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法官
根據澳門的司法傳統,各級法官和檢察官統稱為司法官。因此,法官又稱為法院的司法官,檢察官又稱為檢察院司法官。由於澳葡時期核準的《司法官通則》第55/92/M號法令抵觸《基本法》而不被採納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1,澳門特區立法會在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時通過了第10/1999號法律,核准澳門特區《司法官通則》,從而保證了1999年12月20日凌晨宣誓就職的澳門特區各級法官和檢察官能立即依法履行職務。澳門特區立法會制定統一的司法官通則是尊重本地司法傳統的表現,它不但符合行使審判權的法官與行使檢察權的檢察官在澳門司法領域享有對等地位的現實,同時反映了法官與檢察官在落實特區的司法權和終審權方面的共同責任。
司法獨立是澳門特區司法制度的主要原則和核心價值。司法獨立的有效落實取決於多項因素,其中司法官的獨立性起到關鍵作用。法院系統強調法官的獨立,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官依法進行審判,不聽從任何命令或指示4。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外界任何機關、團體、組織或個人的干預、影響或控制。在捍衛法官獨立方面,法官本身有義務採取適當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模式。除了因組成合議庭而與其它法官就具體案件進行討論外,法官應以個人為中心開展工作,他們的工作環境比較「孤單」是正常的。法官只能靠本身的法律知識和個人努力依法審理案件並解決案件中碰到的所有問題。基於法官獨立原則,法官不應咨詢其它法官的意見,也不應向法院院長或上級法院的法官就具體案件尋求法律意見或任何指示。
㈡ 在澳門發生經濟糾紛案法官會怎麼判會不會打包回大陸限制幾年過澳門
可以請求司法協助,但不存在限制入境的問題。澳門法官根據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作出判決,根據2006年《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關於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判決的安排》可以向內地請求司法協助。內地有權受理認可和執行判決申請的法院為被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中級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的,申請人應當選擇向其中一個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2006年《最高法關於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判決的安排》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九十三條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與澳門特別行政區經協商,就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相互認可和執行民商事判決事宜,達成如下安排:
第一條 內地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民商事案件(在內地包括勞動爭議案件,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包括勞動民事案件)判決的相互認可和執行,適用本安排。
本安排亦適用於刑事案件中有關民事損害賠償的判決、裁定。
本安排不適用於行政案件。
第二條 本安排所稱「判決」,在內地包括:判決、裁定、決定、調解書、支付令;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包括:裁判、判決、確認和解的裁定、法官的決定或者批示。
本安排所稱「被請求方」,指內地或者澳門特別行政區雙方中,受理認可和執行判決申請的一方。
第三條 一方法院作出的具有給付內容的生效判決,當事人可以向對方有管轄權的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
沒有給付內容,或者不需要執行,但需要通過司法程序予以認可的判決,當事人可以向對方法院單獨申請認可,也可以直接以該判決作為證據在對方法院的訴訟程序中使用。
第四條 內地有權受理認可和執行判決申請的法院為被申請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或者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兩個或者兩個以上中級人民法院均有管轄權的,申請人應當選擇向其中一個中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澳門特別行政區有權受理認可判決申請的法院為中級法院,有權執行的法院為初級法院。
第五條 被申請人在內地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均有可供執行財產的,申請人可以向一地法院提出執行申請。
申請人向一地法院提出執行申請的同時,可以向另一地法院申請查封、扣押或者凍結被執行人的財產。待一地法院執行完畢後,可以根據該地法院出具的執行情況證明,就不足部分向另一地法院申請採取處分財產的執行措施。
兩地法院執行財產的總額,不得超過依據判決和法律規定所確定的數額。
第六條 請求認可和執行判決的申請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申請人或者被申請人為自然人的,應當載明其姓名及住所;為法人或者其它組織的,應當載明其名稱及住所,以及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和住所;
(二)請求認可和執行的判決的案號和判決日期;
(三)請求認可和執行判決的理由、標的,以及該判決在判決作出地法院的執行情況。
第七條 申請書應當附生效判決書副本,或者經作出生效判決的法院蓋章的證明書,同時應當附作出生效判決的法院或者有許可權機構出具的證明下列事項的相關文件:
(一)傳喚屬依法作出,但判決書已經證明的除外;
(二)無訴訟行為能力人依法得到代理,但判決書已經證明的除外;
(三)根據判決作出地的法律,判決已經送達當事人,並已生效;
(四)申請人為法人的,應當提供法人營業執照副本或者法人登記證明書;
(五)判決作出地法院發出的執行情況證明。
如被請求方法院認為已充分了解有關事項時,可以免除提交相關文件。
被請求方法院對當事人提供的判決書的真實性有疑問時,可以請求作出生效判決的法院予以確認。
第八條 申請書應當用中文製作。所附司法文書及其相關文件未用中文製作的,應當提供中文譯本。其中法院判決書未用中文製作的,應當提供由法院出具的中文譯本。
第九條 法院收到申請人請求認可和執行判決的申請後,應當將申請書送達被申請人。被申請人有權提出答辯。
第十條 被請求方法院應當盡快審查認可和執行的請求,並作出裁定。
第十一條 被請求方法院經審查核實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裁定不予認可:
(一)根據被請求方的法律,判決所確認的事項屬被請求方法院專屬管轄;
(二)在被請求方法院已存在相同訴訟,該訴訟先於待認可判決的訴訟提起,且被請求方法院具有管轄權;
(三)被請求方法院已認可或者執行被請求方法院以外的法院或仲裁機構就相同訴訟作出的判決或仲裁裁決;
(四)根據判決作出地的法律規定,敗訴的當事人未得到合法傳喚,或者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依法得到代理;
