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張英全法官

張英全法官

發布時間: 2025-09-01 18:10:23

A. 張凡判多少年

張凡獲無期徒刑。

具體案例:
受害者張英(化名)的父母張仁儉、湯玉娥等待了421天。對於判決結果,他們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沒有判他(張凡)死刑,幾年後放出來,我們會在國內繼續提起訴訟,判決結果出來後,我也會積極上訴。」丈夫曾購買大額保單

2018年12月11日,天津警方對張凡涉嫌保險詐騙立案偵查。

同年12月26日,根據證人口供記錄和相關證據,泰國警方以泰國刑法第289(4、5)條蓄意謀殺、殘忍傷害他人致死罪狀正式控告該案嫌疑犯張凡,泰國刑法289條為死刑判決。

2019年1月24日,普吉府檢察院正式向普吉府法院指控犯罪嫌疑人張凡觸犯泰國法律,要求判處死刑。

2019年7月5日至12日,泰國普吉府法院首次開庭審理本案。

在7月5日的庭審中,檢方向法官提交了3份新證據,其中包括天津警方提供的受張梵谷額打賞網紅女主播的口供,該網紅主播稱,張凡共累計給她打賞40餘萬元。二輪庭審第6次和第7次庭審過程中,張英父母先後出庭,對張凡騙保以及天津警方提交的證據作證。庭審中,張凡對中國警方移交的證據全部予以否認,稱是因遇害者家屬對自己懷恨在心而偽造證據。

在8月13日的庭審中,張凡交代了「犯罪經過」,並稱殺害張英系因二人發生爭執,在泳池內打架造成溺水死亡,否認自己是圖謀騙取保險賠償而蓄意謀殺。

9月3日,在第9次庭審上,張凡全盤否定了包括警方口供記錄、保單等證據的真實性等。

11月8日,第10次庭審,原定當庭宣判,後因案情重大被延期至12月24日。

張仁儉夫妻的泰方代理律師助理章紅媛告訴記者,在法庭上,張仁儉夫妻與張凡交流的機會很少,大部分時候張凡都一言不發,張仁儉曾舉著女兒的相片質問張凡,是否還記得當初他對張英做出的相伴一生的承諾,但是張凡一直非常冷淡。

B. 當你遇見奇葩的鄰居時應該怎麼辦

遇到奇葩的鄰居怎麼辦?

1、要冷靜地分析問題

要先冷靜分析問題,對方到底做什麼了,讓你感覺不舒服,可以把鄰居的問題寫在本子或者用其他方式記下來,這樣到發生矛盾時,也有理可說,有事可說,不要讓鄰居覺得你在冤枉他,故意找他問題。一定要冷靜分析問題,不可以義氣用事,以錯制錯,要先想好解決問題的方法。

2、退一步海闊天空

如果問題不大,就多多包容,退一步海闊天空。清代禮部尚書張英世家人和鄰居發生矛盾,但他並有斤斤計較而是告訴家人把圍牆挪進三尺,而鄰居看到張家人的大度和氣魄,也讓出三尺,於是就有了那條至傳頌的「六尺巷」。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別說是鄰居之間,就是父母兒女之間也可能出現矛盾,遇到事的時候,也許退一步就會海闊天空。

3、打電話給物業或居委會

如果你住在一個公寓樓,是時候讓物業或居委會介入了。打電話給他們,並解釋你的鄰居是如何在你的生活空間擾亂治安的。讓他們作為中間人協調矛盾,畢竟只有兩人的話,如果問題一直擱置,很有可能吵起來或者打起來。

4、跟其他鄰居形成聯盟

如果一個問題影響到了你,沒准它也同時影響到了別人。與其他鄰居交談,看看他們是不是願意就這個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人多力量大,一組人而不是一個人出面可能更容易讓對方改變。這並不意味著你和你的鄰居應該去對壞鄰居的房子或公寓搞破壞——這可能會讓場面失控,使鄰居感覺受到了威脅。相反,寫一個紙條,讓每個人簽字,或者寫一個群組郵件,加入所有人。如果是面對面的交鋒,可以邀請大家到你的房子或院子,同時邀請你的壞鄰居。在討論期間,每個人都發言,表達希望看到怎麼樣的解決辦法。

