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最高人民法院發

最高人民法院發

發布時間: 2021-01-12 22:01:03

『壹』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法發19號《會議紀要》若干問題的請示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庭關於如何執行《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的請示的答復
(法行〔2000〕21號2000年12月14日)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滬高法〔2000〕330號關於如何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申請人在具體行政行為對外發生法律效力後至申請執行的期限內,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十二條的規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審判庭關於對如何理解《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請示的答復
(2008年3月17日,[2007]行他字第25號)
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浙高法行函(2007)1號《關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內容的其起訴期限應當如何確定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不知道行政機關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但後來知道了具體行政行為的內容,而不知道訴權和起訴期限的,應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十一條的規定確定起訴期限,但最長不得超過該解釋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期間。
此復

『貳』 如何可以發送至"最高人民法院"有效的郵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通信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

郵政編版碼:100745

最高人民法院成立於權1949年10月22日,辦公大樓現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以維護憲法法律尊嚴為己任,秉持司法為民之理念,致力於構築法治社會基礎,構建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制度。

(2)最高人民法院發擴展閱讀

最高人民法院審理下列案件:

一、審理法律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審理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的上訴、抗訴、申請再審與申訴案件;

三、審理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四、核准本院判決以外的死刑案件;

五、依法審理國家賠償案件,決定國家賠償;

六、核准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案件。

『叄』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時,裁定不予核准,發回重申的案件,應當怎樣處理

  1. 根據《刑訴解釋》第353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的,根據案件情況,專可以發回第屬二審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應當開庭審理。第二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可以直接改判;必須通過開庭查清事實、核實證據或者糾正原審程序違法的,應當開庭審理。

  2. 該解釋第355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審理,但本解釋第三百五十條第四項、第五項規定的案件除外。

『肆』 最高人民法院法發號文件的法律效力

最高法來以前的司法解釋是以「法發源」字型大小發布的,後來規范了司法解釋的制訂與發布,司法解釋改為以「法釋」字型大小發布,其規范效力體現在,在審判案件需要適用時應當在裁判文書中引用。

規范了司法解釋的制訂與發布之後,以「法發」字型大小發布的文件不再具有司法解釋的上述規范效力,但很多仍屬司法政策性文件,法院在審理案件時仍會參考,只是不在裁判文書中引用。

所以從事法律工作的人仍應了解後來以「法發」字型大小發布的司法文件。

『伍』 關於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法發19號會議紀要若干問題的請示之答復

您好,答復具體內容如下:
【發布部門】 最高人民法院
【發文字型大小】 [2009]民二他字第21號
【發布日期】 2009.09.25
【實施日期】 2009.09.25
【時效性】 現行有效
【效力級別】 司法解釋性質文件
法規類別】 法律解釋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法發(2009)19號《會議紀要》若干問題的請示之答復
(2009年9月25日[2009]民二他字第21號)
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關於如何理解最高人民法院法發(2009)19號<會議紀要>若干問題的請示》收悉。經研究,答復如下:
我院於2009年4月3日發布的法發(2009)19號《關於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以下簡稱《紀要》)所要解決的問題實質是如何解決和化解計劃經濟時期形成的歷史遺留問題。其主要目的在於規範金融不良債權轉讓行為,維護企業和社會穩定,防止國有資產流失,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根據《紀要》的精神和目的,涉及非國有企業債務人的金融不良債權轉讓糾紛案件,亦應參照適用《紀要》的規定。債務人未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提出異議,但案件的事實和相關證據情況能夠引發人民法院對不良債權轉讓合同效力產生合理懷疑的,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主動審查不良債權轉讓合同的效力。
以上意見供參考。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陸』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司法解釋的流程是怎樣的

您好,我國已有最高法2007年出台的《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2005年通過的《司法解釋備案審查工作程序》及1983年修改的人民法院組織法等多部規范性文件。這些文件推動了司法解釋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形成了司法解釋立項、起草、審核、審議、發布、備案等制度規范。」

《關於司法解釋工作的規定》明確規定,「司法解釋起草工作由最高人民法院各審判業務部門負責。涉及不同審判業務部門職能范圍的綜合性司法解釋,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負責起草或者組織、協調相關部門起草」,要求司法解釋起草必須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必要時還要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司法解釋起草完成後,要先報研究室審核,再報主管院領導和常務副院長批准,最後才能提交審委會審議。

