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人民法院資產訴訟

人民法院資產訴訟

發布時間: 2021-01-15 15:44:42

法院資產保全要幾天

法院資產保全的時間:根據法院裁定保全有訴前和訴中保全2種,保全的目的是為了在這個案件審理完以後創造個更好的執行環境,在案件審理完以後就到了執行的階段,但不知道被保全的東西是什麼,不同的東西有不同的保全期限,在雙方領取判決書後不自動履行的話,那麼根據原告的申請,隨時可以執行。

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
(法發(92)22號)
108、人民法院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後,除作出保全裁定的人民法院自行解除和其上級人民法院決定解除外,在財產保全期限內,任何單位都不得解除保全措施。
109、訴訟中的財產保全裁定的效力一般應維持到生效的法律文書執行時止。在訴訟過程中,需要解除保全措施的,人民法院應及時作出裁定,解除保全措施。
註:「第136條、第205條、第206條、第240條至第253條、第299條」於 2008年12月24日法釋〔2008〕15號文件廢止。
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法釋[2004]15號)
第四條訴訟前、訴訟中及仲裁中採取財產保全措施的,進入執行程序後,自動轉為執行中的查封、扣押、凍結措施,並適用本規定第二十九條關於查封、扣押、凍結期限的規定。
第二十九條人民法院凍結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及其他資金的期限不得超過六個月,查封、扣押動產的期限不得超過一年,查封不動產、凍結其他財產權的期限不得超過二年。法律、司法解釋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執行人申請延長期限的,人民法院應當在查封、扣押、凍結期限屆滿前辦理續行查封、扣押、凍結手續,續行期限不得超過前款規定期限的二分之一。
第三十條查封、扣押、凍結期限屆滿,人民法院未辦理延期手續的,查封、扣押、凍結的效力消滅。
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已經被執行拍賣、變賣或者抵債的,查封、扣押、凍結的效力消滅。

財產保全的作用是,防止當事人在人民法院作出判決前處分有爭議標的物或者處分判決生效後用以執行的財產,以防止糾紛擴大,並保障生效判決得到執行。但是,如果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不當,會給當事人財產權和人身權造成損害。例如,對當事人的銀行存款全部予以凍結,超出申請人請求的范圍,會使對方當事人的經營活動受到限制。
《民事訴訟法》第94條規定:「財產保全限於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司法解釋也認為,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時,保全的范圍應當限於當事人爭執的財產,或者被告的財產,對案外人的財產不得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對案外人善意取得的與案件有關的財產,一般也不得採取保全措施。所以,財產保全的范圍,不能超過申請人請求的范圍,或者不能超過爭議財產的價額。採取保全措施,只能在當事人或者利害關系人的請求范圍內,才能達到財產保全的目的,使申請人的權益得到實現,也避免給被申請人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㈡ 昆明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

法院拍賣的房子,你可以在法院拍賣公告信息欄目中去查找。

㈢ 在法院開庭前,對方將財產轉移,法院會承認么

在法院開庭前,對方將財產轉移,法院不會承認,但如果有證據證明對方惡意轉移財產的除外。建議可以申請財產保全。

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關系人起訴前或者當事人起訴後,為保障將來的生效判決能夠得到執行或者避免財產遭受損失,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議的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

惡意轉移財產:是指在發生法律效力後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造成人民法院無法執行的,即屬於惡意轉移資產的行為。 對此行為,債權人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撤銷債務人的行為。撤銷權的行使范圍以債權人的債權為限。債權人行使撤銷權的必要費用,由債務人負擔。

對於轉移財產,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2、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3、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4、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5、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6、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3)人民法院資產訴訟擴展閱讀:

財產保全的流程: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0條、第101條的規定,財產保全分為訴訟中財產保全和訴前財產保全;此外,在知識產權法中還規定了訴前行為保全制度。

根據時間分為:訴訟中、訴訟前

訴訟中:

1、訴訟中財產保全的概念

訴訟中財產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受理案件之

後、作出判決之前,對當事人的財產或者爭執標的物採取限制當事人處分的強制措施。

民事案件從人民法院受理到作出生效判決需要經過幾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法院判決生效後,如果債務人不履行義務,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又需要一段時間。