5、如果矛盾升級,你可以報警。

讓警方介入是另一種強迫你鄰居改變行為的方法。如果你發現他們違反法律,你可以叫警察來解決這個問題,這樣你就不用介入了。對於已經失控的情況在採取這種方法,畢竟不要用緊急處理辦法來應對小的鄰里矛盾。比如如果問題來自吵鬧的音樂,撥打非緊急報警電話。對於雜亂的院子,告知房主協會(如適用)或城市公害防治人員。大多數城市都有公害防治或執行人員負責維護業主的權益。

6、實在解決不了,就採取法律行動

一旦你已經確定他的確破壞了一項法律,並且你已經收集了一些證據來證明這一點,讓他知道你打算採取法律行動。你不需要透露細節——只是告訴他們,你打算拿這個去進行維權。他可能不希望捲入法律問題,因此告訴他你會起訴也可能會讓他有所改變。

C. 最新關於動拆遷的法律書籍

房屋拆遷法律圖書專題·法律司法解釋指導案例精編.15(房屋拆遷、征地安置補償)/中國法制社編(2011-11-8)
·房屋拆遷與征地補償法律政策熱點問答/法律政策熱點問題叢書/馬曉萍編著(2011-9-6)
·土地使用權提前收回制度研究;以城市房屋拆遷為視角/張豪著(2011-7-5)
·步步為贏打房屋拆遷官司/步步為贏打官司/王茂昌陳生桂編著(2011-6-16)
·常見房屋拆遷糾紛法官解答/法官說案/張英周編著 (2010-11-19)
·房屋拆遷糾紛錦囊(第3版)/生活法律指南叢書/本社編寫組編著 (2010-10-8)
·房屋拆遷以案說法實用指南/私人律師叢書/楊再明 (2010-7-11)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配套規定(第4版).43/法律及其配套規定叢書/本書編寫組編 (2010-7-4)
·中國房屋拆遷政策與法律實用應用工具箱.8/本書編委會編 (2010-5-22)
·房屋拆遷、征地補償糾紛咨詢(修訂版).6/中國法律咨詢書系/趙建高著 (2010-5-17)
·房屋拆遷法律問題研究/民商法論叢/崔建遠主編 (2010-4-2)
·房屋拆遷新熱點解析/孫事龍編著 (2010-3-11)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配套規定(註解版)24/法規中心編 (2009-10-26)
·農村征地拆遷糾紛處理實務/房屋拆遷實務指導叢書.5/王才亮著 (2009-9-13)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案例應用版.19/中國法制出版社編 (2009-8-10)
·房屋拆遷、征地補償糾紛咨詢/中國法律咨詢書系.6/趙建高著 (2009-8-7)
·房屋拆遷糾紛律師在線答疑(含土地徵收)/點擊民生熱點法律問題叢書/朱壽全主編 (2009-7-13)
·房屋拆遷、征地補償看圖一點通/看圖學法/法制辦公室編 (2009-6-22)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注釋本.17/法規中心編 (2009-6-14)
·城市房屋拆遷法律規制研究/沈開舉主編 (2009-5-27)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案例解讀本.20/法規中心編 (2009-5-4)
·法律法規司法解釋公報案例精編10.房屋拆遷補償/法制辦公室編 (2009-2-25)
·房屋拆遷索賠指南8(新索賠指南叢書)/張國平等編著 (2009-1-5)
·最新房屋拆遷法律政策全書(2009年版)/法制辦公室編 (2008-12-28)
·房屋拆遷具體法規政策解析/本書編寫組編寫 (2008-12-2)
·用證據說話:房屋拆遷、征地補償官司證據指導(打官司證據指導叢書/王建賓,楊曉玲著 (2008-10-24)
·中國城市房屋拆遷程序研究/王宏 (2008-10-21)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註解與配套(23)/國務院法制辦公室 (2008-10-12)
·房屋拆遷必備法律手冊6(注釋版)/本書編寫組 (2008-8-20)
·房屋拆遷 安置實務問答與案例精析(新版法律直通車12)/梅新和 (2008-6-24)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新解讀(法律法規新解讀18)/法制社編 (2008-5-14)
·房屋拆遷糾紛錦囊(第2版)(生活法律指針叢書)/白慧林 (2008-4-30)
·拆遷、征地與新農村建設法律指南(房屋拆遷實務指導叢書6)/暢斌 (2008-4-21)
·集體土地房屋拆遷補償(中國房地產研究叢書)/上海社會科學院房地產業研究中心 (2007-11-28)
·房屋拆遷.征地補償全程操作/楊曉玲 (2007-10-1)
·房屋拆遷安置操作實務(房地產操作實務指導叢書)/梅新和 (2007-9-4)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手冊(法律掌中寶系列)/法律出版社法規中 (2007-5-16)
·房屋拆遷典型案例與點評(房屋拆遷實務指導叢書7)/王才亮編著 (2007-4-11)
·房屋拆遷糾紛錦囊(生活法律指針叢書)/白慧林著 (2007-2-12)
·土地徵收與房屋拆遷(房地產法實用叢書)/胡信彪主編 (2007-1-23)
·業主維權手冊:購房、物業管理、房屋拆遷300問/劉昌兵 陳龍海著 (2006-12-23)
·拆遷.征地與新農村建設法律指南(房屋拆遷實務指導叢書)/暢斌編著 (2006-12-19)
·最新房屋拆遷法律政策全書/中國法制出版社編 (2006-12-5)
·房屋拆遷糾紛維權必備(維權必備叢書)/ (2006-11-9)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注釋本)/(2006-9-17)
·房屋拆遷維權妙計(維權妙計叢書)/ (2006-8-29)
·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實用版)/(2006-7-18)
·應用型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應用型法律法規叢書)/(2006-7-4)
·房屋拆

