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領導班子
1.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是什麼級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是國家級副職,也就是所稱的副國級。
國家級副職包括:中央政治局委版員、中權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書記、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國務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家軍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國家監察委主任。
國家公務人員行政級別共分11級,分別是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鄉科級以下。
圖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
拓展資料
國家級正職包括: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總理、全國政協主席、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國家軍委主席。 自1993年以來,除短暫時間外,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五大機構(五大班子)正職均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
2. 四副兩高的介紹
「四副」一般指國家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國務院副總理、全國政協副主席。「兩高」一般指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由於「四副兩高」的概念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代領導人執政時提出的,當時國家未設國務委員這一職務,所以國務院副總理應包括今天的國務院副總理和國務委員。
同樣,在1982年《憲法》實行之前,國家機構未設有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這一機構。所以按理說應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這一職務。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等級
法官等級分為十二級,依次為首席大法官、一級大法官、二級大法官、一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法官、一級法官、二級法官、三級法官、四級法官、五級法官。
作為最高法院的黨組書記,院長還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的重要一員,根據黨管幹部的組織原則,他和他所領導的最高法院黨組自然擁有對下屬機構幹部的考察、建議、任免權力。此外,盡管上下級法院保持獨立,但最高法院對地方法院領導班子亦有充分的影響力。這使得首席大法官擁有對人事上的廣泛影響力。
3. 最高法院副院長是怎麼產生的
由最高院院長提名全國人大常委會認命,眾多副院長中,有的是正省部級,有的是副省部級。
4. 法院專職委員是班子成員嗎
法院專職委員是班子成員。全稱是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一種職務,簡稱專委。法院一般設置兩名專委,副院長級別,享受副院長待遇,但並不是副院長,不分管各種工作。專司審判委員會各種案件的議論,審核,表決權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三十條 合議庭由法官組成,或者由法官和人民陪審員組成,成員為三人以上單數。合議庭由一名法官擔任審判長。院長或者庭長參加審理案件時,由自己擔任審判長。審判長主持庭審、組織評議案件,評議案件時與合議庭其他成員權利平等。
5. 最高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什麼級別
各級人民法院都設「審判委員會」,這是法院在業務上的一個集體領導機構,負責總結審判經驗、討論決定重大案件、審判工作的重大問題,其成員叫做「審判委員會委員」。
但是,審委會委員不是一個行政領導職務,沒有對應的行政級別,具體由個人擔任的行政職務決定。
首先,介紹一下人民法院的規格。
法院是「一府一委兩院」中的一員,依法履行審判權,主要分為「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四個層級,機構規格比較特殊。
以省高院為例,為副省級單位:
西藏高院2019年部門決算——截圖
1、省高院與省政府、省監察委、省檢察院一樣,都由省人大產生,接受省人大的監督,和省政府的廳局有本質區別。
最直觀的例子,省高院的印章比省發改委、公安廳的印章大一圈,前者刊國徽,後者刊五角星。
2、省高院院長是明確的副省級職務,與省長、省監察委主任一樣,都由省人大選舉產生,不存在高配的情況。
而省發改委主任、公安廳長由省人大常委會任免,是明確的正廳級職務。
但是,整個省高院卻是正廳級建制:
1、省高院的副職領導中除了「黨組副書記、常務副院長」明確正廳級之外,其它副院長、政治部主任都是明確的副廳級職務。
2、省高院的辦公室、政策研究室、審判庭、立案庭等內設機構都是明確的正處級規格,主任、庭長都是正處級職務。
因此,省高院的各個行政職務對應的級別如下:
1、院長:副省部級
2、常務副院長:正廳級
3、副院長、政治部主任:副廳級
4、審判庭庭長:正處級
5、審判庭副庭長:副處級
第二,介紹一下法官的概念。
法官依法行使審判權,實行員額制管理,從任職滿一定年限後的法官助理中以入額考試的方式擇優選拔,因此也叫員額法官。
各級法院的法官由「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組成,院長由人大選舉產生,其它由人大常委會任命。
其中,審判員大致可以理解為法官中的普通幹部,而「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大致可以理解為法官中的領導幹部。
然後,介紹一下審判委員會的概念。
審判委員會是法院決定案件處理的最高審判組織,是審判業務方面的集體領導機構、決策機構,指導和監督全院的審判工作。
但是,法院還有「黨組、行政班子」兩個領導機構,與審判委員會的區別在於:
1、黨組是法院的核心領導機構,負責「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對於法院的「三重一大事項」擁有最終決定權。
目前,法院的黨組成員一般有5—9人,包括「院長、副院長、政治部主任、紀檢監察組長」。
2、行政領導機構負責管「事務」,處理法院的日常行政工作,班子成員一般有3—7人,包括「院長、副院長、政治部主任」。
3、審判委員會負責管「業務」,負責總結審判經驗、討論決定重大案件、討論決定審判工作的重大問題。
審判委員會的委員人數會比「黨組成員、行政班子人數」多出不少,由「院長、副院長、若干資深法官」組成。其中,資深法官包括「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部分審判庭庭長(現任或已退居二線)」組成。
可以看到,三個機構的很多成員是重合的,三個機構既分工、又協作,共同推動法院的各項工作發展。
最後,介紹一下審判委員會委員的有關情況。
審委會委員更像是一個業務崗位,而非行政領導職務,並沒有明確的行政級別。
因此,審委會委員的個人級別不盡相同,以省高院為例:
1、院長是副省部級;
2、常務副院長是正廳級;
3、副院長是副廳級(個別可以高配正廳);
4、審委會專職委員是副廳級;
5、審委會委員、審判庭庭長是正處級。
這里介紹一下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其有點像介於副院長、審判庭庭長之間的職務,屬於半個院領導,有明確的行政級別。
例如,省高院審委會專職委員是副廳級職務,市中院專職委員是副處級職務,基層法院專職委員是副科級職務,協助院長、副院長分管部分工作。
各級法院的副院長中有不少都是從專職委員晉升而來,同時,庭長轉崗擔任專職委員也屬於提拔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