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債務人隱匿、轉移或者揮霍爭議中的財產或者以後用於執行的財產而得不到制止,不僅會激化當事人雙方的矛盾,而且可能會使生效的判決不能得到執行。有些爭執標的物,如水果、水產品等,容易腐爛變質,必須及時處理,保存價款,以減少當事人的損失。

2、訴訟中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

採用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具備如下條件:

第一,需要對爭議的財產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的案件必須是給付之訴,即該案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

第二,將來的生效判決因為主觀或者客觀的因素導致不能執行或者難以執行。主觀因素有,當事人有轉移、毀損、隱匿財物的行為或者可能採取這種行為;客觀因素主要是訴訟標的物是容易變質、腐爛的物品,如果不及時採取保全措施將會造成更大損失。

第三,訴訟中財產保全發生在民事案件受理後、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前。在一審或二審程序中,如果案件尚未審結,就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如果法院的判決已經生效,當事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但是不得申請財產保全。

第四,訴訟中財產保全一般應當由當事人提出書面申請。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財產保全措施。但是,人民法院一般很少以職權裁定財產保全,因為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財產保全或者先予執行錯誤的,應當由人民法院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人民法院可以責令當事人提供擔保。人民法院依據申請人的申請,在採取訴訟中財產保全措施前,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提供擔保的數額應當相當於請求保全的數額。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人民法院可以駁回申請。在發生訴訟中財產保全錯誤給被申請人造成損失的情況下,被申請人可以直接從申請人提供擔保的財產中得到賠償。

訴訟前:

訴前財產保全,是指在緊急情況下,法院不立即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利會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因此法律賦予利害關系人在起訴前有權申請人民法院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訴前財產保全屬於應急性的保全措施,目的是保護利害關系人不致遭受無法彌補的損失。例如,雙方當事人簽訂購銷合同,需方按約定給付供方150萬元的預付款,事後發現供方有欺詐行為,根本沒有能力履行合同,而且所付貨款有被轉移的可能,如不及時採取強制保全措施加以控制,必將產生難以彌補的損失。由於從債權人起訴到法院受理需要一段時間,法律就有必要賦予利害關系人在情況緊急時,請求法院及時保全可能被轉移的財產的權利。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01條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的適用條件是:

1、需要採取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必須具有給付內容,即申請人將來提起案件的訴訟請求具有財產給付內容。

2、情況緊急,不立即採取相應的保全措施,可能使申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失。

3、由利害關系人提出訴前財產保全申請。利害關系人,即與被申請人發生爭議,或者認為權利受到被申請人侵犯的人。

4、訴前財產保全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如不提供擔保,人民法院駁回申請人在起訴前提出的財產保全申請。

根據民事訴訟法和最高法院《民訴法適用意見》的規定,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中財產保全都必須交納保全費用,並依照《人民法院訴訟收費辦法》執行。

訴前財產保全的申請人即利害關系人必須在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後30日內提起訴訟或仲裁,使與被保全的財產的有關爭議能夠通過審判得到解決。如果利害關系人未在30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或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的,人民法院應當解除財產保全措施。

訴前財產保全與訴訟中財產保全的區別是:

1、申請的主體不同。訴前財產保全是在起訴前由利害關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中財產保全是當事人在訴訟進行中申請財產保全。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由申請人提出申請,必要時人民法院可以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訴前財產保全由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法院不得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

2、申請財產保全的時間不同。訴訟中財產保全應當在案件受理後、判決生效前提出申請;訴前財產保全必須在起訴前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3、對申請人是否提供擔保的要求不同。訴訟中財產保全,人民法院責令提供擔保的,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沒有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的,申請人可以不提供擔保,人民法院依職權採取保全措施的,有關的利害關系人也可以不提供擔保。訴前財產保全,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

㈣ 法院怎麼判定惡意轉移財產

法院認定抄轉移依據是在短時間內有大額資金的進出,且該類資金的進出與離婚前差異是很大的。比如說對於銀行存款認定轉移資產的行為:1.短時間內有大額資金的進出。2.且大額資金的進出不能做合理解釋。3.該筆大額資金的進出與離婚前的流水相比是明顯異常的,即大額資金的進出不是常態。

