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任華法官

任華法官

發布時間: 2025-08-10 04:03:00

Ⅰ 周鯁生的人物經歷

周鯁生,原名周覽,1889年3月18日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貧寒教書先生冢庭。他4歲喪母10歲喪父。幸其父生前深受家館東主蘇先烈(當時任長沙知府)的敬重,加上周覽幼時天資聰穎,深得蘇先烈的器重,才得以留在蘇家家館中繼續伴讀。無父無母、寄人籬下苦讀了三個春秋之後,13歲的孤兒居然以文章名列榜首考取秀才,「神童周覽」一時傳為佳話。後來,譚延闓在長沙廢科舉,辦新學,創立湖南省立第一小學(即湖南第一師范前身),並且親任學監(即校長),周覽是首批考取該校的年齡最小的學生。由於他先天營養不足,後天失調,靠微薄的官費讀書,又無父母周濟,常是衣不暖體,食不果腹,體質瘦弱,經常暈厥,然而他好學不懈,各科成績名列前茅,文賽必得獎。周覽雖然平日沉默寡言,但秉性耿直,在關鍵時刻;下畏權勢,仗義執言。在一次抗議學校當局欺壓學生的學潮中,因帶頭「鬧事」,被譚延闓開除出校。然而譚又惜才,隨又批准「才子周覽」官費留日。1906年,17歲的周覽告別故鄉隻身東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法律、經濟等學科。
在日本留學期間,周覽憤於清室腐朽,國弱民窮,一面發憤讀書,一面積極投入反清活動,參加了孫中山、黃興等人組織的同盟會。
辛亥革命前,周覽回國參加革命。在這期間,周覽與出身湖南望族的黃芳君結為伉儷。黃家長輩明知周覽是個「上無片瓦,下無寸土」、孑然一身的清寒青年,但出於愛才,卻托蘇先烈和譚延闓為媒,將長女許配與他。周的夫人黃芳君,雖出身富貴人家,卻賢惠能幹,剛強開朗,婚後即離開富裕的娘家與周覽自立門戶,伺甘共苦。她勤儉持家,因此使周覽一生全無家累和後顧之憂,一心投入民主革命和教學、科研事業之中。周覽婚後不久,即趕到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區武漢,與李劍農、楊端六、皮宗石任凱南等在漢口創辦,《民國日報》,宣傳民主革命。由於該報積極反對袁世凱稱帝,報社遭到查封,編輯人員被通緝。周隻身逃到上海,得到黃興的支持和協助,並獲湖南省官費,於1913年再度離開故國,赴英國愛丁堡大學學習。
在英國留學期間,周覽改名周鯁生。在8年的歐洲留學日子裡,他不僅取得了愛丁堡大學政治碩土學位,而且獲得一枚金質獎章。隨後他又去法國深造,獲得法國巴黎大學國際法學博士學位。
1921年,周鯁生從歐洲回國,即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總編輯;第二年應蔡元培的邀請,赴北京大學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1923年,周鯁生寫就《領事裁判權問題》,從國際法角度認證侵害國家主權的領事裁判權「斷乎不能任其存在」。鑒於列強以中國「刑法嚴酷」、「監獄狀況惡劣」、「司法行政不分」、「歧視外人,法律上不以平等待遇」等為由反對,周鯁生認為撤廢領事裁判權要改良司法的不合理之處,中國不僅「要有完善的法律」,還需在「法庭之改良普及」、「法官選任制度與律師社會之改良」以及「改良並提高法律教育」等方面,「加一番發奮去做」,與英美等國談判撤廢領事裁判權才有可能,對於北京政府推行「修約」運動起了積極的作用。1924年(民國13年)末,參加不平等條約改正運動,出版《不平等條約十講》。
1923年,當周鯁生在北大任教時,就提出要學習俄國十月革命,在外交上進行革命性創舉,打破羈絆中國的「不平等條約體系」之網。
1926年北伐開始後,他放棄北大教職,南下趕赴廣州參加革命,後隨北伐軍來到武漢,旋又轉至南京。1926年冬,北伐革命軍打到長江流域,周鯁生應武漢國民政府外交部長陳友仁之邀,擔任外交部顧問,宣傳收回國權。1927年1月,他參與協助國民政府以革命外交之手段,收回了漢口、九江英租界。同年8月,周鯁生根據在武漢參與外事的經歷,寫就《革命的外交》一書,認為對待老練的帝國主義,就應該採取「主動的、攻勢的」外交,並且要「利用民眾勢力」來「打破一切傳習成見和既存的規則」,「對於既存的國際規則、慣例,或條約的束縛,都要一概打破」。這是他對當時的革命外交實踐的精闢總結。南京政府成立時,他拒絕受任立法院立法委員,到國立東南大學(翌年改為國立中央大學,即南京大學)任教授兼政治系主任。其後,應國民政府之聘,從事憲法制定事務,但因反對蔣介石,數月後辭任。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長蔡元培任命他和李四光、王星拱、劉樹杞、麥煥章、黃建中、曾昭安等人籌建國立武漢大學。1929年9月,在武漢大學擔任教授、法律系主任兼政治系主任。期間,曾出版《國際法大綱》。在周鯁生的整個生活中,教授國際法、研究國際法佔據了他的大半個生涯,他相繼在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和武漢大學任教時,開出的課程有五六門。即使在他擔任武大教務長和校長時,也從來未脫離教學工作,每周至少講兩小時課。
由於他學識淵博,勤於鑽研,他所用的教材都是他自己的著作和不斷研究出的新成果,因此他的課堂里總是座無虛席,甚至窗外都擠滿了學生。在1921年到1945年這二十幾年裡,周鯁生寫出了十幾本專著和上百篇重要學術論文,對培養我國政法界人才和推動該領域的學術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他的《國際法大綱》一書曾經是日本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國際法科的指定參考書。他的《贏得太平洋上的和平》一書1944年在美國出版後引起國際法學界的興趣和重視。
