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

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

發布時間: 2025-08-15 08:10:08

A. 法院為什麼要大量增加審判輔助人員

為了健全法官助理、書記員、執行員等審判輔助人員管理制度。科學確定法官與審判輔助人員的數量比例,建立審判輔助人員的正常增補機制,切實減輕法官事務性工作負擔。拓寬審判輔助人員的來源渠道,探索以購買社會化服務的方式,優化審判輔助人員結構。

該意見不僅指明了法院人員分類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而且明確了審判輔助人員來源渠道、來源方式的改革思路。「周強指出,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改革試點有序推進,誰辦案誰負責的新型審判權力運行機制初步形成,法官辦案積極性責任心增強,辦案質效提升,改革成效逐步顯現。

要進一步堅定信心,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及相關改革。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跟蹤問效,狠抓工作落實,確保中央部署的改革任務精準落地,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要堅持從嚴治黨、從嚴治院,狠抓隊伍建設,以良好的紀律作風和公正高效的審判切實體現改革成果。周強強調,要全面推進司法責任制及相關改革,最大限度激發改革內生動力。

要按照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部署,抓緊全面推開司法責任制改革,確保改革政策落實到位、改革紅利釋放充分、改革效果明顯提升。

要推動司法責任制正確實施,堅持問責與免責相結合,保護法官辦案積極性,要正確處理放權與監督的關系,確保放權不放任、監督不缺位。

(1)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擴展閱讀:

《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2014-2018)》(簡稱「四五改革綱要」),

六、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

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判權力運行體系,必須堅持以審判為中心、以法官為重心,全面推進法院人員的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建設,努力提升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到2017年底,初步建立分類科學、分工明確、結構合理和符合司法職業特點的法院人員管理制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人民法院第四個五年改革綱要

B. 刑事案件開庭宣判後罰款是否上繳國庫

刑事案件中,准確的說應該是罰金。對於罰金的執行,一般由第一審人民法院負責裁判執行的機構執行。執行所得的財產是應該及時上繳國庫的。

C. 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管理辦法

法律分析:為推進法官職業化建設,合理配置審判資源,建立科學的司法分工和協作工作關系,實現對法官助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審判工作效率,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及其他相關文件精神,結合我院工作實際,制定本辦法。

法律依據: 《楚雄市人民法院法官助理管理辦法》一、法官助理的性質是法官輔助人員,不享有審判權。法官助理在法官的安排和具體指導下進行審判工作中的程序性工作和其他輔助性工作,使法官能專心致力於「審理」與「判決」工作。

