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復核法官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相關法律規定:回《中華人民共答和國刑事訴訟法》
第二百三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⑵ 從死刑到死緩到底有多遠
如果雲南李昌奎案只是特例,我們難以丈量出死緩到死刑的距離。在此之前,還有賽銳案也被媒體曝出有類似的生死改判:2008年,賽銳在向衛校學生吳倩求愛被拒絕後,對吳倩連刺27刀致其死亡。這一惡性案件也是雲南昭通中院一審以故意殺人罪判處賽銳死刑,之後,雲南高院二審以本案系情感糾紛及有自首情節為由改判被告人死緩。
現實中,地方中院判死而高院改判,這一現象很值得我們深思。法官對於死刑的判罰理念(有的理論平和,有的就理念超前),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法官在行使裁判權時將倒向何方。理念的養成,自然與每個人的成長經歷、社會經驗、教育背景等等緊密相關,也與特定製度下的利益考量相連。由人和制度這兩個視角觀察,我們所要尋找的答案或許能被窺見一二。
其一,易引發爭議的案件多發生在熟人社會,而中級法院距離事發地通常不遠,中院的法官在其日常生活中就能便捷地感知被告人的罪惡及其帶來的社會影響。
要知道,在中國,法官並不是一個離群索居、不食人間煙火的特殊階層。即便沒有大眾傳媒的關注,要免於當地民意的影響也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高院法官和基層法院的法官在生活圈和生活方式上,通常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國的司法區劃依行政區劃而設,這使得高院都坐落於遠離鄉土的都市。李昌奎案也好、賽銳案也罷,對於一些高院的法官來說,只不過是在某個遙遠地方所發生的一宗個案而已。這種距離感,使得高院一些法官無法從場域上激發判罰死刑的信念。尤其是在有中國特色的審委會制度下,對死刑案件擁有最終決定權的其實並非合議庭成員,而是本院審委會成員。審委會成員並非都擁有刑事審判經歷,法律這個行當里也有「隔行如隔山」,不同業務部門之間也有明顯的距離感。而且,審委會成員又未切身經歷庭審並審核證據,在聽取簡單的案情匯報之後就要行使生殺予奪之權,這種場域上的距離感,加上專業上的距離感與審理上的距離感,使得他們更願意謹慎地選擇死緩,以「留有餘地」。
其二,根據當下的死刑復核制度,死刑立即執行的復核機關是最高人民法院,而死刑緩期執行的復核機關是高級法院。
從死刑核准制度上分析,高院更多考量的也許是:如果維持中院的死刑立即執行,那就得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若將來被最高人民法院駁回或改判,必然影響二審判決的維持率(或改判率)。而在高院就改判死緩,則是由高院自己核准,完全無影響「政績」的擔憂。當然,人命關天,改判死緩在程序上也要受到諸多制約,它一定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死刑復核制度形成的生死距離,未必是促發高院更願改判死緩的關鍵原因,但至少是其中之一。說不定還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上述分析只是探討一種潛在的原因,它當然不適用於所有的高院法官。但對於那些完全沒有基層辦案經驗的高學歷法官或高級法官來說,應該可以具有促使其反思的價值。
⑶ 死刑復核法官不教最高院怎麼辦
你怎麼知道最高法院不復核,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我國刑法早就有明確規定。
⑷ 死刑復核時,二審法院法官讓辦理會見罪犯的手續,是什麼情況
死刑復核二來審法官讓辦理會見罪犯的源手續是合法程序
1.死刑復核程序由二審法院報請北京最高法院審核是否決定執行死刑
2.最高法院審核執行死刑的由二審法院執行死刑,最後的程序就是讓罪犯家屬辦理會見罪犯最後一面7日內押往刑場執行死刑
3.法院二審為終審制,適用法律得當判決合理的,最高法院將核准執行死刑,適用法律不當判決過重的最高法院會駁回報請執行死刑程序改判
⑸ 最高法院死刑復核的具體程序是主審法官說了算還是上審判委員會定是否核准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版死刑緩期二年執權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⑹ 高級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審判死刑復核案件的合議庭應當由三質七名法官組成
最高人民法抄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法條鏈接:《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高級人民法院復核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應當由審判員三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⑺ 林森浩的林森浩父親將再遞交撤銷死刑意見書
人民網報道:《復旦投毒案林森浩父親將再遞交撤銷死刑意見書》 (摘要)
