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法官的文章
⑴ 高洪波的簡介
有兩個比較有名的「高洪波」:
1、高洪波,筆名向川。1951年生,內蒙古自治區開魯縣人。曾參軍。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曾任《文藝報》記者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詩刊》主編。出版有兒童詩集《大象法官》《吃石頭的鱷魚》《鵝鵝鵝》《喊泉的秘密》《飛龍與神鴿》《我喜歡你,狐狸》,散文集《捕鼠記》《悄悄話》,評論集《鵝背馱著的童話——中外兒童文學管窺》《說給縛斯的情話》等。兒童詩《我想》、散文集《悄悄話》分別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三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2、足球隊員高洪波簡歷
籍貫: 北京
生日: 1966年1月25日
身高: 179厘米
體重: 66公斤
★球員經歷
一路走過北京少年隊、青年隊及成年隊;1989年入選徐根寶的國家二隊,後入選施拉普納的國家隊,是1993年世界盃外圍賽中國隊的最佳射手;先後兩次獲職業化之前中國甲A聯賽的最佳射手;1994年赴新加坡踢球,錯過中國職業聯賽第一年比賽;1995年回到北京國安,率北京隊獲聯賽亞軍,同時在當年射手榜上僅次於范志毅排名第二;1997年投奔恩師徐根寶,效力甲B的廣州松日,帶領松日成功升級。
★執教經歷
1999年成為松日隊主教練;2000年當選國家少年隊主帥;2003年上調國家隊任阿里·漢的助理教練;2004年開始執掌廈足。
初當教練兩嘗失敗
1998年,32歲的高洪波在廣州松日掛靴。在這之前,他已經拿到了那時候還比較少的A級教練員證書。
由於外教沒有到位,剛剛退役的高洪波在准備並不充分的情況下被推到主帥的位置上,成為甲A最年輕的主教練。結果9輪聯賽過後只拿到12分,高洪波辭職。
失敗讓高洪波認識到自己需要充實的東西還很多,於是他成為了年輕教練中第一個自費出國留學的人。他到英國的南安普敦、阿森納、水晶宮學習了三個月,又在施拉普納的幫助下到德國的法蘭克福、曼海姆跟隊學習,並現場觀摩學習勒沃庫森、拜仁的訓練。回顧這半年「貼身緊逼」的學習經歷,高洪波感慨道:「要干好一件事情,必須要投入。我跟隊學習世界著名教練的訓練、指揮、管理等,還可以隨時請教,收獲很大。現在我是有機會就出去走走,要不斷學習現代足球的理念來充實自己。」
2000年,剛回國的高洪波執掌U17國少隊。他在韓國亞少賽預選賽上,率隊淘汰東道主出線。但決賽階段輸給日本7球,最終小組賽慘遭淘汰。
廈門開始如魚得水
2001年,作為徐根寶的助手,高洪波協助根寶帶當時的上海中遠沖A成功,次年隨根寶一起離開了中遠。2003年阿里·漢來到中國,高洪波進入中方教練組。但在2004年國家隊打完對科威特的第一場比賽之後,對過程極度不滿的足協決定「充實」國家隊教練組,帶申花剛剛奪冠的吳金貴高調入閣,這時廈門正好向高洪波發出了邀請,於是他來到了廈門。
2004年2月23日,高洪波隻身一人來廈門上任。次日下午的第一堂訓練課結束之後,有球迷說道,「高指導,今年廈足不要前八名,要進前五名怎麼樣?」高洪波爽朗地回答:「好,第五名!」聯賽開始後不久廈門隊便陷入低迷,很多人習慣性地對高洪波下了「狂妄」的定論。但2004賽季結束時,高洪波用令人驚訝的第三名讓所有懷疑他的人閉上了嘴巴。
不過高洪波的確是有野心的。去年奪得中甲半程冠軍之後,高洪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區區一個中甲聯賽,好意思提什麼半程冠軍嗎?太鼠目寸光了吧。這不是自己笑話自己嗎?要是中超拿個半程冠軍,還可以寫一寫。」
也許只有把高洪波請來的廈門隊總經理盧光瑞真正知道狂妄背後的高洪波是怎樣的一個人:「我接觸到的眾多教練中,還從來沒有像高洪波這樣有追求的。他的電腦里,國內外各個知名俱樂部的資料一應俱全,藍獅隊球員的技術統計和分析也非常翔實。每隔一段時間,他總會帶領球員進行生理機能的測試,隨時根據球員的身體狀況調整訓練量,制定訓練計劃。」高洪波的目標是執掌中國男足,盧光瑞絲毫不懷疑高洪波會當上國家隊的主帥,他甚至公開表示,給高洪波的執教打100分。
■關於執教
涅波教誨銘記在心
金志揚經常誇獎高洪波是隊里最愛動腦筋的球員。高洪波的進球也從來都是恰到好處,每一腳射門都有他的智慧,他認為:「一個教練或者一個男人的成功不全是專業能力,主教練就像導演,要把節目編排好,所以要具備綜合能力,不僅把訓練、比賽打好,更要適應環境、利用環境,協調好所有的關系,會借力,還要會推銷自己的球隊。體育項目同時也是娛樂項目,所以球隊的成功和其他行業的成功其實是一樣的。」