1930年,周鯁生又提出國民外交理論,認為一國的外交政策應受「國民直接的或間接的(經國民代表機關)支配」。雖然在周鯁生之前有諸多文獻和國際條約已涉及國民外交觀念,但周鯁生首次從理論高度對外交民主化意識進行確認、概括和總結。他在中國外交學理論方面已顯現權威性。 正當周鯁生和李四光、王星拱、劉樹杞等人創辦武漢大學稍有頭緒之時,1931年9月傳來了日寇侵佔我國東三省和消息,頓時,全校師生群情激憤,周鯁生在一次全校總理紀念周會上演講,指斥政府不抵抗和退讓的行徑,認為不可相信美國能為中國說話,它出面調停的結果將對中國不利,並預料中日問題不是一時所能解決的,要求青年學生要做多方面的准備。隨著日寇的侵略步步深入,在中華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周鯁生以國際法為武器,積極站在宣傳抗戰的前列。
1932年,英國李頓爵士率領「國聯調查團」來我國調查「九·一八」事變,某些團員偏袒日本帝國主義,說事變的發生起因於我國同胞抵制日貨,是反日運動所造成的。周鯁生參與這次對調查團的談話,他引經據法,結合實事,全團為之折服,為調查團後來撰寫比較客觀的報告,起了較好的作用。他在抗戰中僅為武大師生演講的講稿已公開發表的不下30篇,現擇其要者列之:《日本對華侵略政策》《東省事件與國際聯盟》《國民對東省事件應有之覺悟》《東省事件怎樣解決》《國際調查團與國聯委員會》《國際裁軍會議》《東省事件之國際形勢》《東省事件的新局勢》《外交與國防》《對日外交》《中國與國聯》《歐洲政局與遠東和平》《時事報告》《中國外交史之一頁《外交之檢討》《對日抗戰中之外交》《世界危機與中國》等。通覽這些演講稿的內容,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對日本強盜無比憤恨,對祖國和人民深切的愛。第二,對日斗爭要講究策略和斗爭手段,充分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和世界輿論工具,牽制和打擊日本。第三,預料中日戰爭的持久性和艱苦復雜性。第四,動員一切力量,不分階級,團結一致,誓死抵抗,反對妥協投降。第五,抗戰工作要艱苦踏實,應持多做少說主義。第六,深刻揭示中國被日本侵佔的根源在於積弱太深。第七,強調指出中國的抗日戰爭不僅是為了中國的獨立和民族的生存而戰,同時也是為世界的正義和公理而戰。他說:「中國的抗戰不過打了前鋒而已。有人覺得這是傻事,我們還得知道世界上偉大的事業,神聖使命,都非有幾分傻氣不能成功的。」第八,揭露美英參戰的目的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利益。
1932年7月,周鯁生多次前往蔣介石官邸講解國際法和中國外交。7月20日,他為蔣介石分析國際形勢;22日,談領事裁判權與租界問題;26日,為蔣介石講解國際聯盟、第一次世界大戰議和方針以及威爾遜的和平計劃等。1936年,周鯁生升任武漢大學教務長,他一面繼續培養中國的外交人才,一面逐步成為國民政府最高當局的外交咨詢顧問。
在抗戰中,周鯁生不僅運用國際法學到處演講鼓勵抗戰,而且身體力行地組織民眾抗戰和捐款捐物支援抗戰。1933年8月,他被選為武漢大學東省事件委員會委員,武大發出的抗戰電文多出自他手。
1938年初,蔣介石設立軍事委員會參事室作為幕僚機構,周鯁生被任命為參事。3月6日,蔣介石在日記中選定周鯁生為其智囊團人選。3月7日,周鯁生參加由蔣介石親自主持的軍委會參事室座談會,參與商討抗戰外交與國民精神動員。7月21日,周鯁生以參事身份擬定《外交方略》,提供中樞決策參考。周鯁生認為,就國際形勢而言,蘇俄「無論如何反日,亦決不肯居首開戰端之名」;英國也已於1938年「決然走上現實主義妥協政策之路」,「在遠東開始妥協外交活動之日不會很遠」;美國「仍然受孤立主義派勢力之牽制」;至於國際聯盟,則因為其內部英法「不肯積極負責執行國聯決議」,構成國聯「對國際事情行動無力之大原因」。針對種種不利的國際形勢,周鯁生為中國外交開出的葯方是不能做一國單獨出兵援華的准備,要注意避免成為妥協外交的犧牲品,應該在持久抗戰的局勢下,策動一種基於英美合作之上的國際或聯合的干涉行動。他認為,在世界上侵略與民主兩大集團初現端倪的時刻,「中國的利益與命運與世界民主國相聯系」,對德意兩國日益有害於我的政策,「決不能作與吾有利之期望」。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驗證了他的預斷。
1939年4月,周鯁生與錢端升等人奉派前往美國,爭取美國對華援助、對日禁運,以及探尋美國的外交走向,並將其見解直接反饋決策層。1939年5月,他參加了國際反侵略運動大會中國分會,被推選為理事。同年,他作為中國代表團顧問,出席在美國舉行的舊金山舉行的會議。12月上旬,周鯁生四次致書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長王世傑,提及「(日美商約期滿後)防止日美新訂商約,並促成美國對日禁貨」以及「取得(對華)新借款」,應為中國外交的重中之重。他積極開展活動,會晤資深民間人士、探聽美國朝野動向。在太平洋國際學會開會前後,周鯁生積極會見對華府有影響力的哈佛大學校長Lowell、政治學教授Holcombe,基本摸清了美國朝野的對華傾向以及對於中日問題的主張,大致可分為三派:「國際主義者」傾向於國會實行對日禁運法案;「折衷派」主張不由國會通過對日禁運法案,避免引起美日戰爭;「孤立派」主張「美國從遠東政治上退出」,「不管中日之爭執」。1940年1月,周鯁生將美國援華制日活動的詳情,尤其是陸軍部長史汀生發表在《時代》上對日禁貨的公開函向王世傑作了匯報,指出美國媒體對華同情的聲音佔了上風。2月上旬,周鯁生應胡適之請,繼續留在美國進行外交活動;3月,他致函王世傑,提議「招請美國有力人士到(中國)國內觀察」,希望政府提出西南經濟建設計劃,吸引美國實業家直接對華投資。其後數年,周鯁生在美國講學並繼續觀察美國的外交動向。1944年7月,周鯁生擔任舊金山籌備聯合國會議中國代表團顧問。 