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樂清市法院院長

樂清市法院院長

發布時間: 2025-10-05 16:43:19

⑴ 請問中國大陸有姓翁的嗎

當然有 百家姓大陸都有 大家都熟悉的翁美玲 翁同龢....

⑵ 如何適用專利侵權的「實施許可費倍數」賠償標准

一、司法實務拒絕適用標準的常見理由
司法實務中,法院對於專利權人所提交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及相關專利許可費支付憑證進行了較為嚴格的審查。
(一)即便專利實施許可使用證據充分,法院亦有權選擇法定賠償
在專利權人已經向法院提交確實充分的專利實施許可使用證據,於此情形下,法官仍有權拒絕適用標准,如:
長沙市紅星建築工程有限公司與邱則有等專利侵權糾紛上訴案(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本院經審查認為,本案專利所涉許可合同雖已辦理了備案手續並已實際部分履行,許可使用費本身亦無明顯不合理情形,但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並未規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就必須參照其合理倍數來確定侵權賠償數額。』」
(二)無專利實施許可使用費支付憑證
訴訟中,專利權人常會提交與案外人簽訂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但無被許可人實際支付專利使用費憑證,基於此,法院認為該合同的真實性存在問題不予採納,如:
葉節東與樂清市榮塑電器有限公司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至於葉節東在原審中提交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證明的證明效力問題,雖然葉節東與上海翔州電氣設備有限公司簽訂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經國家知識產權局審查准予備案,但葉節東並不能舉證證明專利許可使用費已經實際交付,故合同所載的專利許可使用費並不能作為侵權賠償數額的計算依據。」
程潤昌與桂林合鑫實業有限責任公司、龔舉東侵犯實用新型專利權糾紛案(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本案中,程潤昌沒有提供證據證明其曾與他人簽訂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更沒有提供已報經專利局備案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以及被許可人支付許可費的憑證,因此,程潤昌以專利技術轉讓使用費作為計算其損失的依據,該計算方法缺乏事實依據,本院不予採納。」
石獅市信佳電子有限公司與石獅市龍盛塑膠電子有限公司侵犯專利權糾紛上訴案(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雖然信佳公司與專利權人李仁續簽訂了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但是,信佳公司沒有提供涉案專利許可使用費的支付憑證,證明其已向專利權人李仁續支付了合同所約定的10年50萬元的許可使用費;也沒有舉證證明該合同已在法定期限內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登記備案。而且,專利權人李仁續系信佳公司法定代表人,屬有利害關系人的情形,故本案不宜參照該合同約定的專利許可使用費確定賠償數額。」
(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雙方具有利害關系
在檢索的多份判決文書中,法院多因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專利權人系被許可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股東等原因,認為合同雙方具有利害關系,即便合同簽訂後依法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且有實際支付專利使用費憑證,法院也不予認定,如:
寧波寶豐工量具有限公司與胡五一專利權糾紛案(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雖然胡五一將其ZL91104618.6發明專利許可給長沙電焊鉗廠有限公司實施,並約定了一年的專利使用費提成不低於10萬元,但長沙電焊鉗廠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黃金系胡五一之妻,且胡五一在該公司佔有65%以上的股份,因此該公司與胡五一明顯存在利益關系。故原審法院認為參照該專利許可費的倍數確定賠償數額明顯不合理,並根據本案專利權的類別、侵權人生產侵權產品的時間以及本案專利技術對於侵權獲利所起的作用等因素,酌情確定賠償數額為3萬元並無不當。」
徐光等與北京五彩靜宏商貿中心等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本案中,徐光以其專利許可費為依據請求賠償50萬元,但由於其同時系天涯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原審法院沒有以該專利許可費作為確定賠償數額的依據並無不當。」
四川英倫陶瓷有限公司與福建省晉江晉成陶瓷有限公司侵害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案(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盡管晉成陶瓷公司與專利權人簽訂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但專利權人陳立閩系晉成陶瓷公司總經理,雙方存在利害關系,且晉成陶瓷公司也沒有證據證明約定的專利許可費已實際支付,原審法院據此未以《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中約定的專利許可使用費,作為確定本案專利侵權賠償金額的參考,而是在綜合考慮涉案專利權的類型、侵權行為的性質和企業規模、涉案產品的生產、銷售及使用方式等情節,確定英倫陶瓷公司應當承擔的賠償數額為8萬元,並無明顯不當。」
安徽意通瑞恆電力設備有限公司與廣東日昭新技術應用有限公司、羅志昭侵犯發明專利權糾紛一案(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本案中,權利人的損失和侵權人獲得的利益均難以確定,羅志昭將涉案專利許可廣東日昭公司使用,因許可人與被許可人之間具有關聯關系,專利許可使用費是否具有真實性和合理性難以確定,因此,也不能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倍數來確定本案賠償數額。」
