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能不能告法院

法院能不能告法院

發布時間: 2025-09-10 13:50:01

『壹』 告法院怎麼告去哪裡告

告法院可以向法院提交訴狀。去當地的法院就可以。所告的事必須是屬人民法院主管的事,民事糾紛種類繁多,數量巨大,訴訟並非是解決民事糾紛的唯一途徑,除訴訟外,還有人民調解、仲裁等。
法律分析
所謂原告人是指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請求,因而引起訴訟發生的人就是原告人。能不能告別人,就是說有無原告的資格或者說與所爭議的糾紛有無直接利害關系。民事訴訟必須由原告主動提起,如果當事人不提起訴訟,法院就不予理會,不主動地加以干預,也就是不告不理,民不告官不管。原告必須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必須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也就是說必須是為自己的權益而參加訴訟,如果是為別人的權益而參加訴訟,則不屬於原告。弄清楚告的對象是誰,被告是誰。告狀必須要有「明確的被告」,明確的被告是指被告確實存在,企業、事業單位或其他組織要有準確的名稱,個人則必須要有姓名,同時還必須搞清楚這些企事業單位、其他組織或個人的基本情況,如公民的姓名、性別、年齡、民族、工作單位、住址等,企事業單位則必須有名稱、住所地、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的姓名職務,並且被告必須是實際存在,已經死亡的公民或已注銷的法人單位是不能作為當事人的。當然如果已經死亡的公民或已經注銷的企事業單位與原告確有經濟往來,必須由其權利義務的承受者來屐義務的話,則必須搞清楚已經死亡的公民的繼承人,或已注銷的企事業單位的權利義務的承受者,否則就不能對他提起訴訟。當然這里所指的被告,可能確實是被告,也可能不會是被告,但至少必須有一個是被告,否則原告就要承擔告錯了的法律責任。打官司應當向法院提交訴狀並按被告人的人數提出訴狀副本,起訴用訴狀可以使訴的標的、訴的理由明確肯定,便於人民法院審查受理和組織審判的進行。要求原告人按被告人的人數副本提出訴狀副本,便於被告人答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有助於審判的順利進行。如果被告人接到訴狀副本自知無理而自動履行了義務,也可以免除不必要的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二)有明確的被告;(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貳』 法院法官裁決明顯不合理不合法可不可以告法官

可以的,根據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當事人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法律分析
如果判決不公涉嫌審判法官個人的違法犯罪,可向當地的紀委或者人民檢察院舉報。民法院的判決在法律上具有幾方面的效力,包括對人的拘束力、對事的確定力和執行力。判決對人的拘束力,即判決具有確認某一主體應當為一定行為或者不應當為一定行為的效力。這種效力包括對當事人、人民法院和社會的效力。判決一經生效,具有普遍的拘束力,當事人必須遵守,人民法院不能隨意改變,社會應當尊重。判決對事的確定力是指判決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能夠從法律上作出定論,當事人不得再爭執,判決的確定力分為形式上的確定力與實質意義上的確定力,也叫形式意義上的既判力與實質意義上的既判力。前者是指判決一經生效,當事人就不得以此法律上的事實提起訴訟或者提起上訴。後者是指判決確定的實體權利義務不得爭執,不容改變。執行力是指判決有作為執行根據,從而進行強制執行的效力。執行力只是對給付判決而言,沒有給付內容的判決,不具有執行力。確認判決和變更判決不必執行,也不可能執行。向人民檢察院申訴,按照相關規定,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向當地人大申訴,要求實行監督。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本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實施監督,促進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如果有證據怎麼辦案人員違法犯罪的,還可以向公安機關、檢察院、紀委等部門舉報。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二十六條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和復議機關是共同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行政行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復議機關在法定期限內未作出復議決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起訴原行政行為的,作出原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起訴復議機關不作為的,復議機關是被告。兩個以上行政機關作出同一行政行為的,共同作出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是共同被告。行政機關委託的組織所作的行政行為,委託的行政機關是被告。行政機關被撤銷或者職權變更的,繼續行使其職權的行政機關是被告。

