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慶雲法院六子

慶雲法院六子

發布時間: 2025-09-26 23:02:54

『壹』 慶雲縣志修志說明

慶雲縣志修志歷史悠久,始於明初,直到1979年的新編。早期的修志活動包括明萬曆六年(1578)的柯一泉主修,楊州鶴編纂的十卷刻本,以及清康熙年間和嘉慶、咸豐年間的多次修編,其中民國時期馬龍潭兩次捐資修志,均為四卷石印本。


新編《慶雲縣志》於1979年開始,規模宏大,收集文獻資料超過1000萬字,歷經五年八易其稿,最終於1983年出版,成為山東省第一部新縣志。志書跨度從1840年至1980年,內容詳實,分為大事記、概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人物等7卷,共26編。縣志詳細記錄了慶雲縣從隋朝置縣以來的發展變遷,如地理位置、民族分布、農業資源如糧食和蔬菜生產,以及工業、城建和革命歷史等方面。


慶雲縣地處華北平原,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暖溫季風氣候,農業以金絲小棗聞名,工業發展迅速,形成了多個支柱行業。在歷史篇章中,記錄了慶雲人民的革命傳統,包括早期的農民起義和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根據地,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政治運動和社會主義革命。新編縣志在1994年榮獲山東省新編地方誌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是對慶雲縣歷史文化的珍貴記載和傳承。




(1)慶雲法院六子擴展閱讀

1983年版《慶雲縣志》的編撰歷時4個寒暑,數易其稿,上承1840年,下至1980年,初稿約90萬字,最終幾經刪增,定稿約45萬言。在篇目設計上除按傳統設卷次外,採用編、章、節三層次結構,採用記、志、傳、圖、表、錄等綜合體裁,以志為主。除序言、前言及地圖、照片外,即是正文,分7卷:大事記、概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人物,各章節已橫為主,縱橫結合,比較全面而准確地反映了慶雲縣近一個半世紀的歷史風貌,成為一部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社會主義新方誌。

