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沒告知

法官沒告知

發布時間: 2021-01-12 21:39:44

㈠ 被告庭前提交的證據,法官卻沒有告知原告也沒有給原告,並合夥撒謊稱是當庭提交的,可追究法官哪些責任

不管原告或者是被告所提交的證據,庭前,庭後或者是當庭都合法有效,不違規。開庭時法官還要提醒原被雙方在判決之前盡量提供證據。只要是合法有效證據,不是偽造什麼時候提供沒有限制,必須在判決前。

㈡ 裁定書法官沒有告知當事人裁定書簽字的後果行嗎

雙方達成協議,簽字後,法院製作的應該是調解書,不會是裁定書,
按你所述,你手裡應該有裁定書的,看看寫的內容。

㈢ 庭審中一個問題沒有回答,因為不確認,之後可以書面補充或電話告知法官嗎

當然要書面告訴法官了,有的法官在開庭時,沒有辦法確認的事情,要求回去之後下次再確認的。
如果這個案件需要再開庭的話,就在下次開庭時講也可以。如果下次不開庭了,你就要跟法官說的!

㈣ 開庭前接到法院通知說法官要問話,是什麼情況,是庭前調解嗎

有可能是進行庭前調解。分析如下:

1、法官問話,應當是進行庭前調解。另外,可以了解一下你們雙方的態度和事實情況,為開庭做准備。

2、調解時,你可以不接受調解,要求法官依法開庭審理,並作出判決。

3、如實回答法官的問題,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另外,判決是否勝訴,關鍵是看證據。與法官對你的印象關系不大。

(4)法官沒告知擴展閱讀:

1、首先,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2、其次,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第三,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4、第四,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5、第五,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㈤ 民事糾紛中,當事人單方面與法官約見,期間法官並沒有告知當事人談話內容需要記錄的前提下,將談話內容記

【1】根據《民事訴訟法》第63條

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2】法官列印當事人的談話內容,

經過當事人簽字確認後,生效

當事人如果認為記錄不實,可以不簽字,或者寫補充說明。

【3】這些都是合法取證,不用事先告訴當事人。

【4】此提問是錯誤分類,應該是法律問題的分類。

㈥ 法院沒有把借條給我,請問法官有沒有告知義務

法院沒有把借條退回,應當及時要回,法院應當留存復印件。

借條是指借個人或公家的現回金或物品時寫答給對方的條子,就是借條。錢物歸還後,打條人收回條子,即作廢或撕毀。它是一種憑證性文書。通常用於日常生活以及商業管理方面。從法律的角度看,借條是表明債權債務關系的書面憑證,一般由債務人書寫並簽章,表明債務人已經欠下債權人借條註明金額的債務。

起訴是指當事人就民事糾紛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進行審判的行為。即請求法院通過審判,使被告人承擔某種法律上的責任和義務。起訴須有明確的被告人、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還須屬於受訴法院管轄范圍。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證據必須查證屬實,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

㈦ 開完庭後雙方私下解決沒有告知法官會有什麼後果

動之以來情:可以直接跟法官說自明困難,盡量讓法官產生同情,這樣可能法官在判案的時候就會手下留情。
1、一審判決可以開完庭後就出結果,也可以擇日宣判;
2、簡易程序就是程序簡化,時間短,一般20天左右出判決;
3、普通程序應當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進行,一般是3個月審結。

㈧ 法官沒有送達執行裁定書、有查封了我的房產也未告知違法嗎

法官沒有送達執行裁定書就查封了房產是合法的。
法院一般是先查封後送達裁定書。
如果查封後不送達裁定書,未告知被執行人,就是違法的。

㈨ 開庭當天去法院,已經在庭上了,竟然被告知法官有事不能出席,也沒提前通知,這種事情正常嗎我懷疑男方和

法官審理來案件應當在法定審源限內結案。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刑訴法
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㈩ 被告請了律師原告有沒有知情權法官有沒告知的義務和責任

律師是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被告是否聘請律師無須告知原告,法官也沒有告知的義務。原告可以向法官詢問,被告和法官沒有主動告知的義務。

熱點內容
法院公安聯合扣車 發布:2025-08-29 09:01:56 瀏覽:905
投標授權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8:22:43 瀏覽:823
淮安的法院 發布:2025-08-29 08:13:58 瀏覽:455
司法不平原因 發布:2025-08-29 08:11:17 瀏覽:670
道德與法治婚外情篇 發布:2025-08-29 08:11:16 瀏覽:424
司法機關與執法機關 發布:2025-08-29 08:11:10 瀏覽:36
司法藍的顏色 發布:2025-08-29 07:58:05 瀏覽:226
法律顧問在基層作用 發布:2025-08-29 07:57:33 瀏覽:373
2020法碩法學 發布:2025-08-29 07:47:40 瀏覽:27
理財產品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9 07:36:13 瀏覽: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