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低素質法官

低素質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1-16 09:05:41

㈠ 年輕法官需具備哪些司法職業素養

民法官所需的職業素養
法官應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懷。所謂法官的「悲天憫人」,是指對國家和社會要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對基層人民群眾要有深切的同情和關懷。時時刻刻對基層群眾抱有同情心,甚至換位思考,把自己處於當事人的位置,才能做到「司法為民」。
法官應具有高尚的人格,堅守職業道德。法官也是人,也有人的弱點,容易受到諸如收入、權力、美色、娛樂、閑暇等的誘惑。但是,法官不是一般的人,而是品格高尚的人。一個能夠拒絕物質誘惑、堅守道德原則的人,才能取信於人,也才能服務於司法。法官應堅持職業道德,做一個勤勉和謹慎的人。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文化及人文素養。良好的人文素養,能夠使法官做到尊重和理性。法官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熟知文學、哲學、歷史、經濟等知識,不僅僅給判決文書增加理性思考,也在審判時能夠具有足夠的廣博的知識,從更加寬廣的角度審視糾紛的解決途徑。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能力。司法能力主要是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庭審駕馭、裁判思維、裁判效率、文書製作等能力。這是一個法官的基本職業技能。在新類型案件越來越多的時代里,司法能力也應當與時俱進。在「調判結合、調解優先」的工作方針下,調解能力也是廣義上的司法能力,不過裁判與調解對法官的要求是不同的,在不分裁判法官和調解法官的情形下,一個優秀法官應同時具備良好的裁判能力和調解能力。

法官應具有良好的司法形象。司法形象是社會公眾對法院的最直觀的認識。司法形象是指法官對當事人的態度、言語、舉止等。法官的態度應當謙和、耐心,言語應當文明,不一味追求法言法語,舉止應當大方得體。司法形象是內心修養的外在體現,是對當事人的尊重和對法律信仰的外在表現。美國司法界將司法裁判中的法官的好脾氣稱之為「司法涵養」,這一術語反映了好脾氣在良好的司法裁判中的重要性。審判可能受種種因素的影響,個人的氣質、情感、經驗等等將會影響審判,因此良好的司法形象不僅僅構建良好的法院公眾形象,也是公平正義的前提性要求。
法官應具有豐富的社會閱歷。「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亦文章」。豐富的社會閱歷,不僅僅有助於與人處事,更有助於案件的裁判。社會閱歷有助於法官找到解決糾紛的最佳辦法,也能夠形成敏銳的洞察力。對案件的洞察力,可以更加有助於發現案件背後的因素和糾紛形成的根本原因。
法官應具有實現公平正義的理想和勇敢精神,應當是一個孤獨的理想者。法官職位並非是一種謀生的職業,而是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在紛擾與躁動的社會中,堅守公平正義的理想,註定是孤獨的。一個法官應當具有堅守公平正義的勇氣。法官不畏懼外在的暴力威脅,同時一個具備勇氣的法官,將會嚴格依法辦案,而不會為了迎合輿論而犧牲法律的公平正義。因此,法官的勇氣首先是對待暴力威脅的勇氣,其次是堅持法律信仰的勇氣。
職業素養是指一個人從事某種職業所應具備的素質和修養,是一個人在品德、知識、技能等方面先天的稟賦和後天的學習、實踐綜合作用的結果。法官的職業素養不僅包括他的司法理念、司法形象和司法能力,也包括他的職業操守和敬業精神。
司法形象是指法官的儀表、態度、言行等。這是社會公眾對法院最直觀的認識。在辦案過程中,他總是保持文明、謙和、耐心的態度,給當事人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司法能力主要是指裁判能力,包括法律學養、裁判思維、庭審駕馭、文書製作、審判效率等,在「調解優先、調判結合」工作原則下,也包括調解能力。
法官的工作針對的對象是「人」,使用的手段是「法」,在工作中他對自己的要求是十個字:「正人先正己,修業必修身。」他很注重個人修養,堅持堂堂正正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潔,在內心深處有自己的人格追求。他很愛惜羽毛,堅持無愧於當事人、無愧於親人和朋友、無愧於身上穿著的法服和胸口佩戴的法徽。