1945年7月初,抗戰即將勝利的前夕,國民黨政府教育部議定調王星拱為廣州中山大學校長,決定由周鯁生接任武大校長。周鯁生受任校長時,面臨最緊迫的兩大難題:第一,由於武大進步力量強大,斗爭激烈,被特務密告的人和事頗多,校長左右為難。第二,抗戰勝利在即,遷校復員武昌成了當務之急。周鯁生對於第一個難題的態度是效法蔡元培先生,決不無故開除一個學生。然而第二,抗戰期間的珞珈山校舍,先是被日軍野戰部隊佔用,後又為日軍野戰醫院和文職官員霸佔。日寇投降後,珞珈山校舍表面上看依然宏偉,然而校舍內部設施卻被破壞無遺:師生員工急不可耐地盼望著東還珞珈山。東還與西遷相比較更為困難:一是學校人員增加了兩倍以上,師生員工總數已達3290人,還有大量的圖書檔案、儀器設備要裝運,僅公物就有939噸。加上物價上漲了兩千倍,西遷樂山時僅用2.7萬元(法幣,下同),經過十年的貨幣貶值,東還珞珈山卻要29.2億元;二是交通工具緊張,飛機、輪船等主要交通工具多為國民黨行政官員和軍隊徵用,學校復員只有靠木排和徒步。由於周鯁生校長的精心籌劃安排,總算一個個地解決了。1946年3月10日,第一批物品從樂山啟航,同年6月20日首批人員起程。師生們歷盡艱辛,終於全部平安東還;1946年10月31日,先期達到珞珈山的師生在學校禮堂舉行了「武大成立十八周年暨三十五年度開學典禮」。
此時,周鯁生校長立即著手恢復農學院和設立醫學院的工作。武大農學院在抗戰前已初具規模,西遷時奉命並人中央大學農學院。這次恢復,聘請葉雅各為籌備主任:早在935年,武大在東湖磨山一帶購置了5000多畝農田果園和林場。八年淪陷,大半荒蕪,葉雅各主持了墾荒興種修整,才使磨山林場重披綠裝,到解放前夕,武大衣學院已發展到農藝、森林、園藝、農化四個系。1946年10月.武大又著手設立醫學院,聘任李宗恩(李為英國留學生,皇家醫學會會員,抗戰時任貴陽醫學院院長)為籌備主任。醫學院下設解剖學等18個學科,並在武昌東廠口設立附屬醫院,開辦醫護學校等。科學研究方面也出現活躍的好勢頭。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仍然創辦和恢復了一度被停辦的刊物。武大圖書一向豐富,但是經過西遷東還的千里輾轉,加上日寇敵機的轟炸破壞,損失嚴重,但在曾昭安教授主持下進行了一次大清理,此時圖書仍有154455冊之多,為教學科研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武漢大學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教學質量和學術水平不斷提高,得到國內外的稱譽。1948年2月20日,教育部國際文化教育事業處函告學校:英國牛津大學已認可武大畢業生在牛津之研究生地位,即武大畢業生前往牛津學習憑武大審查成績即可人學。享有同等待遇的還有北大、清華、南開、中央、浙大及協和醫學院。1948年底,中央研究院選舉1949年度院士時,武大曾選出九個候選人。隨著武大學術地位的不斷提高,學校對國外的學術交流活動也日益頻繁。
武大遷回珞珈山後,學校經費拮據。國民黨為了打內戰,一再緊縮教育經費。1947年3月24日,周鯁生校長在全校大會上報告說:「學校經常費每月只有一千一百餘萬元,而 1947年2月全校僅水電費一項就開支二千六百萬元」。一個月全部費用還不敷水電開支,教學科研的困境就可想而知了。加之當時物價繼續上漲,1948年元月份校內人員乘車買票只要一萬元,8月份就漲到六十萬元。由此可知當時全國經濟形勢之混亂,也更看出周鯁生此時辦學之艱難。但是,周鯁生服膺偉大的教育家蔡元培的辦學精神,認定辦好一所大學,首先要有優秀的師資。所以他求賢若渴,廣攬人才,摒除門戶之見,宗派之別,不管是英美派,還是德日派,對於有真才實學的學者專家,他都聘用。1939年到1945年,他在美國講學期間,就十分注意在留學生中選拔人才。對選中的留學生總是親自登門邀請。僅1945年到解放初,從美國留學生中應聘來武大的青年教授就達到50多人,如張培剛、韓德培等,使武大新老學者薈萃,人才濟濟。據統計,1948年武大教員297人,比1946年增加近100人。其中教授134人,比1946年增加32人,副教授增加了26人。孟昭禮、李儒勉、周如松、陳逵、李劍農、韓德培、張培剛、吳保安、趙理海、許宗岳、陳翼樞、曾啟新、趙國華、余家洵、石琢、林侔聖、方善桂、任華、吳宓、汪奠基、周輔成、韓家學、查謙、周金黃、桂質廷、高尚蔭、曹誠克、黃培雲、呂保維、魯慕勝、陳華癸、李宗恩、袁浚、章文才等知名學者專家都是這個時期應周鯁生校長之邀請來到武大任教的。有一次北大校長胡適來武大講學,看到武大積聚了這么多的年輕教授,十分感慨地對周鯁生說:「你真配當大學校長,你很愛惜人才。」周鯁生不僅善於選拔和愛惜正規學校培養的學生,還特別愛惜自學成材的青年人。早在1933年他任武大教務長時,在全校作《考試與教育》的演講時就對自學成材作了深刻的闡述,號召師生們摒除世俗的偏見,看重自學成材的青年。我國著名法學家李鐵錚在他的《敝帚一把》中還詳細地記述了周鯁生先生怎樣引導他這個青年走上自學成材之路。
周鯁生不僅愛護人才,珍惜人才,而且還十分強調尊重人才。在他任武大教務長期間,恰逢武大開展紀念張鏡澄教授執教20周年活動和1935年追悼已故前代校長劉樹杞活動。按慣例,每當這些活動,全校師生有錢出錢,有物出物,各買些人參、銀耳補品之類的物品以表對恩師和好友的敬意。周鯁生認為這種表敬意的時間不會長久,為了久遠地誌先生德業之盛,他和王星拱等倡議設立紀念獎金,既有利於志先生德業之盛,也有利於鼓勵後之學者能繼先生之志而;有所造於斯學,較之鹿洞之碑,鵝湖勒石更有意義。

Ⅱ 上海香梔花園是喬任梁的住處嗎

不是的,香梔花園是他租的,他自己買的小區是在閘北區的一個老式小區,其實很多明星並不像你想像中的那麼有錢,什麼代言費幾百萬,片酬幾千萬,都是假的,劉德華2014年在節目中說了2012年拍的電影片酬也就3000萬,你想想,一個天皇巨星,片酬2012年才3000萬,喬任梁這樣剛出道沒多久的,能有多少錢?我不是看不起他,只是說出了事實,人怕出名豬怕壯,很多一些小有名氣的明星,說起來也是個明星,但是又賺不到多少錢,但是又頂著個明星的光環,長時間的心理壓力,肯定會受不了,所以普通人還是平平淡淡些好,你看到很多明星閃耀的背後,其實都頂著巨大的壓力,要被多少眼睛盯著,一個失誤,經過媒體一炒作,就滿盤皆輸,被廣電封殺,這輩子就別想翻身了