『貳』 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的歷史沿革

1910年(清宣統二年)月,雲南按察使司根據法部命令改為雲南提法使司,成立司法,典獄兩個科,並負責籌建高級、地方、初級三級審判衙門。同年12月1日,昆明地方檢察廳成立,設在賣線街(現五一路),這是昆明地區最早的檢察機構。
1911年(清宣統三年)10月30日,雲南同盟會在昆明發動起義,宣布廢除清末設置的提法使司和各級審判廳及檢察廳。昆明地方檢察廳撤銷。
1912年(中華民國一年)8月,雲南軍都督府下令恢復高級、地方、初級三級審判廳和檢察廳,改昆明地方檢察廳為「雲南府地方檢察廳」。
1916年2月,雲南護國軍政府下令撤銷各級審判廳和檢察廳。同年10月16日,中華民國政府,下令恢復雲南高等審判廳,檢察廳和昆明地方審判廳、檢察廳。昆明地方檢察廳辦公地點在慶雲街。
1927年,昆明地方檢察廳設檢察長1人,首席檢察官1人,正副檢察官3人,實習檢察官2人,書記官長1人,書記官9人,雇員5人,警長1人,法警20人,探員1人,檢驗吏2人,共46人。 1927年8月,中華民國政府下令實行「審檢合署」制。12月1日,根據雲南省政府令改昆明地方檢察廳為昆明地方法院檢察處,設首席檢察官1人,正副檢察官4人,侯補檢察官5人,書記官長1人,書記官24人,見習官9人,承發吏1人,共45人。
1939年以後,人員漸減,到1949年12月,檢察處僅有人員19人,辦公地點在慶雲街昆明地方法院內。
1949年12月9日,雲南省和平解放後被接管。 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的前身是昆明市人民檢察署,1953年5月4日正式成立,啟用「昆明市人民檢察署」方形銅質印信及木質條戳各一枚。辦公地點設在太和街(現北京路)592號。幹部7人(其中有辦公室主任1人,秘書1人,助理檢察員5人),內部未設機構,對外設人民群眾接待室。
1954年12月31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規定和雲南省人民檢察院(54)檢辦字第0642號通知,昆明市人民檢察署改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內部未設科室,實有幹部10人。
1955年3月7日,中共昆明市委批准市人民檢察院辦公機構設四科一室:即一科(一般監督科)、二科(偵查科)、三科(偵查監督科)、四科(審判、監所監督科)、辦公室。辦公地點由太和街592號遷至97、98號。4月,成立昆明市工礦區人民檢察院,由市人民檢察院調配幹部3人,辦公地點在市人民檢察院內,負責中央、省市屬廠礦企業的刑事檢察工作。1956年11月,工礦區人民檢察院被撤銷。
1958年,昆明市人民檢察院辦公機構由四科一室改為兩科一室。撤銷了一科(一般監督科),二、三、四科合並為兩個科,即一科(偵查和人民接待科),二科(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勞改監督科)和辦公室。
1959年,昆明市編制委員會批復市人民檢察院辦公機構只設一室一科(辦公室和業務科),但實際仍保留兩科一室。1月,昆明市成立明良礦區,昆明市人民檢察院調派幹部前往明良礦區組建明良礦區人民檢察院,4月成立。9月,明良礦區行政建制撤銷,明良礦區人民檢察院也隨之撤銷,幹部調回市人民檢察院。
1962年,昆明市人民檢察院辦公機構為兩科一室,一科負責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出庭支持公訴和對縣區人民檢察院辦案工作的指導;二科負責勞改隊,拘留所檢察,社會改造檢察、人民來信來訪工作和處理嚴重違法亂紀情況;辦公室負責秘書材料,文件檔案和總務行政。
1964年5月,昆明市編制委員會通知市人民檢察院辦公機構設置為三科一室,即一科(負責審查批捕,審查起訴工作),二科(負責勞改監所的檢察工作),三科(負責辦理內部嚴重違法亂紀案件,包括貪污和侵犯公民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辦公室。
1965年,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管轄四區四縣八個人民檢察院。
1966年5月,「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
1967年3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公檢法軍事管制小組的軍代表,先後進駐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實行軍事管制。
1968年10月,昆明市人民檢察院軍代表宣布除留少數人協助工作外,其餘人員到雲南省冶金工業學校參加「斗、批、改」運動,同時摘掉了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的牌子。年底檢察幹部又從雲南省冶金工業學校到小哨「五·七」幹校勞動。至此,昆明市人民檢察院被撤銷。
1978年10月,中共昆明市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中共中央(78)第21號文件規定,通知恢復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編制暫定30人,辦公機構設三科一室。即:一科(批捕、起訴科)、二科(法紀、經濟、控告申訴科)、三科(勞改監所檢察科)、辦公室,並抽調人員開始籌建工作,年底調進幹部11人。
1979年2月5日,重建的市人民檢察院掛牌辦公,地點在北京路97、98號。辦公機構為三科一室。11月經市委組織部同意設立六科一室。即一科(批捕科)、二科(起訴科)、三科(法紀信訪科)、四科(經濟檢察科)、五科(勞改監所科)、六科(人事科)和辦公室;任命科長(主任)、副科長(副主任)14人。實有檢察人員52人。
1983年10月,根據中共昆明市委機構改革領導小組通知,市檢察院辦公機構由科改處,設七處一室。即刑事檢察一處(批捕)、刑事檢察二處(起訴)、法紀檢察處、經濟檢察處、監所檢察處、控告申訴處、人事處、辦公室。年終市人民檢察院管轄四區八縣12個人民檢察院,實有人員399人,其中市人民檢察院為87人。
1984年3月,中共昆明市委組織部通知市人民檢察院增設刑事技術室和調查研究室,至此辦公機構為七處三室。11月,按雲南省人民檢察院要求,市檢察院派員進駐雲南省第一、第二監獄,建立了兩個駐監檢察組。
1987年4月,經昆明市人大常委會批准,成立昆明市人民檢察院稅務檢察室,辦公地點設在昆明市稅務局內,負責檢察全市范圍內的偷稅抗稅案件。
1988年4月,昆明市人民檢察院成立了經濟案件偵查大隊。7月成立了經濟犯罪舉報中心。
1990年5月8日,市編委第28號文件批復:撤銷偵察大隊、經濟處,在原偵察大隊、經濟檢察處基礎上組建反貪污賄賂工作局。辦公地點在原國防路13號附1號。
1994年8月,昆明市檢察院遷至昆明市大樹營大營辦公。
2001年2月12日,昆明市檢察院遷至北京路1008號新的檢察業務辦公大樓,總面積21006平方米,辦公條件得到較大的改觀。到目前為止,昆明市人民檢察院共有內設機構19個。

『叄』 王慶雲學藝履歷

王慶雲先生自幼在父親的教誨中認識到,書法是立業之本,是表現個人素養的重要載體。父親的告誡使他明白,字如其人,書寫的一手好字對於個人形象與社會地位至關重要。他將父親的教誨牢記在心,這成為他日後書法成就的基石。



在書法的道路上,王慶雲先生深諳"寫字沒有巧,就是要肯下工夫"的道理。他遵循父親的指導,採取"專攻一家,兼蓄百家,自成一家"的方法。從楷書入手,他初期專注於顏體,隨後對張遷碑和張猛龍碑進行深入研究。四十幾歲時,他日夜臨摹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和張遷碑,為他打下了堅實的帖和碑基礎。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對書法藝術的深入理解,他認識到繼承傳統、發揚傳統、創新道路是發展的必然。他逐漸轉變策略,開始吸收漢代名碑精髓,研究當代隸書名家作品,經過十餘年的磨煉,他的隸書從「寫實」階段步入「寫意」階段,實現了質的飛躍。