『叄』 我想告法院法官到哪裡立案

法律分析:根據不同情況告法官的操作有一下兩種:

1、對於和法院有民事糾紛(如合同糾紛,勞動糾紛)的,可以直接到有權管轄的法院起訴處理。

2、如果是對法院辦案不服,不能起訴法院,可以通過到上級法院上訴或者申訴或者申請復議等程序來處理。

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 第一百六十二條 公安機關受理案件後,經過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需要追究刑事責任,且屬於自己管轄的,由接受單位製作《刑事案件立案報告書》,經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人批准,予以立案

『肆』 法官判決不公平怎麼辦,能告法官嗎

法官判決不公平的解決辦法如下:

1、在起訴時效范圍內,可以依法上訴;

2、超過時效范圍且在六個月之內的,則可以依法申請再審;

3、再審失敗之後可以申請抗訴。

法官判決不公,可以通過以下部門進行投訴:

1、紀檢監察部門,即當地人民政府的紀檢監察部門,查清楚的該法官的工作信息,整理好個人所掌握的資料,然後到法官所在單位的紀檢監察部門投訴,相關部門會進行查實。

2、上級主管部門,即上級人民法院投訴,法官所在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進行投訴舉報投訴,提供相關的資料,注意資料的真實性、可靠性。

3、各級紀委的網站,各級紀委都設有舉報的相關的網站,可以將詳實的資料以實名制的方式,發給各級紀委的投訴舉報窗口。除此外,還可以通過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違法違紀舉報中心網站進行舉報。

法院判決不公舉報的辦法有:

1、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向作出判決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在判決生效後兩年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3、如果判決不公涉嫌審判法官個人的違法犯罪,可向當地的紀委或者人民檢察院舉報。

人民法院的判決在法律上具有幾方面的效力,包括對人的拘束力、對事的確定力和執行力。判決對人的拘束力,即判決具有確認某一主體應當為一定行為或者不應當為一定行為的效力。這種效力包括對當事人、人民法院和社會的效力。判決一經生效,具有普遍的拘束力,當事人必須遵守,人民法院不能隨意改變,社會應當尊重。

判決對事的確定力是指判決對當事人之間的爭議能夠從法律上作出定論,當事人不得再爭執,判決的確定力分為形式上的確定力與實質意義上的確定力,也叫形式意義上的既判力與實質意義上的既判力。前者是指判決一經生效,當事人就不得以此法律上的事實提起訴訟或者提起上訴。後者是指判決確定的實體權利義務不得爭執,不容改變。

法院判違約金的方式:

雙方當事人之間對於違約金有相關約定的,法院對尊重其約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約定的違約金低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增加;約定的違約金過分高於造成的損失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予以適當減少。

當事人就遲延履行約定違約金的,違約方支付違約金後,還應當履行債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一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

第十八條

監察機關行使監督、調查職權,有權依法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情況,收集、調取證據。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如實提供。監察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對監督、調查過程中知悉的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偽造、隱匿或者毀滅證據。

熱點內容
民法典快遞 發布:2025-09-10 17:03:14 瀏覽:973
條例的諺語 發布:2025-09-10 16:55:32 瀏覽:157
考研法律碩士非法學書 發布:2025-09-10 16:08:16 瀏覽:116
法院播放視頻 發布:2025-09-10 16:00:05 瀏覽:177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案例匯編 發布:2025-09-10 15:49:46 瀏覽:414
黑龍江勞動合同法孕期 發布:2025-09-10 15:08:45 瀏覽:838
婚姻法的首要原則 發布:2025-09-10 14:59:09 瀏覽:642
法官眼神 發布:2025-09-10 14:55:33 瀏覽:354
合同法解釋目前有幾部 發布:2025-09-10 14:34:15 瀏覽:594
新行政法解釋 發布:2025-09-10 14:13:12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