Ⅲ 犯罪現場調查:拉斯維加斯的角色介紹

D.B.羅素(D.B. Russel):由Ted Danson飾演。在第十二季中出現的新人物,繼凱瑟琳被降職後新任的主管,曾在華盛頓州的CSI任職。被所有人認為是個好的主管。不過行為詭異,喜歡以自己的興趣在犯罪現場扮演受害者或者犯人。在實驗室的時候不喜歡用電話,總是大聲吼叫而使人誤以為很兇。和初戀情人結婚並生下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朱莉·芬恩(Julie Finlay):Elisabeth Shue 飾演。由繼凱瑟琳離開後新出現的人物,羅素的舊識,在西雅圖的時候曾被羅素開除。是一位血液專家,出場的時候通過血液了解了案發經過,是個很厲害的角色。在任職測試的時候,她自己透露曾結過兩次婚。
尼克·史多克斯(Nick Stokes):隨和友善的前兄弟會成員,來自得州達拉斯,具有刑事審判學位,是一位毛發與纖維分析師,他除了對犯罪證據的研究細心外,更重視與人之間的互動,孩童時期曾被保姆侵犯,對此類事件敏感。他在前四季是葛瑞森團隊的一員,在第五季中期轉到了韋羅斯的午班團隊,後期則在名導演昆廷·塔倫蒂諾所受邀執導的特輯「葬身」兩集中成為事件受害者。尼克的父親是法官,父子關系親密,平時以乳名稱呼(尼克的乳名是「蹦裘」)(Pancho)。第四季中期他重開與葛瑞森曾共同辦案的事件,因新的事證進而與葛瑞森意見不同,獲得葛瑞森賞識拔升為CSI小組長,但卻因為局內預算將其職位取消的關系未能晉升。第五季最後兩集,被迷昏綁架成為受害者並慘遭活埋,最後在CSI全體出動下順利救出,獲救後也藉此讓CSI團隊在第六季中全部重返夜班。第六季後回到夜班。在第十五季第十八集離開CSI,出任聖地亞哥實驗室主管。
葛瑞格·山德斯(Greg Sanders):年輕的實驗室技師,非常崇拜葛瑞森,因為厭倦枯燥繁瑣的DNA實驗室鑒識,嚮往與其他CSI夥伴共同前往現場采證,在第四季第二十三集向葛瑞森申請轉調為CSI組員,經過幾次考驗,在第五季第十一集鑒識福爾摩斯懸案時的細心查案,終於通過考驗,成為CSI組員,並且加入了葛瑞森的夜班團隊。葛瑞格是資優生,對生物化學非常在行,同時與年輕的大學男生一樣,喜歡玩電玩(還常與尼克討論電玩),喜歡看色情雜志,更喜歡在實驗室搞怪、講冷笑話以及聽吵死人的搖滾樂,雖然討厭文學,但只要有談到屍體與謀殺的小說他也會看,而且曾經下了很大苦功研究賭城的黑歷史,當時他所搜集的資料在後面的劇情發展中甚至成為有力線索,在第七、八季開始寫有關LV黑歷史小說。在第七季第六集里因出勤時遭受攻擊撞死一名男孩而遭受調查。
莎拉·賽德爾(Sara Sidle):材料與元素分析師,在哈佛大學主修的是物理學。賽德爾原本是在舊金山的驗屍與犯罪研究室工作,然後被葛瑞森挖角過來。她對葛瑞森的感覺遠遠多於對一個上司。賽德爾有時候會對她的工作注入太多個人情感,特別是當受害者是婦女的時候。她自小在一個充滿著暴力與虐待的家庭中成長,在她媽媽殺了她爸爸之後,被送進了輔育機構。這些令人不悅的細節直到第四季後期才開始揭露,後來她也變成了一名酗酒者。劇情也在她得知葛瑞森只推薦尼克為小隊長而不是她之後酒駕被抓而達到高潮。隨著第五季的劇情發展,她的問題不限於此僅這一點也越來越明顯,她也開始顯露出犯上(insubordination)與對證人有明顯敵意的跡象。在第六季24集中,最後一個鏡頭竟然是她和主葛瑞森之間的親密鏡頭,不過他們倆的關系從第一季葛瑞森邀請他加入時就開始慢慢鋪陳了,第七季以後更加明顯。第七季末莎拉被捲入模型殺手(Miniature Killer)事件被綁,第八季第一集幸運生還,卻讓她倦勤,自請調任午班勤務,而在第八季第八集再度與第六季出現的超齡天才漢娜交手後,萌生辭意,在該集以搭車回舊金山的方式離開劇組。於第10季回歸接任萊莉·亞當斯的職缺。
摩根·布羅迪 (Morgan Brody):在第十一季中首次出場,曾在洛杉磯的CSI工作。第十二季正式在拉斯維加斯的CSI工作。是康瑞德·艾克利的女兒。幼時父母離婚,所以如今跟繼父姓。
吉姆·布瑞斯(Jim Brass):原來是CSI部門的主管,在首集末因新組員荷莉·吉布斯(Holly Gribbs)在犯罪現場遭殺害,被局長調任重案組。他如今是重案組的隊長,也常常和CSI團隊合作,他是一位出色、負責的警探。吉姆此角色設定為多年前的新澤西重案組干員,因妻子與同組收賄干員麥可·歐圖(Mike O'Toole)有染,且反過來指控他不忠,布瑞斯因而離婚,並舉發其收賄情事;有個叫做艾莉(Ellie)的女兒,不過並不是他的親生女。保羅·蓋佛爾本人曾經出演過一些電影,例如《洛城機密》(LA Confidential)及《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等。在第六季第七、八兩集因在槍戰中誤殺同袍,在他內心裡留下了難以釋懷的歉疚。在第六季最後兩集,與嫌犯對峙中,差點命喪黃泉。
艾爾·羅賓斯(Al Robbins):法醫,已婚,有三個小孩,經常只有他了解葛瑞森。真實生活中的Robert David Hall雙腳因為1978年車禍而截肢,因此雙腳是義肢,興趣是在搖滾樂團演奏。
大衛·哈吉斯(David Hodges):實驗室跡證組(Trace Unit)技師,自洛城犯罪實驗室調任,對於氰化物衍生的苦杏仁味有異常靈敏之嗅覺,平時過於自負與奉承上級而常遭受排擠與奚落,非常崇拜葛瑞森,覺得自己可以為葛瑞森分憂解勞。
大衛·菲利普(David Phillips):大衛·博曼(David Berman)飾演,助理驗屍官。 雷蒙·藍斯頓(Raymond Langston):第九季新加入的干員,是為醫學博士。他在「夫妻殺手」中首次出現,因葛瑞森參加一場由雷蒙主導的犯罪學術研討會而相識,為了解決案件,葛瑞森邀請雷蒙擔任臨時顧問;在案件解決後,去意已決的葛瑞森邀請了雷蒙加入團隊。第十一集時雷蒙便以CSI第1級干員的身份加入團隊。根據CBS的解釋,在對Ray的形象刻畫中,「Ray著重於認識犯罪行為,人們如何和為何發生暴力行為。」Ray的父親為退役軍人,具有暴力犯罪前科,是為雷蒙開始研究犯罪者動機(以及是否有關遺傳基因)的導因。 第十一季離開。