㈡ 一個法官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法官法》
第九條 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這是法定條件。目前需要有司法資格
素質需要為人公正、清正廉潔,這屬於職業操守。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結合社會實踐,法官應具有的素質,歸納 起來,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良好的政治素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以下簡稱《准則》)第34條規定:「法官應當加強修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忠實地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本條明確要求法官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素質,就是一個人學習修養達到的程度。政治素質無疑是指一個人政治修養所達到的程度。良好的政治素質的基本要求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審判工作,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嚴格依法辦案、辦求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最佳統一」。 一個法官如果沒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沒有大局觀念,僅憑法律知識,就案辦案,就會偏離政治方向、就會導致辦案的法律效果說的過去,社會效果不好的被動局面。這是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相悖的,對我們的審判事業十分有害。作為人民法官必須明確:「人生存不是為了打官司,打官司卻是為了生存」。 二、良好的業務素質 《准則》第34條明確要求法官要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要求法官具有較高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水平,具有較高的審判技能、技巧,熟練地法言法語運用水平,高超的庭審駕馭能力,較高的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較為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較高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精湛的裁判文書製作水平等。 三、良好的品質 品質,是指人的道德、品行。品質影響著行為。作為一個法官如果沒有良好的品質,就不能准確把握案件的是與非。在「權與法」、「情與法」、「錢與法」、「色與法」之間就會選擇錯誤,就會導致錯案發生。從而損害當事人權益、損害國家法律的尊嚴。 因此,作為一個法官應當加強道德修養,模範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品行,為公正審判儲備高質量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使公眾不懷疑法官的司法活動。 四、良好的文體素質 文,是指文學藝術;體,是指健康的身體。並非讓法官成為文藝人才,也不是讓法官成為運動員。作為一個法官,寫作裁判文書是經常的事,如果沒有良好的文藝修養,就不會寫出精彩的裁判文書來。多一些文藝修養,不僅提高法官的寫作水平,而且提高法官的品行,品味。 我們一貫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作為一個法官,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整天躺在病床上或者一副病態損害法官形象且不說,就算具有再高的水平,也難以施展。所以,一個法官應當加強體育鍛煉,保持健康身體,才能更出色地完成各項審判任務。 五、較豐富的社會經驗 法官審案與社會各界都會直接接觸,公開開庭更是法官與公眾接觸的主要途徑。從這一方面說,法官也是公眾人物。作為一個法官,如果不了解所服務地域的風土民情,就很難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最佳統一。所以,一個法官就應當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熟知當地的民俗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同人民群眾交流,才能把案件審的更好。 現在從小學到大學都在搞素質教育。原因在於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只顧學習專業、什麼歷史、民俗全然不顧,這不懂那不懂成了時尚。那麼,我們不僅要問:這樣的學生如何在社會上生活呢?什麼都懂,不要求什麼都精,我想這大概就是「知識淵博」的涵義。一個知識淵博的法官,面對案件、面對當事人、面對社會,就會瀟灑自如,就會做到「快樂審判」。

㈢ 法官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法官法》
第九條復 擔任法官必制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二)年滿二十三歲;(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這是法定條件。目前需要有司法資格
素質需要為人公正、清正廉潔,這屬於職業操守。

㈣ 在你看來,有良知的法官應具備那些品質

一,法官職責
1、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2、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回。
3、院答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二、法官應當依法履行的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㈤ 法官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你好,我國法官法對法官的任職要求有明確規定。高等政法大學、高等學校法律系版本科權畢業法學學士學位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學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學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初任法官採用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並且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㈥ 如何提高法官的素質

這個暫時體系還不完善啊 基本分幾大方面吧 首先各種法律要健全 其次整體國民道德水平素質要比較高 然後要有明確的監察體制啊、法官的福利政策體系啊、明確的獎懲機制和輿論導向等等

㈦ 法官應具有什麼素質

復法官是指依照法律規制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
具有的素質:一 專業素養,必須具有法律專業知識,有一定的學歷要求,通過司法考試。
二 通過國家或者地方公務員招考筆試、面試被錄用。大城市和發達地方的法院新進法官一般要求法學碩士以上學歷。並且應當符合《法官法》所要求的全部條件。
三 具有職業道德素養。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潔、遵守司法禮儀、加強自身修養和約束業外活動六個方面。

