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能舉證嗎

法官能舉證嗎

發布時間: 2021-01-13 16:49:54

① 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法官能否依據推斷做出判決

沒有證據是不可能做出判決的,一定是需要證據的,只不過有關證據是否合版理,以及有權關證據是否能夠組成相應的證據鏈,或者根據有關證據結合公序良俗並根據公平正義的原則由法官自由裁量作出合理的判決,才是相對恰當的做法。

② 民事訴訟中法官可以調查取證嗎

誰主張,誰舉證
以下情況例外
(1)申請調查收集的證據屬於國家有關部門保存並須人民法院依職權調取的檔案材料;(2)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材料;(3)需要鑒定、勘驗的;(4)當事人雙方提供的證據相互矛盾,經過庭審質證無法認定其效力的;(5)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證據。

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證據的,可以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這其中的「客觀原因」應當是指超出當事人意志的、且無法控制的原因。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調查取證的情形主要有以下幾種:(1)由有關檔案部門管理或是涉案單位自己保管的檔案材料;(2)證據材料掌握在對方當事人手中,該方當事人無法調取且該證據影響著主要案件事實的認定;(3)涉及一些技術性材料、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材料;(4)證人拒絕出庭作證或證人與當事人不在同一地或者證人在國外的,但證人證言對查明案件事實起著決定性影響的;(5)一些訴訟能力低下且又沒有聘請律師的當事人的證據調查申請;(6)當事人因其他原因申請法院調查取證。這其中又以第一種情形為由申請調查取證的為多。例如:當事人申請調取工商登記材料,勞動爭議中處理勞動爭議的材料,人身傷害案中的傷害鑒定材料,醫療糾紛中醫院的診斷病歷材料和用葯處方,買賣糾紛中的稅務發票驗票、抵扣材料,房屋產權糾紛中的房屋產權證明,有關單位開戶銀行、帳號、存款余額的材料,公安機關的戶籍登記材料,車管部門的車輛登記檔案材料,海關的出入報關單,商檢局的商檢單,等等。

③ 法官親自去調查的結果可以作為證據嗎

可以抄作為證據。襲


一、法院可以調查取證: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會通過走訪、查證等方式調查核實相關事實。對於當事人無法自行取證或者法院認為應該獲得的證據,法院會依法進行取證。


二、《民訴法》對法院取證的規定:

第六十四條第二款: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證據,或者人民法院認為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人民法院應當調查收集。

④ 當事人舉證與法官取證有什麼聯系

提出證據加以來證明的責任。源即誰主張誰舉證。當事人舉證是主要的證明活動,而法官取證是一種審判活動,當事人除負有舉證責任外,還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法官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勘驗等活動,仍未能收集到有關證據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此外,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故意不舉證,在二審甚至再審中突然提供所謂新的證據,針對這種惡意舉證的當事人,《規定》只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致使案件被發回重審的,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其補償誤工費、差旅費等費用。這種惡意舉證不公導致訴訟漫長,給對方當事人造成訟累和損失,而且人為地造成同一案件多種甚至相反的判決結果,人為地增大了二審的改判發回率,防礙了民事訴訟,敗壞了人民法院的形象,應嚴肅予以追究,由惡意舉證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

⑤ 被告沒有按期舉證,也沒有申請延期舉證,開庭時法官可以允許嗎

被告在舉證期限提交證據,法官不收說開庭時提供,不會對被告有不利影響。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只要證據符合法定形式的,法官沒有理由拒絕接受;不易保存的證據,也應當及時採取拍照等方法予以固定保存。人民法院收到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應當出具收據,寫明證據名稱、頁數、份數、原件或者復印件以及收到時間等,並由經人員簽名或者蓋章。《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三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在送達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同時向當事人送達舉證通知書。舉證通知書應當載明舉證責任的分配原則與要求、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調查取證的情形、人民法院根據案件情況指定的舉證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證據的法律後果。舉證期限可以由當事人協商一致,並經人民法院認可。由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限的,指定的期限不得少於三十日,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應訴通知書的次日起計算。《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四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在舉證期限內向人民法院提交證據材料,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不提交的,視為放棄舉證權利。對於當事人逾期提交的證據材料,人民法院審理時不組織質證。但對方當事人同意質證的除外。當事人增加、變更訴訟請求或者提起反訴的,應當在舉證期限屆滿前提出。