D. 九頭鳥問題

九頭鳥,是傳說中的怪鳥,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神鳥。又稱九鳳、鬼車、鬼鳥、姑獲鳥。《山海經》中的〈大荒北經〉有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九鳳本是楚人所崇拜的九頭神鳥,人面鳥身有九首的九鳳,是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半人半鳥的圖騰形象。如果要給楚文化以一種形象的象徵標志,恐怕沒有比「九頭鳥」更合適的了。「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難道還有比這句俗語更形象,更為人們所熟知和接受的嗎?然而,九頭鳥究竟是何物?它與湖北佬有著什麼特殊關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著怎樣的深層文化內涵?這些不僅會挑逗起我們的強烈好奇心,而且對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著重要的價值。

九頭鳥 - 詳細信息
由於人們對「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一則流行諺語的褒貶不一,理解各異,近年在《湖北日報》副刊上又有好如果要給楚文化以一種形象的象徵標志,恐怕沒有比「九頭鳥」更合適的了。「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難道還有比這句俗語更形象,更為人們所熟知和接受的嗎?然而,九頭鳥究竟是何物?它與湖北佬有著什麼特殊關系?在它那神奇的形象下包含著怎樣的深層文化內涵?這些不僅會挑逗起我們的強烈好奇心,而且對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楚文化的特殊性格,有著重要的價值。