二、適用《專利法》第六十五條注意事項
針對前述司法審判實務現狀,筆者認為在適用《專利法》第六十五條時,應注意如下要點:
(一)賠償適用標准強制依序性
筆者認為,專利侵權一旦成立,法院應嚴格按賠償標准依序進行,即權利人損失、侵權獲利、專利實施許可使費倍數及法定賠償。適用先後順序方面,法官並無任何裁量權。
前述湖南高院判決認為,六十五條中使用了「參照」表述,即意味著法律適用的非強制性,在無法查明權利人損失與侵權獲利的情況下,即便專利實施許可使用費證據確鑿,法院亦可直接適用法定賠償,對此筆者不敢苟同,因為:
首先,法律解釋應起於文義解釋,六十五條的規定,在文字表述上,已經顯示出有先後遞進順序。此外,《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下稱《規定》)第二十一條也規定有「沒有專利許可使用費可以參照或者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該表述也明明白白表述,只有在前面賠償標准無證據支撐的情形下,法院才能適用法定賠償。
其次,我國民事賠償奉行填平原則,在法院能夠查明專利權人損失的情況下,當應據此作出判決。而專利權人損失、侵權獲利及專利許可使用費倍數,恰恰是專利權人損失的客觀呈現。為了貫徹知識產權司法政策的全面賠償原則,基於專利無形性的特徵,法律作出法定賠償之規定,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迫不得已而為之。既為不得已,那意味著在能夠查明專利權人損失的情形下,當應優先適用其他賠償標准。
(二)不能對專利權人苛以過重的證明責任
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無支付專利使用費憑據,不能適用標准;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支付專利使用費憑據,但合同當事人雙方具有利害關系,不能適用標准;有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支付專利使用費憑據,無利害關系,支付使用費亦無不明顯不合理情形,但法律未要求強制適用標准,同樣不予適用。
前述是當前司法實務在適用標准時的拒絕理由,於專利權人而言,筆者認為是過於苛刻,甚至可以說是步步緊逼。總體感覺,專利權人縱有千般功夫,也無法預測自己該項主張的法律結果。
筆者認為,在專利權人主張按標准計算賠償損失時,專利權人僅須承擔兩項證明責任: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依法客觀存在;專利使用費依據合同已嚴格履行。現實生活中,很多科技研發型企業負責人或股東多為專利權人。專利授權後,授權許可給自己的企業使用,這為普遍現象,法院不能一句存在利害關系,據此直接否認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真實性。此外,《規定》第二十一條規定有「專利許可使用費明顯不合理的」,筆者認為對於該事實,證明責任應由被訴侵權人承擔,被訴侵權人作為行業經營者,其完全有能力去證明該項事實。同時,根據誠實信用原則,在被訴侵權人苦於無法證明使用費用明顯不合理的情形下,其完全可以要求法院根據侵權獲利證據進行賠償數額認定,而該項證據於被訴侵權人而言唾手可得。
此外,根據《合同法》之規定,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並非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故是否向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與專利實施許可使用費的真實性無必然聯系。
最後引用一份判例,該份文書表述很好得支持了筆者前述觀點:
中山寶寶好日用製品有限公司與好孩子兒童用品有限公司侵犯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點擊案件名稱查看裁判文書全文):「本院認為,好孩子公司一審提供了其與小小恐龍公司於2006年4月18日簽訂並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以及雙方履行該合同的銀行進賬單、發票和納稅憑證等證據,足以證明好孩子公司與小小恐龍公司之間專利許可合同已經實際履行。在寶寶好公司沒有提供相反證據推翻涉案專利許可合同真實性及證明好孩子公司與小小恐龍公司存在控制關系的情況下,一審法院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確定本案賠償數額50萬元,並無不當。」
三、故意侵權對適用標準的影響
《規定》第二十一條中規定有「參照該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合理確定賠償數額」。本條所稱「倍數」應當為專利許可使用費的1至3倍。之所以規定倍數應當至少高於1倍,是因為許可使用費一般低於被許可人實施專利所得的利益。正常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通常具有雙贏的性質,許可合同的雙方都能通過實施專利而獲利,不可能約定被許可人將其實施專利所獲得的全部收益交給專利權人,否則被許可人同意訂立該許可合同就沒有任何意義。
那麼什麼時候應該高於一倍進行判賠呢?筆者認為專利故意侵權情形下,尤其應在一倍以上進行判賠。早在2001年6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建明在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就明確對故意侵權等情況,應當按照1倍以上3倍以下的使用費的標准計算賠償額。此外,對於故意侵犯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規模、損害後果等因素,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在2015年12月2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布的《專利法修訂草案(送審稿)》第六十八條中「對於故意侵犯專利權的行為,人民法院可以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規模、損害後果等因素,在按照上述方法確定數額的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確定賠償數額。」

