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檢察監督執行
A. 但一直得不到執行,檢察院能監督執行嗎
如果一直得來不到執行,可以源向檢察院申請監督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民事執行活動法律監督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一條人民檢察院依法對民事執行活動實施法律監督。人民法院依法接受人民檢察院的法律監督。
第二條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執行監督案件,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原則,尊重和保障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監督和支持人民法院依法行使執行權。
第三條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執行生效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支付令、仲裁裁決以及公證債權文書等法律文書的活動實施法律監督。
B. 對法院的執行方式不滿,能否申請檢察院對執行抗訴,新民訴規定檢察院對執行有監督權
可以申請檢察院對執行活動進行監督。但監督方式不是抗訴,一般是檢察建議,如果發現執行人員有違法違紀行為,可以發糾正違法通知書,或者進行違法行為調查。
C. 檢查院執行監督權是什麼意思
1、事前監督。《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試行)》第19條明確規定,移送執行的案件一般有這樣幾種類型: (1)人民法院製作的民事制裁決定書,包括對妨害民事訴訟行為的罰款決定書和民事制裁決定書; (2)人民法院製作的具有給付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內容的生效法律文書。 (3)人民法院製作的刑事附帶民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等法律文書,《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財產刑執行問題的若干規定》的財產刑案件都應屬人民法院主動執行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對這幾類案件人民法院的相關庭室是否移將案件送執行部門執行、立案庭是否立案、執行部門是否進入執行程序進行監督,即立案監督。對人民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不予執行裁定,人民檢察院認為該裁定違法法律規定,有權提出檢察建議。涉及到重大的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案件,人民法院在採取執行措施前,人民檢察院可以作為國家資產所有人的代表對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提出執行異議。
2、事中監督。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採取的執行財產調查行為、強制執行行為、執行過程中各種裁定、決定的合法性進行監督,並有權提出檢察建議;人民檢察院對於人民法院應當執行而不執行、消極執行、拒絕執行、中止執行或終結執行的,可以督促人民法院執行;對一些有重大影響的案件、群體性的案件、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案件以及老、弱、病、殘等弱勢群體的案件,可以主動派員到執行現場監督;對人民法院採取的執行措施危機到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的案件,人民檢察院對人民法院的執行行為應當提出執行異議;人民檢察院發現執行依據確有錯誤的,在法院啟動審判監督程序之前,可以建議法院暫緩執行;人民檢察院列席人民法院執行專題會議時,應該發表檢察建議。
3、事後監督。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作出的某些終結執行裁定有錯誤的,或者認為應當執行回轉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對人民法院執行人員在執行過程中,消極執行、怠於執行、違法執行給國家、集體、個人造成重大損失的;徇私枉法,利用職位便利,貪污、收受賄賂的;工作嚴重失職,造成不良政治影響的,人民檢察院應依法監督,追究其紀律、刑事責任。
D. 檢察院對法院執行行為監督時法院不予釆納我怎麼辦
也就只能這樣了。因為裁定和執行的大權在法院。法院在執行過程中,有權駁回干擾。檢察院只能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行使監督權,對判決的結果,認為不合理,是可以進行抗訴的。但是,在執行中是不能幹預的。
E. 檢察院可以對法院執行程序中的裁定進行抗訴嗎
在我來國,抗訴是法律授予人民源檢察院代表國家行使的一項法律監督權。抗訴分為兩種:
一種是按上訴程序提出的抗訴。即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認為同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刑事判決、裁定確有錯誤時,在法定抗訴期限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的抗訴。我國刑事訴訟法對這種抗訴規定的具體程序是:檢察院將抗訴書通過原審法院提交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的人民檢察院還應將抗訴書抄送上一級人民檢察院,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應就抗訴的理由和根據認真審核,如果認為抗訴不當,可直接向同級人民法院撤回下一級人民檢察院的抗訴,並將撤回抗訴的情況通知下一級人民檢察院。