九頭鳥 - 詳細信息
由於人們對「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一則流行
從鳥神到鳥
《山海經》中的九鳳,是一個鳥神或神鳥無疑。然而,此後,九鳳卻從中國文獻上神秘地消失了,取而代之出現的種種冠以其它名稱的九頭鳥,不僅完全喪失了神性,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每況愈下,成了一個道道地地的鳥怪。
從漢末至唐宋,古文獻中的「九頭鳥」有著種種不同的稱呼,主要的是:
九頭鳥之別稱
「九頭鳥」一名,最早見於《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
齊後園有九頭鳥見,……
然而九頭鳥之別稱,古籍中甚為繁夥。《正字通》雲:
鶬鸆,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 ……
《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白澤圖》謂之蒼鸆,《帝鵠書》謂之逆鶬。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
鬼車,俗稱九頭鳥,……
以上所見,就有「鶬鸆」、「逆鶬」、「鬼車鳥」、「鬼車」等等異名。由這些異名再加考索,則又會發現很多其他名稱。如「鶬鸆」,是一種鳥名,但是在晉郭璞的《江賦》里,就有一種「奇鶬九頭」,這種「奇鶬」也就是九頭鳥。我們從下面的文章里將可以看出九頭鳥的其他很多異名別稱。
基本特徵
1、「九頭」還是「十頭」?
九頭鳥的最基本特徵就是有九個頭。但是關於這九個頭,也有多種不同的說法。有些人說它本來有十個頭。如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一首為犬所噬。
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 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咎。……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
明楊慎《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餘九首。
又有些人說它原本只有九個頭,其中一個頭受傷滴血永不癒合。如前引《三國典略》:
齊後園有九頭鳥見,……九頭皆鳴。
又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 鬼車,……或雲九首,曾為犬嚙其一,常滴血。
以上傳說中,以《齊東野語》所記的那個「十脰(脖子)九頭」的模樣最為嚇人,試想九個鳥頭之外,還有一個鳥脖子在那裡流滴鮮血,那多麼可怕?
其他外貌特徵
「色赤,似鴨。」(《三國典略》)
「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正字通》)案:「鵂鶹」今名貓頭鷹。晉張華《博物志》佚文:「鵂鶹鳥,一名鴟鵂,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
「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婦人。」(《酉陽雜俎•羽篇》、《玄中記》)
「身圓如箕,十脰環簇……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齊東野語》)
「其狀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
滴血為災
「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古小說鉤沈》引《玄中記》)
「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酉陽雜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嶺表錄異》卷中)
「血滴人家為災咎。」(《齊東野語》卷十九)
晝伏夜出,鳴聲丑惡難聽
「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鳥度。」(《荊楚歲時記》)
九頭鳥
「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表錄異》卷中)
「晝盲夜了。」(《正字通》)
「夜飛晝隱。」(《酉陽雜俎•羽篇》)
「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 (《酉陽雜俎•羽篇》)
「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 (《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
滴血或落毛,危害小兒
「是鳥多落塵於兒衣中,則令兒病。」(《水經注•江水》)
「毛落衣中,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酉陽雜俎•羽篇》)
「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玄中記》)
「見小兒衣,落毛其上,兒必病。」(《猗覺寮雜記》卷下)
其他特徵
「愛入人家爍人魂氣。」(《嶺表錄異》卷中)
「見火光輒墮。」(《正字通》)
關於九頭鳥的特徵,宋梅堯臣《古風》一詩說得比較詳細,今錄如下:
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屬,彎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投。
自從狗嚙一首落,斷頭至今清血流。
邇來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鵂鶹。
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輒驚墮。
有時餘血下點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間關於九頭鳥之禁忌
由於九頭鳥是一種凶鳥,民間對它畏懼有加,於是有種種對它的禁忌和防禦它的辦法。
1、禁忌
「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水經注•江水》)
「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酉陽雜俎•羽篇》)
「小兒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記》)
2、禳解及驅除
「故聞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澤國。」(《齊東野語》卷十九)
「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引小說)
「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荊楚歲時記》)
九頭鳥 - 傳說來源
九頭鳥的傳說起源甚早,傳播極廣,在久遠的傳播之中,各時代各地區差異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難。從現存古籍文獻中,我們找到幾個起源。
起源於「九尾鳥」
《廣韻》:「鶬鴰,《韓詩》雲:孔子渡江,見之異,眾莫能名。孔子嘗聞河上人歌曰:『鴰兮鶬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長兮。』」
這種「一身九尾」的鳥,曾經被孔子看到過,當時已經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覺得它非常怪異。後來有人將它叫做「鶬鴰」,也就是貓頭鷹一類的鳥類。九頭鳥也許就是從九尾鳥演變而成的一種傳說凶鳥。
起源於天帝游女的傳說
《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姑獲鳥夜飛晝藏,蓋鬼神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隱飛。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以為子。今時小兒之衣不欲夜露者,為此物愛以血點其衣為志,即取小兒也。故世人名為鬼鳥,荊州為多。昔豫章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去就毛衣,衣之飛去。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以衣迎三女,三女兒得衣亦飛去。今謂之鬼車。
這是最早的關於仙女下凡的傳說故事。仙女下凡之後,穿著毛衣是鳥,脫下毛衣是女。她在與豫章男子結婚生女後,回到天上,後來又把三個女兒都接走了。所謂「鳥無子,喜取人子養之」,指她飛回天上未接女兒時,再到凡間來尋找女兒。為了防止她把別人家的小兒當成自己的女兒接走,於是民間形成了這種對它的禁忌。這個傳說一直延續下來,各個時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如:
《搜神記》卷十四: 豫章新豫縣男子,見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鳥。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諸鳥。諸鳥各飛雲,一鳥獨不得去,男子取以為婦。生三女。其母後使女問父,知衣在積稻下,得之,衣而飛去。後復以迎三女,女亦得飛去。
《水經注•江水》: 陽新縣地多女鳥。《玄中記》曰,陽新男子,於水次得之,遂與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間養兒,不露其衣,言是鳥多落塵於兒衣中,則令兒病。故亦謂之夜飛游女矣。
《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搜神記〉》略雲: 昔有田昆侖者,家貧未娶。禾熟時見三女於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飛去,昆侖攫得小者天衣,遂挾以為妻,攜回見母。經年產子,名曰田章。昆侖被點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屢經懇求,母不忍拂其意,即發藏畀之。女著衣便騰空上天而去,雖母哀號,不之顧也。然終念兒子,乃與二姊復下凡游戲,冀見其兒。其時田章五歲,受董仲先生教來覓母。三女遂將天衣共乘小兒上天。天公憐憫外甥,遂教其方術伎能。經四五日,兒年已十五矣。天公即與以文書八卷,令其下凡。兒三才俱曉,天子聞知,即召為宰相。後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起源於「女岐」
《楚辭•天問》:「女岐無合,夫焉取九子?」
王逸註:「女岐,神女,無夫而生九子也。」
丁晏箋:「女岐,或稱九子母。」
這是古代楚國關於神女女岐的傳說。從女岐無合(無夫)而生了九個兒子,那麼她九個兒子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是「取之於人」,於是民間就有對她的禁忌,認為她會時常下凡來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變成「九頭」之說,後又與「天帝游女」或姑獲鳥等傳說糅和流傳,形成九頭鳥的傳說。
產婦所化的厲鬼
這個起源說法僅見於《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作為一個流傳久遠的傳說,九頭鳥傳說肯定是一個多源而又分派的傳說故事,要完全弄清它的源頭和流變,尚須進一步的考證。