⑶ 2008年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公報內容,能幫我查到嗎謝謝您啦,好心人.得到答案我就得到了世界上最善良的女孩

一、版權頁
圖書在版編目(CIP)數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1
ISBN 978-7-80217-767-3

Ⅰ.中… Ⅱ.最… Ⅲ.最高法院-文件-匯編-中國-2008 Ⅳ.D926.21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數據核字(2008)第210350號

責任編輯 錢小紅 賈毅
出版發行 人民法院出版社
地址 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100745)
電話 (010)67550520(責任編輯) 67550516(出版部) 6755055 1 67550558(發行部)
網址 http://courtpress.chinacourt.org
E-mail [email protected]
印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經銷 新華書店

開本 787×1092毫米 1/16
字數 879千字
印張 36
版次 2009年1月第1版 2009年1月第1次印刷
定價 96.00元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條形碼9787802177673

二、編輯說明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是最高人民法院公開介紹我國審判工作和司法制度的重要官方文獻,由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主辦,是最高人民法院對外公布司法解釋、司法文件、裁判文書、典型案例及其他有關司法信息資料的法定刊物。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的主要內容包括法律選登、司法解釋、司法文件、裁判文書、案例、任免事項和文獻等。其中,司法解釋是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法定許可權對各級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如何具體適用有關法律規定所作的解釋和說明,具有法律的效力,可以在裁判文書中直接援引,作為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依據;司法文件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並下發各級人民法院的有關審判工作、法官隊伍建設、司法行政工作的各類行政性公文;裁判文書和案例是最高人民法院正式選編的各級人民法院適用法律和司法解釋審理刑事、民事、行政訴訟、國家賠償等各類案件的裁判範例,對於指導各級人民法院審理相關案件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作用;任免事項包括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的任免決定;文獻選編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關於審判工作、法官隊伍建設和司法改革內容的部分工作報告和講話。作為公開向全社會介紹人民法院各類司法信息的文獻資料,《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的權威性、專業性、指導性和實用性一直享有盛譽。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年鑒版)是以《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月刊)為基礎編輯出版的系列司法文獻性叢書。編輯和出版《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年鑒版),為社會各界能夠及時查閱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信息資料,全面了解人民法院的各項審判工作以及法官隊伍建設、司法改革工作的狀況,開辟了一個新的渠道。《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年鑒版)按年度匯編,每年1卷,面向社會公開出版發行。

《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8年卷)基本保留了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公報》(月刊)的內容,並以司法解釋、司法文件、文獻、任免事項、裁判文書和案例等各項資料的類別為欄目,將《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8年全年公布的資料和文獻內容重新進行了整理和歸類,以便於讀者能夠按《最高人民法院公報》公布的年度、資料的文檔類別和法律類別進行查閱。在重新整理文獻和案例的過程中,對個別文字錯誤做了必要的補正。

編者
二○○八年十二月
三、目錄

法律選登

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1)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8)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26)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40)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4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決定(54)
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54)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63)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7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納米比亞共和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7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7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日本國關於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79)

法規選登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80)
國務院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96)
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97)
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105)
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118)
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128)

司法解釋

綜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仲裁裁決的安排(133)

刑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非法行醫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3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刑事第二審判決改變第一審判決認定的罪名後能否加重附加刑的批復(137)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非法采供血液等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38)

