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法官的訪談
1. 種子案回顧:原被告成觀眾,省人大稱法院違法,法官稱是依法裁判
河南洛陽種子案:法律交鋒與權力邊界
1998年以來,李慧娟法官因其對法規的獨特解讀,成為了《條例》與《種子法》沖突點上的關鍵人物。在2019年的婦女節訪談中,她因16年前的判決面臨審視。李慧娟明確指出,相關沖突條款無效,這一判決導致河南省人大要求糾正「違法裁判」,司法責任與立法審查的界限被拉近。
案件的核心圍繞一宗賠償爭議,被告因違約被原告索賠市場價,但被告主張政府指導價。李慧娟法官依據《種子法》判決,判定被告賠償近60萬,這一決定引發爭議升級。河南省人大常委會質疑洛陽中院對地方法規的審查許可權,要求當地人大糾正並對李慧娟法官的判決提出質疑。
後續,洛陽中院對部分法官職務作出調整,案件影響不斷擴大,法律適用與司法審查權的討論愈發激烈。此案不僅挑戰了法院的職責,還引發了對全國人大監督與法院獨立審判權的深入探究。律師請求全國人大審查條例,引發了法律適用的深層次爭論。
- 人大與法院:監督與獨立的微妙平衡
- 判審分離:種子案的司法改革試金石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對於地方性法規的合法性審查權並非其法定職責。全國人大常委會才是這一權力的行使者。2013年的主審法官責任制改革旨在增強法官獨立性,而2014年的行政訴訟法賦予法院審查規范性文件的新許可權。1998年河南沁陽法院的判例,正是法治國家建設中權力制衡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此案的每一步都揭示了司法實踐中的復雜性,它在法律適用、權力劃分以及司法獨立的討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期待著未來法律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和清晰界定。
2. 倪紅霞:當好時代問卷的「答題人」丨榜樣的力量
訪談在一個工作日的中午。
上午的庭審持續到近12點,倪紅霞卻沒有疲態,依舊神情認真、思維活躍,看起來能量滿滿。
每個接觸過她的人都了解,這種狀態就是她的常態。
我們的對話由此展開。
倪紅霞:學習法律,真的是一念之間決定的。
在1990年,倪紅霞畢業並順利分配到了當時的川沙縣人民法院,真正成為一名「法律人」。就在這一年,浦東宣布開發開放。
新人們接到的第一項任務是整理檔案。當時不少老材料還是毛筆寫就,年代久遠,字跡發黃模糊,倪紅霞做什麼都認真,逐字逐句地辨認、審核、歸檔,每一頁都整理得清晰有序。
但令她意想不到的是,相較於同齡人更靜得下來的性格,加上出色的表現,吸引了辦公室領導的注意。不久後,倪紅霞就被留在了檔案室。這對一心想要辦案的她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當時還忍不住「哭了鼻子」。
哭完工作還是要繼續。倪紅霞逐漸從檔案工作中體會到,一本本看似不起眼的卷宗中,凝聚著法官的辦案智慧和法院的公平正義,別有天地。
懷著這樣的認識,倪紅霞一年後被調到經濟庭,成為一名書記員,兼任內勤。
這無疑是個好消息。對她來說,司法工作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書記員就是汲取新知識、掌握新技能的必經之路。
書記員生涯持續了11年。
倪紅霞在知產庭擔任助理審判員。得知消息的那天,倪紅霞有些忐忑,「我到底能不能勝任?」盡管有著多年的審判經驗,但還沒獨立辦過案子,一上手又是如此新的領域,難免緊張。
面對新情況,書本也未必能給出答案。倪紅霞時常疑惑,法條好像都理解了,但在使用時卻無從著手。到底怎樣才能把法律准確地運用到審理中?