九頭鳥

有關資料
1、《楚辭•天問》: 見前引 。
2、《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三國典略》:齊後園有九頭鳥見,色赤,似鴨,而九頭皆鳴。
3、《文選》晉郭景純(璞)《江賦》: 若乃龍鯉一角,奇鶬九頭。
4、張華《博物志》佚文: 鵂鶹鳥,一名鴟鵂,晝目無所見,夜則至明。
5、魯迅《古小說鉤沈》輯《玄中記》: 見前引 。
6、晉干寶《搜神記》卷十四: 見前引。
7、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 見前引。
8、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 正月夜多鬼鳥度,家家槌床打戶,捩狗耳,滅燈燭以禳之。
9、《廣韻•鶬鴰》: 見前引 。
10、《敦煌變文集•句道興〈搜神記〉》 :見前引 。
11、《正字通》: 鶬鸆,一名鬼車鳥,一名九頭鳥,狀如鵂鶹,大者翼廣丈許,晝盲夜了,見火光輒墮。
12、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卷十六《羽》: 夜行游女,一曰天帝女,一名釣星,夜飛晝隱,如鬼神,衣毛為飛鳥,脫毛為婦人,無子,喜取人子,胸前有乳。凡人飴小兒,不可露處,小兒衣亦不可露曬,毛落衣中,為鳥祟,或以血點其衣為志。或言產死者所化。
13、又: 鬼車鳥,相傳此鳥昔有十首,能收人魂,一首為犬所噬。秦中天陰,有時有聲,聲如力車鳴,或言是水雞過也。……《白澤圖》謂之蒼鸆,《帝鵠書》謂之逆鶬。
14、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中雲: 鬼車,春夏之間,稍遇陰晦,則飛鳴而過。嶺外尤多。愛入人家爍人魂氣。或雲九首,曾為犬嚙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則有凶咎。
15、宋梅堯臣《古風》詩:見前引 。
16、宋周密《齊東野語》卷十九: 鬼車,俗稱九頭鳥,……世傳此鳥昔有十首,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為災咎。故聞者,必叱犬滅燈,以速其過澤國。……身圓如箕,十脰環簇,其九有頭,其一獨無而鮮血點滴,如世所傳。每脰各生兩翅。當飛時十八翼,霍霍競進,不相為用,至有爭拗折傷者。
17、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卷下: 嶺外有蟲名暗夜,見小兒衣,落毛其上,兒必病。其狀如大蝴蝶。
18、明楊慎《楊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車》條:周公居東周,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餘九首。
為什麼稱湖北人是「九頭鳥」?
楚民族是一個崇拜龍鳳的民族。楚人的祖先祝融就是鳳鳥的化身。《白虎通,五竹篇》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鸞便是鳳。故楚人對鳳總存在著一種深厚的感情。他們尤其喜歡以鳳喻人。傳說楚莊王剛剛即位時,整天尋歡作樂不問國事。伍舉便進諫問:「有鳥在於阜,三年不蜚不鳴是何鳥也?」庄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鳴,蜚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伍舉以鳥喻庄王,庄王也以鳥自喻。這鳥飛能沖天,自然便聯想起楚人所景仰的那大得「不知其幾千里」,「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的大鵬。「鵬者,鳳也」。其鳳後觀有一頭,上看有一頭藏於身下,前看仰首觀雲。在古人的觀念中,鳳是一種神鳥。《山海經》說:「火荒之中------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名曰九鳳。鳳鳥飛騰,繼之以日夜」,「鳳翼其承旌兮,高翱翔之翼翼」,「三鳳其展鳴,驚天地,泣鬼神兮」, 三鳳九頭,「其志大兮,其慧遠兮。」古時楚國轄湖北、湖南兩地。自古英才輩出,而荊楚之地,又是楚文化的中心。湖北人勤勞且聰慧,舉國皆知,故有一說:「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三個湖北佬,抵不上一個安慶佬。」的來歷?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三個湖北佬,抵不上一個安慶佬.」據說這句話源於清代,說起來也有兩三百年的歷史了,也是在那時候,安慶人也確實了得,文壇出了霸主桐城派,「天下文章其出於桐城乎!」還出了父子宰相張英、張廷玉,「桐城張姚二姓,占卻半部縉紳」「六尺巷」的故事更是婦孺皆知.在一定意義上說,一部安慶的文化史,同時也是安徽文化史,安慶的發展史,同時也是安徽的發展史,其重疊部分有十之八九。
九頭鳥 - 與法律—美國法院
美國最初最高法院推事九位大法官——「九頭鳥」
九位大法官平起平坐,一人一票,所以說九位大法官像九頭鳥,飛起來東西南北都有可能,以簡單多數導航。