民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二)(14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船舶碰撞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4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注冊商標、企業名稱與在先權利沖突的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4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涉台民事訴訟文書送達的若干規定(14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協議管轄的民商事案件判決的安排(14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債權人對人員下落不明或者財產狀況不清的債務人申請破產清算案件如何處理的批復(155)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定(156)

行政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15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161)

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執行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162)

文獻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於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的決議(167)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2008年3月10日在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肖揚)(167)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五號)(182)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王勝俊簡歷(182)

任免事項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蘇勇、李曉峰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法官的公告(18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名單(18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免職名單(18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馬三剛等20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法官的公告(184)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名單(18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沈德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法官的公告(18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名單(18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名單(18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名單(186)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名單(186)

司法文件

綜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貫徹落實〈實施綱要〉和〈若干意見〉構建懲治和預防腐敗工作機制實施細則》的通知(187)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開展案件質量評估工作的指導意見(試行)》的通知(194)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民政部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 教育部 衛生部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關於印發《〈殘疾人法律救助「十一五」實施方案〉實施辦法》的通知(19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證使用管理規定》的通知(20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依法做好抗震救災恢復重建期間民事審判和執行工作的通知(206)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處理涉及汶川地震相關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意見(一)》的通知(207)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真學習和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的通知(20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21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人民法院監察工作條例》的通知(213)
最高人民法院印發《關於貫徹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年工作規劃〉的實施辦法》的通知(219)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本院執行工作辦公室更名為執行局的通知(226)

刑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關於印發《辦理毒品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227)
最高人民法院 司法部印發《關於充分保障律師依法履行辯護職責確保死刑案件辦理質量的若干規定》的通知(229)

民事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部 中國證監會關於查詢、凍結、扣劃證券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有關問題的通知(231)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調整高級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標準的通知(234)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印發《民事案件案由規定》的通知(236)

行政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真貫徹執行《關於行政案件管轄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256)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認真貫徹執行《關於行政訴訟撤訴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258)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充分發揮行政審判職能作用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通知(260)

司法統計

2007年全國法院司法統計公報(263)

裁判文書選登

河北勝達永強新型建材有限公司與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河北寶碩股份有限公司銀行承兌匯票協議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二終字第35號(271)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濟南辦事處與山東省濟南醫葯采購供應站、山東省醫葯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醫葯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6)民二終字第153號(276)
中國恆基偉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北大青鳥有限責任公司與廣晟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香港青鳥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 (2006)民四終字第28號(280)
泛華工程有限公司西南公司與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商品房預售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5)民一終字第85號(285)
風神輪胎股份有限公司與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行、河北寶碩股份有限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二終字第36號(291)
山西嘉和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與太原重型機械(集團)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權轉讓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一終字第62號(302)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濟南辦事處與中國重汽集團濟南卡車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小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借款抵押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二終字第25號(315)
陸豐市陸豐典當行與陳衛平、陳淑銘、陸豐市康樂奶品有限公司清算小組、第三人張其心土地抵債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6)民二提字第10號(323)
青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嶗山國土資源分局與青島乾坤木業有限公司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一終字第84號(332)
義大利費列羅公司與蒙特莎(張家港)食品有限公司、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元行銷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6)民三提字第3號(338)
史文培與甘肅皇台釀造(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皇台商貿有限責任公司互易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二終字第139號(350)
天同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清算組與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濟南分行、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煙台青年路支行返還扣劃結算資金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二終字第147號(359)
西安市臨潼區建築工程公司與陝西恆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一終字第74號(365)
浙江省樂清市樂城鎮石馬北村村民委員會與浙江順益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合作開發房地產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6)民一終字第59號(373)
中國農業銀行哈爾濱市太平支行與哈爾濱松花江奶牛有限責任公司、哈爾濱工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哈爾濱中隆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二終字第178號(379)
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昆明辦事處與昆明新人人海鮮酒樓有限責任公司、昆明新人人金實酒樓有限責任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二終字第210號(385)
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都辦事處與四川泰來裝飾工程有限公司、四川泰來房屋開發有限公司、四川泰來娛樂有限責任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8)民二終字第55號(390)
上海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與上海市綜合信息交易所、上海三和房地產公司委託貸款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5)民二提字第8號(401)
大連渤海建築工程總公司與大連金世紀房屋開發有限公司、大連寶玉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大連寶玉集團有限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7)民一終字第39號(406)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三門峽車站支行與三門峽天元鋁業股份有限公司、三門峽天元鋁業集團有限公司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8)民二終字第81號(424)
國家開發銀行與沈陽高壓開關有限責任公司、新東北電氣(沈陽)高壓開關有限公司、新東北電氣(沈陽)高壓隔離開關有限公司、沈陽北富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等借款合同、撤銷權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 (2008)民二終字第23號(431)
荷屬安的列斯·東方航運有限公司與中國·澄西船舶修造廠船舶修理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 (2007)民四監字第27號(444)
瑞華投資控股公司與山東魯祥銅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嘉祥景韋銅業有限公司、陳中融、高學敏等借款擔保合同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 (2007)民四終字第28號(446)

