔;(4)客觀上講,貶值損失幾乎在每輛發生事故的機動車上都會存在,規定貶值損失可能導致本不會成訴的交通事故案件大量湧入法院,不利於減少糾紛。綜合以上考慮,目前,我們對該項損失的賠償持謹慎態度,傾向於原則上不予支持。當然,在少數特殊、極端情形下,也可以考慮予以適當賠償,但必須慎重考量,嚴格把握。我們會繼續密切關注理論界和審判實務中對於機動車貶值損失賠償問題的發展動態,加強調查研究,將來如果社會客觀條件允許,我們也會適當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