九頭鳥 - 為什麼叫湖北人叫九頭鳥?
「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這一則流行諺語的褒貶不一,理解各異,近年在《湖北日報》副刊上又有好幾位作者對此各抒己見,頗為熱鬧。有一位原籍武漢的台灣民俗學家朱介凡也撰有《九頭鳥傳說》一文,此文長兩萬字,引述中國古典文獻包括許多地方誌中的材料近百條,對九頭鳥這一俗諺的今古演變及社會文化內涵進行細密考評,原刊於《東方雜志》,後選入作者自編的《中國謠俗論叢》。近日重讀此文,感到他不僅是引述資料最豐富,而且是論析明晰合理、令人信服的難得之作。筆者特撰短文予以評介。
介凡先生認為,九頭鳥的傳說,實脫胎於《楚辭》和《山海經》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話。《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載:「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極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鳥身,名曰九鳳。」這九頭鳳就是九頭鳥的最早說法。也可以說九頭鳥就起源於《山海經》中的九鳳。鳳本是中國神話中的神鳥,九頭鳳就更加神奇了。《山海經》中不僅有九首之鳳,還有九首或九尾之狐、羊、虎等等,而且在講究陰陽和合的古代中國,九是陽數,寓吉祥神聖意味,所以九頭鳥最初並不含妖氣。
關於九頭鳥染上妖邪之氣,在中國民俗中演變成招人厭惡的反面角色,是從漢代小說所載「周公居東,惡聞此鳥,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猶餘九首」開始的,後來的《荊楚歲時記》、《酋陽雜俎》、《齊東野語》誅書的記述渲染而廣為人知。宋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留下《鬼車詩》一首,對此有最為生動完整的記述:「昔時周公居東周,厭聞此鳥憎若仇,夜呼命庭率其屬,彎弧陴遂出九州,射之三發不能中,天遣天狗從空透,自從狗嗤一頭落,斷頭至今清血流,邇彌相距三千秋,晝藏夜出如咻鶹。每逢陰黑天外過,乍見火光驚輒墮,有時余血下點呼,所遭之家家必破。我聞此語驚且疑,反祝疾飛無我禍,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細理莫詳,占凶在人不在物,一去兩頭反為祥。……」這里講,對九頭鳥的仇視,是從春秋時曾被楚人戰敗的周公開始的。後來此鳥被天狗咬去一頭一尾後,斷頭處血流不止,人們以為被血滴玷污即屬不祥,於是九頭鳥就成妖邪之物了。但歐陽修不信此說,而是主張「凶吉在人不在物」。由此可見妖由人生,同九頭鳥的形態習性其實並無多大關系。
以九頭鳥象徵人事,介凡先生從歷史上舉出兩例。一是同明代湖北人張居正為相有關。這里又有兩種說法,其一是說張居正為相時,大權在握,整頓吏治,聲譽日增。患病時,各地官紳紛紛為之建醮,跡近鋪張,事為九大御史前後參奏,而張之地位並未動搖,九大御史反為張居正一一整肅,因此當日民間便生出「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之謠,以為九頭鳥再厲害,也敵不過一個湖北佬。在這個說法里九頭鳥乃指九御史,並非湖北人。其二是說張居正在整頓朝政時,保薦了九位御史,這九人都是他的湖北老鄉,對貪官污吏嚴厲制裁,革新政風大有成效,那些受到整頓的貪官污吏,心懷不滿,因而咒罵「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由此可以看出,這九頭鳥的謠傳,原是當日政敵散布出來以攻擊張居正的。
另一說是這句諺語出於清初滿人對湖北人的詛恨。據有關史料記載,鄂之圻黃地區,曾據山岩拚死抗清。大局既定後,那些難忘故國的遺民,又拒絕同清廷合作,如有受清廷籠絡所利用的,眾所共棄;乃使滿人為官湖北者,莫不惱恨交加。在無可奈何之下,因荊楚向有九頭鳥傳說,於是編造了這句諺語。後來武昌辛亥首義的成功,再次證實了這句諺語的活力。因而在台灣出版的《湖北文獻》上刊出的詩作,高唱:「武昌一夕鳥飛鳴,滿族政權難自保,九頭徽號稱鄂鳥,鄂人聽了不煩惱。」
至於在民間,這句九頭鳥的俗諺還有另一層意味。介凡先生認為這同武漢作為一個南北水陸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外鄉人同武漢本地人之間的隔閡有關。凡是交通便利的地方,民眾的知識開發較早,在社會生活中競爭較多,在彼此交往中狡詐較多。武漢三鎮以外的各省人往往討厭他們,見而生畏。武漢又是湖北的代表,本來是「天上九頭鳥,地下武漢佬」,因武漢二字早期比較生疏,後來就變成湖北佬了。
從這位深諳湖北風土人情的台灣學者的文章可以看出,九頭鳥本是從楚人所崇拜的鳳凰形象脫胎而來的,在中古時期才染上妖邪色彩進入民俗生活。明代以後,才把它和湖北人聯系起來。但它並沒有明確而穩定的含義,有時用以象徵湖北人的豐富智慧和對邪惡強暴勢力的強有力抗爭,有時則用以嘲諷在人際交往中的狡詐。這些含義和用法都是歷史形成的。既然如此,我們在今天也就沒有必要就九頭鳥本身確定一個或正或反的固定解釋。隨著湖北人地方性格及其歷史地位的豐富發展,九頭鳥這句俗諺自然也會具有新的