案例

刑事

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人民檢察院訴白雪雲等搶劫案(450)
陝西省渭南市人民檢察院訴渭南市尤湖塔園有限責任公司、惠慶祥、陳創、馮振達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惠慶祥挪用資金案(454)
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訴李彬、袁南京、胡海珍、東輝、燕玉峰、劉鈺、劉少榮、劉超綁架案(460)
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檢察院訴楊志成盜竊案(464)

民事

吳林祥、陳華南訴翟曉明專利權糾紛案(468)
劉志兵訴盧志成財產權屬糾紛案(476)
天津狗不理集團有限公司訴濟南市大觀園商場天豐園飯店侵犯商標專用權糾紛案(479)
仲崇清訴上海市金軒大邸房地產項目開發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486)
伊士曼柯達公司訴蘇州科達液壓電梯有限公司商標權侵權糾紛案(491)
河北三河福成養牛集團總公司訴哈爾濱福成飲食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498)
鄭克寶訴徐偉良、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興支公司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505)
何麗紅訴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順德支公司、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512)
黃宇森訴廣州市白雲區京溪小學、廣東省三茂鐵路國際旅行社等人身
損害賠償糾紛案(520)
王春生訴張開峰、江蘇省南京工程高等職業學校、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分行、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信用卡中心侵權糾紛案(528)
李忠平訴南京藝術學院、江蘇振澤律師事務所名譽權侵權糾紛案(532)
陳偉訴廣東省機場管理集團公司、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證券交易所侵權糾紛案(537)
西安奧克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訴上海輝博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請求確認不侵犯專利權及上海輝博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反訴西安奧克自動化儀表有限公司專利侵權糾紛案(545)

行政

楊慶峰訴無錫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行政糾紛案(551)
北京國玉大酒店有限公司訴北京市朝陽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工傷認定行政糾紛案(557)

四、光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2008年光碟版

版權所有,翻制必究
CD-ROM

ISBN 978-7-900207-15-9
條形碼9787900207159

最高人民法院辦公廳
人民法院電子音像出版社

⑷ 翁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錢塘(今浙江杭縣),莆田市竹嘯庄(今福建莆田市)。翁姓是我國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200位。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翁姓姓氏源流和遷徙分布,希望大家喜歡!
翁姓姓氏源流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姒姓,出自上古夏朝貴族翁難乙,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啟為夏朝君王時期,有個貴族叫翁難乙,相傳為翁氏最古老的祖先。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西周昭王的庶子,屬於帝王賜姓為氏。

相傳,周昭王姬瑕的庶幼子生下時雙手緊握,別人怎麼都掰不開,惟獨周昭王去掰,應手而開。只見嬰兒左手手紋象個「公」字,右手手紋象個「羽」字,合起來成個「翁」字,周昭王即賜姓翁,取名弘,成為翁氏始祖。

翁弘始居梁原城,後封任楚國左丞,死後謚號為端明王,墓葬梁原城五里,墳前華表、石犀、石象、石虎、石豹、石鹿等七十二件排列墓前兩旁。梁原城在今甘肅靈台梁原鎮,梁原離古時周朝初期活動區域周原、岐山及後耒建都的鎬、宗周、豐不遠,但因距今三千年了。翁氏始於公元前1052~前1002年之間的西周昭王執政時期。周昭王是周武王姬發的曾孫,翁氏的始祖則是周昭王的庶子。如此一來,翁氏的來龍去脈,是更加一目瞭然。

翁氏後人多尊翁弘為翁氏的得姓始祖。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周昭王庶子的封地,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據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記載,周昭王的庶子食采於翁山(今浙江定海,一說廣東翁源),另外在史籍《姓氏考略》中也記載:「周昭王庶子食采於翁山,因以為氏,望出錢塘。」