凱薩琳·韋羅斯(Catherine Willows):入職前曾任脫衣舞者,在前四季是夜班的副主管,當葛瑞森出城或是因為其他理由休假時,由她來代理主管職務。第五季開始,她向行政單位申請升遷為日班組長,並請葛瑞森推薦,中期她奉命調到新成立的午班擔任主管,尼克·史多克斯與華瑞克·布朗也調至午班協助。第六季後則回到夜班重作葛瑞森副手。韋羅斯是一個血液飛濺分析師,生於1963年3月26日拉斯維加斯,擁有西拉斯維加斯大學的醫學科學學位。年輕時曾為支持男朋友的事業而當脫衣舞女郎。有一個女兒,名叫琳茜(Lindsey)。很不幸的是,凱薩琳的前夫慘遭謀殺後(第三季「海瑟夫人」),她無法找到足以將殺人兇手定罪的證據。在第三季最後一集「失控」(Inside the Box),凱薩琳發現她的生父是聲名狼藉的賭場所有人以及謀殺嫌疑犯山姆·布勞(Sam Braun)。第九季中,因為葛瑞森的離開而晉升為主管。因在11季最後幾集中Langston事件而被降職,在第12季中離開,前往FBI工作。
吉爾伯特·葛瑞森(Gilbert Gil Grissom ):拉斯維加斯CSI部門的夜班主管,也是一位法庭鑒識昆蟲學家,曾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獲得生物學學位,並於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取得博士學位。有個綽號叫「昆蟲人」。葛瑞森通曉手語,也遺傳了他媽媽的耳硬化疾病(otosclerosis),這個疾病讓他逐漸耳聾,這件事也發展成第三季主要的劇情線之一。在第三季和第四季之間他進行了治療耳硬化症狀所需的手術(以及之後的恢復療程),不過這段劇情只是一筆帶過並沒有播出。他的嗜好包括他的工作、賽蟑螂、閱讀古典文學(包括拼字游戲)、與過山車。他的團隊是由四個主要的CSI干員所組成,加上一組技術人員從旁協助。在前四季里,他的團隊成員有:凱薩琳·韋羅斯、尼克·史多克斯、華瑞克·布朗、和莎拉·賽德爾。在第五季中期因為副局長康瑞德·艾克利(Conrad Ecklie)調查因證據出現瑕疵,使葛瑞森被迫重開調查的刑案,將原始夜班所有人馬拆散後,他的團隊如今由莎拉·賽德爾、葛瑞格·山德斯、以及蘇菲亞·寇蒂絲(Sofia Curtis)所組成,而在第五季最後尼克史多克斯身陷葬身危機(Grave Danger)後,向艾克利要求他的人馬全部回到夜班,第六季後所有主角便回到夜班出勤,而蘇菲亞則調職為警探,首先在其他地方服勤,後來調回拉斯維加斯警局刑案組繼續和CSI合作。第七季中期離開了一陣子,只與莎拉有聯絡。第9季第1集華瑞克在他懷中死去,加上女友莎拉環游世界去了(原因出在莎拉曾被綁架,還有他的對婚姻的猶豫不決),在第9季中間離職,所有組員都十分震驚不舍,也常常想起他。
華瑞克·布朗(Warrick Brown):土生土長的拉斯維加斯人,在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UNLV)主修化學,是一位語音與影像分析師。在第一季(尤其是首集)有一個主題就是以他的賭癮及之後他的戒賭過程為主。他是葛瑞森夜班團隊的一員,不過在第五季中期轉到了韋羅斯的午班團隊。因為見到同伴尼克在第五季最後兩集的事件,感嘆世事無常,便與交往不久,在醫院擔任醫生的新女友蒂娜(Tina)閃電結婚,在第六季回到葛瑞森團隊,出場時便戴上婚戒,讓凱薩琳為之震驚,並在後來凱撒琳向他解釋她對他有好感,他結婚了讓凱薩琳有夢想幻滅的惆悵。第八季中,一名妓女在華瑞克的車子里被殺,華瑞克成了嫌疑犯,當時他和妻子感情出現問題,並且與那名妓女發生了關系。其後,雖然他被證實無辜,卻因為在事情中處理不當,被葛瑞森停職。在第八季最後一集結尾,華瑞克更被副警長(Undersheriff)殺害。
蘇菲亞·寇蒂絲(Sophia Curtis):路易斯·倫巴(Louise Lombard)飾演,在第五季(507)出現,職位為CSI日班的代組長,並與凱瑟琳競爭日班組長一職。因為在調查葛瑞森是否處理案件失職時,蘇菲亞所提的意見與艾克利所想的不同,而遭降職為葛瑞森的下屬,後來申請轉職調離CSI,調往其他警局成為警探,第六季以地區因素調回Las Vegas重案組而再度出現LV,母親也是一名警官,在第六季的607、608有深刻演出。
萊莉·亞當斯(Riley Adams):原先在第9季加入接任華瑞克·布朗殉職後的缺。於第十季離職,並在離職書上表明對於凱薩琳的領導方式有所不滿。
溫蒂·希姆斯(Wendy Simms):麗茲·法瑟(Liz Vassey)飾演,實驗室技師。 亞奇·強森(Archie Johnson):亞奇·高(Archie Kao)飾演,電腦與技術專家。(他曾參與多個台灣大哥大廣告男主角演出)
康瑞德·艾克利(Conrad Ecklie):馬克·凡(Marc Vann)飾演,前任早班主管,後為犯罪實驗室副局長。
海瑟夫人(Lady Heather):美琳達·克拉克(Melinda Clarke)飾演,因旗下的員工遭到謀殺而認識葛瑞森,原本兩人有發展感情的跡象,但是葛瑞森在查案時,發覺兇手有使用注射劑,恰好海瑟夫人有糖尿病問題需要使用注射劑,引起葛瑞森懷疑;事後證明兇手不是海瑟夫人,但是兩人再也沒聯絡。第六季615集,海瑟夫人女兒死亡案,兩人再度見面。第七季23集時,海瑟夫人又捲入一個謀殺案件,並成為受害者。在第9季和第11季以心理醫生身份出現。 達科塔·芬妮(Dakota Fanning)客串參與第1季第7集《滅門血案》。
傑瑞米·雷納(Jeremy Renner)客串演出第2季第6集《代罪羔羊》。
丹尼爾·金 (Daniel Dae Kim) 出演第2季第10集《父女情深》,在ABC熱門劇集《迷失》 (Lost)中飾演金(Jin).
