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路線意見法院
A. 法院如何走群眾路線
黨的十八大將「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在新形勢下,人民法院要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切實踐行司法為民,大力加強公正司法,走群眾路線,向社會公開,讓群眾參與,受社會監督,讓群眾認同,努力提升司法公信力。
1、注重司法為民,到群眾中去,問需於民。
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就是要始終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通過執法辦案,依法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對群眾反映上來的問題,本著群眾有所呼,法院有所應的使命感、責任感,重點解決群眾反映集中地不公、不便、不快等問題。
2、注重司法公開,從群眾中來,問計於民 。
司法公開,是人民法院適應時代新要求,滿足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新期待的重要舉措,市法院高度重視司法公開工作,緊緊依靠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真心對群眾負責,熱心為群眾服務,真誠接受群眾監督。
3、注重司法公信,讓群眾滿意,取信於民
人民群眾滿意,司法才有公信。市法院每年審、執結各類案件近萬件,涉及千家萬戶,與百姓利益息息相關。法院工作好不好,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
深入開展好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不懈地解決「四風」問題,特別是要堅決杜絕對訴訟參與人冷硬橫推的現象,堅決消除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不良作風,讓社會各界感受到法院的新形象、新風貌;進一步強化審務督察,加強對審判、執行等關鍵崗位的監督、制約,嚴格落實錯案追究制度,嚴防違法違紀事件發生。
B. 人民法院、法官在審判工作中應當怎樣體現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
您說的人民法院
說的是我們國家的法院法官吧
首先 我國是成文法國家
而非判例法
沒有經過系統的法學教育培訓的人是很難正確的理解法律並保障法律正確實施的
因此 我國的法官需要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
透徹的理解成文法律
保證法律正確、有效實施
在審判過程中 依據法律 法官應獨立的行使審判權
不應受任何組織、機關、團體非法干涉
這之中必然包括群眾
而類似於葯家鑫案中 相關合議庭組成人員向旁聽人員問卷聽取民意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第一,我國法律規定,審判權由法官獨立行使
第二,我國刑法中明確規定了罪刑法定原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判斷嫌疑人是否有罪 應處以什麼樣的刑罰 應當根據法律規定 綜合嫌疑人的行為
刑事責任 處以相適應的刑罰
在我看來 法官在案件審理過程中 聽取民意作為判決依據違法
這是法官的嚴重瀆職行為
我國的法律是人民制定的(哪怕僅僅是表面上的)體現的是人民的根本利益
個人認為 怎麼樣體現群眾路線
在法學領域而言 主要集中在立法階段
通過立法保障人民權益
聽取人民意見 觀點 踐行群眾路線
而作為法官
應當以自己專業的法律知識素養
依法 客觀 公正的行使法律(也就是人民)賦予法官的審判權力
維護人民利益
於法律實踐中 將公平 正義 最大化
綜上所述
法官怎麼樣在審判工作中體現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
法官嚴格執行人民制定的 體現人民利益的法律
就是在捍衛群眾觀點、踐行群眾路線
法官的眼裡 只應存有法律 客觀 以及公正
C. 如何在法院執行工作中貫徹群眾路線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著重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四風問題。用黨的群眾路線指導審判執行工作,對於風清氣正、執政為民、公正司法的執政黨形象塑造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對於法治中國夢的實現會起到排除障礙、保駕護航的作用,對於改革開放的深入開展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什麼是黨的群眾路線。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和推動歷史發展的真正動力,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對世界各國歷史進行研究之後得出的科學結論,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與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發展高度契合。中國人民的先進分子——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總結出了我們黨的一大法寶——群眾路線;群眾路線的核心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人民謀福利。貫徹群眾路線的根本方法是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拜群眾為師,從人民群眾中汲取營養和智慧,然後把這些營養和智慧上升為科學理論,用這些理論指導群眾,並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開辟科學的發展道路,為人民創造美好的生活。