審委會委員在審議時會提出不少意見,起草部門還要嚴格按照審議意見認真修改,修改後的司法解釋稿經研究室審核把關後報送院長或常務副院長簽發。

每一部司法解釋均以最高法公告形式發布,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報》《人民法院報》上公開刊登,並自發布之日起三十日內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備案審查部門備案。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柒』 最高人民法院法發1995第23號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違反公司法受賄、侵佔、 挪用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法發〔1995〕23號 為正確適用《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違反公司法的犯罪的決定》( 以下簡稱《決定》), 依法懲治違反公司法受賄、侵佔、挪用等犯罪行為,現就《決定》 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 第十四條規定的幾個具體問題解釋如下: 一、根據《決定》第九條的規定,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 職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或者收受賄賂,數額較大的, 構成商業受賄罪。 實施《決定》第九條規定的行為, 索取或者收受賄賂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 索取或者收受賄賂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二、根據《決定》第十條的規定,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 職工利用職務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佔本公司、企業財物, 數額較大的,構成侵佔罪。 《決定》第十條規定的「侵佔」,是指行為人以侵吞、盜竊、 騙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佔有本公司、企業財物的行為。 實施《決定》第十條規定的行為,侵佔公司、 企業財物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較大」侵佔公司、 企業財物十萬元以上的,屬於「數額巨大」。 三、根據《決定》第十一條規定,公司和其他企業的董事、監事、 職工利用職務上的便利, 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 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 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構成挪用資金罪。 實施《決定》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 挪用本單位資金一萬元至三萬元以上的,為「數額較大」; 為進行非法活動,挪用本單位資金五千元至二萬元以上的, 追究刑事責任。 挪用本單位資金案發後,人民檢察院起訴前不退還的,依照《決定》 第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 四、根據《決定》第十二條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實施《決定》 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規定的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 處罰。 《決定》第十二條所說的國家工作人員,是指在國有公司、 企業或者其他公司、企業中行使管理職權, 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包括受國有公司、 國有企業委派或者聘請,作為國有公司、國有企業代表, 在中外合資、合作、股份制公司、企業中,行使管理職權, 並具有國家工作人員身份的人員。 五、《決定》第十四條所說的「有限責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業職工」,是指有限責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企業中非國家工作人員的職工。 六、各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 按照本解釋規定的受賄、侵佔、挪用的定罪數額幅度, 確定本地區執行的具體數額標准,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捌』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被執行人名單和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有什麼區別

最高人民法院發布的被執行人名單和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區別為:

『玖』 最高人民法院發回重審的情形是哪些情形

一、發回重審制度是民事訴訟程序確立的一項重要制度。發回重審是二審法院經過對一審上訴案件審理認為一審法院的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或者一審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或者一審判決遺漏當事人、訴訟請求等四種事由;由二審法院作出撤銷一審判決的裁定,將案件發回一審法院重新審理的審判制度。
二、
二審程序中發回重審的情形:
(1)原判決認定事實錯誤,或者原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的規定)。
(2)原判決違反法定程序,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的,裁定撤銷原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的規定)。
(3)對當事人在一審中已經提出的訴訟請求,原審人民法院未作審理、判決的,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第182條的規定)。
(4)必須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在一審中未參加訴訟,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第183條的規定)
(5)一審判決不準離婚的案件,上訴後,第二審人民法院認為應當判決離婚的,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與子女撫養、財產問題一並調解,調解不成的,發回重審。(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第185條的規定)
審判監督程序中發回重審的情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的規定,審判監督程序中發回重審的情形包括:
(1)人民法院提審或者按照第二審程序再審的案件,在審理中發現原一、二審判決具有《若干意見》第181條規定的違反法定程序的情況,即審理本案的審判人員、書記員應當迴避未迴避的,未經開庭審理而作出判決的,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當事人未經傳票傳喚而缺席判決的,其他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情況,可能影響案件正確判決、裁定的,裁定撤銷一、二審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第210條第2款的規定)
(2)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的案件,人民法院發現原一、二審判決遺漏了應當參加的當事人的,可以根據當事人自願的原則予以調解,調解不成的,裁定撤銷一、二審判決,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審。(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意見》第211條的規定)
根據《民事訴訟法》一百七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原審人民法院對發回重審的案件作出判決後,當事人提起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不得再次發回重審。"對發回重審的次數做出了限制,避免了不斷上訴的循環。
望採納!!!

熱點內容
投標授權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29 08:22:43 瀏覽:823
淮安的法院 發布:2025-08-29 08:13:58 瀏覽:455
司法不平原因 發布:2025-08-29 08:11:17 瀏覽:670
道德與法治婚外情篇 發布:2025-08-29 08:11:16 瀏覽:424
司法機關與執法機關 發布:2025-08-29 08:11:10 瀏覽:36
司法藍的顏色 發布:2025-08-29 07:58:05 瀏覽:226
法律顧問在基層作用 發布:2025-08-29 07:57:33 瀏覽:373
2020法碩法學 發布:2025-08-29 07:47:40 瀏覽:27
理財產品法律法規 發布:2025-08-29 07:36:13 瀏覽:610
勞動法自考論文 發布:2025-08-29 07:35:32 瀏覽: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