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立案工作
⑴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職責
法律分析:1、對最高人民法院辦理的各類案件進行立案。
2、審查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各類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審查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再審改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認為申訴無理的,予以駁回;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審查處理。
3、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少數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處理。
4、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有關庭(辦)處理。
5、處理非訴來信、采訪。
6、審理管轄爭議案件。
7、處理司法救助申請事宜。
8、對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審限流程管理。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
第三條 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任務,是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案件。
第七條 立案工作的范圍:
(一)審查民事、經濟糾紛、行政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審查刑事自訴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駁回;對刑事公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二)對下級人民法院移送的刑事、民事、經濟糾紛、行政上訴案件和人民檢察院對第一審刑事判決、裁定提出的抗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三)對本院決定再審、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再審和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四)負責應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五)計算並通知原告、上訴人預交案件受理費。
⑵ 法院收到案子多久立案
法院收到案子後,立案的時間通常取決於多個因素,包括案件的性質、法院的繁忙程度以及法律程序的要求等,但一般會在一定期限內完成立案。以下是對這一問題的詳細解答:
普通民事、行政案件:
- 法院在收到起訴狀或申請書後,如果材料齊全且符合立案條件,一般會在7日內立案。
- 對於不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法院會在7日內作出不予立案的裁定,並告知當事人不予立案的理由。
刑事案件:
- 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法院會在收到起訴書(一式八份,每增加一名被告人,增加起訴書五份)和案卷、證據後,一般會在一個月內審查完畢並決定是否立案。
- 對於重大、復雜的案件,經檢察長批准,可以延長十五日。
- 對於改變管轄的案件,法院應從改變後的人民檢察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查起訴期限。
特殊情況:
- 如果案件材料不齊全或需要補充調查,法院可能會要求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補正或補充材料,立案時間可能會相應延長。
-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法院工作繁忙、案件量大等,立案時間也可能會有所延遲,但法院會盡力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立案工作。
立案後的通知:
- 一旦案件立案,法院會向當事人發送立案通知書,告知案件已經立案並安排後續的審理程序。
綜上所述,法院收到案子後的立案時間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無論如何,法院都會盡力在規定期限內完成立案工作,並確保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得到保障。
⑶ 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的范圍
法律分析: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工作的范圍:
1、審查民事、經濟糾紛、行政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審查刑事自訴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駁回;對刑事公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2、對下級人民法院移送的刑事、民事、經濟糾紛、行政上訴案件和人民檢察院對第一審刑事判決、裁定提出的抗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3、對本院決定再審、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再審和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的案件進行立案登記;
4、負責應由人民法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5、計算並通知原告、上訴人預交案件受理費。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暫行規定》第三條 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任務,是保障當事人依法行使訴訟權利,保證人民法院正確、及時審理案件。
⑷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職責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職責:
1、審查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2、進行立案登記;
3、審查立案;
4、申請再審案件,並決定是否再審立案;
5、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立案是一個法律術語,是指公安、司法機關及行政執法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自首以及自訴人起訴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轄范圍進行審查後,決定將其作為案件進行偵查或者審判的一種訴訟活動。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起訴書正文應寫明請求事項和起訴事實、理由,尾部須署名或蓋公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二條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對於報案、控告、舉報和自首的材料,應當按照管轄范圍,迅速進行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應當立案;認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犯罪事實顯著輕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責任的時候,不予立案,並且將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請復議。
立案流程
立案的流程有:
1、當事人或有關人士報案;
2、公安機關受理報案;
3、公安機關審查;
4、凡符合立案條件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的批准,予以立案。凡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不予立案。民事案件,立案需首先向法院遞交民事訴訟狀、身份證明及相應的證據,訴狀內容要有具體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明確的被告,屬於該法院管轄。
⑸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職責
【法律分析】
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民事糾紛、行政案件的起訴,決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執行案件的申請,決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對應由本院受理的刑事公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對應由本院受理的各類上訴(抗訴)案件審查立案;審查應由本院受理的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並決定是否再審立案;對本院決定再審、上級法院指令再審和抗訴案件進行立案登記;負責應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八條 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刑事、民事、行政訴訟以及國家賠償等案件;
(二)依法辦理引渡、司法協助等案件;
(三)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法官在職權范圍內對所辦理的案件負責。
第九條 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第十條 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維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對履行職責中知悉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七)通過依法辦理案件以案釋法,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推進法治社會建設;
(八)法律規定的其他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