⑥ 法官如何認定證據

個人認為:
法官斷案對於證據方面主要是看證據和案件的整個過程的關聯性、合法性以及證據的效力以及作用!各個證據之間的關系、相互有無矛盾、能否互相佐證,證據屬性及證明力大小,間接證據能否形成證據鏈及每個證據在證據鏈中的地位、作用等,綜合所有證據情況再認定證據的證明效力。
下面都是摘自的內容。
法官在行使司法裁判權時,必須重證據,重事實。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要用證據和事實說話,離開了必要的證據和事實,就無法得出一個正確的結論。證據和事實是適用法律的基礎。
長期以來,在審判工作中,由於受職權主義和過分強調判決追求絕對真實等觀念影響,在審理過程中我們希望法官窮極一切證據,認真調查取證,要把每一個案件的事實查清,證據搞准。從理論上講,法官應當努力追求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相一致,要盡可能地發現或揭示客觀事實,這種要求和期望本身是不錯的。
但問題的客觀事實和法律事實畢竟是不一樣的。因為任何案件都是發生在過去的、是對已經產生爭議或紛爭的事實進行事後認定。法官所面臨的案件事實已經「成為過去」,這些發生在過去的具體事件不可能完全再現或復原,且該具體事件也不可能通過科學實驗的方法來加以證明。這一事實只有親歷者和目擊者知曉,而親歷者和目擊者作為一個有情感的人,由於受各種利害關系以及自身表達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往往也不一定就能如實地、客觀地陳述已經發生了的事實,甚至出於某種利益考慮,會對這些事實進行違心的陳述或故意歪曲。作為法官而言,既不在現場,也無法將時光倒轉得知當時的客觀真實情況,法官無法將昨天情景重現。
因此,法官所認定的事實,就只能是運用基本的因果關系、辨證關系和邏輯推理等方法,以及依靠法官自身的社會經驗,對訴訟中雙方當事人提供的那些靜態的、凌亂的、孤立的和不完整的證據,按照事物發展一般規律以及基本的邏輯推理規律進行綜合,並根據內心確認為有效的證據,進行頭腦思維加工,最後建構起一個基本上「合情合理」 的、符合一定邏輯發展軌跡的法律事實。法官的基本職責和任務就是盡最大的努力使構建出來的法律真實為社會公眾所認可和接受,以期大致重現客觀事實。
在適用法律的過程中,證據是決定客觀事實真偽的基礎,沒有證據證實的事實是不能作為法院判決依據的,法官採用的證據必須是經過庭審舉證、質證、認證的證據,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也可以這么說,證據是人民法院審理案件、查明案件事實、正確適用法律的基石,證據的嚴謹性、邏輯性、關聯性成了法官認定案件事實的關鍵,作為法官,我們只能從已有的證據中發現事實,只能考慮從證據推導出的案件事實,只能考慮這些事實在法律上是否具有合法性。法官最後提交的也應該是一份層次清楚,論述嚴密,說理充分,准確無誤的判決書,應該是充分反映了當事人雙方舉證、質證全過程,並對每一項訴訟請求是否支持及其依據,援引的法律條文准確、清楚的判決書,離開了證據來談事實,等於在建造空中樓閣。
所以,實際發生的事實往往不被等同於法律上的「事實」,法庭上的事實只是被法庭上的證據證明了的情況,是通過法律認定後得出的法律事實,它也許是真實的事實再現,也許是不能真實反映客觀真實的假象。在我看來,法官由於職業的特殊性,其對案件事實方面的把握要比其他人的要求要更高一些、更准一些。這個高和准就表現在:法官對事實的判斷應該是質疑的,要保證我的質疑得到認定,要確認有這種事實存在,必須靠證據說話,用證據來驗證。法官對事實的認定必須是最佳的、最具權威的,這種權威性表現在法官必須能夠吸收或反駁其他一切人的判斷,他人的判斷可能是片面的、或只涉及了一些事實片段,而法官對事實的判斷必須是全面的、能形成一個事實體系。所以,法官考慮的事實只能是該證據推導出的案件事實,只能是這個事實在法律上具有了合法性。

⑦ 法官可以幫助原告找證據嗎

如果認為該法官與原告的關系可能會影響案件公正處理,那可以申請這個法官迴避啊。另外,你作為被告可以向法院提出調取證據的申請,法院經審查如果符合條件,會同意調取的。

⑧ 如何處理當事人舉證與法官取證的關系求答案

提出證據加以證明的責任。即誰主張誰舉證。當事人舉證是主要的證明活動,回而法官取證是一種審判活動答,當事人除負有舉證責任外,還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後果。法官經過一系列的調查勘驗等活動,仍未能收集到有關證據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此外,在司法實踐中,有的當事人在舉證期限內故意不舉證,在二審甚至再審中突然提供所謂新的證據,針對這種惡意舉證的當事人,《規定》只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新的證據致使案件被發回重審的,對方當事人有權要求其補償誤工費、差旅費等費用。這種惡意舉證不公導致訴訟漫長,給對方當事人造成訟累和損失,而且人為地造成同一案件多種甚至相反的判決結果,人為地增大了二審的改判發回率,防礙了民事訴訟,敗壞了人民法院的形象,應嚴肅予以追究,由惡意舉證的當事人承擔舉證不能的後果。

⑨ 法官和當事人是朋友如何舉證

法官和當事人是朋友,是要迴避的,不能舉證

⑩ 開庭前法官能不能向當事人索要證據原件

開庭前法官向當事人索要證據復印件,開庭時應當攜帶證據原件出示。
《民事訴回訟法》第答七十條規定:書證應當提交原件。物證應當提交原物。提交原件或者原物確有困難的,可以提交復製品、照片、副本、節錄本。
提交外文書證,必須附有中文譯本。
司法實踐中,在舉證期一般提供復印件即可,但到證據交換或者雙方質證時應當出示原件。一般開庭前,法官都不會向當事人要證據原件。

熱點內容
河南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發布:2025-08-28 22:03:21 瀏覽:928
企業實施勞動法評價 發布:2025-08-28 21:55:07 瀏覽:498
勞動法沒交養老保險跟簽訂勞動合同 發布:2025-08-28 21:53:44 瀏覽:940
美香港國安立法 發布:2025-08-28 21:38:39 瀏覽:745
勞動法2002全文 發布:2025-08-28 21:31:11 瀏覽:511
世界刑法大全 發布:2025-08-28 21:00:23 瀏覽:296
園林法規案例分析題 發布:2025-08-28 20:54:21 瀏覽:744
行政法和民法的區別 發布:2025-08-28 20:54:09 瀏覽:819
民告官必備法律知識139問 發布:2025-08-28 20:49:09 瀏覽:514
關於裝飾裝修工程款是否享有合同法優先 發布:2025-08-28 20:35:20 瀏覽: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