二、法官助理是法官人選的培養和儲蓄基地,為選任法官提供人才儲備。

三、本院根據各審判業務庭法官數量按1:1的比例配備法官助理;工作業務量大的審判業務庭,本院視具體情況加配1—2名法官助理,完成綜合性事務。

D. 個人宣布破產後有什麼後果

(一)對「個人破產」中「個人」的理解 「個人破產」中「個人」應如何理解,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主張個人即自然人,個人破產也即是自然人破產;另一種則主張個人破產中的個人並非嚴格的法律術語,其范圍不僅寬於公民,而且也大於《民法通則》第二章所規定的兩戶一夥,這一觀點認為,個人破產就其本質是指所有法律上或實質承擔無限責任的經濟實體和自然人的破產,包括普通合夥破產、隱名合夥破產、自然人破產、個體工商戶破產及遺產破產等類型。事實上,這種意義上個人破產也就是除法人破產之外的其他民事主體的破產。但,本人認為,個人破產應包括自然人和個體工商戶及同等主體,而不應包括商事合夥。 按照國內外學者對各國破產立法和判例依破產主體不同而進行的分類,我國破產法在破產主體適用上無疑是另類,即破產主體的范圍既不是義大利式的「商人破產主義」,亦非英美的「一般破產主義」,而是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法人破產主義」。「企業法人破產主義」為何物?這必須藉助其他兩種主義來說明。「商人破產主義」認為,破產法僅適用於商事主體,凡商人遇有喪失支付能力、不能支付到期債務又無計可施時,可以破產實現債權受償的最大化及債務人受債務困繞的最小化:「一般破產主義」則承認一切民事主體均有破產能力,不論自然人或法人、商人或非商人,只要有破產條件存在,都可申請破產。 我國破產法與上述兩者都不同,盡管新破產法擴大了破產法的適用范圍,但目前新破產法並未規定個人破產,也就是說,目前中國自然人不能不破產。 美國的個人、已婚的家庭或個體營業戶,依靠工資收入維持生活,欠債總數在25萬美元以下,可以使用此種破產方法。在這種情況下,申請人可以向法院提交還款計劃,並向法院提交一定數額的錢款,由法院指定的管理人分期分批地歸還其債務。在這種情況下,申請人可以用較長的時間,來歸還他們所欠的債務。這是一種在美國較產常見的破產方法。 在我國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有重要意義 首先,個人消費信貸業務飛速發展,政府有責任提醒公眾注意個人破產的風險。 自1999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發出《關於開展個人消費信貸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個人消費信貸業務加速發展。據香港金融管理局2005年3月的報告(《亞洲區的個人信貸增長情況》),我國個人信貸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已經由1999年的1.7%,2000的4.8%,發展到2001的7.14%。截至2004年6月,個人信貸組成項目中,住房按揭貸款佔83%,信用卡佔6.4%,其他佔10.6%。個人信貸總額占各類貸款總額的百分比由1999年的1.5%,發展到2000年的4.3%,2001年的6.2%,2002年的8%,2003年更達到10%。 個人信貸的強勁增長,雖然能促進消費,使金融機構增加盈利,但也蘊含著新的風險,有可能影響金融及宏觀經濟的穩定。香港的經驗表明,當信用卡壞賬率由1998年底的4.1%升至2002年9月的高位14.6%時,破產申請的數量也相應地由1998年的每季不足1000宗猛升至2002年的每季約7000宗。由此可見,過度信貸極有可能造成個人財務危機。 我國近幾年一直鼓勵借貸消費,住房、汽車、教育、個人消費貸款已成為各商業銀行的主流業務。民間有輿論認為,如果建立個人破產制度,是政府把本應由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給了消費者。因為信貸消費的充分發展乃是政府出於拉動內需的需要,傳媒在政府示意下「過度」宣揚超前消費、借貸消費,但是如果因過度借貸而出現惡果,卻要由消費者來承擔個人破產的風險,這實在是政府之過,而非老百姓之過。撇開正確與否不說,此言論的出現已經說明政府提醒公眾注意個人破產風險應是當務之急。 其次,個人破產制度可以防止社會動盪、金融危機,尤其是提醒年輕一代理性消費。 美聯儲每年都很關注兩個基本數據,收入的40%以上用於償還債務的家庭數量,以及那些逾60天沒有償還債務的家庭數量。如果這兩個數字過高,則往往預示著金融危機的出現。 過度負債消費,除了個人走向破產邊緣,昔日優良的銀行消費信貸資產也將演變成呆賬、壞賬,房地產、汽車等行業會因過度提前消費而出現衰退,進而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和經濟蕭條,並不可避免地伴隨著社會動盪。 現在,家庭、個人也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經濟主體,以個人名義理財變得相當普遍。在我國,一個勞動者有勞動能力的年限不過是三四十年,可是住房按揭貸款的最長年限是三十年,首付最少的只有兩成。這三四十年中,子女出生、教育支出、疾病、意外傷害、父母不測都需要大筆開支,通貨膨脹、利率上升及失業風險無處不在,可現在的年輕人,似乎很少考慮到這些。 新興名詞「城市負翁」、「負資產階級」的出現,充分說明了超前消費可能帶來的個人破產風險。建立個人破產制度,無疑將給熱衷於狂熱超前消費的年輕一代一個警告。 再次,個人破產法的缺位是「執行難」的主因之一,個人破產制度的建立可以使「私力救濟」變成「公力救濟」 盡管這些年來我國沒有個人破產的概念,但是個人破產事實上大量存在,有些「執行難」的案件其實已經無法執行。來自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庭的消息稱,我國法院一年審理民商事案件約有500萬件,其中有財產給付內容的案件大約有450萬件。1993年,當事人自動履行的比例佔了70%,需要法院強制執行的比例只有30%,但在十年之後的2003年,需要法院強制執行的比例上升到了52%,當事人自動履行的比例只佔48%。如果按照這樣的比例變化繼續下去,再過十年,可能有70%的案件需要法院強制執行。 在我國,由於個人破產法的缺失,在債務人無力償債的情形下,債務人本人不能申請破產,債權人也無法申請債務人的破產,實質上對二者的利益都造成損害。一方面助長了違法者的囂張,另一方面也使得社會公眾對司法權威越來越沒有信心。債權人因為沒有公力救濟的途徑,轉而轉向私力救濟,如討債、綁架、拘禁、毆打債務人等等。各國的個人破產法中普遍規定,一個債務人如已被批准破產,債權人就只能通過債權人聯合會等方式來解決債權,法律禁止債權人單獨發起討債程序,從而限制了私力救濟對債務人的傷害。 最後,個人破產法給破產者以重振旗鼓的機會,是人性化的設計,也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破產法缺位有一個可怕後果,那就是已經破產的債務人很可能一輩子都沒有翻身的機會。只要他創造出任何一點點財富,債權人都有權拿走,這個還款期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如果是巨額債務,債務人可能終身都要還債,永遠無法獲得新生。但是如果對於完全破產的債務人不能給予免除債務的期限,不能保留他的自由財產,或者用於企業發展的基本資源,將債務人永遠釘在恥辱架上,對社會發展又有什麼好處呢?沒有誰願意破產,做社會的失敗者。既然已經失敗,應當寬容地給他翻身的機會,當然前提是他必須承擔一定的責任。 破產制度發展到現代,原來不利於債務人的三大制度:破產有罪主義、破產懲戒主義和破產不免責主義已經被破產無罪主義、破產不懲戒主義和破產免責主義所取代。自願破產制度、自由破產制度和破產免責制度是個人破產制度中的核心。目前世界各國的個人破產法都給了債務人復甦經濟的機會,破產免責主義使得債務人能夠從負債累累中逃脫開來重振旗鼓,自由財產制度使得債務人可以保留生活的必需品,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債務人生活的保障,也是人性化的設計,是社會文明的體現。 更多破產法資源請登陸中國破產法網: http://www.chinain

E. 法官助理制度在我國是什麼時候開始實行的

最高人民法院在1999年頒布的《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綱要》中明確提出,「高級人民法院可以對法官配備法官助理和取消助理審判員工作進行試點,摸索經驗。」

熱點內容
黑龍江省供熱報停條例 發布:2025-08-15 09:33:54 瀏覽:955
浙江師范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15 09:25:22 瀏覽:937
紹興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08-15 09:25:12 瀏覽:304
2015注冊會計師經濟法答案 發布:2025-08-15 09:25:12 瀏覽:98
一帶一路法治地圖 發布:2025-08-15 09:22:18 瀏覽:719
校園法治漫畫 發布:2025-08-15 09:19:55 瀏覽:478
李佳行政法課 發布:2025-08-15 09:08:27 瀏覽:324
用行政法分析案例做ppt 發布:2025-08-15 09:06:36 瀏覽:861
河北省司法廳冀東分局 發布:2025-08-15 08:44:03 瀏覽:35
體現民事訴訟法的案例 發布:2025-08-15 08:43:11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