(五)根據判決作出地的法律規定,申請認可和執行的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或者因再審被裁定中止執行;
(六)在內地認可和執行判決將違反內地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在澳門特別行政區認可和執行判決將違反澳門特別行政區法律的基本原則或者公共秩序。
第十二條 法院就認可和執行判決的請求作出裁定後,應當及時送達。
當事人對認可與否的裁定不服的,在內地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請復議,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可以根據其法律規定提起上訴;對執行中作出的裁定不服的,可以根據被請求方法律的規定,向上級法院尋求救濟。
第十三條 經裁定予以認可的判決,與被請求方法院的判決具有同等效力。判決有給付內容的,當事人可以向該方有管轄權的法院申請執行。
第十四條 被請求方法院不能對判決所確認的所有請求予以認可和執行時,可以認可和執行其中的部分請求。
第十五條 法院受理認可和執行判決的申請之前或者之後,可以按照被請求方法律關於財產保全的規定,根據申請人的申請,對被申請人的財產採取保全措施。
第十六條 在被請求方法院受理認可和執行判決的申請期間,或者判決已獲認可和執行,當事人再行提起相同訴訟的,被請求方法院不予受理。
第十七條 對於根據本安排第十一條(一)、(四)、(六)項不予認可的判決,申請人不得再行提起認可和執行的申請。但根據被請求方的法律,被請求方法院有管轄權的,當事人可以就相同案件事實向當地法院另行提起訴訟。
本安排第十一條(五)項所指的判決,在不予認可的情形消除後,申請人可以再行提起認可和執行的申請。
第十八條 為適用本安排,由一方有許可權公共機構(包括公證員)作成或者公證的文書正本、副本及譯本,免除任何認證手續而可以在對方使用。
第十九條 申請人依據本安排申請認可和執行判決,應當根據被請求方法律規定,交納訴訟費用、執行費用。
申請人在生效判決作出地獲准緩交、減交、免交訴訟費用的,在被請求方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判決時,應當享有同等待遇。
第二十條 對民商事判決的認可和執行,除本安排有規定的以外,適用被請求方的法律規定。
第二十一條 本安排生效前提出的認可和執行請求,不適用本安排。
兩地法院自1999年12月20日以後至本安排生效前作出的判決,當事人未向對方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或者對方法院拒絕受理的,仍可以於本安排生效後提出申請。
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在上述期間內作出的判決,當事人向內地人民法院申請認可和執行的期限,自本安排生效之日起重新計算。
第二十二條 本安排在執行過程中遇有問題或者需要修改,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與澳門特別行政區協商解決。
第二十三條 為執行本安排,最高人民法院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應當相互提供相關法律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每年相互通報執行本安排的情況。
第二十四條 本安排自2006年4月1日起生效。
㈢ 澳門的政治體制具體是怎樣的
澳門特區的政治體制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1條的規定,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
「澳人治澳」是指由澳門人自主管理澳門。澳門特別行政區的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由澳門當地人組成。按照基本法規定,「澳人」就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包括符合基本法規定條件的中國人、葡萄牙人和其他人。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主要官員、行政會委員、立法會議員、終審法院院長及檢察長必須是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其中部分職位還必須由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高度自治」是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依照基本法的規定實行高度自治,中央政府不幹預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自治范圍內的事務。澳門特別行政區享有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以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中央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權力。高度自治不等於完全自治,為維護國家的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中央政府保留了必要的許可權。例如,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的外交事務和防務由中央人民政府負責管理。
行政架構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是澳門的行政機關。政府的首長是行政長官。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設司、局、廳、處。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的主要官員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制定並執行政策;管理各項行政事務;辦理基本法規定的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對外事務;編制並提出財政預算、決算;提出法案、議案,草擬行政法規;委派官員列席立法會會議聽取意見或代表政府發言。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必須遵守法律,對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負責;執行立法會通過並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覆立法會議員的質詢。
行政長官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首長,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澳門特別行政區負責。
行政長官由年滿40周歲,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20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行政長官在本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任期為5年,可連任一次。
