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紳和法官比
1. 姓李的主要居住在什麼省
當今舉國上下哪裡都能看到姓李的,不過中原居多,另外華北東北,及南方地區也為少專!
主要人物屬
1.先秦思想家李耳
2.鼎助秦王統一中國的李斯
3.雄才大略的李世民
4.詩仙李白
5.詞壇女傑李清照
6.明代思想家李贄
7.中共早期領導人李大釗
(二)次要人物
1.戰國初期改革家李悝
2.趙國名將李牧
3.先秦水利家李冰
4.飛將軍李廣
5.東漢名臣李固
6.北魏改革家李沖
7.隋朝橋梁專家李春
8.唐代史學家李延壽
9.一代名將李靖
10.風流天子李隆基
11.驍勇善戰李光弼
12.李朔雪夜平蔡州
13.婉約大家李商隱
14.洗盡銱華留詞名的李後主
15.宋代編輯大家李仿
16.宋初聖相李沆
17.抗金名將李綱
18.抗元名將李庭芝
19.明代醫葯學家李時珍
20.一代闖王李自成
21.清儒李光地
22.忠王李秀成
23.外交辱國、洋務坎坷的李鴻章
24.地質學家李四光
2. 中國歷史上最好的宰相是誰
1.開創先例 相傑之首——中國第一宰相 管仲
管仲名夷吾,字仲,又稱管敬仲。周王同族姬姓之後,生於潁上(潁水之濱)。春秋時傑出的政治家、著名的軍事家、軍事改革家,以其卓越的謀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第一個霸主。管仲的言論見《國語?齊語》。另有《管子》一書傳世。
管仲家貧,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知識豐富,武藝高強。他和摯友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動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一年後,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一時無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力爭盡快趕回國內奪取君位。管仲為使糾當上國君,埋伏中途欲射殺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銅制衣帶鉤上。小白裝死,在鮑叔牙的協助下搶先回國,登上君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桓公即位,設法殺死了公子糾,也要殺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敵管仲。鮑叔牙極力勸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為齊國強盛著想,忘掉舊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議,接管仲回國,不久即拜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華。起初,管仲向桓公提出修好近鄰、先內後外、待時而動的治國求霸之策,而桓公未聽其言,於次年輕率攻魯,在長勺之戰中被魯軍擊敗。
戰後,為使齊國盡快富強起來,達到民足、國富、兵強,管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經濟方面,他強調「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認為國家能否安定,人民能否守法,都與經濟是否發展密切相關。他廢除了齊國仍保留的公田制,實行按土地肥瘠定賦稅輕重的土地稅收政策,使賦稅趨於合理,提高了人民生產的積極性。設鹽官煮鹽,設鐵官制農具,發展漁業,由國家鑄造錢幣調節物價,推動商品流通;鼓勵商民與境外的貿易。齊國的經濟得到很快發展。
在政治方面,整頓行政區劃和機構。把國都劃分為21個鄉。其中工商鄉6個,鄉民專營本業,不服兵役,農鄉15個,鄉民平時種田,戰時當兵。國都以外劃分為邑、卒、鄉、縣,均設官員管理。10縣為1屬,全國共有5屬,設5位大夫管理。每年初,5位大夫要向國君報告屬內情況。這就形成了對全國的統治。
在軍事方面,管仲認為兵在精不在多,強調寓兵於農,把行政上的保甲制度同軍隊組織緊密結合起來。在農鄉,5家為1軌,10軌為1里,4里為1連,10連為1鄉,5鄉為1軍。每家出1人當兵,1軍為l萬人。全國有3軍,國君自率1軍,二位上卿各率1軍。每年春秋通過狩獵訓練軍隊,提高軍隊的戰鬥力。齊國由於管仲實行改革,很快強盛起來。管仲又向齊桓公提出了實現在中原稱霸的謀略即「尊王攘夷」。所謂「尊王」,就是擁護周王室。那時,西周王室衰微,造成列國互相爭戰。首先舉起尊王的旗幟,就能借周天子之命,名正言順地得到盟主的地位。所謂「攘夷」,是指當時我國北方的狄人和戎人借中原各國爭戰之機內侵,對各國造成嚴重威脅,領頭伐夷就能得到各國的擁戴。
齊桓公三十四年(前652年),周惠王去世。齊桓公會同各諸侯國擁立太子鄭為天子,這就是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後,派人送祭肉給桓公以示嘉獎。桓公在葵丘(今河南考城附近)召集各諸侯國會盟,舉行受賜典禮,並依據管仲的建議,訂立了盟約。至此,齊桓公在管仲輔佐下,先後主持了三次武裝會盟、六次和平會盟,還輔助王室一次,史稱「九會諸侯,一匡天下」,成為公認的霸主。管仲為創立霸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因有殊勛於齊,被桓公尊為仲父。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十三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