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海書法院
Ⅰ 安徽旌德失信五期人員名單
構建誠信,懲戒失信。為切實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加大對失信被執行人的震懾效果,旌德縣人民法院公布2021年第一期「失信被執行人」名單,目的在於督促被執行人依法履行法定義務,保障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營造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構建和諧誠信社會。希望廣大民眾積極轉載,共同監督,在找人找財產上,助法院執行工作一臂之力,讓「守信者一路暢通,失信者寸步難行」!
1、失信被執行人:駱小文,住安徽省旌德縣旌陽鎮柳溪村跳仙橋,
2、失信被執行人:程磊,住安徽省旌德縣版書鎮版書村東川里頭組里頭片4號,
3、失信被執行人:孔小勝,住安徽省旌德縣三溪鎮雙河村同樂當甫4號
4、失信被執行人:張光輝,住安徽省旌德縣旌陽鎮西門老路西側9號201室
5、失信被執行人:方家俊,戶籍地安徽省旌德縣版書鎮龍川村上方村民組
6、失信被執行人:許金水,住安徽省旌德縣蔡家橋鎮喬亭村東村6號
6、失信被執行人:許金水,住安徽省旌德縣蔡家橋鎮喬亭村東村6號
7、失信被執行人:許雲海,住安徽省旌德縣旌陽鎮梓雲名人苑18幢105室等。
Ⅱ 中國書法之鄉的書法之鄉
截止2009年10月,共有固始縣、甘肅省通渭縣、甘肅鎮原縣、煙台市福山區、東明、東莞、楚州、常熟、埇橋、桐鄉、紹興(縣)、義烏、隆德(縣)、鄒平、汶上、曲阜、臨邑、章丘、鄲城、偃師、七寶、三原、沭陽、滄縣等被命名中國書法之鄉。蘇州、徐州、開封、安陽、臨沂、紹興、湘潭等7個城市被命名中國書法名城。
到2010年10月經過中國書法家協會3年多的培育,中國書法之鄉已達29個 。
通渭縣文化底蘊深厚。通渭群眾酷愛書畫,習字作畫蔚然成風,全縣10萬余戶幾乎家家懸掛、收藏字畫,書畫收藏總量150萬件以上,現有通渭縣聚文軒畫廊等260多家畫廊經營機構,從事書畫習作創作的人員3350人,有縣以上協會的創作骨幹349人,其中有國家、省級書法(美術)協會會員32人,從事書畫裝裱和經銷的人員達2000多人,年書畫交易額1000萬元以上。1993年曾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書畫藝術之鄉」。通渭縣以書畫之鄉聞名,縣文化館魏岳嵩、劉鐸、何鈺等的作品多次在省上和全國各種大型展覽上展出受到好評。魏岳嵩的《梅蘭菊竹》條屏1984年由甘肅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楷書扇面1987年在《書法》雜志發表。劉鐸的行草在中國、日本等國書法愛好者參加的《紀念孫中山誕辰120周年書畫展覽》中入選,並在杜康杯全國大獎中獲佳獎。全縣還多有書畫收藏愛好者,米芾、鄭板橋、於佑任等歷代名家的作品都有收藏,當代舒同、啟功等書法家的作品也散見於民間。
通渭體育事業成績驕人,先後被國家命名為「全國田徑之鄉」和「全國體育先進縣」,隴川、常河、雞川鎮先後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雞川、寺子、常河、碧玉、榜羅、什川、義崗、馬營和原青堡等鄉鎮先後被評為全省體育先進鄉鎮。
通渭縣有縣級以上協會的創作骨幹500多人,其中中國美協會員5人、中國書協會員27人,甘肅省美協會員50人、甘肅省書協會員56人。 通渭書畫行業直接由李剛創辦的中國華人書畫網報道傳播。 中國書法之鄉——鄲城,於2013年元月1日正式開通運行。該網站與全國書畫名家聯盟,由河南省鄲城縣中老年書法研究會協助、受鄲城縣人民政府書法愛好者支持,集弘揚中華書畫藝術,交流書畫藝術精髓,墨寶珍藏,藝術欣賞為一體的信息平台。
中國書法之鄉河南鄲城縣,把書法作為文化建設的著力點,積極推動特色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據悉,該縣每年舉辦各種專題展、個人展以及全國巡迴展、邀請展等書法交流活動100多次,鄲城籍書法藝術界名人創辦書法院、藝術館等民營實體達30多家,遍布全國各地,各書法院、藝術館每年總收益都在2000萬元以上。鄲城縣在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簽約書法項目3000餘萬元。
鄲城縣政府積極培育書法產業。該縣成立了高規格的書法藝術發展領導組,把做大做強書法產業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重要工作日程,研究制訂了促進書法產業發展的實施方案。縣財政每年撥200萬元專款,用於全縣開展各項書法培訓、書法藝術活動和獎勵在比賽中獲獎的書法人才,每年4月29日舉辦「鄲城縣書法藝術節」活動。
該縣建立一所集書法創作、交易、展覽、拍賣於一體的綜合性場所――鄲城書法院,各社會團體共成立了雲海書畫院等13個民間書法院,為書法愛好者創作和交流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建立縣書法家協會、書協縣直各分會、老年學會和少兒學會,並在23個鄉鎮(辦事處、產業集聚區)和幾家大型企業建立了書協分會,在6所高中、27所初中成立了書法學會。
鄲城籍書法藝術界名人薈萃。該縣目前擁有國家級書協會員16人、省級書協會員59人、市縣級書協會員2000多人,書法研習者3萬多人,書法愛好者近30萬人。他們順應時代潮流,到北京、上海、沈陽、威海、桂林、深圳等城市傳播交流書法藝術文化,積極開拓文化產業經營活動空間。
該縣書法界名人創辦書法院、藝術館等民營實體達30多家,遍布全國各地,各書法院。例如龍鳳書法院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毛澤東手跡墨寶展,一次就創產值3億元。在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上,簽約書法項目3000餘萬元。
中國書法之鄉鄲城:墨香引來金鳳凰 河北省霸州市「中國書法之鄉」授牌儀式在霸州市益津書院舉行。中國書協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張陸一,中國書協組聯部副主任、中國書法名城(之鄉)聯誼會秘書長段軍,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法名城(之鄉)聯誼會副會長李木教,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法名城(之鄉)聯誼會副秘書長於恩東,中國書協理事、中國書法研究院院長張傑,河北省文聯副書記、省書協主席劉金凱及廊坊市、霸州市有關領導和書法愛好者共計200餘人參加了授牌儀式。
授牌儀式上李木教代表中國書協宣讀了命名河北省霸州市為「中國書法之鄉」的決定。劉金凱代表河北省書協發表講話。段軍代表中國書協講話。 永城人民熱愛書法藝術,永城書法隊伍的強大有其自身的歷程。應該說自上世紀80年代始,永城便是商丘的書法重鎮。近二十年,隨 著經濟的騰飛,各地的文化藝術都有了相應的發展,只是永城更為顯著。永城現已有國家級書法協會 會員28人,省級書協會員82人,市級書協會員800餘人,2014年經中國書協評定為「中國書法之鄉」榮 譽稱號,2014年5月12日正式授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