㈧ 司法部要深刻反省。法官隊伍整體業務素質實在太低,阻礙了中國法制建設。要清理和整頓法官隊伍。

我已經在清理和整頓了。但是要慢慢來啊。你稍稍等等再去法院起訴啊

㈨ 是法官素質決定了案件上訴率嗎

-----讀蘇力《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第十一章有感 近日讀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朱蘇力教授的《送法下鄉——中國基層司法制度研究》一書,文中有許多的觀點給我很大的啟發,但因才疏學淺終不能寫下更多的理解。現就此書第十一章發表一點看法,這也是我跟室友爭論了很久的一個問題。也許是我頑固不化吧,一直有種不吐不快之感,故勉強寫點感受,不枉我讀過一次。在第十一章《基層法院法官的司法素質——從民事一審判決上訴率透視》中,作者採取了最初步的統計分析方法,根據基本由基層法院法官審理判決的民事案件上訴率在10年內的變遷,分析了中國法官的專業水平。其結論是從案件雙方當事人的滿意作為司法公正的標准來看,中國基層法官的司法素質一直在逐步提高,這種狀況表明中國法治的良好發展。對作者由一審判決上訴率下降推出中國基層法官的司法素質在逐步提高的觀點,本人不以為然,具體原因如下:第一, 法官素質的提高只是上訴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由於基層法院法官素質的提高,導致法院作出的判決在一定程度上使雙方當事人有中「這個判決是公正的」的感覺。在蘇教授的文章中也對這一部分作了大量論述,他有個假設為「當事人認為判決是否公正是決定案件上訴率的決定因素」。他認為「如果上訴率持續上升,那麼就意味著對訴訟當事人來說初審判決公正性不斷降低;如果上訴率持續下降,那麼就意味著對於訴訟當事人來說初審判決公正性不斷提高。」所以,提高判決的公正性就意味著降低上訴率,而提高判決公正性的因素在法官,取決於法官素質。第二, 上訴率下降的原因之二是當事人法律素質的提高。因為「任何司法,即使完全公正,也不可能完全沒有上訴,總有一些人會認為自己的理由更為充分,對判決表示不滿,甚至雙方對判決都表示不滿。」這種「認死理」的當事人也影響了案件的上訴率。因此,減少當事人的這種思想,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上訴率。由此可以看出,當事人法律意識的提高,也會影響到判決上訴率。而近年來的普法活動和公民素質的普遍提高,正在這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使那些因「認死理」上訴甚至上訪的案件大量減少。第三, 法官素質太低導致當事人對法律失望,不想再採用上訴的方法來維權。由於司法腐敗在社會上形成的負面影響和初審法官在一審中的具體表現,導致當事人對法律失去信心,喪失了基本的法律信仰。一審的失利結果使他們有種「天下烏鴉一般黑」的失落感,致使上訴率不正常的下降。當然,隨著市場經濟的迅速,人們的生活節奏大幅加快,許多人開始注重效益,他們不想因為上訴花費更大的精力、財力、時間和感情。所以,這些當事人雖然心理對法院一審判決非常不滿,但卻不願上訴,也會導致上訴率下降。綜上所述,我認為一審判決上訴率的降低並不能說明基層法院法官的素質就一定在提高,這裡面還有許多其他因素值得研究。比如上面提到的以及有許多案件被基層法官不擇手段的調解掉了等等,咱以後再慢慢談。

熱點內容
勞動法疑似職業病不續簽賠償 發布:2025-08-27 12:45:24 瀏覽:621
洛陽律師代理 發布:2025-08-27 12:36:35 瀏覽:855
法院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信息 發布:2025-08-27 12:34:14 瀏覽:481
合同法釋義第117 發布:2025-08-27 12:34:10 瀏覽:926
吉林省司法鑒定 發布:2025-08-27 12:33:37 瀏覽:60
勞動法中關於高溫補貼 發布:2025-08-27 12:33:22 瀏覽:990
民法徽章 發布:2025-08-27 12:32:47 瀏覽:102
中國刑法第72 發布:2025-08-27 12:20:57 瀏覽:825
民法總則最新修改 發布:2025-08-27 12:05:00 瀏覽:279
素描法官 發布:2025-08-27 11:53:41 瀏覽:224