《流言終結者》中的兩位主持人傑米·海納曼(Jamie Hyneman)和亞當·薩維奇(Adam Savage)客串參與第8季第15集《萬有理論》。
在第3季集第15集《海瑟夫人》裡面飾演歌手「糖糖」(Candeece)的演員,是同樣在NCIS《重返犯罪現場》中飾演鑒識專家「艾碧」的寶莉·培瑞特(Pauley Perrette)。
凱特·沃許(Kate Walsh)客串演出第100集(第5季第8集)《變變變》,該集收視人數高達3千1百50萬人,是本劇從開播至當時收視人數最多的一集。
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客串參與第9季第16集《Turn, Turn, Turn》。
Rascal Flatts真人出演CSI拉斯維加斯第十季第14集
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客串參與第11季 第1集,第15集《Shock Waves》。
Dita Von Teese 客串第11季第12集
David DeLuise(Wizards of Waverly Place的常規角色Jerry Russo)客串第二季第三集Cliff Ruitelier

Ⅳ 香港華仁書院的著名校友

曾蔭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林瑞麟-香港政制事務局局長
孫明揚-教育局局長
胡經昌-前立法局議員黃星華-前房屋局局長
王永平-工商及科技局局長
鄔維庸-前醫管局委員,前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前全國人大代表張炳良-前立法局議員,新力量網路發展主席,行政會議成員
徐家祥-香港首位華人政務官蔡宗衡-匯賢智庫理事及創會會員黃宏發-前立法局主席,前立法會議員
何京文-大律師
陳兆愷-終審法院常任兼高等法院首席大法官
余叔韶-香港首位華人檢察官徐塗-前文康廣播司
李福深-前任香港賽馬會副主席,公民黨黨員,大律師
關卓然-胡關李羅律師行首席合夥人
周湛燊-前馬會副主席, 前屋宇地政署署長
徐嘉慎-律師, 前保護海港協會主席 胡應湘-合和實業主席
邱木城-商人,富豪,前東華三院主席方中-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摩斯倫馬賽會計師事務所的資深合夥人,及香港會計師公會副會長
方俠-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董事,香港資深會計師方津生-沙士信託基金委員會主席
石鏡泉-著名財經專家
陳南祿-國泰航空行政總裁
李修良-商人,上市公司力豐(集團)主席
關超然-前長江實業獨立非執行董事,信德集團獨立非執行董事,前海洋公園公司主席,德勤關黃陳方會計師行前主席
林孝文-碓利達國際及現任董事總經理兼副主席
蘇權國-香港支持奧運聯會榮譽會長,商人
伍步剛-永隆銀行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香港銀行學會副會長
羅先煜-JL Capital Pte Ltd, Managing Director
鄔碩晉-會計師,第三屆立法會候選人
丘銘劍-百盛集團非執行董事
關亨時-南海商會副理事長
何世柱-香港福利集團董事兼總經理,臨時立法會議員
倪少傑-港事顧問,臨時立法會議員,日豐企業有限公司,歐亞機器工程有限公司,高中地產有限公司,北京金業畜產有限公司主席
何偉志-童軍總會司庫葉德銓-長實執行董事胡文新-合和聯席董事總經理
方正-證監會主席
陳仲尼-金鷹控股有限公司主席 李克勤-歌手
倪震-DJ,倪匡兒子
鄭嘉穎-歌手,演員
張智霖-歌手,演員,華仁小學
房祖名-歌手,成龍兒子
尹子維-歌手,演員, 華仁小學
蕭亮-資深傳媒人,演員
鄭君綿-歌手,演員
秦沛-演員
梁繼璋-香港電台副台長,DJ
杜浚斌-DJ,歌手
郭偉安-DJ
韋基舜-香港體壇前輩
吳煜民-作家
李我-知名廣播人
譚偉權-演員
韓志勛-著名畫家
黎偉聰-作家,大學講師
胡世傑-電台主持
蘇耀宗-香港商業電台DJ,司儀,配音人
盧大偉-主持 余國藩-芝加哥大學榮休教授
黃展華-著名教師,英語粵劇創作者
呂大樂-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專欄作家
雷鼎鳴-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教授,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專欄作家 何兆煒-前香港醫院管理局行政總裁
鄭志堅-腫瘤科顧問醫生
譚廣亨-香港大學副校長,醫學院小兒外科講座教授
簡悅威-前美洲華人生物科學學會會長,首屆邵逸夫生命科學獎得主
蔡永業-中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醫務衛生署署長,前香港心理衛生會會長
胡定旭-醫院管理局主席
曾浩輝-衛生署顧問醫生
梁柏賢-前衛生署副署長
鍾尚志-前中大醫學院院長,是Sars的英雄之一
李健鴻-香港大學校董,前香港醫務委員會主席
吳敏倫-香港大學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教授
李大拔-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社區及家庭醫學系教授
陳力元-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內科及葯物治療學系教授 鄧以明-天主教廣州總教區首任華籍主教、耶穌會會士
Ratna Kutrakhul-後稱 Robert Ratna Bamrungtrakul)天主教叻丕府教區(1969-1975)及泰國清邁府教區(1975-1986)主教
郭春慶-澳門耶穌會神父 葉金豪-百萬富翁25萬得主,首位各出奇謀參賽者
莫乃光-香港網際網路協會主席
吳煜民-資深注冊建築師
沈怡謀-香港資優生
盧文柱-第一個華人十優狀元

Ⅳ 有懂易學的朋友嗎

乾為天,為太陽,表現天的功能、意識及剛健的性質,還代表冰、雹、霰。 在國家為國君,為主席,為總統;在單位為一把手,主要領導人;在家庭為父親,為大人,為老人, 易學
為長輩人;在社會為名人,公門人,宦官;在性別為男,在年齡為老頭。 在場所為京都,為大城市,形勝之地,高亢之所。 在方位為西北方,為南方(先天八卦方位),為上方,為高處。 在時間為秋季,農歷九、十月,戌、亥年、月、日、時,立冬至大雪45天。 在數字為一(先天八卦數)、六(後天八卦數)、四、九(五行金數)。 在動物為馬、象、天鵝、獅子。 在靜物為金玉、珠寶、圓物、木果、剛物、冠、鏡。 在人體為頭、右腿(九宮位),肺、骨骼,男性生殖器。 在顏色為白色、大赤色、玄色。 在五味為辛、辣。