離開家鄉湖北赴京定居後,王慶雲先生憑借其隸書成就,被湖北書界譽為書法門類中的佼佼者。他出身於書法世家,從小跟隨父親學習,為他後來的成就打下了堅實基礎。得知叔父在台北有「商場書聖」的稱號,這讓王慶雲先生感到既驚訝又喜悅。這成為了他從事書法事業的動力,通過自身的努力和書界朋友的支持,他的作品在書壇獲得了認可。人們習慣地稱王遐舉、王軼猛和王慶雲為「書壇三王」,他們的書法作品在家鄉監利的「泛鵝亭」和「泛鵝碑廊」展出,供人欣賞並流傳後世。



著名書法家吳丈蜀先生贊譽王氏家族的書法成就,稱其「書林千載,獨茂王家」,對王氏兄弟父子的書法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詩人李光清先生的詩句「三王翰墨久傳聞,海內誰人不識君。明月故鄉多少夢,碑林藝苑四時春」則生動地描繪了王氏兄弟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


(3)慶雲法院六子擴展閱讀

王慶雲是北魏略陽(治今甘肅天水東北)龍涸胡(屬吐谷渾部族)人。北魏末年,朝廷財政困難,竟提前預征了六年的稅調,民眾不堪其苦,紛紛揭竿而起反抗暴政。王慶雲也聚眾造反,占據水洛城(今甘肅庄浪)為根據地,擁眾自守。 北魏永安三年(530)四月,在高平(今寧夏固原)稱帝的萬俟丑奴被北魏官軍擒獲,押赴洛陽斬首,其部眾盡皆投降了北魏朝廷,只有行台萬俟道洛不肯歸順,率麾下六千餘人逃入山中。不久,萬俟道洛連遭魏軍追剿,不得已率領余部敗逃入隴,投歸了據守水洛城的王慶雲。萬俟道洛果敢過人,驍勇絕倫,王慶雲得到這員驍將,欣喜異常,以為有其相助,自己大事可成,遂膽氣大壯,於當年六月在水洛城稱帝,署置文武百官,拜萬俟道洛為大將軍。 王慶雲稱帝也就半個月的光景,北魏驃騎大將軍爾朱天光就率領大軍入隴,直逼水洛城下。王慶雲與萬俟道洛率眾出城迎戰,混戰中,爾朱天光援弓射中萬俟道洛的臂膀,道洛負傷只得退回城中,官軍乘勢攻下了東城。王慶雲趕忙收攏部眾退保西城,然而西城沒有水源,兵眾均極為乾渴疲憊。降兵告知爾朱天光,說王慶雲與萬俟道洛打算突圍逃走,天光怕"賊"首逃脫,便施以拖敵之計,派人招諭王慶雲,促其早降,並告知王慶雲:"若是一時不能作出決定,你今夜可以同部將商議,明天早晨報知與我!" 王慶雲與萬俟道洛正希望得到喘息的機會,夜間好突圍而去,於是便假意應允次日來降。天光復又派人對王慶雲說:"我知道你們急需用水,現在我軍稍作後退,你們可以隨意汲取澗中溪水飲用。"王慶雲的部眾聞知有水可以飲用,便不再有突圍逃脫之心。爾朱天光見敵軍中計,暗中命令軍士多做拒馬木槍,槍身各長七尺,天黑後,命士兵繞城布列拒馬木槍,要路加厚,又將伏兵布置在木槍叢中,防備敵軍沖陣突圍,同時密令在城北扎縛長梯,以備攻城之用。當夜,王慶雲、萬俟道洛果真大開城門,策馬突圍出逃。黑暗中,戰馬撞到密植的拒馬木槍上,受傷倒地,將二人重重摔倒在地,霎時伏兵殺出,將二人擒獲。官軍隨即豎起長梯,攀登入城。王慶雲的部眾紛紛跑向城南,又被密密麻麻的木槍所阻,走投無路,只好乞降。爾朱天光收繳了降卒的兵器,然後將降兵及城內民眾一萬七千人盡皆坑殺。 王慶雲自稱帝到敗亡,半個月。

熱點內容
下面關於經濟法調整對象的說法正確的是 發布:2025-09-27 02:20:02 瀏覽:54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期末復習資料 發布:2025-09-27 02:18:34 瀏覽:180
道德講堂主持詞文明禮儀 發布:2025-09-27 02:12:05 瀏覽:884
法律顧問後續政策 發布:2025-09-27 02:01:33 瀏覽:563
行政法第三次考核測試題 發布:2025-09-27 01:59:55 瀏覽:316
上海政法學院經濟法肖 發布:2025-09-27 01:58:17 瀏覽:926
方城法院網 發布:2025-09-27 01:57:06 瀏覽:646
行政法徐金桂簡歷 發布:2025-09-27 01:24:24 瀏覽:977
勞動法法定結婚 發布:2025-09-27 01:22:26 瀏覽:463
小學教師法律知識考試簡報 發布:2025-09-27 00:42:37 瀏覽: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