之所以能在兩年的時間就將廈門隊帶進中超,高洪波有自己的一套東西,這其中有他從松日主教練到自費出國學習到國少、國家隊教練的閱歷累積,但是他更強調團隊和環境的因素:「能沖進中超主要還是俱樂部所有人的功勞,球隊的內部環境和球迷、媒體的外部環境都非常支持我們。」
高洪波一直記得申花隊主教練涅波的話:中國有很多優秀的球員,之所以成績不好,是因為團隊精神不夠。所以高洪波時刻注意培養隊伍的團隊精神。教練組從來都和他一條心地提高隊伍戰鬥力,因為他對他們比對自己還好。見過了形形色色教練的盧光瑞感慨地說:「高導從來不跟我談錢的問題,兩年裡我從來沒有見到他來俱樂部報過一次賬。每次發獎金,他總是讓助理教練拿得更多。去年董事長額外獎勵他個人,他也是拿出來與教練組平分。」高洪波表示:「我們的集體有團隊精神。老闆支持我,教練班子擰成一股繩,隊員們完全信任並執行教練的技戰術安排,所以我們隊能一直往上走並最終沖進中超。」
■關於中超
首個賽季不求名次
高洪波在球隊管理方面也有一套。廈門隊實行走訓制,結婚的球員訓練後可以回家,有朋友來的球員可以在訓練後出去招待朋友,「因為我希望讓球員更多的接觸社會,這既可以提高球員適應社會的能力,也能讓他們調整好自己的狀態。」
高洪波用人不疑、雷厲風行。他看準的隊員發揮有失誤,還一場接一場繼續用,而個別老隊員場內外表現不符要求,高洪波很少跟他們正面沖突,屢教不改就動用俱樂部授予的「尚方寶劍」。張駿、阿格鮑等人先後被打發離隊,原健力寶隊員張永海和鄭燚也提前回家。連續服務3年的隊醫、按摩師也因後勤不力問題中途下崗,耐人尋味的是賽季初隊醫還稱贊高洪波「善解人意」,但高洪波為整頓隊紀絲毫不留情面。
2005賽季結束後,回到北京的高洪波接到了幾家中超俱樂部的邀請,而且提供的條件都很優厚,但他無法割捨與廈門隊兩年的「愛情」。高洪波對廈門隊本賽季的目標很務實:「中超聯賽上體現廈門的精神是我們的任務。」至於比賽的名次,高洪波認為現在談還早了點:「每場比賽都要打出好成績,這是足球比賽的競技追求,但是要理性看待這支球隊的能力,我們不喊名次,但是要打出我們的精神和戰術水平。」
■關於家庭
無時間和兒子踢球
足球教練是高付出的職業,敬業的教練幾乎常年在外,高洪波的事業成功離不開妻子程衛的無悔付出。
高洪波的夫人程衛在足協工作,兒子剛剛10歲,家庭的重擔都壓在程衛身上,但是程衛非常支持高洪波的工作,從來不會抱怨更不會拖他的後腿,所以高洪波平時每天都要給家裡打電話。回到北京,高洪波就拚命補償,每天都早晚接送兒子上學,有時候甚至為老婆、兒子燒幾個好菜。
對於兒子,高洪波倒沒有希望子承父業,他只是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他很歉疚地表示:「男孩子嘛,受父親的影響多一些,我每天都要和他在電話里聊天,學習啊生活啊等,我希望幫助他培養自己的性格,讓他能成為一個真正的男子漢。至於踢球,我也沒有時間訓練他,他只是業余時間瞎踢,水平不怎麼樣,至於以後的職業,要看他自己是否喜歡,是否有天賦。」
⑵ 作家高洪波的簡介
高洪波,男,筆名向川,詩人、散文家,1951年12月生於內蒙古。198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71年開始發表作品。1984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78年轉業後歷任《文藝報》新聞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詩刊》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2)大象法官的文章擴展閱讀:
高洪波,1951年12月出生在通遼市開魯縣,1964年隨時任縣委書記的父親開始了「大遷徙」般的歲月。由通遼至北京,再由北京抵貴陽直到畢節,直到兩年後的冬季,一個陰霾的上午踏上北京的土地。家庭和他本人的動盪遷徙生活十分頻繁,用高洪波自己的話說,當時四十歲的父親總結了一套搬家的程序,使那近似於半軍事化的家庭更加精簡,幾近清貧的程度。
1969年,風華正茂的高洪波投身軍營,開始了他人生至為重要的鍛造,近十年的軍旅生活,給予了他鋼鐵般的意志和樂觀向上的人生觀。轉業後曾任《文藝報》新聞部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辦公廳副主任、《中國作家》副主編、中國作家協會創聯部主任、中國作家協會兒童委員會主任、《詩刊》主編。現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華文學基金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