坤卦
坤為地,表現地的功能、潛意識及柔順的性質。在天時又為陰雲、霧氣、冰霜。 在國家主皇後、第一夫人;在單位為職工、群眾;在家庭為母親、為祖母,為老母、後母、老婦人;在社會為眾人,為鄉人、為小人、為大腹人、為懦弱之人、吝嗇之人;在性別為女;在年齡為老婦,老年女人。 在場所為田野,為大地、為鄉村、為平地。 在方位主西南方,北方(先天八卦方位),下方,底層。 在時間為農歷六月、七月,未、申年月日時,辰、戌、丑、未五行為土年、月、日、時,立秋至白露45天。 在數字為二(後天八卦數)、八(先天八卦數)五、十(五行土數)。 在動物為牛,為牝馬、為貓、為百獸。 在靜物為水泥、磚瓦、五穀、布帛、絲綿、方物、柔物,土中之物,牛肉、食品、大車、鍋。 在人體為腹,右肩(九宮位),脾、胃、肌肉,女性生殖器。 在顏色為黃色、黑色。 五味中為甘味、甜味。
震卦
震為雷,表示震動、奮起的性質和狀態。在天象為雷雨、雷鳴、地震、火山噴發。 在家和單位為當權的二把手;在家庭為長男;在社會為駕駛員、運動員,警察、法官、軍人、飛行 易學
員、列車員、社會活動家、舞蹈演員、足球愛好者、狂人、壯士。 在場所為工廠、廣播電台、樂器店、游樂場、機場、發射場、車站、舞廳、歌廳、鬧市、戰場、森林、草木茂盛之所。 在方位為東方,東北方(先天八卦方位)。 在時間為農歷春二月,春分至穀雨45天,卯年、月、日、時。 在數字為四(先天八卦數)、三(後天八卦數)三、八(五行木數)。 在動物為龍、蛇、善鳴之馬、善鳴之鳥,百蟲、鯉魚。 在靜物為木、竹、葦、樂器、蔬菜、鮮花、樹木、電話、飛機、汽車、火箭、鞭炮、鬧鍾、花草繁鮮之物。蹄、肉、山林野味。 在人體為足,為肝膽,為左脅。 在顏色為青、綠、碧色。 五味為酸。
巽卦
20世紀80年代。1980年《考古學報》上發表《試釋周初青銅器銘文中的易卦》,1984年為武漢召開的中國周易學術研討會提供論文《易辨—一近幾年根據考古材料探討(周易)問題的綜述》,首次提出「數字卦」問題,主張八卦符號沿於上古占籃記錄的數字元號。徐錫台、韓仲民等辦發表論文闡述此觀點。為八卦起源問題開拓了新的研究方向。 三、科學易巽軍突起 《周易》同現代自然科學的聯系,不少當代科學家作了深入探討,力圖從易學思維中找到現代科學方法的微妙啟示。董光壁《易圖的數學結構》(1987)、李樹菁主編《周易與現代自然科學》(1990)、丘亮輝主編《周易與自然科學研究》(1993)、徐道一《周易科學觀》(1992)、顧明《周易象數圖說)(1994),焦蔚芳《周易宇宙代數學》(1995)、董光壁《易學與科技》(1997)、韓增祿《易學與建築》(1997)、劉子華《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1989)、商桂《易索》(1998)、何世強《易學與數學》(1999),羅翊重《易經象數學概論》(1999)等著作。剖析了《周易》及其象數模式同現代數學、物理、化學、分子生物學、天文、地震等方面的關系,著重論述了《周易》的太極思維,陰陽觀念。對稱法則,互補原理等對於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啟迪作用,顯示了《周易》這一「宇宙代數學」的科學價值。與此同時,江國梁《周易原理與古代科技》(1990),鄔恩溥《周易——中國古代的世界圖式》(1988),黃壽棋、張善文選編《周易研究論文集》第四集(1990),劉振修《周易與中國古代數學》(1993)等著作,著重論述了《周易》對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天文、歷法、數學等方面的積極影響。 《周易》同中國傳統醫學、養生學關系尤為密切。召開過多次關於周易與中醫學學術研討會。鄒學嘉、鄒成永《中國醫易學》(1987)、楊力《周易與中醫學》(1989)、李浚川、蕭漢明主編《醫易會通精義》(1991)、劉傑、袁峻《中國八卦醫學》(1995)、黃自元《中國醫學與周易原理》(1989)、劉長林《易學與養生》(1997)等著作,對醫易會通思想、易學與養生法則作了全面而透徹的論述。 易學 科學易的巽軍突起,支持者、參與者大有人在,持批評態度者亦不乏其人。董光壁《易學科學史綱》(1993)對科學易與易科學作了正確介定,論述了易學與中國科學的三次高峰,分析了易科學的困境,提出了易學的科學再造等新思路。 四、象數易復甦、易學史開卷。 80年代以前,象數易一直處於冷落局面。除尚秉和對易象有專門研究外,不少易學家表明他們的研究不及象數。義理易得到弘揚,象數易無人問津。80年代以後,情況逐步改觀,研究周易象數者,除一些科學家外,已有學者專門從事。錢世明《易象通說》(1989)、林忠軍《象數易學發展史》第一集(1994)、第二集(1996)、劉大鈞主編《象數易學研究》第一集(1996)等,對象數易的歷史與現狀作了探討,象數易同科學易的關系作了分析與展望。易圖亦隨之受到特別重視。歐陽紅《易圖新辨》(1996)、李申《易學與易圖》(1997)對易國作了深入研究,正確評述易圖在易學發展中的作用和價值。 在人文易、科學易、象數易大為興盛的學術氛圍里,易學史開始受到重視,並取得可喜成就。朱伯*《易學哲學史》一至四卷(1986-1989),對易學哲學發展作了全面系統的剖析,為易學史研究開辟道路,作出典範。廖名春等編著的《周易研究史》(1991),鄭萬耕《易學源流》(1997),亦對易學發展歷程作了簡明論述。李學勤《周易經傳溯源》(1991)、王興業《三墳易探微》(1998),對易學前史的評析,予人以深刻啟迪。 易學史上著名人物的研究,亦已初步開展。蕭漢明《船山易學研究》(1987)、梁紹輝《周敦頤評傳》(1994)、盧央《京房評傳》(1998)、唐明邦《邵雍評傳》(1999),是對古代著名易學家進行個案研究的第一批成果,為今後易學名家個案研究,開辟了廣闊領域,積累了初步經驗。 五、《周易》辭書蔚為大觀。 中國易學史上,80年代以前,沒有一部《周易》辭典。隨著「周易熱」的高漲,《周易》愛好者日益增多,人們普遍要求編撰可靠的《周易》辭典,以應初學及研究之急需。多種《周易》辭書應運而生。幾部辭典幾乎同時問世。蕭元主編《周易大辭典》、呂紹綱主編《周易辭典》、張其成主編《易學大辭典》、張善文編《周易辭典》,均於1992年出版。任華主編、盧叔度審定《周易大辭典》(1993)、朱伯主編《易學知識通覽》(1993)、張其成主編《易經應用大網路》(1994),為易學愛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易學知識,填補了辭書和易學史上的一大空白。
編輯本段西方研究
