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扔法官
A. 法庭上,舉止怎樣才得當
隨著法制進程的加快和社會的進步,上法庭討「說法」,成了不少老年人維權的途徑。然而,對許多老年人來說,到法院打官司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那麼到了法院怎樣才算舉止得當,又有哪些行為規范呢?
中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6/view-2661855.htm
衣著應當整潔
鏡頭回放之一:一天,張老漢因為一起損害賠償官司到法院參加庭審,不料剛走到法院門口,就被威嚴的法警伸手攔住了,理由是他穿著拖鞋,讓他回去換,張老漢是個倔脾氣。看到法警這一「不友好」的舉動,當時就心中不快,再一看錶,馬上就要開庭,心裡一急,當下便與法警理論起來,最後非但沒有進去,還因他經過合法傳喚不到庭而進行了缺席審理,並對他罰款50元,對此,張老漢懊悔不已。
友情提示:法庭不是普通的公共場所,它代表了國家法治的權威與尊嚴,是最神聖的地方,所有到法院參加訴訟活動的人都必須注意自己的衣著和舉止,這不僅僅是對法院工作人員的尊重,更是對法律和法治的尊重。《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四條明確規定所有訴訟參與人都「應當衣著整潔」,否則,就會遭到法官的當庭訓誡並有可能被「請」出法庭。
醉酒的人不許旁聽
鏡頭回放之二:老王平生最大的嗜好就是喝酒。然而,不久前的一次經歷徹底教育了他,使他懂得:在去某些場合前,酒也是不能隨便喝的。那天下午,他作為被告到法院出庭,然而剛在庭審席上坐定,卻被審判長當庭訓誡,還嚴肅地警告說:「下次不許喝得醉醺醺地到法院來!」
友情提示:法官的訓誡沒有錯,倒是老王應該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人民法院法庭規則》規定。不允許醉酒的人旁聽案件。這是一條硬規矩。
遲到了要擔責
鏡頭回放之三:老高由於一起相鄰糾紛�人推上被告席。這天高某到法院出庭應訴。不料,在去法院的路上遇上了堵車,等他趕到法院時,已經比傳票規定的開庭時間晚了20多分鍾。老高雖然也感覺到有些難為情,但很快坦然了。他想,這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如今有幾個人可丁可卯遵守時間的,再說自己又不是故意的。沒想到,他氣喘吁吁地跑到法庭門口,見門已被鎖上了,裡面的原告正「義正詞嚴」地讀著起訴書,無奈之下,他只得硬著頭皮敲開門,結果不僅被法官當庭訓斥了一通,開完庭後還被留下寫檢討。
友情提示:傳票是有法律效力的,不僅是被傳的人必須去,而且必須按傳票上規定的時間到庭。如果真有正當的理由不能到庭,可以申請法庭延期審理。
旁聽人員沒有說話的權利
鏡頭回放之四:劉大爺生性耿直,心直口快,一天,鄰居王某因瑣事與魏某發生糾紛鬧上了法庭,作為知情人,同時也是出於對鄰里的關心,庭審那天劉大爺去參加旁聽。法庭上,雙方展開了激烈的法庭辯論。當魏某慷慨陳詞時,劉大爺再也按捺不住了,因為作為整個事件的親歷者,劉大爺覺得魏某的發言完全偏離事實。於是坐在旁聽席上的劉大爺當即舉手要求發言,當被法庭制止後又大鬧法庭,說法庭不給他說話的權利,是「限制人權」,是「枉法裁判」,同時起鬨煽動其他旁聽人員干擾審判,結果遭訓誡後被逐出法庭,寫了檢討和保證書後才回家。
友情提示:在法庭上,每個當事人都有陳述案件事實、理由以及為自己辯解的權利。至於這些陳述和辯解是否為法官採信, 法官會依據事實、法律作出判斷。如果劉大爺熟悉案,情,他可以向法庭提供自己的證言或申請作為證人出庭作證。不過我國法律同時又規定,證人是不能旁聽案件審理的,否則就喪失了作證的權利。
不得錄音錄像
鏡頭回放之五:何大爺的女兒在法院打離婚官司,為了讓其他兒女了解法院審理的情況,何大爺在旁聽時打開了帶來的錄音筆,准備全程錄音後回家「實況轉播」。不料,被法官發現後沒收了。何大爺既生氣又無奈。
友情提示:《人民法院法庭規則》規定,旁聽人員「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不得發言、提問;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對於違反這些規定的,法官可以「沒收錄音、錄像和攝影器材,責令退出法庭或者經院長批准予以罰款、拘留」。
未經法庭也許不能隨便進出
鏡頭回放之六:王大伯三年前借給了好友張某2萬元錢,可後來無論王大伯怎麼討要,張某就是賴債不還,萬般無奈,王大伯一紙訴狀將張某告上法庭,法庭上,因王大伯沒有當庭出示借據原件,被告張某提出質疑。在法庭中途休庭時,王大伯在沒有徵得法庭同意的情況下,悶聲不響地離開了法庭,這一去便是一個多小時。等他返回時法庭已宣布休庭。最後,該案按王大伯自動撤訴處理。王大伯叫苦不迭。後來,據他自己說是回去取證據原件了。
友情提示:《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九條規定:「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不許干撓法庭秩序
鏡頭回放之七:傅某與薛某老兩口感情出現裂痕,於是傅某起訴與丈夫薛某離婚。開庭時,傅某義憤填膺,破口大罵薛某忘恩負義,還「越位」從原告席跑到被告席將丈夫薛某抓傷,在法警的勸阻下才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傅某因「擾亂法庭秩序」被拘留7天,並被罰款200元。