二、為什麼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群眾路線本質上體現的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這一基本原理。只有堅持這一基本原理,我們才能把握歷史前進的基本規律。只有按歷史規律辦事,我們才能無往而不勝。歷史反復證明,人民群眾是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體力量。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中國的命運一經操在人民自己的手裡,中國就將如太陽升起在東方那樣,以自己的輝煌的光焰普照大地」。「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實踐證明,什麼時候我們很好地堅持了群眾路線,我們的事業就會很好地發展,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什麼時候脫離了群眾路線,就會遭到人民群眾的反對,事業遭受挫折。從目前我們黨情來看,還存在著脫離群眾的危險,個別地區、部門,部分黨員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盛行,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嚴重。對此,人民群眾很有意見,嚴重敗壞了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威信,危及著黨的執政地位。法院的個別幹警這幾年也存在著宗旨意識、群眾觀念淡薄,存在著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等「四難」現象以及辦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等「三案」現象,辦事辦案推諉扯皮、慵、懶、散,上下班遲到早退,工作不思進取、缺乏責任心,辦案效率低下等問題。這些問題雖然發生在少數幹警身上,但影響著法院的整體形象、法官的整體榮譽,破壞了法律的權威,同時也降低了黨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威信。以上這些決定了我們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三、如何貫徹黨的群眾路線
(一)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思想上必須自願。要始終牢記黨的性質和宗旨,始終牢記法院的人民性,始終牢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牢記自己拿的是人民的俸祿。自己必須也應該堅持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必須也應該把維護群眾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必須也應該發自內心地、設身處地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辦好事。
(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能力上必須自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人民服務必須練好本領。首先要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質,練就把握大局的能力,確保政治上不迷路。其次要刻苦鑽研法律及法學理論,練就正確熟練適用法律的能力,確保業務上不迷惑。第三要勇於實踐、勤於思考,注意總結把握審判規律,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練就科學管理的能力,確保管理上不迷亂。
(三)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工作上要自覺。要抓好審判執行工作這個第一要務。要把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作為法院的基本任務,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為法院的核心價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樂業作為法院的根本目標,把人民群眾是否滿意作為衡量法院工作好壞的唯一標准。認定事實、適用法律上突出一個「准」字:要把追求客觀真實作為事實認定的價值取向,努力使裁判認定的事實最大限度達到或接近客觀真實。裁判不但要有法律依據,同時要符合法理、符合情理,做到法、理、情相互印證、相互統一。審判效率上要突出一個「快」字:對案件要做好繁簡分流,因人而異,科學分案,向管理要效率。執行案件要突出一個「狠」字:以對拒不執行人採取懲罰促使其履行法律義務,努力化解執行難題,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和法律權威。審判執行社會效果上要突出一個「穩」字:案件審理方案、執行措施要穩妥,案件審結後針對當事人的疑問要耐心做好辨法析理、服判息訴工作;執行過程中採取強制措施要拿捏好分寸、掌握好火候,對案件的趨勢和走向要胸有成竹,做到收放自如;確保案件審結後、執結後當事人能夠穩定下來。審判作風上突出一個「廉」字。要通過嚴把「三關」:事實認定關、法律適用關、實體處理關,實現實質公正。通過「三司法」:陽光司法、民主司法、和諧司法,深化審判方式改革,實現形式公正。通過「三規范」:規范審判行為、規范庭審活動、規范裁判文書,不斷提高案件質量,努力使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上訴、經得起抗訴、經得起申訴。使公正不但要實現,而且要以人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方式實現,以審判的公平正義促進全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大局的穩定,促進人民群眾的安居樂業。
(四)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作風上要自律。要「吾日三省吾身」。經常反思和檢討自己,做好三個「表率」:做努力工作的表率、做遵守紀律的表率、做廉潔自律的表率。做到三個敬畏:敬畏群眾、敬畏法律、敬畏責任。心中始終裝著群眾、心中始終轉著公平正義,心中始終裝著清廉無私。管住自己的嘴,做到請吃不到,管住自己的手,做到送禮不要,管住自己的腿,做到不該去的地方不去。
(五)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要在教育實踐活動中重點抓好自查自糾。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學習是基礎,查擺是關鍵,整改是目標,三者都很重要,但查擺和糾正是重中之重。要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強化問題導向,始終把整改貫穿始終。要通過自查、談心互查、走出去請進來評查等多種形式,從思想深處、結合工作實際、生活實際、作風實際充分查擺出自身在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方面存在的問題。對存在的問題做到小有小改、大有大改、邊查邊改、能改立改。
什麼是黨的群眾路線、為什麼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如何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能否回答好這幾個問題,關繫到每一名法官和每一個黨員的工作實際,也關繫到一個法院的工作全局和長遠發展。只有將黨的群眾路線作為審判執行工作基石,貫徹落實在審判執行工作的各個方面,才能從根本上保持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系,保持人民司法為人民的根本宗旨,從而使法治中國夢早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