㈤ 法院訴訟期間被告轉移原告的財產違法嗎

現實問題
姜某和謝某是生意上的朋友,一次姜某向謝某借款10萬作為周轉資金,謝某爽快地答應了,可到了還款期限,姜某卻耍起了無賴。無奈之下,謝某將姜某告上了法院,但在庭審過程中,謝某了解到姜某為了逃避債務,正在私下轉移自己的財產,那麼,此時姜某該採取什麼措施來維護自己的權利呢?
律師解答
依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
在本案中,由於謝某存在轉移財產的行為,可能導致判決難以執行,此時姜某可以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來維護自身的權利。
法條鏈接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條 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㈥ 因不動資產提起的訴訟由什麼人民法院管轄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三十三條的規定,因不動產提起的訴訟適用專屬管轄,也就是由不動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轄。通常就是房屋的所在地人民法院。

㈦ 法院判決前,對方轉移財產怎麼辦

可以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法院凍結財產後如果對方仍然轉移財產,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情節嚴重的,可以追究刑事責任。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如下:

1、第一百條人民法院對於可能因當事人一方的行為或者其他原因,使判決難以執行或者造成當事人其他損害的案件,根據對方當事人的申請,可以裁定對其財產進行保全、責令其作出一定行為或者禁止其作出一定行為;當事人沒有提出申請的,人民法院在必要時也可以裁定採取保全措施。

人民法院採取保全措施,可以責令申請人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裁定駁回申請。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後,對情況緊急的,必須在四十八小時內作出裁定;裁定採取保全措施的,應當立即開始執行。

2、第一百一十一條訴訟參與人或者其他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

(三)隱藏、轉移、變賣、毀損已被查封、扣押的財產,或者已被清點並責令其保管的財產,轉移已被凍結的財產的;

(四)對司法工作人員、訴訟參加人、證人、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協助執行的人,進行侮辱、誹謗、誣陷、毆打或者打擊報復的;

(五)以暴力、威脅或者其他方法阻礙司法工作人員執行職務的;

(六)拒不履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的。

人民法院對有前款規定的行為之一的單位,可以對其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7)人民法院資產訴訟擴展閱讀

轉移財產的界定依據

司法解釋

對於界定惡意轉移財產,法律上是有所限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在《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即作了規定。該司法解釋188條明確規定: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款第(六)項的規定處理:

(一)在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後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或者無償轉讓財產、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交易財產、放棄到期債權、無償為他人提供擔保等,致使人民法院無法執行的;

(二)隱藏、轉移、毀損或者未經人民法院允許處分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財產的;

(三)違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費令進行消費的;

(四)有履行能力而拒不按照人民法院執行通知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

(五)有義務協助執行的個人接到人民法院協助執行通知書後,拒不協助執行的。

這其中,「在法律文書發生法律效力後隱藏、轉移、變賣、毀損財產,造成人民法院無法執行的」,即屬於惡意轉移財產的行為。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㈧ 起訴查封對方財產需要什麼條件

財產保全分為: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

一、訴前財產保全。

訴前財產保全是指在訴訟發生前,人民法院根據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對被申請人的有關財產採取的強制措施。訴前保全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緊迫性:必須是情況緊急,不採取財產保全將會使申請人的合法財產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

2、被動性:必須由利害關系人向財產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請,法院不依職權主動採取財產保全措施。

3、擔保性:為了平等地保護民事主體的權利,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否則法院將駁回申請。

二、訴訟財產保全。

訴訟財產保全是在訴訟過程中,為了保證人民法院的判決能順利實施,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申請,或在必要時依職權決定對有關財產採取保護措施的法律制度。訴訟財產保全應當具備以下條件:

1、具有執行內容:案件必須有給付內容,屬給付之訴。

2、具有必要性:必須是由於當事人一方的行為可能使判決難以執行或不能執行的。

3、 訴訟性:必須在訴訟過程中提出申請。

4、 申請人提供擔保,但是法院在必要時依職權裁定的除外。

《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三條規定,訴前保全的實質條件是在利害關系人與他人之間存在爭議的法律關系所涉及的財產處於情況緊急的狀態下,不立即採取財產保全措施將有可能使利害關系人的合法權益遭受到不可彌補的損害的現實危險。

