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轉理念
『壹』 法官退休後的從業規定
法官退休後的從業規定是:
1、法官從人民法院退休後兩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2、法官從人民法院退休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賀攔爛
3、法官退休後在不違反前項從業限制規定的情況下,確因工作需要從事律師職業或者擔任律師事務所「法律顧問」、行政人員的,應當嚴格執行中共中央組織部的規定和審批程序,並及時將行政、工資等關系轉出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不再保留機關的各種待遇。
4、法官退休後不得以任何形式,為法官、檢察官與律師不正當接觸交往牽線搭橋,充當司法掮客;不得採用隱名代禪漏理等方式,規避從業限制規定,違規提供法律服務。
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衡握法,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
3、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道德品行;
4、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
5、具備普通高等學校法學類本科學歷並獲得學士及以上學位;或者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並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及以上學位;或者普通高等學校非法學類本科及以上學歷,獲得其他相應學位,並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6、從事法律工作滿五年。其中獲得法律碩士、法學碩士學位,或者獲得法學博士學位的,從事法律工作的年限可以分別放寬至四年、三年;
7、初任法官應當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三十六條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兩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法官被開除後,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但是作為當事人的監護人或者近親屬代理訴訟或者進行辯護的除外。
『貳』 退休法官轉律師的條件
法律分析: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如果法官離職或退休後具備律師資格條件的,可以進行從事律師職業,但相應法律也進行了對應的「競業」限制。也就是是說法官退休後可以申辦律師資格證。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第四十一條 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叄』 法院隊伍建設工作總結
樹立三個理念 推進三個轉變
XX法院全面加強隊伍建設
為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清正廉潔、品德高尚的高素質法官隊伍,XX法院牢固樹立三個理念,推進三個轉變,狠抓隊伍建設。
牢固樹立三個理念,努力激發工作動力。一是牢固樹立公正司法的理念。通過舉辦「當法官好、當好法官」、「公正廉潔執法」等演講比賽,教育法官深刻認識司法的生命在公正,引導法官自覺做司法公正的守護者。動員幹警撰寫和收集反映法院文化的名言警句30多條,在5個辦公樓層建成法院文化走廊,使幹警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二是牢固樹立廉潔司法的理念。開展經常性反腐倡廉教育,讓幹警從思想上「不願為」,行為上「不敢為」。聘請了8名廉政監督員,堅持隨案發放廉政監督卡,有效杜絕了「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的發生。三是牢固樹立司法為民的理念。為把司法為民的工作宗旨轉化為訴訟便民的實際行動,該院鄭重推出服務經濟發展、服務人民群眾的八項承諾。運用多種手段,積極推行司法救助,真正使人民法院工作符合民情、體現民意、服務民生、贏得民心。
著力推進三個轉變,切實提高司法能力。一是以教育為抓手,轉變幹警知識結構。該院利用各種渠道創造條件和鼓勵大家學習深造。一方面積極選派法官參加上級法院組織的各項培訓和學術研討活動。另一方面結合典型案例安排院領導、庭長和資深法官開展以會代訓,進行討論交流。二是以活動為載體,轉變法院工作氛圍。建立崗位練兵平台,廣泛開展「辦案能手」、「調解能手」等八大員評選活動。通過組織庭審觀摩、典型案例研討、優秀裁判文書評選活動,不斷提高法官的業務水平和駕馭審判的能力。三是以制度為保障,轉變機關管理方式。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製作了《江陵縣人民法院規章制度匯編》,使法院的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物資管理做到事事有規范、人人有遵循,不斷推動法院工作良性發展。
『肆』 如何如提高調解率
在2009的調解年活動中,郾城法院非常重視調解工作,把民事訴訟調解工作納入崗位目標責任制及績效考評辦法,使全院幹警轉變審判理念,著眼於提高司法能力建設和實現案結事了。 一、審判理念的轉變是調撤率上升的關鍵 過去強調「一步到庭」當庭宣判率,導致案件判決率高,當事人對立情緒大,執行難度大,不利案結事了。根據時代發展變化的形勢,該院有針對地提出強化訴訟調解,力爭案結事了,把調解率作為體現法官司法能力的一項硬性指標納入年度崗位目標考核及績效考評辦法,在辦案經費補助上調解案件高於判決案件,在工作績效上把調解案件納入考核范圍,要求每案必調,講求調解成功率,致使該院調撤率大幅度上升,同比上升15%,調解成為郾城法院工作的一大亮點。 郾城法院開庭次數不多,而把主要精力和時間用於調解,從立案環節到審判階段,均著眼於調解,把調解貫穿於訴訟全過程,從而有效地化解了矛盾。案結事了關鍵在調解,已成為郾城法院全體法官的共識。審判理念的巨大轉變,是調解率上升的關鍵。 二、著重調解工作原則是案結事了的基礎 當事人把官司打到法院來,最大的期盼就是能案結事了,又不傷和氣。「和為貴」已成為群眾的習尚。如何實現群眾的期望,既是對法官司法水平的考驗,也是案結事了的客觀要求。因此,郾城法院不斷探索調解新方法,千方百計提升調解率。在執行這一工作原則上,郾城法院措施不斷,方法翻新。一是加大巡迴調解力度。無論機關民商庭還是人民法庭,首先是加大巡迴審理力度,對婚姻家庭,相鄰、勞動爭議、損害賠償、債權債務、贍養等民商事案件,先到案發地送達、調查,然後調解。針對案件特點,法官邀請雙方親朋、代理人、村幹部、人民陪審員等,動用一切力量開展案件的調解,把親情、鄉規民約、風俗習慣等充分運用到調解工作中去。二是要求法官勤調解、多調解、善調解。根據案件特點,當事人爭議大小,集中人力、時間調解,克服厭倦情緒,下力氣出功夫,以法官的耐心、誠心、善心、公心去調解,去感化當事人,促使當事人握手言和。 三、層層把關是提升調解率的重要環節 從審判理念的轉變到著重調解工作原則的貫徹執行,看似簡單,但這裡麵包涵著法官的心血和辛苦,涵蓋著法官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的執著和追求。調解率的上升,與層層把關離不開。上至院長下到普通法官、書記員,調撤率這個目標始終根植於他們心中,既是責任,更是為大局服務,為和諧社會所作出的努力。因此,在調解這一關上,實行層層把關,即審判長把關、庭長把關、主管院長把關,凡是有希望調解的案件,都要下功夫調解。 四、多元化調解機制是案結事了的法寶 在解決糾紛上法院不是萬能的,必須藉助多元機制。只有調動各方力量,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去調處糾紛,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真正做到案結事了。郾城法院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一是建立人民調解與法院調解的有機銜接機制,並成立了社會法庭。藉助轄區司法所、綜治辦、調委會、村委會等基層組織的力量,即把司法所長、村委調解員及退休老教師等德高望重的老者聘請為社會法官,互通信息,一旦出現糾紛,先由這些基層組織出面調解,調解不成的,再由人民法庭立案受理,繼續調解,促使大多數案件以調解方式結案。二是基層法庭在轄區設立巡迴審判站,邀請司法所長、綜治辦主任、村委主任擔任調解員,確保對轄區內的民事糾紛早掌握、早疏導,把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