諺語的褒貶不一,理解各異,近年在《湖北日報》副刊上又有好

E. 小鎮大法官演員表肖騰雲的演員

秦海璐 飾 白燕燕
孫岩 飾 秦兆旭
修宗迪 飾 南測海
曹海軍 飾 郭智仁
王全有 飾 侯安平
張英 飾 喬瑞年
孫大川 飾 楊奇峰
鞏崢 飾 龍政
林鵬 飾 侯錦華
於小磊 飾 鄭蓉蓉

熱點內容
背書不連續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1 22:29:17 瀏覽:595
新條例新准則內容是什麼 發布:2025-09-01 22:25:09 瀏覽:927
北京股權律師 發布:2025-09-01 21:48:45 瀏覽:783
民法名詞對比 發布:2025-09-01 21:42:43 瀏覽:641
賣假葯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01 21:32:41 瀏覽:862
濟南最好律師 發布:2025-09-01 21:27:24 瀏覽:294
勞動法產假工資補差額 發布:2025-09-01 21:20:15 瀏覽:295
廣州碧桂園法律顧問 發布:2025-09-01 21:16:28 瀏覽:991
四川省法院訴訟 發布:2025-09-01 21:07:18 瀏覽:240
經濟法金融論文題目 發布:2025-09-01 21:01:30 瀏覽: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