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小區凶宅
㈠ 南京凶宅全款付清的買主是誰
6月27日消息,6月初,南京江寧區瑞景文華小區142號別墅拍賣因曾發生過重大刑事案件而備受關注。
經過138輪競拍,93次延時,最終被神秘買家劉建紅拍得。按照《競買公告》要求,該用戶需在6月29日下午5點前以全款方式繳納所拍餘款756萬元並辦理相關手續。而如果這位買家沒有按時支付餘款,30萬保證金也將不予返還。
今天,記者從秦淮法院了解到,劉建紅已經在6月27日之前,通過銀行轉賬的方式付清全款,接下來他們將正常完成過戶。
㈡ 凶宅的法律定義是什麼
因為雙方沒有約定解除合同條款,但是買受人受欺騙買到「凶宅」,出賣人屬於以欺詐的不正當手段達成合同,買受人有權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房屋買賣合同。
並且,在退房時,買受人可以主張以下的損失賠償:
(1)搬家費;
(2)裝修費;
(3)房屋差價損失;
(4)訴訟費。
另外,發現被欺騙到「凶宅」後,要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是「凶宅」後,一年內及時主張解除房屋買賣合同。實踐中,法院一般認為,發生過自殺、兇殺並因而造成重大傷亡的可算「凶宅」。病死、自然死亡或意外事件造成的死亡,都不算。
關於「凶宅」的買賣糾紛屬於合同糾紛,因其直接影響買受者是否購買房屋,屬重大事實部分,故出售人在出售房屋時應明確告知買受人。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未對「凶宅」作出規定,民間有關「凶宅」的習俗就可以適用。
賣房者如果為了將房屋賣出或賣高價而故意隱瞞「凶宅」這一重大事實,違反了民事活動中的誠實信用原則,其行為構成欺詐。雙方所簽訂的合同為可撤銷合同。買方可主張所購買的房屋因「凶宅」造成經濟價值減損,要求賣方返還購房款並支付利息;但購房者明知是「凶宅」而購買的除外。合同撤銷權有時間限制,原則上應當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撤銷事由之日起一年內行使。
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有捕風捉影的「鬼屋」之說,或曾發生因溺亡、觸電、失火、煤氣中毒等意外事件而致人死亡的房屋,法院一般不會認定其為「凶宅」。那些完全憑主觀臆斷就以「凶宅」訴諸法院的,像認為住進後常做噩夢、家人生意倒閉等,法院通常也不會支持。有些人買房後,請所謂的風水先生看房,認為房子不吉利,法院更不會認定。
購房者在買房前要多向附近居民或小區物業打聽消息,以減少風險發生;另外,買受方可與出賣方在簽訂合同時針對房屋事實情況增加一項約定「凶宅」信息披露的條款。這樣可以督促賣方認真考慮隱瞞此類信息的風險,也可以讓買方在發生糾紛時有合同依據。
法律依據:我國民法典對於物的瑕疵沒有做出類型化的區分,其第六百一十五條規定:「出賣人應當按照約定的質量要求交付標的物。出賣人提供有關標的物質量說明的,交付的標的物應當符合該說明的質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