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庭路法官

法庭路法官

發布時間: 2025-08-23 05:44:30

Ⅰ 法庭上法官怎麼判斷哪方勝訴

在民事事訴訟中,所謂的勝訴就是說一方當事人得到了有利於自己的判決。

如果法院專的判決支持了原屬告的訴訟請求,那麼就是原告勝訴,如果法院的判決不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那麼就是被告勝訴。

對於當事人或者律師來說,追求勝訴,使判決結果盡可能符合自己的預期,是一個合理的目標,但是影響民事訴訟結果的變數很多,當事人,律師往往難以完全如願。並不是說哪一方的律師在法庭辯論中占據了上風,他就勝訴了。

在訴訟中,要精準分析各種法律關系,檢索相關的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以及判決的案例。要充分的利用其中責任分配的原則,評估雙方的舉證責任。

要對各種物證,書證,鑒定意見,證人證言等給予積極有效的回應。代理意見應該邏輯排序嚴謹,條理分明。

總結起來勝訴的關鍵還是在於學會保存證據,收集證據,因為打官司就是打證據,這句話大多數人都知道,但是未必做得到

Ⅱ 法庭里坐的一排法官都叫什麼 出庭審判時台上坐著什麼人

普通程序的法庭是三個法官,中間那個叫審判長,其他兩位是審判員,也可能是人民陪審員。在做筆錄的是書記員。
簡易程序的法庭就只有一個審判員,和書記員。

一、開庭審理的程序

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開庭審理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庭審准備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准備。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迴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當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核對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負責人的姓名、職務。

對於訴訟代理人應當查明其代理資格和代理許可權。核對完畢由審判長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 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二)法庭調查

法庭調查的主要任務是,審判人員在法庭上全面調查案件事實,審查和核實各種證據,為正確認定案件事實和適用法律奠定基礎。依照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訴證據若干規定》,法庭調查主要包括兩個內容:一是當事人陳述;二是出示證據和質證。

1、當事人陳述

2、出示證據和質證

(三)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是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在合議庭的主持下,根據法庭調查階段查明的事實和證據,闡明自己的觀點和意見,相互進行言詞辯駁的訴訟活動。

法庭辯論是辯 論原則最生動和最集中的體現。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針對法庭調查階段審核的事實和證據,圍繞案件爭執焦點,互相進行口頭辯論,爭取合議庭作出有利於自己的 裁判。同時,通過辯論,審判人員能夠掌握案件的關鍵所在,有助於查清案件事實,分清是非責任。

(四)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

這是開庭審理的最後階段,是合議庭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和證據,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確責任,作出判決並宣告判決結果,從而解決當事人之間民事爭議的階段。

二、法庭筆錄

法庭筆錄是書記員對開庭審理活動的記錄。製作法庭筆錄,應當按照開庭審理各個階段的順序客觀、真實、全面地記載庭審的全部過程,由合議庭成員和書記員簽名。

法庭筆錄由書記員宣讀,也可以告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當庭或者在5日內閱讀。法庭筆錄經宣讀或閱讀,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認為記錄無誤的,應當 在筆錄上簽名或蓋章;拒絕簽名、蓋章的,記明情況附卷;認為對自己的陳述記錄有遺漏或者差錯,申請補正的,允許在筆錄後面或者另頁補正。

三、審結期限
《民事訴訟法》第135條對普通程序的審結期限作了如下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6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 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由於民事訴訟法對需要再次延長而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的期限沒有明確,因而,從 理論上講,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沒有最長的期限。2000年9月起施行的最高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彌補了這一立法缺陷。

根據這一司法解釋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10日前向本院院長提出申請,經本院 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延長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屆滿10日前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再延長3個月。

(2)法庭路法官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階段,是當事人行使訴權進行訴訟活動和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審判活動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對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1、開庭審理能夠確保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通過開庭審理,審判人員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民事案件的事實進行客觀的認定,對證據進行全面的審核,分清是非責任,對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從而實現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

2、有利於對審判活動的有效監督。開庭審理將案件的審理過程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加了審判活動的透明度,有利於保證案件處理的公正性。

3、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民事訴訟法對開庭審理中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規定,開庭審理有利於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自覺履行訴訟義務,保證庭審活動的順利進行,最終保護了當事人的民事實體權利。

4、有利於充分發揮開庭審理的教育作用,擴大法制宣傳效果。


熱點內容
法官想退額 發布:2025-08-23 08:59:38 瀏覽:591
縣級政府行政法規嗎 發布:2025-08-23 08:44:31 瀏覽:881
律師商務照 發布:2025-08-23 08:32:08 瀏覽:506
闡述畜牧獸醫行政法的組成 發布:2025-08-23 08:30:41 瀏覽:158
雲南省法律援助第七條 發布:2025-08-23 08:30:34 瀏覽:715
十幾歲能承擔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3 08:29:54 瀏覽:17
組織的規章條例越多 發布:2025-08-23 08:29:14 瀏覽:568
依法治國人民當家做主 發布:2025-08-23 08:29:12 瀏覽:34
河北大學政法學院幾本 發布:2025-08-23 08:24:38 瀏覽:575
商法分論 發布:2025-08-23 08:24:37 瀏覽: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