行政長官的主要職權包括:領導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負責執行基本法和適用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的其他法律;簽署立法會通過的法案,公布法律;簽署立法會通過的財政預算案,將財政預算、決算報中央人民政府備案;決定政府政策,發布行政命令;制定行政法規並頒布執行;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各司司長、廉政專員、審計長、警察總局局長和海關關長等主要官員,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上述官員職務;委任部分立法會議員;任免行政會委員;提名並報請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檢察長,及建議中央人民政府免除檢察長的職務;任免各級法院院長和法官、檢察官、公職人員等;在特定的情況下,有權解散立法會。
行政會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會是協助行政長官決策的機構,會議由行政長官主持,每月至少舉行一次會議。行政會的委員由行政長官從政府主要官員、立法會議員和社會人士中委任。行政會委員的人數為7至11人。行政長官認為必要時可邀請有關人士列席行政會會議。
立法會
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組成,大多數議員由選舉產生,除第一屆另有規定外,每屆任期4年。
任期至2001年9月的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有23名議員,其中8人由直接選舉產生、8人由間接選舉產生、7人由行政長官委任;2001年10月就職的第二屆立法會有27名議員,其中10名由直接選舉產生、10名由間接選舉產生、7名由行政長官委任,任期至2005年;第三屆及隨後的每屆立法會議員數目為29人,其中12名來自直接選舉、10名來自間接選舉、7名為行政長官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設主席、副主席各一人。主席、副主席由立法會議員互選產生。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副主席由在澳門通常居住連續滿15年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行使的職權包括:制定、修改、暫停實施和廢除法律;審核、通過政府提出的財政預算案;審議政府提出的預算執行情況報告;根據政府提案決定稅收,批准由政府承擔的債務;聽取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並進行辯論;就公共利益問題進行辯論;接受澳門居民申訴並作出處理等。
在特定情況下,立法會以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可對行政長官提出彈劾案,報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
司法機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只服從法律,不受任何干預。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初級法院、中級法院、終審法院。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權屬於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澳門特別行政區初級法院可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專門法庭。原刑事起訴法庭的制度繼續保留。
澳門特別行政區設立行政法院。行政法院是管轄行政訴訟和稅務訴訟的法院。不服行政法院裁決者,可向中級法院上訴。
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法官,根據法官、律師和知名人士組成的獨立委員會推薦,由行政長官任命。澳門特別行政區各級法院的院長由行政長官從法官中選任。終審法院院長由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國公民擔任,其任命和免職須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獨立行使法律賦予的檢察職能,不受任何干涉。
廉政公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廉政公署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廉政專員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廉政專員和他屬下的機構擁有法律所賦予的一切權力,其工作不受特區政府任何部門、官員和社會人士的干擾。
為了撲滅貪污和行賄受賄,特區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從肅貪、防範、立法、教育?手,建立一個廉潔法治的社會。
審計署
澳門特別行政區審計署根據基本法設立。審計署獨立工作,不受干預。審計長對行政長官負責。審計署致力完善公共部門的內部監管制度,透過審計工作,發揮對公共行政的促進作用,強化公共財政管理運用效率。
警察總局
警察總局局長於2000年11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警察總局主要任務之一是統一指揮治安警察局與司法警察局,以進一步加強兩個警務機構的合作。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警察總局局長屬主要官員。
海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基本法設立澳門海關,以統一執行規范對外貿易活動及保護工業和知識產權的工作。在設立海關前,有關工作由經濟局與水警稽查局共同負責。海關關長於2000年7月由國務院批准委出並於2001年9月就職。根據基本法規定,澳門特別行政區海關關長屬主要官員
㈣ 林祥國相關活動
2010年9月25日,江蘇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書記林祥國在南京接待了以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岑浩輝為團長的澳門法官代表團。雙方就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了交流,並表達了加強法院間交流合作的意願,以提升司法公信力,岑浩輝對江蘇法院在審判管理、隊伍建設、審判設施建設等方面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願意進一步加強合作。
同年10月26日,江蘇省加強武警執勤「四防一體化」建設動員部署電視會議在南京召開。林祥國強調,要按照「預防為主、主動防範」的要求,整體推進建設,確保執勤目標絕對安全。同時,要嚴格責任落實,對工作開展不力、重要目標安全不達標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問責。
2010年10月22日,全省反腐倡廉美術作品展在南京開展。林祥國表示,要教育廣大幹警樹立清正廉明的良好形象,強化自身監督,一旦發現問題,嚴肅處理。同時,要加強廉政文化建設,培育和弘揚廉潔價值理念,將反腐倡廉建設貫穿於政法工作的始終。
(4)澳門法官擴展閱讀
林祥國,男,大學學歷,1971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4年7月參加工作。原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