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證據證明共同詐騙法官一般
⑴ 原告證據不足法官為啥不判
一、被告不認可的證據不一定就是假證據,證據是不是具有真實性需要由雙方進行質證,雖然法官也有核實證據的權力,但是考慮到他案子這么多,還是要依賴原被告的質證的。你認為是證據不具有真實性,但就在質證的時候提出來並且要有充分的證據來證偽,至少也要達到讓法官在心中對原告證據不足證據的真實性產生極大疑惑這個標准。如果每一個證據法官都要仔細審查,那要原被告律師質證干什麼,一股腦全提交上來好了。質證不是你說一句不認可就可以的。我見過被告對所有證據都不認可的,包括原告證據不足的身份信息(笑)。從某種角度說,出現你題目中描述的情況是被告代理律師的質證工作做的不夠好。
二、如果你有充分的證據表明原告證據不足提交的證據是不真實的,最次的情況是該證據被排除在訟爭案件之外,你還可以要求法官對原告證據不足進行訓誡,甚至是罰款。如果是影響到本案的關鍵證據或是影響到案由是否成立的前提性證據有假,法官很有可能直接駁回原告證據不足起訴,訓誡、罰款。根據最高法2016年發布的《關於防範和制裁虛假訴訟的指導意見》,對於虛假訴訟的一方(尤其是原告證據不足),要納入失信人的行列,對於有代理律師參與的,要向其所在的我、律師協會和司法局進行通報,對於律師來說這是很嚴重的執業污點,要被停業甚至是吊證。如果造成了嚴重後果的可能會構成虛假訴訟罪,這是個新罪名。如果是已經簽發尚未生效的一審裁判文書,在二審中你提出關鍵證據不真實的證據,二審法院會依法改判的。如果是二審的裁判文書採納了假證據,你可以向上一級法院或者同級、上級檢察院民行科去申訴。
三、法官不是當事人的下屬,沒有當事人「要求法官審查證據」這種說法。無論是當事人還是律師都沒有這個權力。要不要對某個證據進行審查,審查到哪一步,都是法官自己的獨立判斷。但是證據明顯存在問題而法官沒有發現的,往小里說是辦案不仔細,二審被改判影響他指標,還可能吃內部的行政處罰,如果是大案要案或者造成當事人嚴重損失無法挽回的,可能會被追究玩忽職守罪(比較少見)。如果法官發現了還故意幫助原告證據不足的,可能會構成枉法裁判罪等罪名。但這個是不是故意的,你說了不算,要檢察院(或監察委員會)介入調查以後才能確定。一般法官智商沒那麼低,不會干這么明顯的事。大多數情況下,即便在二審或再審中認定一(原)審的證據存在虛假,最多就是改判,然後內部處罰一下這個法官。
【拓展資料】
四、我雖然不是法官,也沒當過法官,但是我知道法官是很忙的,很多業務庭法官每年人均辦案數量超過200件。一年的工作日大約是250天,一個案件從拿到業務庭開始,閱卷、開庭、合議、寫判決書,全過程平均只能有大約1.25天,你覺得做得到嗎?這只是審判業務,你要知道法院還是個國家機關,還有很多的行政事務和學習這個講話、那個精神的黨政活動。他不可能對每個案子都審查地很仔細,然後還要有耐心照顧原被告雙方當事人的感情。一方當事人動動嘴皮子說「法官你這個證據去核實一下」,法官就要跑斷腿,換你你干嗎?我執業遇到的大多數情況是法官說「XX律師,這個事實你再提交下補充證據。」然後我跑各個地方去調取證據。會提醒我提交補充證據已經不錯啦,有的法官就以證據不足直接判敗訴啦。畢竟民事訴訟是誰主張、誰舉證,自己舉證有問題的不利後果要自己承擔。同樣道理,質證不利的後果也要自己承擔。
五、現在好像在全社會形成了一種風氣,噴法官的判決總是「政治正確的」。我覺得換那些噴子來審判只會更糟。憑良心講,我自己在東部沿海地區執業過程中遇到過的法官大多還是能講道理的。尤其是上海法院的年輕法官,一個個學歷水平不要太高,秒殺大部分噴子,而且雖然忙,但是有限的接待時間里能把問題都講的很清楚。顛倒黑白?說的不好聽點,一方當事人出得起什麼代價讓法官給他顛倒黑白?現在監督機制比十幾年前嚴了不知多少,有幾個法官敢明目張膽徇私枉法的?至於你說的法律市場化是什麼我沒聽說過。如果你說的是法律服務(律師服務)市場化,那絕對是好事,我看還市場化的遠遠不夠。如果你說的是審判活動,那我還真沒看出和市場有啥關系。這地,我替法院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