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首問
Ⅰ 如何開展司法行政工作網格化管理和服務
深入理解和把握全國社會管理創新綜合試點城市創建為司法行政工作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服務經濟轉型升級、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和營造法治氛圍為職能定位,通過一系列措施增強社會參與度。建立由領導擔任組長的人民調解工作指導管理委員會、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協調小組、社區矯正工作領導小組,鄉鎮和街道相應設立機構,形成網格化管理和組團式服務的領導格局。在鄉鎮、企事業單位及交通、勞動爭議、集貿市場等行業和領域建立各類人民調解委員會,聘任人民調解員、安置幫教工作人員、社區矯正工作人員、矛盾糾紛信息員,實施首席人民調解員制,司法所指導下共同負責矛盾糾紛排查、安置幫教、社區矯正等工作。
整合司法助理員、律師、法律服務工作者、公證員、人民調解員、社區矯正工作者和社會志願者,組建司法行政工作網格服務團隊,將司法行政工作與基層網格有效對接,確保各項職能全面融入「網格」。依託社區文化驛站、社區居民之家等場所,收集社情民意,及時調處化解矛盾糾紛,上報法律需求信息,開展日常法制宣傳活動,報告群眾法律要求,實現法律援助應援盡援,並對社區矯正人員和刑滿釋放人員開展幫扶。
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要求,使司法行政工作體系從垂直型轉向網格型,工作力量從獨立作戰轉向集團作戰,工作方式從注重管理轉向突出服務,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轉變為公共服務模式。工作理念上,堅持「最好的服務就是最好的管理,最好的理念就是最好的創新」,努力縮小服務半徑,提升服務效能,強化基層基礎,將業務融入網格,凝聚工作力量,實現服務網格化。
網格管理員作為服務網格化管理的宣傳者,做到「三清」,即網格基本情況、人員類別、區域職責清晰;主動服務,深入了解居民和企事業單位的動態需求,妥善處理矛盾糾紛,疏導情緒,及時提供就業培訓、低保、困難救濟、法律咨詢等服務,最大限度減少社會對抗。管理方法上,建立適應開放、動態社會環境的工作方式,推進特殊人群的銜接管理,實施庭前調查社會評估制度,為法院判決提供依據。
重視規章制度在推進司法行政工作網格化管理中的作用,健全完善工作機制,規范運作,提高工作主動性,明確工作業務范疇,規范網格服務隊伍的走訪、信息採集和問題處理流程,進行業務操作培訓,提高服務質量。以加強人民調解制度建設為主題,建立統一集中培訓、業務咨詢工作機制,設立社區便民服務大廳,建立司法行政工作QQ群,實行首問責任制、限時辦結制、重要情況報告等制度。
建立網格工作評價、培訓、考核、激勵制度,落實群眾參與評議、監督,實行司法所定期聯系和日常坐班制度,保障工作運行。將網格管理服務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評,制定檢查、評價、考核、獎勵、處罰辦法,與評優評先掛鉤,激勵工作積極性。
Ⅱ 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內設機構
洛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設有多個職能機構,包括政治部、監察室、機關黨委、離退休幹部工作處以及20個具體部門。
(一)辦公室:負責司法政務的組織協調,會議安排,信息傳遞,文秘、保衛、檔案等工作,參與社會治安和依法治市事務,執行院領導交辦的任務。
(二)督查辦公室: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保持聯絡,督查上級和相關部門交辦事項,處理建議提案,協助院長決策監督,負責法官監督委員會的案件評查。
(三)司法行政裝備處:負責法院系統的財務和裝備管理,監督經費使用,負責裝備購置、報廢、采購及通信設備管理,指導下級法院相關工作。
(四)政治部:負責法院隊伍建設,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訓,人事管理,法官等級和司法警察管理,法官教育培訓規劃,法制宣傳等。
(五)立案一庭:負責案件審查立案,處理司法救助,監督下級法院立案。
(六)立案二庭:處理群眾來信來訪,申訴再審案件,負責信訪工作,提供首問負責的服務。
(七)審判管理辦公室:負責審判流程管理、統計分析、案件評查和質效考核等。
(八)刑事審判庭:負責審理各類刑事案件,協調指導重大案件,監督下級法院刑事審判。
(九)少年審判庭:審理涉及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監督指導少年審判。
(十至十四)民事審判庭、破產審判庭、知識產權審判庭、行政審判庭、審判監督庭、執行局等負責各類民事、行政、執行案件的審判和監督。
(十五)研究室:負責法律研究、立法建議、審判工作應用法律研究等。
(十六)司法警察支隊:組織協調警察業務,保障法庭安全,執行死刑等任務。
(十七)司法技術處:提供技術咨詢,審核鑒定文書,監督指導司法技術工作。
(十八)監察室:領導全市法院監察工作,監督執行紀律,受理檢舉控告,調查處理違紀行為。
(十九)機關黨委:負責黨組織建設和黨員管理工作,領導工會和群眾組織,推進精神文明建設。
(二十)離退休幹部工作處:負責離退休幹部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服務和活動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