人民網北京8月12日電,近日,備受媒體關注的『復旦投毒案「再度引起熱議——被告人林森浩父親林父請求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並與最高法法官為此見面了數個小時的消息引爆了輿論。專家表示,死刑復核階段,法官見被告人家屬是非常罕見的,但對其意見,最高法可答復也可不答復。
林父的代理律師謝通祥則介紹,林父的意見對案件有重要意義,他們近期將提交《請求最高法院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意見書(二)》。
最高法法官在審判庭內見林父 律師:是首例
林父的律師謝通祥告訴記者, 7月28日,經他申請和溝通,最高法院刑庭主辦法官經過請示領導研究和慎重考慮同意了被告人林森浩的父親與主辦法官的會見請求。在最高法院刑事審判庭內,林森浩案件的主辦法官和林父交流了部分案情,並告訴林父最高法院已經多次派人到上海方面了解情況了。林父稱,整個會見持續了幾小時,法官與書記員還詳細地作了筆錄。
對於這次主辦法官會見被告人家屬,謝通祥律師表示,他每年都辦理許多死刑復核案件,以前從來都沒有過主辦法官在刑事審判庭內接見被告人家屬的先例,「這次是自從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復核權以來,死刑復核法官首次與被復核人員的親屬在刑事審判庭直接見面並聽取意見。」
謝通祥律師認為,本案案情重大,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死刑復核聽取當事人家屬的意見有利於案件公正處理,主辦法官能與被告人家屬見面也體現了最高人民法院對死刑復核案件高度認真負責的辦案態度。
謝律師還表示,他與林父將於近期繼續遞交《請求最高法院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意見書(二)》。
專家、律師:死刑復核被告人家屬多見不到法官
北京律師告訴記者,最高院的死刑復核程序對社會,甚至對辯護律師來說都是很神秘的。當一個死刑復核案件到了最高院後,辯護律師只能從立案庭查到這個案件由哪個庭進行復核,不會知道經辦人是誰,辯護律師想提交辯護意見時,只能寄到某個庭,而沒有具體的接收人。據《關於辦理死刑復核案件聽取辯護律師意見的辦法》規定,當面聽取辯護律師意見時,辯護律師可以攜律師助理參加,當面聽取意見的人員應當核實辯護律師和律師助理的身份。從這個規定看,只是說辯護律師可以帶助理參加表達辯護意見,而沒有規定可帶家屬參加會見經辦法官。從媒體的報道來看,林案經辦法官與家屬見面,接受相關申請,這是少見的做法,應該是特例,可能是林案社會影響較大,已成為公眾關注的案件,同時其本身的爭議點可能較多,這促使經辦法官更審慎地對待這個案件,多方聽取意見,從公平、公正處理這個案件的角度來看是好的。
西北政法大學刑事訴訟法教授馮衛國認為在死刑復核階段,被告人家屬與法官見面應是特例。也就是說,辦案法官原則上不應會見被告家屬,家屬對於案件的意見及訴求,可以在得到委託律師的認可後,由律師向法官提出。目前法律和有關司法文件都沒有死刑復核階段法官會見被告人家屬的規定。
林父申請撤銷死亡判決稱黃洋非因投毒死
記者從謝通祥律師處獲悉,7月31日下午,他和林森浩的父親來到最高法院刑事審判庭第三庭,提交了《請求最高法院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意見書(一)》以及10多份和案件有關的申請。最高法院刑三庭法官當面接收了材料並出具了加蓋最高法院刑事審判庭公章的材料收取清單。
記者看到,這份有一萬多字的《請求最高法院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意見書(一)》核心內容主要是,法院不能僅憑林森浩口供,還必須有科學的證據來判斷黃洋的死亡原因。這份意見書表示,該案的證據有多處疑點。第一,該案有兩份司法鑒定報告,其中,司法部科學技術研究所並未檢測到被害人尿液中含有二甲基亞硝胺,而上海市公安局鑒定中心的檢驗結果則檢測到二甲基亞硝胺,兩個國家級的鑒定機構對同一個檢材得出完全不一樣的檢驗結果,而法院卻認定了有毒物的檢測。第二,現有科學研究報告證明,N-二甲基亞硝胺廣泛存在於環境中,因為沒有提供檢測時的質譜圖,所以現有證據就不能確定檢測到的毒物是否來自於環境、人體自身合成,也不能排除取樣、送檢過程中的人為污染。
同時意見書中,林父提出了對黃洋死亡原因進行重新鑒定等11項申請。意見書中稱「有四張化驗單檢驗結果可證明黃洋死因並非中毒」。除此之外,這11項申請還包括對飲水機及其裡面的水進行鑒定的申請、對所謂「林森浩投毒的飲水機、飲水桶做指紋鑒定」的申請、調取204實驗室監控錄像、對所謂裝有毒物的黃色塑料袋監控錄像進行鑒定等,因為卷宗材料里沒有這些鑒定。此外還有死亡原因鑒定,質譜圖專家質證、醫療事故鑒定等等。
據悉,謝通祥還帶著林父一起去了最高人民檢察院,在見到了相關負責人後,向最高人民檢察院死刑復核檢察廳提交了包括《請求最高法院不核准並撤銷林森浩死刑意見書(一)》、與兒子林森浩見面的申請在內的15份相關材料。
但是謝通祥律師認為最高法院此次給林父出具的材料收取清單與以往最高法院給律師出具的是一模一樣的,這也是最高法院首次給被告人家屬出具這種材料收取清單,這體現了最高法院對於死刑復核案件的非常嚴謹的態度。 2015年12月9日,「復旦投毒案」出現新進展,林森浩的死刑復核已出結果,最高法已下發核准林森浩死刑的裁定書。
2015年12月11日,「復旦大學醫學院學生投毒案」的罪犯林森浩被依法執行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