該支周昭王庶子的後裔子孫,便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稱翁氏,世代相襲至今。

第四個淵源

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記載:

⑴.蒙古族翁吳特氏,亦稱翁果特氏、威古特氏,世居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 哈巴羅夫斯克)、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察哈爾(今河北張家口一帶,包括河北、內蒙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一部、山西部分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igut Hala。所冠漢姓即為翁氏。

⑵.蒙古族翁郭里氏,世居寧袞郭羅(今遼寧南部、葫蘆島一帶)。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gori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⑶.蒙古族翁果特氏,亦稱翁吳特氏,世居翁科(今甘肅張掖永固鎮一帶)、葉赫(今吉林省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g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⑷.蒙古族翁吉特氏,源出元朝時期蒙古七十二姓翁吉歹氏,世居巴林(今黑龍江伯力、俄羅斯哈布羅夫斯克)。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git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⑸.蒙古族翁科特氏,世居錫喇穆楞(今內蒙古東部克什克騰旗西喇木倫河流域、吉林西部一帶)、烏魯特(今內蒙古東南部興安盟地區)。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ket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⑹.蒙古族翁尼特氏,亦稱倭依特氏,世居察哈爾,後多冠漢姓為翁氏、鄂氏、吳氏等。

⑺.蒙古族翁舍占氏,世居克什克騰(今內蒙古克什克騰)。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sejan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⑻.蒙古族翁集爾金氏,世居扎魯特(今內蒙古扎魯特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gilgin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⑼.蒙古族翁牛特氏,源出扎薩克蒙古翁牛特部,以部為氏,世居喀喇沁(今內蒙古赤峰喀喇沁旗)。後有滿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Wengnot Hala,清朝中葉以後有冠漢姓為翁氏者。

第五個淵源

源於滿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據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⑴.滿族薩克達氏,源出女真巴雅拉氏族,後以地為氏,滿語為Sakda Hala,漢義「蒼老」,世居寧古塔(今黑龍江寧安)、阿扈河(今黑龍江寧安南六十公里處)、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薩克達(今遼寧撫順峽河流域)、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永陵鎮)、那木都魯(今俄羅斯濱海地區)、德里倭赫(今遼寧撫順渾河畔)、黑龍江流域等地,所冠漢姓為多為翁氏、蒼氏、倉氏、麻氏、駱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薩氏、里氏、陳氏、羅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禮氏、佟氏、陀氏等。

⑵.滿族翁尼哩氏,滿語為Wengniri Hala,世居烏喇(今吉林永吉烏拉街至輝發河口、拉發河流域、雙陽縣境),後多冠漢姓為翁氏。

⑶.滿族翁鈕啰氏,滿語為Wengniolo Hala,世居葉赫(今吉林葉赫河、伊通河、伊丹河、東遼河流域)、大凌河(今遼寧錦縣),後多冠漢姓為翁氏、鈕氏。
翁姓遷徙分布
江南各地翁姓皆系出同源

從兩千九百七,八十年前的得姓始祖翁山王溢,到今天繁衍在台灣島上的翁姓子孫,黃帝軒轅氏的這一支

後裔,已經衍傳了九十七,八代,平均每代是三十年。

以翁山王溢為一世祖,自他以後,台灣安溪派翁氏家族的世系更是井然有序:第二代的翁莆君,生了五個兒子,台灣的安溪派翁氏,是系出他的長子翁伯這位翁伯,死後葬於長安城西的十八里之處,第四代翁大連,是翁伯的長子,由隴西遷京兆郡長安都仁永貴里;第五代翁實,是翁大連的次子;第六代翁素,葬於第安城西十八里;第七代翁仲儒,是翁素的長子;第八代翁逸;第九代翁昶;第十代翁慈;第十一代翁孝山;第十二代翁饒;第十三代翁譽;第十四代翁森;第十五代翁薰;第十六代翁塾;第十七代翁助。

傳到第十八代的翁田,正好碰到晉朝末年的五胡之亂,當時官拜冀州刺史的翁田,便帶了自己的一家大小,跟隨晉朝皇帝渡過長江,在建業(今南京)落籍。這是台灣安溪派翁氏的播遷江南之始。