種種跡象表明,近代之前「《易》學」及與《易經》的思想闡釋和實際應用而形成的各類學術和實用知識,就已經傳入西方世界,但這種傳播基本屬於文化影響史的范疇。外來的文化影響,對於學術思想的發展當然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不過還不能看作是嚴格的學術交流。西方人直到16世紀以後才對《易經》展開直接而系統的研究,最初的一批研究者就是來華傳教的歐洲耶穌會士。這一研究始於對《易經》原典和中國當時某些具有權威性的注釋本的深入的研讀,結果就形成一批由耶穌會士直接用漢文字寫作的《易》著。這確實是中西文化史上一種令人驚異的現象。與此同時,為了使西方人更好地理解中國思想及其古老的傳統,一些耶穌會士開始翻譯《易經》,法國耶穌會金尼閣的拉丁文譯本《易經》是迄今所知最早的《易經》西語譯本,已佚失。隨後耶穌會士中宋君榮、雷孝思、顧賽芬都曾從事《易經》的翻譯,而以雷孝思的拉丁文譯本影響最大。將這一經典完整地介紹給西方世界,從此開始了《易經》傳入西方和西方《易經》研究的近代時期。 16至19世紀期間,在華傳教的耶穌會士留下的易學著述,其數量相當可觀。除了拉丁文翻譯和研究著作,17世紀耶穌會士還留下了一批直接用漢語寫的《易》著,這批著作基本完好地保存在梵蒂岡圖書館和巴黎圖書館。他們在許多宗教、哲學和科學著作中,也不時對《易》及與易學相關的問題作出闡述。 傳教士白晉於1698年自法國返回中國,此後半生皆致力於對中國典籍中的象徵作深入的探討。白晉在其一系列著作諸如《古今敬天鑒》()、《易經大意》()和一系列通信中表述了他的形象主義理論。這種理論可以大致歸納為兩個方面: 白晉認為《易經》及中國古史以「先知預言」方式表達了基督教教義。他在1700年11月8日致萊布尼茨的信中不無得意地宣稱:「今年我曾經應用同樣的方法繼續對中國古籍進行研究,幸而有些新的發現。……幾乎完整的一套聖教體系,即在其中……。極大的神秘,如聖子的降生,救世主的身世與受死,以及他宣教的聖工(對世人)所起的重大作用,這類似預言性的表現,在珍貴的古代中國哲學巨著中,亦隱約有跡可尋。當你看到這無非是聯篇累牘的虛無與象徵的詞語,或者真理新定律的讖語時,你的驚奇程度當不在我下。」 白晉試圖通過揭示「數學中的神秘」的方式來證明《易經》為以色列祖先所遺留下來的聖典。他說:「《易經》數字的神秘,似與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埃及猶太哲學中的神秘數學相呼應,此秘密是由第一個祖先給其後代的,雖然後來消失了,但必然是來自造物主之神秘啟示。」由此他得出結論「在八卦中可以看出創世及三位一體之奧秘」。 傅聖澤作為白晉的合作者,對形象理論亦加以發揮。他於1711年來到北京,協助白晉編寫《易經稿》等易著。傅聖澤未到北京之前,就已加入形象學派。傅聖澤通過《易經》等典籍來了解中國古史。他認為,在中國文字中亦含有很多的象徵意義,其來源為以色列十二支派及其基本的基督教義。他將《周易》之「周」解釋為宇宙,可衍申為洪水後保存於諾厄方舟中最早世界記錄及普世教訓的寶庫;而將「儒」解釋為「人」、「需」兩字合成,需原意為期待;又解釋《易》之需卦,謂需乃從天而降之雲彩,此乃符合《聖經》所載神乘著雲彩從天降下;孔丘之「丘」字則被解釋為「亞當厄娃的象徵」。厄娃,今譯夏娃。 劉應,字聲聞。他於1687年同白晉一起抵華。先後在北京、南京、廣州、陝西等地傳教。劉應精通漢語,涉獵了許多中國古籍,對《易經》作了深入的研究。他與康熙太子相善,據說有一次皇太子翻開《書經》的一章,劉應即取讀之,並解釋其義,毫不費力。太子奇甚,連聲說「大懂」,並贈給題上贊語的絹本《書經》。劉應是最早對《易經》進行注釋的耶穌會士之一,他對《易經》所作的注釋被附在宋君榮《書經譯本》之後,並被輯入《東方聖經》(livresSacresdeI』orient)。在對《易經》的理解上,劉應在許多地方與白晉的觀點相異。由於在「禮儀」問題上,他與同會其他教士意見相反,支持了教皇的主張,他的著作也由此而得到羅馬教廷的賞識。劉應對卦作了不同於白晉的解釋,認為卦象符號是伏羲創造的,過去許多書之所以對卦的符號作不同解釋,是因為時代和作者不同。 16世紀後期到18世紀末二百餘年間,在華傳教的耶穌會士留下的《易》著及與易學相關的著作,其數量相當可觀,並就與易學相關的宗教、哲學和科學問題展開闡述。從易學史的觀點看,明、清之際在華耶穌會士的易說,無疑是中國本土易學演進的一個相當獨特的組成部分,構成該時期多元化易學的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流派。 萊布尼茲研究 英國哲學史學會秘書、萊布尼茲學會負責人麥唐納·羅斯教授的教科書《萊布尼茲》第二章《數學》的第二節《二進位制演算法》中在充分介紹和高度評價二進制本身的偉大意義之後指出,二進制對萊布尼茲來說「除了一個非常模糊的草稿而外」,更重要的意義是「神而上的」,而且與他的發明計算器演算法毫無關系。這個「非常模糊的草稿」本身羅斯並沒有太大興趣,於是他用不少筆墨引用萊布尼茲的「神而上」文獻。如下: 或許只有一個東西能夠獨立地被設想,那就是神本身——還有無,或者說不存在。這可以通過一個極好的類比弄清楚,……〔他概略地論述了二進制記數法,並繼續說:〕我這里不打算論述這種體系的巨大用處;只要指出所有的數通過一和無的方式加以表達是何等的美妙就足夠了。然而,盡管事物隱秘的秩序使一切事物都產生於純存在和無這點成為自明的,而人們並無希望在此生中就能達到這種秩序,但是對觀念的分析來說,進行證明真理所必須的程度也就足夠了。? 羅斯接著寫道:萊布尼茲對這個思想感到很驕傲,以致他打算用一個刻有銘文的紀念章來紀念它。銘文是:「G.W.萊布尼茲所發現的創造物的典型。」以及「為了從無中派生出一切來,一就夠了。」 羅斯在總結性評價中說:「僅就與萊布尼茲有關而言,這一發現最重大的意義是形而上學方面的,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神而上的,因為它說明了整個宇宙如何可以看成是由數所構成的。」 選我做最佳答案

熱點內容
承兌匯票變造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53:14 瀏覽:698
勞動法關於企業員工加班的規定的 發布:2025-08-11 21:47:15 瀏覽:993
刑法司法考試試題 發布:2025-08-11 21:38:04 瀏覽:719
吉州區法院 發布:2025-08-11 21:34:10 瀏覽:657
金牛區人民法院電話 發布:2025-08-11 21:33:08 瀏覽:444
支架引起腦出血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11 21:32:34 瀏覽:641
2012年初級經濟法真題 發布:2025-08-11 21:05:22 瀏覽:273
勞動法大學生打工 發布:2025-08-11 21:04:33 瀏覽:627
bt電影網站違法規避 發布:2025-08-11 21:02:50 瀏覽:905
天津合同律師 發布:2025-08-11 20:43:21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