倪紅霞在實踐中摸索鑽研,在學習中和大家一起「摸著石頭過河」。在案件審理中,她反復梳理斟酌,將這些間接證據搭建成完整的證據鏈條,在復雜的推理證明前提下一步步還原事實真相。
最終,判決後,媒體盛贊該案「體現了知識產權法官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和應對新型高科技犯罪的司法智慧」,並被評為2019年度上海市打擊侵權假冒「十佳案例」,倪紅霞還因此案被國家版權局授予了該年度「全國查處侵權盜版案件有功個人一等獎」。
現在,倪紅霞已經是知產庭副庭長、審判團隊負責人。幾乎連續不斷的開庭,加上庭里的一些管理工作,倪紅霞每天都連軸轉。
她再忙也堅持要把庭前准備工作做足,對卷宗的爛熟於心,那些堆積如山的材料,她全部仔細審閱過,先從材料中提取出關鍵節點和核心脈絡,記在紙上,再根據脈絡把內容填充進來。
倪紅霞深知,知識產權無小案,一紙判決可能不僅僅影響到企業前途,更是關繫到行業發展,甚至是國家利益,不得不嚴謹。
在審判之外,倪紅霞用真心傳遞司法的人文關懷和溫暖。她在公眾號上開設工作室專欄,用最朴實的語言跟大家聊聊知識產權那些事兒,把司法服務向外擴展、向下延伸。
這就是她,總是閑不住,每天在法庭內外奔忙,累並快樂著。
在審判之外,倪紅霞的許多愛好也被工作所影響。雖然她也有些許遺憾,但是她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為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給自己打開了「許多扇窗」,讓她能擁抱新鮮事物,能看到更豐富更廣闊的世界。
3. 黃堅的有關報道
10月10日,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黃堅應邀做客中國法院網,參與該網「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院長系列訪談」節目,圍繞「弘揚百色起義精神,扎實踐行司法為民」等話題接受專題訪談,與網友進行交流,回答全國網友實時提問。中國法院網對訪談進行圖文和視頻直播。據悉,黃堅是首位走進直播間、直面網友提問的廣西中級法院院長。
訪談中,黃堅院長簡要介紹了百色和百色法院的情況,並詳細介紹百色市兩級法院開展巡迴審判、調解、法院文化和聯動司法等有關工作。
近年來,百色中院秉承「百折不撓,團結務實,奉獻拼搏,爭先創優」的百色起義精神,深入實踐「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工作主題,大力推進三項重點工作,走出了一條山區法院工作科學發展的路子。法院文化建設、調解工作、立案信訪窗口建設等邁入全國先進行列,多項工作居於全區領先地位,有7年綜合目標考評和績效考評獲全區法院一等獎,5項工作經驗通過召開現場會等方式得到推廣,19項工作在全區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10項研究成果、27篇審判理論和調研文章在全區會議上交流、獲獎。全市法院共有356個次集體和436人次獲市級以上表彰獎勵。其中百色中院被命名為「全國法院文化建設示範單位」、「全區法院文化建設示範單位」、「百色市廉政文化建設示範單位」,獲自治區高院記集體二等功;2012年有3個基層法院連續20年無違紀,被評為「全區公正廉潔模範法院」,有5個基層法院連續10年無違紀,被評為「全區公正廉潔先進法院」;隆林德峨人民法庭庭長黃登林同志被評為全國模範法官。最高法院院長王勝俊、中央巡視組副組長毛林坤、自治區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石生龍、自治區高級法院院長羅殿龍等各級領導都到基地指導,並給予積極評價。中央主流媒體先後采訪報道。基地受到市民的普遍贊譽,社區民眾及在校青少年學生走進法院開展教育活動,2006年以來,全國各地法院和其他部門共有160多批5200多人次來基地考察指導、參觀學習。
在訪談中,通過典型案例和具體工作成效,展現了百色法院、百色法官的良好形象,百色法院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受到廣大網友的普遍好評。黃堅院長表示,法院網作為一個交流平台,是法院追求司法公開常態化的重要措施。今後,該院將充分利用網路渠道,經常性地上網搜集網友對該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與網友交流溝通,促進法院各項工作再上新台階。
據了解,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十八大召開,中國法院網視頻台推出「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院長系列訪談」節目,通過訪談的形式集中展現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來,人民法院取得的新成就。該網邀請全國部分模範法院院長做客網站,接受該網記者的采訪並與網友交流。 9月5日,百色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黨組書記、院長黃堅專程到田東縣法院思林、印茶兩個人民法庭進行調研。
黃堅一行重點了解和詢問了人民法庭基礎設施、隊伍建設、案件結構,以及幹警工作、生活、學習等方面的情況,並分別結合兩個人民法庭實際情況就改善法庭辦公環境、科學處理群眾糾紛等問題提出了指導性意見。黃堅強調指出,人民法庭的工作平凡瑣碎,但更接近群眾、更直接了解群眾需求,在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地方和諧發展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更應密切聯系群眾,快速提高化解群眾糾紛的能力,科學化解糾紛。
黃堅還與當地政府黨政機關領導進行了交談,了解當地群眾生產生活和民俗民風,並為加強和完善人民法庭與黨政機關幫助群眾排憂解難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