翁氏的南遷始祖翁田,共有四個兒子,台灣安溪派翁氏是出自其次子翁干。此後,第廿代為翁墀,廿一代為翁元祖,廿二代為翁倫元,廿三代為翁承皎,廿四代為翁蓋,廿五代為翁卯,廿六代為翁乾德,廿七代的翁弘,便是長時以來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兩廣、江西、浙江、江蘇、及台灣各地翁氏家族所共奉的。 翁姓避亂改姓是翁姓的又一來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個分支,據《元和姓纂》和《六桂堂叢刊》等記載,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今浙江省定海縣東),其後以邑名「翁」為姓。唐德宗時期,翁氏有一個支脈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陽興福里(今莆田市北高竹庄),為入莆始祖。傳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閩國 年間(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陳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長子處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員外郎;次子處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處易,字伯簡,宋太祖建隆元年與長兄同榜進士,官至劍南少尉;四子處朴,字伯惇,宋太祖開寶六年進士,官都曹長判官;五子處廉,字伯約,宋太祖開寶六年與四兄同榜進士,官至大理司直、監察御史;六子處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與二兄同榜進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這兄弟六人同列為進士,地位非常顯貴, 歷史 上有"六桂聯芳"之譽。

【原城】開基祖,因此,上述各地的翁姓,在計算世系時,也有以翁弘為第一世的。我國南方各地翁姓家族的大多系出原城開基祖翁弘,有下列刊載於本省翁氏族譜的序文,可以說明:

【常熟派譜序】——翁氏之始出自姬姓,自周昭王封庶子於翁山,因以命氏,其有曰弘者,仕楚官左居之原,由弘而下二十七世孫郎鞠公,官泉州刺史,避石勒之亂,始由原城渡江,居浙江之西今,錢塘,仁和,海 ,餘姚,慈溪,永嘉…….

【閩省莆田派】——自弘圓內三十五世傳公後,為崇安丹人山派始祖,福清則為四十二世布愈公後,晉江則為四十四世點公之後…….

【廣東潮州派】——四十四世祖弘公,即是南田派十一世遷居潮州之塘孝。為潮州始祖,入旦處休公之四世孫也。潮陽、揭陽、程鄉、饒平、惠來、諸子孫皆其裔也。

自翁弘開基原城以後,台灣安溪派翁氏的上代世系,是這樣的:廿八代是鄆州東平王翁替;廿九代是德州平原王翁存;卅代是食邑五十戶的淮南王翁肱;卅一代是會稽王翁迪,卅二代是冀州刺史翁挺;卅王代是禮部尚書翁筠;卅四代是范陽丞相翁昭隅,卅五代是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翁就,卅六代是京兆相翁道;卅七代是洪州觀察左庶牆;卅八代是金紫尚書翁剡;卅九代是潞州刺史翁福;四十代是鄧州刺史翁甫,他的墓,是在思州(今貴州思縣)龍宿山之南。

此後,台灣安溪派翁氏的歷代遠祖,便主要活動於長江以南的地區:四十一代的翁乾,是泉州刺吏,墓在泉州福建寺右邊;四十二代是福州觀察使翁興;四十三代是吳郡太守翁洽;四十四代是廣陵郡守翁儀;四十五代是諫議大夫翁 ,四十六代是蘇州刺史翁暉,墓在吳郡;四十七代是汴州刺吏翁瑜;四十八代是揚州刺吏翁皓;四十九代是鐵州中郡守翁賞;五十代是贏州刺吏翁雅;五十一代是江州刺吏翁圯,墓在潤州陵山郡;五十二代是太原郡令翁瑞,五十三代是泉州刺吏翁鞠,因石勒之亂,避居浙西。

現今分布

【大陸】

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鎮海嶼村、福建省福州市琅岐鎮鳳窩村、福建省連江縣東岱鎮一帶有、福建省福清市新厝鎮鳳跡村、福建省福清市江陰鎮一帶、福建省福清市龍田鎮玉瑤村、福建省福清市三山鎮瑟江村、福建省福清市高山鎮杭中村、福建省福清市港頭鎮後園村、福建省晉江市大浯塘一帶、福建省晉江市英墩前堡村、福建省晉江市英厝頭、福建省莆田市黃石鎮一帶、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埭頭鎮翁厝村、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靈川鎮青山村卜宅、福建省莆田市北高鎮一帶、福建省泉州市安溪縣龍門鎮一帶、浙江省永康市古麗鎮一帶、浙江省紹興縣錢清鎮高地翁一帶、廣東省潮汕一帶、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官潯鎮溪坂村一帶、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徹埠村委翁家村、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大石鄉、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大南鎮大南村坳頭,浙江省樂清市翁村,江蘇省泰興市翁家莊,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翁山鄉,江西省上饒市余干縣大溪鄉嶺底翁家村,江蘇省興化市顧庄村,江蘇省興化市翁果村,重慶市綦江區一帶,湖南北部一帶,江西省進賢縣張公鎮翁家村,河南省鄧州市文渠鎮翁寨村,浙江省餘姚市翁嶴村,袁馬村,翁方村,城南翁家村。

