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問被告

法院問被告

發布時間: 2025-09-17 10:53:00

① 在法庭上,審判長提出問題叫被告回答,被告可不可以不回答如拒絕回答審判長提問會面臨什麼樣的後果

第一、審判長向被告提問的問題是審判長為了查明案件事實、解決案件中的疑內惑所提出的,如容果被告明知道不回答可能會有不利後果。
第二、不利後果就是,被告針對原告的訴請或者證據的反駁難以成立,這實際上不利於被告的應訴。或者法官將舉證責任交由被告方承擔,被告方不回答的,則推定原告所陳述的相關事實成立,這也不利於被告。
第三、如果被告確實不知道的,就可以回答不知道。

② 法官調解一般會給被告說什麼

法官調解第一步是會找助理聯系被告,詢問案件的具體情況,被告雙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核對當事人身份信息和代理人信息。以及被告的對於原告所提供的證據被告是否有反證等,以及被告是否願意調解等。

法官調解第一步是會找助理聯系被告,詢問案件的具體情況,被告雙方的姓名,出生年月,核對當事人身份信息和代理人信息。以及被告的對於原告所提供的證據被告是否有反證等,以及被告是否願意調解等。
法院核實完雙方身份信息後,法官會要求原告當庭稱述一下訴訟請求,明確有哪幾項,是否與起訴狀上有所變動,是否要求增加,修改訴訟請求。再要求被告對原告的訴訟請求發布意見。
最後在調解里,當事人可以自行提出調解方案,法院主持調解的人員也會提出調解方案供當事人協商時參考。雙方在法院的主持下達成一致意見的,人民法院會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民庭的調解分為五步:第一步,訴前助理電話、微信調。對於登記後未正式立案的案件,由法官助理給雙方當事人打電話,表明身份並添加微信,將原告提交的初步證據通過微信發送給被告,並詢問被告能否提供反證。在雙方對事實爭議不大的情況下,通過電話向雙方進行釋法,通過微信發送類案生效判決,便於雙方對案件走向做出合理預判,為調解做好鋪墊。
第二步,訴後法官跟進調。對於訴前調解未能成功的案件,立案後,書記員第一時間向被告送達起訴狀、應訴通知書、原告提交的證據材料、證據交換通知書、開庭傳票等材料,讓當事人更加直觀地了解案情,更加清醒地面對案件。送達完成後,法官直接跟進,通過電話溝通、視頻會議,幫助原被告雙方分析案情、指明利害,促成雙方達成共識。
第三步,證據交換當場調。證據交換,是原被告雙方第一次的直面相對,也是真正向對方亮出底牌的時候。原告到底有幾分勝算,被告到底能否扳回一局甚至反敗為勝,即使案情復雜,這時,也可以初見端倪。因此把握住這個有利時機,釋之以法、曉之以理,對原告不合理的訴求勸說其放棄,對其合理訴求引導被告採納接受,促成調解的幾率會大大提高。
第四步,庭審結束乘勝調。經過開庭審理,案件真相水落石出,究竟應當花落誰家,法官內心已經瞭然。此時的調解,以庭審查明的事實為刀、以法律規定為劍,刀劍合壁,看似調解無望的案件,還有機會絕處逢生。
第五步,判後答疑復活調。不是所有的調解都止步於判決送達甚至判決生效。難免有一些當事人,在判決送達之前,即便法官再三釋法明理,仍抱著一絲僥幸心理,直至判決送達或者生效,才終於願意麵對事實,在判後答疑階段請求法官再做調解工作。對於這種情形,民三庭願意給予其復活的機會,重新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為雙方尋求新的利益平衡點,促成案結事了。

綜上所述是小編對法官調解一般會給被告說什麼做出的相關回答,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九條
調解達成協議,必須雙方自願,不得強迫。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條
調解達成協議人民法院應當製作調解書。調解書應當寫明訴訟請求、案件的事實和調解結果。
調解書由審判人員、書記員署名,加蓋人民法院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
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後,即具有法律效力

熱點內容
浦東新區法院網 發布:2025-09-17 12:57:04 瀏覽:724
違反條例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9-17 12:55:37 瀏覽:496
動產先賣後抵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9-17 12:55:33 瀏覽:47
法院潑墨水 發布:2025-09-17 12:55:25 瀏覽:294
貴達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17 12:54:39 瀏覽:622
浙江省海塘管理條例 發布:2025-09-17 12:40:01 瀏覽:957
寧波司法鑒定 發布:2025-09-17 12:39:57 瀏覽:680
玉林法律援助網 發布:2025-09-17 12:35:18 瀏覽:333
國際經濟法課件ppt馬工程 發布:2025-09-17 12:33:02 瀏覽:336
深圳經濟特區燃氣條例 發布:2025-09-17 12:23:39 瀏覽: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