二是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即最高人民檢察院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發現確有錯誤,按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這種抗訴不受時間限制,對於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接受抗訴的人民法院應當組成合議庭重新審理。
F. 檢察院對法院的執行該如何監督
檢察院對法院的執行一般採取書面形式的事後監督。若發現法院執行有錯誤,或者違反法定的程序,應該向法院提交書面糾正意見。
G. 法院執行不力可以到同級檢察院舉報嗎
法院執行不力,可以到同級檢察院投訴,要求檢察院對執行進行監督,不叫專舉報。屬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執行活動實行法律監督。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民事執行活動法律監督若干問題的規定》:
第四條 對民事執行活動的監督案件,由執行法院所在地同級人民檢察院管轄。
上級人民檢察院認為確有必要的,可以辦理下級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民事執行監督案件。下級人民檢察院對有管轄權的民事執行監督案件,認為需要上級人民檢察院辦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檢察院辦理。
第五條 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案外人認為人民法院的民事執行活動存在違法情形向人民檢察院申請監督,應當提交監督申請書、身份證明、相關法律文書及證據材料。提交證據材料的,應當附證據清單。
H. 怎麼寫檢察院對法院執行工作進行監督的意見和建議
檢察院的身份寫的:
意見建議:
1、針對民訴法修改後對於執行檢察的授權,高檢應盡快出台司法解釋。同時兩高應該盡快就執行修改後民訴法關於執行檢察規定問題商定並且簽署具有操作性的工作規范性文件。
2、最高檢盡快組織執行檢察業務知識的學習和研究,安排檢法兩家的民行檢察幹部與發育執行幹部進行交互掛職學習,學習和體驗對方的工作,以利於更好落實民訴法的規定。
3、檢察機關應為完成民訴法關於執行檢察的任務,盡快在人員、機構、物質配備上增加和充實民行檢察隊伍,盡快實現執行檢察工作的機構專業化、人員專門化的配備。
法院角度
1、加強立法,全面規范執行監督工作;
2、強化執行公開,為接受檢察監督創造條件;
3、建立「網上檢察監督機制」,接受實時檢察監督;
4、加強聯動機制建設,促進執行監督的良心運行;
5、建立檢察監督效果保障機制,確保監督取得實效。
I. 法院執行錯誤,檢察院能否監督
可以,檢察院的職能之一,就是監督法院執法行為。
J. 具有哪些情形時的民事執行案件,人民檢察院應當依職權
人民檢察院因辦理監督案件的需要,依照有關規定可以調閱人民法院的執行卷宗,人民法院應當予以配合。通過拷貝電子卷、查閱、復制、摘錄等方式能夠滿足辦案需要的,不調閱卷宗。人民檢察院調閱人民法院卷宗,由人民法院辦公室(廳)負責辦理,並在五日內提供,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時提供的,應當向人民檢察院說明理由,並在情況消除後及時提供。人民法院正在辦理或者已結案尚未歸檔的案件,人民檢察院辦理民事執行監督案件時可以直接到辦理部門查閱、復制、拷貝、摘錄案件材料,不調閱卷宗。人民檢察院因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的需要,可以向當事人或者案外人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法院在民事執行活動中可能存在怠於履行職責情形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書面了解相關情況,人民法院應當說明案件的執行情況及理由,並在十五日內書面回復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民事執行監督檢察建議,應當經檢察長批准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製作檢察建議書,在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將檢察建議書連同案件卷宗移送同級人民法院。檢察建議書應當載明檢察機關查明的事實、監督理由、依據以及建議內容等人民法院收到檢察建議後逾期未回復或者處理結果不當的,提出檢察建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依職權提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向其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上一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應當跟進監督的,應當向其同級人民法院提出檢察建議。人民法院應當在三個月內提出審查處理意見並以回復意見函的形式回復人民檢察院,認為人民檢察院的意見正確的,應當監督下級人民法院及時糾正有關國家機關不依法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執行義務或者協助執行義務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向相關國家機關提出檢察建議。人民檢察院民事檢察部門在辦案中發現被執行人涉嫌構成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且公安機關不予立案偵查的,應當移送偵查監督部門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