友情提示:《人民法院法庭規則》規定,訴訟參與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維護法庭秩序。對哄鬧、沖擊法庭,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6/view-2661855.htm
B. 去出庭法院穿衣服有講究嗎
旁聽人員:
1、在法院出庭,上衣,褲子,鞋等服飾要整潔。不要穿拖鞋。
2、不要濃妝艷抹,不要赤膊上陣。儀表要端莊。
律師:
1、穿著應以莊重智慧為原則。藍黑色的西裝,白色襯衫搭配銀灰色斜紋領帶,黑色皮鞋,黑色襪子,黑色真皮公文包,整齊傳統的短發,給人以干凈、成熟睿智的感覺。
2、形象氣質要好,男生要注意頭發鬍子,女生最好化點淡妝,切記不要濃妝艷抹。
(2)拖鞋扔法官擴展閱讀:
1979年12月,最高法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制定並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試行)》。1993年11月,最高法對其進行修改,修改後的規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據最高法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胡仕浩介紹,修改後的《規則》共有27條,除對原有條文進行直接修改外,新增加的內容有15條。
《規則》主要有六大變化:更加註重庭審參與人的權利保障,更加註重庭審規則公平,更加註重保障法庭安全,更加註重規范法庭秩序,更加註重庭審活動公開,更加註重司法禮儀。
《規則》規定,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一般情況下,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
《規則》對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予以特別保護,規定審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應當根據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進行特殊設置。
《規則》規定,公民對公開的庭審可以自由旁聽;只有在旁聽席位不能滿足需要時,人民法院才可以根據申請的先後順序或者通過抽簽、搖號等方式發放旁聽證。
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其他與案件有利害關系的人的旁聽優先安排;公布各法庭的編號、位置以及席位數量等信息,既方便引導旁聽,又有利於接受監督,防止限制旁聽。
C. 住對門的退休法官,把他家的鞋櫃放到我家門口
我現在住的房子是一梯兩戶的安排,據說住在我家對門的是一段高冊位前縣法院法官。
我們家是重組家庭,所以在有些事情上會存在莫名其妙的注意點,比如對待對門的態度。
繼父王老師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他非常喜歡對門這家人,雖然不常來這邊的房子,但只要出門遇到對面的人,一定會笑容滿面地跟人家攀談許久。
倒不是跟對門多麼的志趣相投,甚至對面的人到底是個什麼性格品行,他根本不在意。
他喜歡的,是自己家對面住了一個退休法官。
對面住的那個家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說話是爆粗口還是掉書袋,他都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人家的社會地位,即使是已經退休了,他也對自己鄰居的社會地位與有榮焉。
當他和別人談論起自己的房子時,介紹完這個房子多大多好之後,下一句緊跟著是:我對門的人之前是xx縣法院的法官。
他為自己這個鄰居的頭銜感到驕傲。
用跟法官做鄰居,來側面認證他小區的高端大氣上檔次。
雖然這個小區路面因為地基下陷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雖然小區裡面連凳子都不超過10個;雖然我們小區因為公共面積太小連核酸檢測都要去對面小區做……
但他依然認為這個小區好極了~
特別是他對門還住了一位退休法官。
相對應的,他另一個房子的鄰居就不太讓他滿意。
那家人一起經營著一個小門面。
雖然王老師自己也是個個體戶,但他就很不喜歡這戶鄰居,說起來也是非常嫌棄的樣子,覺得人家拉低了他這個小區的格調。
這家人有兩個小孩,在旁邊的學校上學,兩個男孩子不知道為什麼不喜歡帶家門鑰匙,每次回家都要敲門、按門鈴。
小男生敲門嘛,下手沒個輕重,經常敲門變砸門。
王老師只要在家,聽到隔壁小孩」哐哐哐「砸門,他就很生氣,嘟囔著這些孩子沒家教,沒素質。
雖然我也覺得因為敲門重就說人家小孩沒素質,定義下的有些重。
但考慮到這些孩子天天如此,兩個孩子不在同一個年級,有時分兩批回來,那就是一天砸4次念核門,一周砸5天,一砸就幾年……
像我媽和王老師這種自己當老闆,做個體的,工作沒有規律,忙起來不著家,閑起來不離家。
好多時候鄰居小孩放學回家的時候,正是他們頭天熬夜工作現在補覺的時候。
睡覺握宏時候被砸門聲叫醒,誰都有起床氣,這我可以理解。
而且所謂教養,不就是表現在生活的細節里么?