【台灣】

台灣澎湖縣馬公市鎖港村、台灣澎湖縣湖西鄉中西村、台灣嘉義縣義竹鄉岸腳村、義竹村、六桂村、仁里村、傳芳村有來自福建安溪科榜翁姓宗族、台灣連江縣馬祖鄉南竿島、台灣苗栗縣苑裡鎮一帶、台灣彰化縣埔鹽鄉瓦磘村、台灣新北市坪林鄉。
翁姓名人
翁郡,漢代學者。

翁承贊,字文堯,唐代福建莆田縣人(今莆田市),乾寧年間(西元894-898年)進士。唐末累官秘書郎、右拾遺。五代後梁時官至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後授閩國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晉爵晉國公。曾詠梅花詩:"憶德當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為君忙。"

翁肅,字彥恭,宋代崇安人,官至朝散大夫,與翁彥約、翁彥深、翁彥國三兄弟及翁延慶、翁蒙之同姓同鄉同朝,皆居高官,時稱六桂同芳。

翁德廣,宋代人。淳熙年間(西元1174-1189年)任溪縣知縣。朱熹曾奏薦之,稱其"不務赫赫可喜之名,而有肯肯愛民之實。

翁難乙,翁萬達,明代兵部尚書。

翁方綱,(西元1733-1818年)字正三,清代大興縣人,進士出身,官至內閣學士。精金石考據之學,亦擅長詞章、 書法 。曾任鴻臚寺卿,預千叟宴。

翁同龢,清朝時期江蘇常熟人,管至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物衙門大臣,光緒帝師。

翁方納,清朝時的著名 書法家 、金石家。在朝廷擔任內閣學士。

翁春,清代詩人。

翁文灝,輔仁大學教授,是中國早期的地質學家之一。

翁美玲,已故香港藝人。

翁再生,世界盃 棒球 國手,台灣職棒球員。

翁豐堉,台灣職棒首位外島出身選手。

翁嘉銘,筆名瘦菊子,知名台灣棒球名家。

翁虹,知名香港演員。

翁立友,台灣知名閩南語歌手。

翁滋蔓,台灣知名少女藝人。

翁金珠,台灣前「文建會主委」。

翁啟惠,知名中研院院士。

翁倩玉,知名台灣旅日歌手,身兼演員。

翁俊明,翁倩玉祖父,同盟會成員,知名抗日誌士。

翁炳榮,翁俊明兒子,台灣早期知名導演。

翁岳生,嘉義人,曾任台灣地區「司法院院長」及「司法院」大法官。

翁重鈞,台灣「立法委員」。

猜你喜歡:

1. 雞年肖姓男孩取名的方法和技巧

2. 吳姓男孩取名的方法

3. 2017文姓男孩取名方法

4. 2017年吳姓寶寶取名方法

5. 2017吳姓男寶寶取名字的方法

熱點內容
人民法院審判理念讀本 發布:2025-10-05 19:19:07 瀏覽:934
王雅超法官 發布:2025-10-05 19:08:28 瀏覽:640
民法典業主所有 發布:2025-10-05 19:02:38 瀏覽:911
錄用通知法律效力 發布:2025-10-05 18:59:18 瀏覽:249
婚姻法司法解釋一釋義 發布:2025-10-05 18:49:18 瀏覽:573
最新勞動法的工資標准 發布:2025-10-05 18:47:49 瀏覽:481
微在道德經 發布:2025-10-05 18:34:43 瀏覽:470
河北大學法律碩士復試 發布:2025-10-05 18:28:58 瀏覽:747
甘政法法學就業 發布:2025-10-05 18:18:55 瀏覽:971
現行婚姻法是 發布:2025-10-05 17:49:23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