(8)人民法院資產訴訟擴展閱讀:

財產保全的具體程序:

1、申請。

訴前財產保全,由利害關系人在起訴之前向受訴法院提出申請。人民法院接受申請並裁定保全後,申請人在15日以內不起訴的即裁定解除保全。訴訟財產保全可以在起訴同時申請也可以在起訴以後申請。

2、擔保。

為了平等地保護當事雙方的權利,申請人必須提供擔保,申請人不提供擔保的,駁回申請。擔保主要採用財物擔保的形式,提供擔保的財物數額應相當於請求保全的金額。也可以擔保公司提供訴訟擔保的形式,向法院提供擔保。

3、裁定。

人民法院接受申請人的申請後,對訴前財產保全,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對訴訟財產保全,情況緊急,也須在48小時內作出裁定。

裁定一旦作出即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不服不得上訴,但可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不停止對裁定的執行。

4、解除。

財產保全措施解除的原因:

(1)訴前保全措施採取後,利害關系人在15日內未起訴的;

(2) 被申請人依有關規定向人民法院提供擔保的;

(3) 申請人在財產保全期間撤回申請,人民法院同意其撤回申請的;

(4) 人民法院確認被申請人申請復議意見成立,而作出新裁定,撤銷原財產保全裁定的;

(5) 被申請人依法履行了人民法院判決的義務,財產保全已沒有存在意義的。

此外,對被申請人的銀行存款予以凍結,一次凍結的有效期為6個月,如果超過了6個月,而人民法院沒有裁定繼續採取保全措施的,原凍結措施自動解除。

5、賠償。

如果當事人申請財產保全有錯誤,被申請人因財產被保全而遭受損失的,申請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㈨ 人民法院訴訟資產官網

人民法院訴訟資產官網是人民法院訴訟資產官網—首頁。

「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是屬由最高人民法院組建和備案注冊的專門性的司法拍賣公共網路平台,按照「統一規劃、分級管理、各法院自主操作」的運行機制開展工作,網站具有「信息發布」、「競買報名」、「選擇拍賣機構」、「競價交易」、「網路結算」等功能,對推進司法拍賣改革具有重要的示範引領作用。

(9)人民法院資產訴訟擴展閱讀:

一、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聯系方式

1、聯系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

2、客服專線:4009-010-838。

3、郵政編碼:100745。

二、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來歷

2012年2月8日上午,在重慶舉行的「全國法院深化司法拍賣改革工作會議」上,最高法院常務副院長沈德詠和重慶市副市長劉學普共同啟動「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今後全國的司法拍賣信息全部在「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上發布,並逐步實現報名、競買、結算等全程網上交易。

㈩ 法院不在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公告拍賣信息合法嗎

要看具體情形,法律規定:人民法院以拍賣方式處置財產的,應當採取網路司法拍賣方式,回但法律、行政法規和答司法解釋規定必須通過其他途徑處置,或者不宜採用網路拍賣方式處置的除外。


法律依據:最高法《關於人民法院網路司法拍賣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

人民法院以拍賣方式處置財產的,應當採取網路司法拍賣方式,但法律、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規定必須通過其他途徑處置,或者不宜採用網路拍賣方式處置的除外。

熱點內容
企業如何認真貫徹執行勞動合同法 發布:2025-08-27 23:47:54 瀏覽:325
法律知識進社區新聞報道 發布:2025-08-27 23:26:05 瀏覽:598
請示承擔法律責任嗎 發布:2025-08-27 23:19:07 瀏覽:503
新公司法注冊資本要求 發布:2025-08-27 23:15:15 瀏覽:880
勞動法關於代課 發布:2025-08-27 23:11:02 瀏覽:790
勞動法中關於工作時間午餐時間 發布:2025-08-27 23:09:41 瀏覽:385
下列選項中屬於行政法規的規定的是 發布:2025-08-27 23:00:25 瀏覽:696
依法治國800字徵文 發布:2025-08-27 23:00:21 瀏覽:83
國際經濟法主體的豁免權 發布:2025-08-27 22:55:49 瀏覽:874
法官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發布:2025-08-27 22:43:15 瀏覽: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