這樣看,對方小孩確實稱不上有教養。
教養和教育有關,但也跟教育無關。
比如題目里住在我家對門的退休法官。
我覺得世界上應該很少有人能比法官更清楚什麼叫做」合法權利,公平公正「了吧?
那一梯兩戶,大家買房子時花一樣的公攤費,樓道里的面積是不是應該一人一半呢?
樓道里鋪80*80的瓷磚,兩戶對門,中間鋪了24塊,沒切沒裁,足量瓷磚,是不是大家一人12塊磚?
ok,我們家靠樓梯,在樓梯這里又多了8塊磚,所以你們要把拖把桶和空花盆擺在樓梯這邊的空地上。
只要不擋著樓梯,你隨便放,本來也該大家一人一半。
但你家把鞋架懟到我防盜門門口算怎麼回事?
您一個老同志,前縣法院院長,知識分子,社會上層人士,替gj執掌正義天枰的zgdy。
您把一架子臭拖鞋,舊鞋子放別人家門口,是不是不太合適?
怎麼您工作的時候沒有調節家庭矛盾、鄰里糾紛,上手就大案、要案了是嗎?
您不知道鄰里相處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六尺巷的故事九年義務教育時候老師沒教過嘛?
還是您上班文件都擺隔壁同事書桌上,走路佔了人行道右邊還得往左邊伸只胳膊擋一下唄?
佔地是佔了,每天也見您打掃衛生時順便掃一下門口地毯,怎麼鞋架下面那泥團子就不知道掃一下呢?
不會是等我去掃吧?
合著用的時候這地歸你,打掃起來是我的事,就使用權歸你,打掃權歸我了是嘛?
不愧是拎過天枰的,是真會拎啊。
原來精緻的利己主義竟在我身邊,馬基雅維利見到他們都直呼內行。
當然我也只能在這里無能狂怒。
因為王老師很喜歡他們。
今天他和我媽出門的時候,一開門我覺得這鞋架的位置不太對,像是往我們這邊又推了推,跟他們等電梯的時候,我問我媽:媽,你看這鞋架是不是往我們這邊推了一下。
我媽看了一下,表示是推了一段距離。
就我們是個軟柿子唄,不反抗就是默認,你等著人家自覺,人家覺得你太不自覺。
我跟王老師說:爸,你看他們把鞋架又往我們這邊推了。
王老師說:人家要開門,擋著了,往我們這邊推一下很正常。
我:。
我能說什麼呢?
我只能說有些人看起來是站著的,實際上骨頭比誰都軟。
趨炎附勢,欺軟怕硬,愛慕虛榮。
人和人的交往是相互的,你自己要放低姿態伏低做小,對方就是會對你呼來喝去,不把你的尊嚴當作尊嚴。
重組家庭的相處是很微妙的,一些不該介意的點會介意;一些該介意的點會不再介意。
比如對門,比起鞋架和對門,我更介意和對門起爭執以後,王老師會生氣,因為他覺得我影響了他和這位優秀鄰居的關系,所以我會忍。
但對門這種行為,其實可以歸結為「欺負、不尊重」對行為,是對一家之主尊嚴的蔑視:我就是佔了你們家的地你能怎麼樣?
這種對於尊嚴的蔑視其實我應該介意,應該同仇敵愾,一致對外。
但很可惜的是,我也不在意我們家這位一家之主的尊嚴。
所以,隨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